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一位老烧友的觉悟 [复制链接]

1#
童时爱乐,本性使然。进而成为职业,成绩欠佳。改行后爱乐多年,成为草原上的第一代发烧友。

  从四喇叭收录机开始至今,寻找器材中播出音乐的感动。可惜,吃罐头永远没有现摘鲜果的香甜。直到最近才恍然一悟,真正的听乐永远没有两次是完全相同的,也鲜有完全不出小错的实际演奏。而即使最伟大的录音,最顶班的器材也做不到这两点。直到最近也才恍然二悟,用音响听音乐是人类在科学万能的主流思维下的另类文化。从爱迪生发明唱机开始的这一文化,也必将一直发展下去。发烧友就是这种音乐文化的前沿消费群,也是积极的促进者。

  想明白了此马非彼马,放弃了愚蠢的寻找,安心在音响文化中品尝罐头的美味,真是别有一番天地。

  用当年红卫兵的激情在此振臂高呼:天下烧友皆兄弟,发烧精神万岁。
分享 转发
在G弦上……
TOP
2#

回复:一位老烧友的觉悟

有条件看演出真是人生一大乐事。96年北京国际交响年,每来一个乐团,都要做火车到北京。那时音乐厅后排的票才一百元。去年柏林爱乐的票一般的也要1000元。记忆中最令人感动的乐团,一是维也纳爱乐,弦乐群那个润,厚,暖。连铜管组的金属质感似乎也带上了金黄色,完全融入了弦乐群。整个一个抱团儿呐。二是阿姆斯特丹。那个通透,那个层次。演奏的曲目是“春之祭”从此喜欢上了现代音乐。十几年来在音响里找这些感觉,一点儿没有。当年一气之下把斯奔达3\5A带单端300B半价给了别人,后悔哪。留下听邓丽君还是蛮好的。所以说水果与罐头的比喻真是个天才的说法。

借此向二位致敬的同好说声不敢当。

nfield,马头琴确实是蒙古民族的精神象征。我曾惊诧天地造化,那琴声怎么那么像这个曾辉煌又凋零的民族的灵魂。我从小生于斯,应该很明白。你要喜欢可以听贺西挌演奏的‘归来的马‘,录音较好。我是个古典乐迷,所以收藏不多,蒙古音乐,腾格尔的歌才触及灵魂。尤其他是我的同乡,他做人唱歌完全是表里如一,高度统一。
在G弦上……
TOP
3#

回复:一位老烧友的觉悟

哈哈,公牛弟谢了。越老越发烧,不仅烧音响唱片也烧烟斗、咖啡、普洱茶。真希望喜欢草原的烧友们来草原发烧。蓝天白云无功无利,这里的音乐没有半点儿灰尘。荒凉空寂好像巴赫的大无。
在G弦上……
TOP
4#

回复: 一位老烧友的觉悟

zhzh同好你说的对,在草原上听他们拉琴唱长调完全和音箱中不同。我从小听来,总感蒙古音乐中有种深藏的苦难感。去年12月去桂林阳朔听刘三姐也完全不同唱片。其实音乐和大自然密不可分。如拉赫玛尼同俄国、格里格同挪威…你说的那套器材真没听过猜一个,空间感好谐波丰富?可惜要认识你就好了。去年我们三个烧友在桂林一个音响店还和店主谈的很开心。
在G弦上……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