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献给上帝的虔诚之作旺德与北德广播交响乐团合作之经典现场版本布... [复制链接]

1#
★19世纪德国笃信宗教的浪漫派作曲家布鲁克纳“神谕”式的“天鹅之歌”。
布鲁克纳权威诠释者君特·旺德80高龄的奇迹之作。
采用布鲁克纳最原始创作版本演绎,极具收藏价值。

推荐曲目:
《第九交响曲》第三乐章


分享 转发
TOP
2#

回复: 献给上帝的虔诚之作旺德与北德广播交响乐团合作之经典现场版本布鲁克纳 第九交响曲

布鲁克纳一生写过九首交响曲。在创作《第九交响曲》时布鲁克纳已年近古稀,从1891年写至1896年,花费了六年时间,但也只写好了第一、二、三乐章。写作中他的健康状况让作曲家隐隐约约意识到一个问题,自己可能会跟贝多芬一样,在“九”这个数字上,为自己的一生作总结,并把自己所钟爱的交响音乐奉献给挚爱的上帝。这种念头支撑着他拖着孱弱的身体,加快了对第九交响曲的创作。可命运最终还是无情地阻止了他,第九交响曲末乐章还没最后完成时他便接受上帝的神谕去了天堂。而这部第九交响曲也成为了作曲家未完成的“天鹅之歌”。

布鲁克纳《第九交响曲》是许多指挥家要着力诠释的一部作品。在这其中,以德国指挥家君特·旺德为突出的代表。在他去世前的14年里,他一再地指挥上演这部作品,并先后进行了三次录音。而这款19933月录制于汉堡音乐厅的版本,作为现场版的《第九交响曲》的一个范本,被认为因契合了作曲家成长、生活的自然环境的意蕴而赢得了众多的首肯。它不仅录音出色,重要的是旺德将世间的种种骚动与不安,通过布鲁克纳的音乐很好地进行了抚慰与净化,与其说是对人生的自省,倒不如说是对上帝的一种告解,留给了人们无穷的回味。
TOP
3#

回复: 献给上帝的虔诚之作旺德与北德广播交响乐团合作之经典现场版本布鲁克纳 第九交响曲

TOP-036
BVCC-37250
74321-80050-2

曲目:

Anton Bruckner
安东·布鲁克纳
1824-1896

Symphony No.9 in D Minor (Original Version)
D小调第九交响曲
1. I. Feierlich, Misterioso
第一乐章:庄严的,神秘的
[26:58]

2. II. Scherzo: Bewegt, lebhaft; Trio: Schnell
第二乐章:谐谑曲:前进的,生动的
[10:45]

3. III. Adagio: Langsam, feierlich
第三乐章:柔板:非常缓慢,庄严的
[26:55]

[64:51]

指挥:君特·旺德/北德广播交响乐团
TOP
4#

回复: 献给上帝的虔诚之作旺德与北德广播交响乐团合作之经典现场版本布鲁克纳 第九交响曲

《留声机》杂志评鉴

这张唱片录制于199337-9日汉堡音乐大厅的现场音乐会。布鲁克纳的《第九交响曲》似乎在君特·旺德所钟情的作品万神殿里占据着一个特殊的地位。在过去的14年里他一再地指挥上演这部作品,并先后对他进行了三次录音。不过,作为现场版的《第九交响曲》的一个范本,他被认为因契合了作曲家成长、生活的自然环境的意蕴而赢得了众多的首肯。
TOP
5#

回复: 献给上帝的虔诚之作旺德与北德广播交响乐团合作之经典现场版本布鲁克纳 第九交响曲

专辑演奏特点

旺德与北德广播交响乐团这一组合正是以演奏布鲁克纳作品而闻名于世。布鲁克纳作品的配器复杂,在技术上难度也大一些。所以在演奏时,木管和铜管有时会出现一点微小差错,例如,在乐曲结尾处大号的演奏就出现了某些破音,但总的来讲,整个作品的演奏非常紧凑、贯通。演出过程中乐队对指挥的反应敏捷,可以看出指挥与乐队长期亲密合作的默契。旺德虽然年事已高,但乐队的力度该凸显的部位都能毫无保留地调动出来。实际上,与其他一流乐团相比,可以说北德广播交响乐团在任何方面都不是最突出的。但旺德手下的北德广播交响乐团的优势主要不是在其声音,而是在对作品的音乐处理方面。就音乐处理来讲,旺德最大的特点是朴实无华和整体性,虽然没有什么独特韵味或“神来之笔”,但整个演奏听下来让人感到十分顺畅、自然、完整和大气。这种整体性主要是出自指挥家对作品整体的认识理解,特别是对作品结构的把握,所以会使欣赏者不知不觉地沉浸到作品之中,即使在演奏结束后也会很长时间内无法从作品的气氛中摆脱出来。

