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音乐会回来,如果不是很满意,我通常会听一些同样曲目的录音,美其名曰洗洗耳朵。今晚的这场恰恰如此。回家边吃东西,边洗耳朵,边写小文章,三不误:)
先说说我洗耳朵的药水:
巴赫双小提琴协奏曲,西盖蒂与弗莱什的合作,录制于1937年8月30日,Naxos公司的历史录音系列发行。
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胡伯曼演奏,录制于1934年6月18至20日,同样是Naxos公司的历史录音系列发行。之所以没有选海菲兹的版本,是因为胡伯曼的演绎更加个性化,和祖克曼的风格对比更明显。
音乐会开始先是一首贝多芬的序曲,乐队热身,然后是两首莫扎特的小作品,祖克曼边演奏边指挥。接下来就是第一个小高潮,巴赫的双小协。这首作品我的录音收藏版本不多,但最喜欢的就是西盖蒂和弗莱什合作的那个,非常富有歌唱性,两把琴完美的唱和。上面提到了殷欧卡琳是去年鄂尔多斯钢琴小提琴全国大赛少年组第一,我当时对她的印象还好,但今天的表现却有些失望,或者说没有一点惊喜。记得她和薛伟合作时就显得有些拘谨,今天和祖克曼合作似乎更加放不开。祖克曼的琴声音是非常不错的(不是他演奏的发音,纯指琴的质量),这点在他演奏前面莫扎特的作品时就能感觉到,不知道是不是一把斯特拉迪瓦里。硬件上小姑娘和大师就不大好比,演奏上的过于中规中矩又让一首旋律非常优美的协奏曲感觉平淡了。卡琳最大的遗憾是发音缺少特色,技术的完美和音乐的动听其实是不能划等号的。所以中场时我和朋友说,他们两个真应该把琴换换,或许能让音色更动人些。有朋友评价殷欧卡琳就是有些患得患失,其实按她和祖克曼名气的高下,有机会合作正好可以任意发挥一下个性,反正祖克曼老头压得住场子,放开了没准音乐反而会更动听。但她今天的表现有点匠气了,缺少点艺术家的气质,而这种个性上的欠缺是非常影响演绎水平的升华的。
说到这里不得不说一下海菲兹大师对小提琴届的一个很不好的影响,虽然这个影响和他本人完全无关。海菲兹和他以前的时代,小提琴的演奏风格是丰富多彩的。克莱斯勒,西盖蒂,胡伯曼,梅纽因,奥伊斯特拉赫等等,大师们都会根据自己的特长特点扬长避短,形成每个人独特的音色和风格。但海菲兹无形中为后来的小提琴演奏家树立了一个标杆,就是技术技巧超乎寻常的完美。渐渐的小提琴的演奏风格越来越单一和简单化,克莱斯勒声,西盖蒂声等等再也听不到了。技巧是否完美也成了评价小提琴家的最重要的指标,而海菲兹本人特有的音色却被忽略了,他的音乐的艺术性也少有人能够继承,这不得不说是小提琴的发展上一个非常大的遗憾。。。其实音乐的教育家们应该把小提琴演奏未来的趋势引导回注重艺术性和发音特色超过技术的方向上来,否则只能培养出越来越多的匠,而非艺术家!
接下来再聊聊祖克曼的贝小协。不得不说我不喜欢他的风格。我觉得他对细节的处理超过整体的把握,一个六十多岁的老艺术家完全可以把音乐表现得更真挚更发自内心些,而不是有太多加工的痕迹。他拉琴的感觉有点像帕尔曼,而帕的风格我同样不喜欢,太飘了,感觉不扎实。唯一的只有那首辛德勒的名单,感觉很好。祖克曼的发音和我印象中的贝小协也相去甚远,一些关键的地方感觉有点轻轻滑过,而一些局部却感觉处理得过于细腻复杂。所以我回家选择了胡伯曼的版本来洗耳朵,胡的演奏也大胆夸张,但和祖的感觉不同的是胡的音乐更加自然,更像真实情感的流露。难怪有朋友听过一次祖克曼后这次就没买他的票,不能说他演奏得不好,但的确不是我们喜欢的风格。
最后说个笑话,音乐会结束后,朋友说爱乐今天的表现还好。我说我还从没听过余隆指挥的爱乐。他说你就想想夏天用的凉席,秋天收起来卷成一大捆,一个人抱着席子上下左右的晃悠,余大师的动作就和这个很像,不知道是否形象,明天五月有场贝多芬的欢乐颂,是余大师亲自上阵,到时看个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