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大地之歌》只是下半场的演出曲目,不过上半场黄蒙拉的贝多芬小协不提也罢——第一乐章的时候我被拉得睡着了。
以往听过瓦尔特和克莱茨基的《大地之歌》,都没能听完,也没有听出什么感觉,除了觉得离马勒还是比较远。
昨天听了乔纳森·诺特和班贝尔格乐团带来的《大地之歌》,让我对这部伟大的作品有了重新的认识。
我不敢断言这次演绎就要好于那些公认的名版,但是从第一个音符开始我就被吸引住了。诺特的指挥极富激情,乐队也奉献了斑斓的色彩和动人的音色。因为是现场,可以清楚的感受到音乐从各个乐器中喷薄而出。班贝尔格乐团的整体素质相当高,在这部作品中,木管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铜管不时也有出彩的表现,定音鼓的表现出人意料的好——这在贝多芬小协的时候就以发现。
不知是否因为东方艺术中心的舞台是敞开式的,一开始乐队的声音完全盖过了男高音。男高音的表演非常投入,甚至像是在唱歌剧,而不是一部声乐作品,这样的好处是与观众的交流很到位,可以从他的表演上体会到作品要传达的“饮酒的欢乐”,“歌颂自然”等情绪。女中音的演唱则告诉大家这是一部告别之歌,用一种淡淡的,哀漠的方式来演唱,与男高音的表达方式有明显的差距,这或许是指挥要得结果。按我平常不听古典的朋友的话说:“还是男的唱得精彩。”
这是一部告别之歌,充满了世人的悲愁和离别的叹息,诺特和他的班贝尔格乐团很好的表达这部作品,从听觉享受和情感共鸣上奉献了一场精彩的演出,重要的是,让我再次领会到了马勒的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