布鲁克纳一生远离政治,不求闻达,即使受到竞争对手们的无情攻击,也只默默的忍受,这就充分的表现出其宽厚温柔的本性。而纵观当代的著名指挥家们,却或多或少的都有一些霸气。而德奥传统的大指挥家中,唯有旺德一人,不求功利只沉浸在自己高贵的精神世界中,这一点与布鲁克纳颇为相似。所以,由旺德诠释布鲁克纳《第九交响曲》这样最具哲学省思深度的作品,便显得具有极大的说服力。
TOP
6#

回复: 献给上帝的虔诚之作旺德与北德广播交响乐团合作之经典现场版本布鲁克纳 第九交响曲

专辑录音特点


RCA
的这版布鲁克纳《第九交响曲》的演绎者是年过八旬的著名德国指挥家旺德指挥的北德广播交响乐团。旺德是布鲁克纳交响曲的权威演绎者,而北德广播交响乐团也是一支演奏风格严谨、音响丰厚扎实的传统德国乐团,他们合作的布鲁克纳《第九交响曲》显然在乐迷心中具有极高的期望值。这张录制于汉堡音乐大厅的现场录音版本,表现出了旺德棒下北德广播交响乐团的演奏布鲁克纳作品的说服力,整个作品以稳健的步伐和厚重的音响架构起来,精彩的演奏流畅自然,让人感动,而RCA生动的录音效果也为之增色不少。这张唱片的声音效果虽然不像传统的RCA录音那样鲜明犀利,但其特有的温暖饱满的音色却恰如其分地展示出旺德棒下的北德广播交响乐团的艺术风格与声音的特质。弦乐细腻醇厚、木管音色柔和甜美,铜管圆润悦耳,音场并不张扬但十分生动。动态和空间的表现都很自然。很好的表现出了布鲁克纳交响曲中,那种庄严肃穆的神圣气氛,是一个非常优异的现场录音版本。
TOP
7#

回复: 献给上帝的虔诚之作旺德与北德广播交响乐团合作之经典现场版本布鲁克纳 第九交响曲

乐曲赏析

体现布鲁克纳深邃精神及内心世界的“天鹅之歌”



布鲁克纳一生中的最后十年,主要创作了在其音乐作品中规模最为宏大,也是影响最深刻的两部交响曲——《C小调第八交响曲》和只写了三个乐章的《D小调第九交响曲》。其实,布鲁克纳在1887年他的《第八交响曲》完成后,就即刻开始了《第九交响曲》的构思,可创作初始并不是很顺利,因为他当时还要忙于他的第一、第三、第八交响曲的修改和完善。所以,第九交响曲的创作刚起步,就不得不被迫中断。而此时,他的健康每况愈下,这让布鲁克纳隐约意识到一个问题,自己可能会和贝多芬一样,在“九”这个数字上,为自己的一生作总结,并把自己所钟爱的交响音乐奉献给挚爱的上帝。
1890年春天,66岁的布鲁克纳并没有春机盎然的六六大顺,一场慢性的喉头粘膜炎,造成他原有的神经官能症再度发作,而此时他的外在环境也不太妙,就在这年的秋天,他在维也纳音乐学院的管风琴教授头衔被解除了,转过年来的1891年元月,他不得不从该学院退休。在风中残烛的年纪面临身心上纷至沓来的创伤,加上原有的脑海中上帝对他召唤那种念头,支撑着他拖着孱弱的身体,加快了第九交响曲的创作。但这对于一个百病缠身的人来说,无疑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工作。布鲁克纳曾对前来照顾他的医生说:“希望上帝能给我足够的时间完成我的作品”。他的朋友和学生们,都为他这种执著的创作精神感到惊讶,祈祷上帝能够被他所感动。果然,在18921014,首乐章顺利完成。接着,在1893227谐谑曲乐章也告完成。在他过完70岁生日不久,他仿佛看到了希望,他喃喃地说:“上帝啊,我已尽力了……相信死亡不会夺去我的笔18941130日,慢板乐章也悉数完成。
在接下来的两年中,布鲁克纳支撑着病弱的身体,继续终乐章的写作。此时,他周围的外在环境也有了某些好的转变。1895年他收到了一大笔款项的指名馈赠,而且,政府的津贴也源源不断增加,甚至皇帝也破例允许他免费住在巴尔维迪皇宫进行创作,但这些并没有使他的第九交响曲终乐章的创作有所进展,布鲁克纳的健康状况急转直下。他每天都在忍受着心脏的疼痛、肝功能的逐渐丧失和严重的水肿。而且,在最后两年里,他的心智逐渐和身体一样糟糕。他不断回忆起一生中曾遭遇的变幻无常和沮丧,这越来越频繁和严重地侵扰他。他变得多疑、思维混乱、语无伦次。布鲁克纳认识到他有可能无法完成第九交响曲了,而他把这首交响曲看成是他最后,也希望是最好的一部交响曲。这些对他挥之不去的折磨,让他的写作非常困难,他已经被疾病折磨得没有思路了,但他还是坚持,坚持到底。
到了生命最后一天,布鲁克纳仍花了一个早上的时间在他那台老旧的贝森多夫(Bosendorfer)钢琴边创作终乐章的草稿。因为天冷,他没有继续每天坚持的十五分钟散步,他没有胃口吃午餐,只是要了杯茶,埋怨天气突然变得寒冷了。随后,他接受了管家的建议,上了床,喝了几口热茶,翻身面向墙壁躺下,深深地叹了两声,就与世长辞了。至此,被他寄予厚望的《第九交响曲》最终也没有完成,而且成为了他的“天鹅之歌”。

