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搞录音的都很鄙视发烧友,发烧友也对录音设备毫无兴趣。对于这个问题,从根本上去探讨是很有意思的。在现代这个社会,发烧友大部分都完全不懂设备原理,许多人对什么是正确的声音完全没有概念,玩音响仅仅是一个乐趣,调系统也是按照自己喜欢的声音调的。而对于录音设备,尤其是HIEND母带级设备来说,所要做的就是最真实的还原记录媒体中的信息,不能添加和丢失任何东西。在这种情况下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好听的声音并不等于是最真实的声音,也就是说好听和低失真不能划等号。作为发烧友,他们需要的是好听的声音,用于满足自己的主观要求,满足审美的需要,而对于录音工作者,要求的是真实,精确。我们经常听发烧友形容自己的系统中频如何温暖,而录音工作者很少提及这个,除了那些完全是为了增加失真的电子管通道条来说,评价一个设备是否优秀的最终的指标是这个设备声音是否通透。
对于一个常年从事录音工作,具有丰富经验的录音师,他可以在一个很低失真,细节保留完整,非常干净通透的系统中,利用各种效果器,如均衡,混响等配合房间的环境声学特点对系统的声音进行调整,做出符合审美需求的声音,也就是发烧友所喜欢的那种声音,当然了,这需要非常丰富的经验和技术水平,并不是随便一个人都可以做到的。而对于发烧友,即不懂技术也不懂设备,如何才能达到自己想要的声音呢?他们只有通过不同器材的搭配,通过线材所具有的声音特点来达到自己的要求。虽然我不能说后者的方法最终获得的结果不如前者,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后者的方法没有前者主动。
对于HIEND母带级录音设备,技术指标的要求是极端严格的,说句不好听的,90%的发烧器材(极少几个HIEND品牌除外)从技术指标来看,连给人家擦鞋都不够。当美国的母带工程师在分析两款母带设备因为低于基频-120DB的某些失真成分对声音产生的影响的时候,目前仅有的能对器材进行客观评价的发烧杂志:Stereophile,却在测试中对着AP测试的结果,煞有其事地说-100DB的失真已经是可以忽略了(inaudible)。这是一件多么有意思的事情。
根据我的观察,所有HIFI级和大多数HIEND级别民用器材,对声音有一定程度的染色,他们都带有明显的自己的声音特点。这一方面是由于大多数HIFI厂商研发能力有限,不可能做出无音染的设备,另一方面,就是为了满足发烧友的需要:有一定的失真,有自己的特点,满足调味的需要。而剩下的一些HIEND级别器材,要么是失真度极低,比如Boulder,比如Halcro,要么就是对听觉心理学有一定深入研究,知道何种失真是好听的,何种是不好听的,并且根据需要做出具有自己声音特点的器材,这就比如KONDO。对于Boulder,Halcro这些NB品牌,他们的产品则能满足母带级录音设备的要求,注意,仅仅是满足而已,并不是说他们就有多么优秀。对于民用发烧系统,所谓的系统声音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搭配,也就是这个原因:搭配不好,不符合听觉心理学中愉悦人的声音的特点,自然难听。
此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就是环境声学,99%的发烧友会对一根线,甚至一个器材架子,甚至CD机下面垫的象棋子对声音的影响津津乐道,却不知道自己房间的声学条件如何。一个没有经过正确声学处理的房间,如果测一下,恐怕吓死人,某些频率塌陷10db,某些频率拱起10db估计是常有的事情。对于没有经过训练的耳朵,估计完全不可能发现问题的所在。而不同品牌的音箱,线材因为频率响应曲线的不平直,与房间配合或者不配合,刚好提现出了所谓的“搭配好坏”的问题。环境声学这牵扯到了一个另外一个很深的问题,录音棚需要什么样的声学特点,家用回放应该如何,小房间怎么调整,大房间如何调整,这就是又一个复杂话题了,在这里就不多说了,如果有机会以后再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