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老话题-Lp与CD在我耳中的不同 [复制链接]

1#
关于LP与CD之争从数码音响诞生之日就开始了。现在已没人对此话题有多大兴趣了。但是近年LP的复兴说明了人们对重播系统中的音源还是相当的不满。既然没找到更理想的新方式,而数码技术的种种新发展《不下数种格式》还是解决不了其病根,所以才回头找了模拟的尖端技术-Lp这种最原始的音源。当然今日之Lp已与80年前大不相同了。
    我们今日的爱乐者同二十世纪前半的时代也大不相同了。我们很难听到现场演出,我们也没有时间精力去自已学乐奏乐。音响成了我们唯一的音乐工具。为此,重放系统对爱乐者是如此重要,以至在非爱乐者眼中,我们成了发烧者。
     而这个重放系统的源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是蛋才会浮出小鸡。臭蛋、末受精蛋是出不耒鸡的。
     因为音源《包括唱片》系统使我们听不出马友友的大提琴与斯塔克的琴的声音究竟是什么音色,具体区别在那里,更多的弓法、力度的细致变化…;凡此种种,使音乐的感染力大减。更为严重时,使我们对大师产生错误的认识。
     由于本人拉小提琴多年,又是一个不能无乐之人。改行后从音响中听乐成为生活中的不可缺。所以寻寻觅觅多年,也受到各类书刊各种说法的影响。其中苦乐,烧友们都曾经历。但直觉每每告诉自已,自已年轻时的饭碗-小提琴的重放,就其音源系统来说,还是Lp更准些,更象的多多。也就是说更HlF!。

    好的Lp播弦乐时表现的形体,弦、琴箱共振。弓的摩擦感,各种弓法《大小分弓、连弓、快弓、跳弓、连跳…》、音头、左手揉弦快慢、右手弓的力度变化等都有极佳的象真。
   CD就是高档器材而且调整的好的系统在形体感、琴箱共振与弓毛的摩擦感三方面还是逊不少。至于调整不到位,或中价以下的CD系统的弦乐给人的感觉是电的、塑胶的、且箱体感不清淅。严重时象合成噐模拟的。

至于整片的弦乐群更是难为数子音响了。
  当然,我无意说谁对谁错,《也确实无对不对的向题》。在这里只是谈一点自已多年来的感受。数字音源已是垄断性的局面,自有它时代、生活结构、审美变迀、商业利益等多种深层的原因及合理性。单就音响效果而论,它那极高的信噪比《干净的已经不自然了》和极小的失真《有限信息量》确实让人们曾耳目一新。
分享 转发
在G弦上……
TOP
2#

回复:老话题-Lp与CD在我耳中的不同

    网上之言,尽可随意。俺乃老皮死肉,那怕利剑快刀,亦无痛痒之感。况众友对老朽已给足了认同。
  
   从爱迪生发明留声机起《把声音留住的东东》,到国家大剧院建成使用。我们不无遗憾的看到,人类在电声及声学方面的理性研究还远远落在人类自身的耳脑直觉。
   感觉这玩艺儿非同小可,它往往是科学的领路者。一些表面看似不可理喻的事情往往背后暗含着为人不知的真相。如音响器材中的线材、垫材。发烧友的求索正是在这种介于科学与经验、理性与感觉的相互促进中去追逐理想的重放。所以,试图完全用理论去证明,还是完全依赖听觉都极易偏颇。
    Lp与CD这些年的发展变化正是这一认识的最好说明。
在G弦上……
TOP
3#

回复:老话题-Lp与CD在我耳中的不同

   14楼的弟兄说的没错。是老蒲东说的不客观。声音好的很这个评语,既非严谨的科学结论,更没有前题提示出的实际听感。为什么50万是个界线?而49万就不达标了吗。

   九十年代曾在北京音乐厅,某世界名牌用自已顶级噐材做过一次试听会《全套应在几个50万之上》。软件都是烧友们用的发烧天碟。门票5元。
   恰好自已头天晚上看过意大利西西里交响乐团的音乐会《估计在世界上可划八二三流水准》。满杯希望的用5元买了张不错的座位《十排正中》。因为留有头晚声音的记忆,所以用音响重放出的效果对比之下,可以主观评价为:惨不忍睹也。
   这就是现代音响还处于初级水平段的一次实验。
在G弦上……
TOP
4#

回复:老话题-Lp与CD在我耳中的不同

    哈哈,蒲东兄又大错,本人数学极差。不过您推荐的那套音响可是令人垂诞。《Lp十乐林功放十AVALON》。好了,蒲东兄,还是书归正传。老朽离不了钱又认为钱乃万恶源。《400多年前莎翁名言》。
   有钱人忙的顾不上听音乐。我要有钱不买音响,投资一个交响乐团。想听什么告诉指挥一声得了。《现在的有钱人真不会玩,还不如十八世的贵族》。
   咱一个草原穷老汉,一个上海不富的老蒲东,逗嘴皮还不如喝几两白干,晕乎乎骂一通三鹿奶害娃儿们黑心狼。咱指天跺脚,骂个够。
在G弦上……
TOP
5#