布鲁克纳的《第九交响曲》有时被人们称为“哥特式交响曲”,因为它集中概括了布鲁克纳创作中的一些最典型的特征,第一乐章复活了贝多芬英雄性斗争的概念,同作者自己的《第三交响曲》相呼应;布鲁克纳一反惯例,没有为这部交响曲的第一乐章标明速度,而代之以说明内容的“庄严、神秘”字样。音乐开始时,从寂静中传出了轻微的法国号声,好像是来自宇宙的神秘深处的一种庄严的轻声呼唤。小号和定音鼓以简短的音型像回声一样同它频繁地应答,就这样从积聚的力量中生长出宏伟的号角合奏式的基本主题。同他以前的交响曲相比,主题充满着阴暗和悲剧性情绪,似乎预示着作曲家已感觉到自己已经站在死神门外了。第二乐章诙谐曲,同前面几部交响曲相比较,则有很多新的东西,这里没有先前那种朴素的力量和农村舞曲的形象,而是混杂着梅菲斯托费尔式的怪诞和讽刺。作品的语言复杂化了,某些音调与和声较为费解。这在布鲁克纳的交响曲创作中也不同寻常,仿佛暗喻着作曲家濒临死亡时产生的一场恶梦的幻觉。第三乐章慢板则充满着深刻的哲学含义,它引用了作者的《第七交响曲》和《第八交响曲》中的一些主题,好像是想强调说明这就是作曲家多年来对生与死的思考所下的结论,同时也反映了作曲家对命运一贯的顺受态度和面对死亡时的庄重、宁静的心境。




人们常说:未完成的杰作有时候预示了作品本身新的生命。布鲁克纳的《第九交响曲》就说明了这一点。在生命的最后两年里,他虽全身心都投入到《第九交响曲》终曲的创作中,希望完成这部作品,但命运却阻止了他。虽然这有些残酷,但从布鲁克纳所遗留的草稿来看,这个终曲远远没有达到前三个乐章的高度——这三个乐章的《第九交响曲》可能是布鲁克纳所创作的最伟大的音乐——就像舒伯特那首未完成的《第八交响曲》一样,留给世间人们以无尽的体会与遐想。
TOP
8#

