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贝多芬钢琴与小提琴奏鸣曲 第6-8号
贝多芬于1803年出版了三首钢琴与小提琴奏鸣曲,并将其献给才刚登基几天的俄皇亚历山大二世。此时的贝多芬在学习了海顿、莫扎特等前辈之后,已经形成了自己成熟的音乐风格。然而由于听力逐渐丧失,贝多芬已感到死亡临近,尽管如此,贝多芬在这三首奏鸣曲中却并未表现出过多痛苦失望的情绪,而是展现了一幅阳光明媚、朝气蓬勃的浪漫主义诗情画卷。
贝多芬在音乐发展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他彻底改变了他从事写作的每一种曲式。这种钢琴与小提琴奏鸣曲的形式也不例外,贝多芬将钢琴从过去的伴奏性质提高到与小提琴同等重要的地位,在音乐上完全是按照他自己内心的需要而创作,决不顺从或趋附于某种外部的压力。正是贝多芬创造出了一种他的前辈未能达到的结构严谨,从而才真正达到理性与感性完美结合的音乐意境。
克莱默和阿格里奇都是个性极强的演奏家,但在这次合作中,克莱默充分发挥了他那极其细腻优美的音色变化,在乐段之间的对比上有较大的起伏,在一些旋律段落中又尽力突出音乐的抒情性。阿格里奇则对钢琴的分量的把握非常准确,她并没有更多地突出钢琴,而把大部分表现空间留给了小提琴,但是在结构性和弦支撑上则给旋律以坚实的支持。这就使得作品整体的平衡感极佳,两人的合作在旋律流畅性和乐段交接点上的转换则真正显示出他们的默契。
阿格里奇与克莱默于1984年开始了贝多芬钢琴与小提琴奏鸣曲全集的录制。由于种种原因,全集经过了十年时间才最终告罄。此张录音是他们在全集的最后阶段,即1994年录制完成的,经过十年的磨砺,他们之间的配合已经炉火纯青。小提琴的声音比较靠前,使得克莱默细腻多变的音色有清晰的表现;钢琴的音场有一定的宽度和纵深感,与小提琴形成两个清晰的层次,交相辉映。
445 652-2
曲目:
Ludwig van Beethoven
路德维希·范·贝多芬(1770—1827)
3 Sonatas for Piano and Violin (nos. 6-8)
三首钢琴与小提琴奏鸣曲(第六至八号)
Sonata in A major, op.30 No.1
A大调奏鸣曲,作品30号之一
1. 第一乐章:快板(Allegro)
[7:49]
2. 第二乐章:非常有表情的柔板(Adagio molto espressivo)
[6:43]
3. 第三乐章:小快板与变奏曲(一至六)(Allegretto con Variazioni)(Ⅰ-Ⅵ) [7 :34]
Sonata in C minor, op.30 No.2
C小调奏鸣曲,作品30号之二
4. 第一乐章:有活力的快板(Allegro con brio)
[7:36]
5. 第二乐章:如歌的柔板(Adagio cantabile)
[7:41]
6. 第三乐章:谐谑曲与快板(Scherzo. Allegro)
[3:36]
7. 第四乐章:终曲,快板—急板(Finale. Allegro-Presto)
[4:54]
Sonata in G major, op.30 No.3
G大调奏鸣曲,作品30号之三
8. 第一乐章:适度的快板(Allegro assai)
[6:21]
9. 第二乐章:小步舞曲,幽雅的但不太快的中板
(Tempo di Minuetto, ma molto moderato e grazioso)
[8:32]
10. 第三乐章:有活力的快板(Allegro vivace)
[3:24]
[64:28]
钢琴:玛莎·阿格里奇
小提琴:吉东·克莱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