回复:老话题-Lp与CD在我耳中的不同

    维克兄,其实对于一个真正投八地爱乐者,对音响的关注是不会全神贯注的。北大化学教授胡亚东教授可谓业余的音乐专家,便用一套日本套机。我年轻时的提琴老师也如是。前二年耒我家时,对我的音响大加赞叹,可没过二十分,又和我大谈海菲兹如机器般的准确,如大理石般的冷硬之类。那神情分明是告诉我:我是个暴发户。
  而那在我看来可憐的音乐家教授,在凡人看来精神有问题的作曲老师更多年来听中华206Lp唱机。他也到我家听我的音响。本耒我想听几句赞语,可他只说了一句发烧行话,平衡度不错吗。而后如是大谈音乐中平衡是最高准则,贝多芬曲体方面平衡较莫扎特海顿差、甚至不及兴特米德……一路狂说,我在一旁连我的音响一同被他扔在外太空去了。
  而我这个不成噐的弟子也学到了平衡的人生精义:不可象他们那般对家人、对周围朋友、对自已不负社会责任。任何偏执、执迷于自已一个圈子都有悖于平衡。
  在开始的帖里我就说过,这话题不是论是非,只是一种听感。本人十几年耒就是听CD为主。个别喜爱的曲目有黑胶,只在特定情况下听一二小时。权当和朋友们喝咖啡、评酒。
在G弦上……
TOP
6#

回复:老话题-Lp与CD在我耳中的不同

   松香兄,你的那句:玩好手上的噐材最实际!!举双手赞成。如不这样想,极易陷八器材玩人的怪圈。
  我在九六年同时买了二张圣桑钢协,一张头版CD,一张180克黑胶《RcA,莱纳系列》,是同一毋带的制作。为的是比较之用。这些年烧友们比较过几次,都是Lp大家更喜欢。《Lp系统当年一万五,CD最高用过马克380S》。
  黑胶的麻烦,CD的方便之别太大了哟。
在G弦上……
TOP
7#

回复:老话题-Lp与CD在我耳中的不同

    维克与垂钓兄都在,好。再码几个字聊聊。维克和老朽有喜欢音响的爱好。音响这东西如美女,一但到手,假以时日便想换口。所以整顺自已的东西即可。目的是音乐,音响是手段。什么样的手段能达到目的都行,只是不要把这个关系颠倒。
   音乐是艺术,同其它艺术一样。理解、消化她也要配以各种佐料,如文学历史甚至哲学理论物理等,也要敏感地体味人生各种境遇,经历。人离不开美与幻想,否则会向动物性退化。
   虽然上网与各弟兄高谈阔论,在生活中,亦注意吃穿住行。我比二兄优越在,已不为生存奔波。能置身世外。从毛时代至今,风雨半个世纪,心境自会与二位大大不同了。但对生命美好的追求还如少时没变,所以我对马勒大地的未章自以为理解。
   又唠叨了,打住。你们说,我是不是真老了?
在G弦上……
TOP
8#

回复:老话题-Lp与CD在我耳中的不同

    我爱LP兄,你的告诫我等会记住。前车之鉴。但不知你说的:“但最忌是点到即止”,是什么意思?
在G弦上……
TOP
9#

回复:老话题-Lp与CD在我耳中的不同

     真实的乐器、现场演出。绝对是源、是本。这个无可置议。音响唱片业是以这个本而生的现代文化艺术产业。虽然现在可以一个人用电脑便可做出一个交响乐的唱片,但电脑做曲软件还是以真乐噐为本模拟出耒的数据。如果抛弃一切对真乐噐的摸仿,只用人造声《如太空声》作片子。销路不会好到那里。就象六二年困难时的人造肉,永远是无奈的产物。
   即使你是个极度发烧迷,你随便就可以看到听到世界一流的乐团、大师、歌唱家、演奏家。你还醉心于挪威钉、银跳线…
   但这些假设根本不成立,所以我们才去在唱片、音响中找……找到一点一滴,就有点滴的喜悦。
  从这个角度上讲,发烧友是这个时代中顶风,叫劲找真、美的人。否则费那劲干吗。塞个耳机,mp3就行。
在G弦上……
TOP
10#

回复:老话题-Lp与CD在我耳中的不同

    原耒是月经话题啊,那就求同存异吧。不过,还是想不明白:mp3又便宜又方便、不用买碟。随便网上下截。烧友们真的疯了,非要花钱费精力买碟买好噐材?
  喜欢Lp的更是白痴、猪耳、木耳?非要点油灯喊又亮又暖。
  这群人跟不上时代,还乱嚷嚷。真烦有耳有理智的人。
  真的发烧错了吗?
  全世界的名牌音响全在骗人?还是有骗的有不骗的?真真假假,真亦假来假亦真?晕!
在G弦上……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