回复: 献给上帝的虔诚之作旺德与北德广播交响乐团合作之经典现场版本布鲁克纳 第九交响曲

作曲家介绍

“大器晚成”的音乐家——安东·布鲁克纳



安东·布鲁克纳(Anton Bruckner 1824-1896)奥地利作曲家、管风琴家、浪漫乐派代表人物,(1824年9月4日生于奥地利的安斯费尔登。)布鲁克纳早年即显示出音乐才能,11岁受到专业教育。1837-1840年在圣弗洛里安修道院童声唱诗班任歌手,1840年开始在林茨接受师范教育,但仍坚持学习管风琴,并成为管风琴演奏能手。1849年,布鲁克纳的第一首有特性的作品《d小调安魂曲》问世。1855年被任命为林茨大教堂管风琴师,同年在维也纳随西蒙·塞希特学习和声与对位,一直到1861年。1862年在林茨随大提琴家和指挥奥托·基茨勒学习配器法。这一时期,布鲁克纳创作了三部弥撒曲和三部交响曲。1868年布鲁克纳迁居维也纳,在音乐学院任和声与对位教授。1865年在慕尼黑,《特里斯坦》首演时与瓦格纳初次相会,此后他们的友谊日深。1873年所作《第三交响曲》就是题献给瓦格纳的。虽然这不是一时兴起,但在勃拉姆斯的支持者和瓦格纳的拥护者严重对立的时候,这事使他卷入维也纳音乐界派系斗争中,遭到汉斯立克的严厉攻击。1871-1876年间创作了第二、五交响曲,接着花了3年时间来修改,1877年《第三交响曲》首演惨败。1879-1887年创作了第六、七、八交响曲和《感恩赞》。1881年《第四交响曲》在维也纳首演获得成功。1883年布鲁克纳在创作《第七交响 曲》的柔板乐章时,得到瓦格纳去世的消息后,便把那一乐章的尾声作为“献给大师的葬礼音乐”。由尼基什和列维指挥的《第七交响曲》的头两场演出使他获得国际公认。1892年他的《第八交响曲》在里希特指挥下公演,受到热烈的欢迎。在他一生的最后5年,经济收益较前为多,并获得数项国家和大学颁发的荣誉,但身体每况愈下,自1891年写作《第九交响曲》,直到他谢世那天,末乐章有200页还是草稿。1896年布鲁克纳在维也纳去世,享年72岁。

布鲁克纳属于“大器晚成”的音乐家。他是一个拥有11个孩子家庭中的长子,13岁丧父。同年,被允许加入了圣弗洛里安修道院的圣歌队。从而决定了少年布鲁克纳的前途。庄严的大管风琴熏陶了他,使他日后成为一名伟大的音乐家。他不懈的努力,直到60岁才得到社会的承认。他淡泊名利的做事风格和不紧不慢、悠然自得的处世态度,令人钦佩。

布鲁克纳虽是十九世纪奥地利浪漫主义作曲家,但生前被同行误认为头脑简单而遭轻视。然而,他以实力证实了自己是一位当之无愧的作曲大师。布鲁克纳有童心般的宗教信念,所涉猎的交响曲、弥撒曲等创作领域都与宗教密切有关。
  
布鲁克纳的交响曲体现了与宗教合唱的联系,所有作品都沉浸在严肃静穆的意境之中,尤其是高潮处,更带有神秘的狂喜和众赞歌式的宗教音乐光环。同时,他又是瓦格纳的崇拜者,在和声语汇、篇幅和编制上都有瓦格纳的影子。他的配器法让人一看便知他是一位管风琴大师。
  
布鲁克纳的弥撒曲具有交响音乐的气魄,恢宏而华美,主题甚至常常与交响曲相同,这些作品成功地熔19世纪精神与技巧为一炉,闪烁着虔诚信徒的光芒。

近年来,好像已经过了时的布鲁克纳音乐,又重新在音乐厅响起。他那充满庄严、肃穆的作品使听众从中得到美的感受,在西欧及世界各地日益引人注目。
TOP
9#

回复: 献给上帝的虔诚之作旺德与北德广播交响乐团合作之经典现场版本布鲁克纳 第九交响曲

音乐体裁介绍

“琴瑟合鸣,号鼓声动”的交响曲

交响曲亦称交响乐,它是一种由管弦乐队演奏的、具有奏鸣曲体裁特点的大型器乐套曲,是音乐表现中的一种最重要体裁。
  
交响曲(Symphony)一词源自希腊文Symphnia,原意为“一齐响”,最初是指不同的声音协和的同时发声,后来是指多声部的器乐合奏曲。规范化的交响曲体裁是由17世纪末意大利歌剧序曲演变而成。意大利歌剧序曲按“快板—慢板—快板”的三段次序排列,这种形式是由那不勒斯乐派的代表人物亚历山德罗·斯卡拉蒂(1660—1725)创立的。随后,这种歌剧序曲逐渐从歌剧音乐中分离出来,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音乐会作品。
  
18世纪以后,交响曲在欧洲的不同音乐中心得到发展,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德奥的曼海姆乐派和维也纳古典乐派。曼海姆乐派的代表作曲家是约·斯塔米茨(1717—1757),他第一次将小步舞曲(是当时流行的一种生活舞曲)引入交响曲中,从而把交响曲扩大成为四个乐章,形成了交响曲四个乐章套曲的雏形。此外,他还致力于交响曲创作手法的创新,充分发挥交响乐队的演奏性能,提高音乐的戏剧性表现力,从而以约·斯塔米茨为首的曼海姆乐派对欧洲器乐创作的发展起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成为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先驱。
  
