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zjwh888 于 2008-12-26 14:19:00 发表 看楼主举的例子大都是慢板,那就是指抒情性了? |
当然歌唱性不只存在于慢板中,到处都存在。我这里列举慢板是因为在慢板里比较容易表现出来和听出来。如果一个演奏者在慢板都无法表现出歌唱性,那快板就更不用说了。拉赫玛尼诺夫本人演奏的“野蜂飞舞”就多么富有歌唱性(Telarc出版),李斯特的匈牙利狂想曲和勃拉姆斯的匈牙利舞曲(听听马祖尔指挥在飞利普出版的那版为例)等等。对不起,我没有把自己想表达的观点说清楚,谢谢给我补漏(真正的感谢,不要误解)。
我个人认为音乐离开了歌唱性也就不存在我所理解的音乐了。歌唱性应该时时存在于音乐家的心里(作曲也罢演奏也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