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秉承”菜鸟从灌水起飞”的原则, 牢记网络的八荣八耻观, 充分发挥勤灌水常回帖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再发水帖一帧, 双手合十祈祷, 不会被版主踢出此地, 好歹我也用了”好乐”两个字眼为幌子.
0级: 音乐规避者, 无. 且不说音乐是否是早于语言出现在人类世界的交流方式, 但作为人类的另一种传承文明的方式, 它已象空气一样自然地被所有人接受了. 当我发现我那仅三岁的侄子跟着电视上的庞某人神情投入地哼唱”你是我的玫瑰你是我的话”的时候, 我就更加确定, “是否是人都接受音乐”这个论题根本不会陷入”人之初性本善”似的争论中, 其答案的唯一性跟地球的唯一性一样勿容置疑, 那就是是人都是接受音乐的.
1级: 音乐接受者. 人数之众, 当属所有级别之首.此类人一生也未必能光顾音像店, 一生也未必能拥有一张唱片, 但他们终究是了解音乐与噪音的区别, 虽然有的仅是从声波的波形规律上去区别, 有的则仅是从自身感受上去区别, 甚至兴致好了还能哼哼几句”洪湖水, 浪呀么浪打浪啊….”.
2级: 音乐偏好者, 人数次于1级. 此类人最大的标签就是经常会说: “我喜欢音乐”. 他们是KTV的常客. 他们会在偶尔路过音像店的时候蹭脚进去溜达溜达, 但却往往空手而出. 他们拥有些唱片, 但并不在意唱片的品质, 因而大多数是些盗版的合集, 而且十之八九习惯于将新买来的唱片的包装随手丢入垃圾桶. 比起唱片, 他们更倾向于用MP3/MP4欣赏从网络中下载的音乐, 更习惯于把音乐当成工作时玩耍时一种陪衬的背景. 而对于音乐的形式和类型, 则没有自己明确的偏好和选择, 他可以听<两只蝴蝶>, 也可以听<1812序曲>, 对于音乐, 他们博爱而宽容.
3级: 好乐者, 人数次于2级, 于2级最大的区别在于对于音乐的选择态度上. 他们有自己的口味, 坚持自己的喜好和选择, 或是港台流行, 轻音乐, 民谣, 乡村, 摇滚, 爵士, 重金属, 抑或是古典, 但重点关注的类型会在三种以内. 他们拥有很多唱片, 并在意唱片的品质, 虽也偶然买人盗版, 但基本上会保留唱片的封套, 以备后查. 比起去KTV K歌, 他们更钟情于在家欣赏唱片.
4级: 超级好乐者, 比之于3级, 人数骤减, 口味也更趋单一. 要么是流行要么是古典, 两者于他, 似乎无法共存. 所拥有的唱片众多且一律是正版, 封套保存良好, 分门别类地规律摆放, 定时清尘做盘面保护工作. 关注唱片的出品年月, 版本, 编码, 录音公司等等专业而藏在音乐本身背后的信息.
5级以上: 音乐发烧者, 这些人是真正的为乐疯狂者, 但往往只为一种音乐疯狂. “溺水三千, 只取一瓢”, 而此瓢绝大可能是古典乐. 他们关注和讨论的是音乐中的电平, 软件, 硬件, 版本PK, 胆机升级, 听音室等一些话题. 对于唱片, 他们买来收藏的成分多于欣赏的成分, 比之于关注音乐本身带给人感官感受和感情共鸣, 他们更热衷于从不同版本中找出差异和优劣.
每个人对于音乐的欣赏都是从1级循序渐进的升级的过程. 我是从听着老妈唱”洪湖水..”从1升级到2, 然后用随身听听着磁带修完了2, 现在刚刚升学入3, 在流行, 乡村和古典中徘徊摇摆, 为张学友的演唱会门票和贝多芬全集的二选一的抉择而犹豫着. 所以最近决定要来这多混混, 常灌水, 以坚定一下我对贝多芬的偏好. 也去基点, 随想, 中国声音遛街, 嚯嚯.
而你, 又是属于哪个级别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