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作曲家是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这三位大师对于交响曲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规范了交响曲这一音乐体裁,使交响曲成为器乐作品中最重要、最大型的一种体裁;他们的音乐创作活动在欧洲音乐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其后的一些作曲家则在前人的基础之上发展了交响音乐的表现手法,使得交响曲成为所有音乐表现形式中,最重要的一种体裁。
  
交响曲的结构一般分为四个乐章。第一乐章是奏鸣曲式结构,一般是快速度的,音乐发展充满动力,富于戏剧性效果,常表现出一种乐观、热情、积极、活泼的情绪,也常描写生活中的矛盾对立斗争形象,全部音乐是建立在两个性格不同、调性不同的主题对比和发展上。第二乐章一般是单三部曲式、复三部曲式或变奏曲式,速度较慢,音乐富于歌唱性,常表现个人深刻的内心体验以及对生活哲理的思考,这一乐章常为全曲的抒情中心部分。第三乐章是舞曲性乐章,一般用小步舞曲或谐谑曲,快速度的,结构常为复三部曲式,音乐主要表现生活中的一些风俗性场面,如娱乐、游戏、舞蹈等。第四乐章速度很快,一般比第一乐章的速度还快,用回旋曲式、回旋奏鸣曲式或奏鸣曲式结构,常表现一种乐观、明朗、欢乐的情绪,也常以热烈欢快的舞曲风音调来表现群众性节日欢乐或斗争胜利的欢庆场面。
  
交响曲的乐章数量和形式结构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是作曲家根据作品的思想内容而确定。例如贝多芬的《第六“田园”交响曲》和柏辽兹的《幻想交响曲》有五个乐章,斯克里亚宾的《第一交响曲》和马勒的《大地之歌》有六个乐章。
而舒伯特的《第八“未完成”交响曲》却只有两个乐章。
TOP
10#

回复: 献给上帝的虔诚之作旺德与北德广播交响乐团合作之经典现场版本布鲁克纳 第九交响曲

演奏家介绍

布鲁克纳音乐的权威诠释者——君特·旺德

君特·旺德Gunter Wand1912.01.07——2002.2.15)德国指挥家。在他近70年的指挥生涯里,以指挥贝多芬勃拉姆斯布鲁克纳等德奥作曲家的作品而享有盛誉。旺德早年曾在德国科隆等地的音乐学院求学,师从贾尔纳克,鲍姆加特纳等人。从1939年到1944年,他担任了迪特莫尔德和科隆的一些乐团的指挥。1944年和1945年,他指挥了萨尔斯堡的莫扎特乐团。1945年,旺德就任科隆歌剧院的音乐总监,并担任这一职务长达30年之久。在这30年里,旺德指挥了许多非常成功的演出。在他的精心调教下,科隆歌剧院及其乐团成为了德国最著名的歌剧院和乐团之一。1974年,歌剧院将终身指挥这一头衔颁给旺德,但指挥家却在担任了波恩交响乐团的首席客座指挥之后将这一职务辞去。1982年,旺德执棒北德广播交响乐团(NDRSinfonieorchester)。年届70的指挥家,在这一位置上,兢兢业业,老而弥坚,创造出其指挥生涯的又一座高峰。在八十年代,他指挥乐团录制了贝多芬勃拉姆斯布鲁克纳的交响曲全集,被奉为典范。1991年,当旺德离开NDR的时候,乐团将乐团荣誉主席授予了他。从1991年起,他开始定期指挥柏林广播交响乐团举行音乐会。

旺德淡泊名利,甘守“清贫”,绝少在音乐会以外的社交场合露面。凭藉他的实力,他应该可以获得比现在得到的更高的声誉,但他的甘于淡泊,谨言慎行和对音乐的奉献精神,这一点与布鲁克纳颇为相似。这也使他无论是在艺术上还是人格上都无愧“伟大”二字。作为老一辈硕果仅存的指挥大师,旺德和当今全球化“喷气式飞机”的指挥的作风是大相径庭的。他始终保持着隐居一般的生活,对待乐谱是充分尊重作曲家的原意,排练充分而精确。他对音乐保持着的热忱,使他到了绝大部分同行都挂冠而去的年龄时,他还保持着高涨的热情和能量去指挥。

