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拉特尔柏林爱乐上海演出听感 [复制链接]

1#
昨晚去了现场。其实上半场的曲目吸引力有限,拉威尔《小丑的晨歌》音响弄得很鲜活,日本作曲家细川俊夫的圆号协奏曲难以引起我的共鸣,当然,两把长号和两把圆号分别置于观众席的四角,倒是很有特色的编排,总体来说听个新鲜而已。
下半场布九。之前几天把朱里尼晚年、巴伦伯伊姆(柏林爱乐)、瓦尔特(哥伦比亚)、约胡姆(德累斯顿)等版本都温习了一下,对布九多少有了点感觉。拉特尔棒下的柏林爱乐一招一式仍然是那么有板有眼,搞出的东西确实可以用“华美”来形容。也许朱里尼的版本对我影响太深,感觉拉特尔的第一乐章稍快了些,气势是有了,但布鲁克纳作品中需要的那种庄重感和深邃感略有缺失;第二乐章谐谑曲很不错,节奏刚刚好,弦乐组和铜管组都激情十足。到了第三乐章,也许是受到现场咳嗽声不断的干扰,乐队似乎变得有点心不在焉。
本来可以是一场80分的演绎。但当最后一个音徐徐散开,气韵尚未消失之前,就有一个急吼吼的女观众(我可以很确定是女性的声音)爆出第一声喝彩。这感觉太糟糕了!拉特尔和他的乐师们似乎也有些猝不及防,只好应付着这“迅速”的喝彩声匆匆结束了事。
综合起来看,是一场不过不失、中规中矩的演绎。拉特尔的柏林爱乐在色彩和织体上着力越来越多,换句话说,越来越具有完美主义的倾向。但这种风格是不是一定适合所有作曲家的作品——比如布鲁克纳,恐怕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
本主题由 版主 eric 于 2011/11/15 9:08:00 执行 设置精华/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回复 4# joco 的帖子

想显示“内行”呗。以国内观众的整体水平,带有雄壮结尾的曲子比较“适合”他们,呵呵。
TOP
3#

昨晚布九第三乐章时,有个小女孩居然在跟她妈妈说笑打闹,小孩也就罢了,那位母亲竟也在那儿乐不可支。娘俩与柏林爱乐的互动持续了约有三四分钟。我说乐队心不在焉,其实未免主观,也许是我自己分心了。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