但是不幸的是,在2002215日,旺德老人在瑞士的一个小村“Ulmiz”的家里去世,终年90岁。
TOP
11#

回复: 献给上帝的虔诚之作旺德与北德广播交响乐团合作之经典现场版本布鲁克纳 第九交响曲

“古老世界中的最年轻的主要乐团”——北德广播交响乐团



1945年夏,当大多数德国人仍处于废墟和瓦砾之中,一位英国占领军的官员与指挥汉斯•施密特-伊塞尔施泰特一起去物色能够为新建交响乐团演奏的音乐家。几个月后,上演了首场公开音乐会,这就是北德广播交响乐团的诞生,一家美国的报纸把这一事件称之为“古老世界中的最年轻的主要乐团!”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没有花费很长时间乐团就成为德国音乐生活中的一支生力军,在国际巡演中得到世界范围的承认。

此后,北德广播交响乐团在相继几任音乐总监:汉斯•施密特-伊塞尔施泰特、莫什•奥兹曼、克劳斯•腾施泰特、君特•旺德以及约翰•埃利奥特•加德纳的领导下,致力于发展伟大的古典和浪漫主义作品,尽管如此,他们也没忘记将演奏当代作曲家的作品为己任,由此赢得了当代音乐演绎者的美名。该乐团曾为布索蒂、亨策、拉赫曼、利盖蒂、诺诺、潘德列茨基、勋伯格、斯特拉文斯基、B.A.齐默尔曼的作品举办过世界首演。

与乐团有着紧密联系的君特•旺德,1982年成为乐团的首席指挥,在以后的八年里,他为乐团制订艺术方针,1990年该团任命他为乐团的终身荣誉指挥。除了贝多芬和勃拉姆斯全套交响曲的录音之外,他指挥的布鲁克纳的第三至第九交响曲的录音和现场直播赢得了国际音乐评论界的热情赞誉。

乐团的常任客席指挥是波兰的作曲家克里斯托夫•潘德列茨基。在他的指挥下,乐团为他的一系列作品举办了世界首演并录制唱片,如:为四位独唱、两个混声合唱队及管弦乐队而作的《波兰安魂曲》、第二交响曲以及柔板(第四交响曲)。除了电台、电视台定期的节目之外,乐团还在汉堡、基尔、吕贝克举办系列音乐会,并在世界各地最著名的音乐会舞台巡回演出。

TOP
12#

回复: 献给上帝的虔诚之作旺德与北德广播交响乐团合作之经典现场版本布鲁克纳 第九交响曲

《留声机》杂志

英国《留声机》(GRAMOPHONE)杂志是一份推介世界经典的音乐与音响知识的资讯媒体,隶属于英国最大的媒体集团Haymarket,是当今世界最具权威性的古典音乐刊物。1923年由麦肯锡创立,发行迄今已近八十年头。

《留声机》创刊伊始,正值世界唱片工业蓬勃发展的开端。自创刊至今的80余年中,《留声机》见证并推动了世界唱片工业发展的整个进程,被公认为全球古典音乐及录音工业的顶尖媒体。此外,每年一度的“留声机大奖”是全球古典乐坛的盛事,成为与“奥斯卡”、“格莱美”比肩而立的行业评奖之巅峰。

《留声机》杂志拥有多个经典栏目:Collection(收藏),深度介绍历史上著名作曲家经典作品之鉴赏及收藏;Classics(经典),每个月,《留声机》都要拿出一张录音史上的经典唱片,由该刊主编与欧美著名乐评人共同评鉴;The Event(事件),回顾影响古典音乐历史的首演或音乐大事记;Reputations(显赫),解读音乐大师显赫的音乐人生。


《留声机》以全球著名唱片品牌的最新发行、录音史上最经典录音、国际古典乐坛新闻、最伟大的音乐家及音乐历史事件等作为着眼点,对国际古典乐坛进行全方位报道。其中分量最重的Review(品鉴)堪称业界权威,每期包括有超过上百款唱片、DVD、音响器材和书评,均由欧美资深乐评家执笔。


国际著名唱片品牌也均以获得《留声机》杂志的评鉴和奖项作为推动音乐市场的重要手段,《留声机》评鉴更被著名的“亚马逊”(Amazon )网站悉数采用,作为该网站指导乐迷消费的评鉴标准。


该集团同时拥有影响全球音响器材行业的重要杂志《发烧音响·What Hi Fi》及古典音乐广播杂志《古典调频·Classic FM》。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