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论“巴托克的音乐好不好听” [复制链接]

查看: 12817|回复: 80
1#
本文是对论坛里一位兄弟的帖子有感而发。如果因为仓促下笔,造成言语不清,结构混乱之处,请见谅。




“好”听的好字,包含的意思太多了,既可以解释成容易,也可以理解为带给人欢愉。

如果你从前一个解释出发,那么巴托克显然不是容易理解的音乐。

但容易理解的音乐未必是好音乐,反之亦然。

当大家都在说贝多芬的音乐好听时,不知有几个人理解其中的机理:乐曲本身动力的来源,声部的线条,对位,和声,繁复的织体,主题结构的衍生。正是这样复杂的工程才铸就了贝多芬伟大的交响曲和弦乐四重奏。而巴托克的音乐则是建立在深刻理解这些乐曲机理的基础上,并对古典音乐的写作手法进行发展的结果。他的音乐素材来自于匈牙利的民族音乐,具有朴素而动听的本质。这些曲调又经过合理而新颖的结构化衍生,最终成为具有深刻结构内涵的音乐。我想,对任何古典音乐作品,再高的评价也不过如此了吧。

但是这样的音乐决不是无法给人快乐的。巴托克的音乐是多调性的,如果一定要用饮食来比喻,巴托克的音乐,不是味道太糟,而是太丰富,每种味道都可以打动你的心,但品尝它需要有一条足够敏感的舌头,还有一颗朴实的心。而且后者似乎更重要,因为他的音乐来自民间,他的音乐属于人民。在匈牙利乡间,布达佩斯街头,无数演奏巴托克作品的四重奏团就是明证。这正可以让人联想到德国人民骨子里对贝多芬的那种喜爱。要知道,那位乐圣音乐素材的基础是他一生不倦搜集的数百首民歌,他每个月不到乡间田园去几次就会感到非常痛苦。如果你仅仅想通过音乐满足一点布尔乔亚的感伤情绪或者帮助治疗都市病,失眠症,那么他的音乐不适合你,甚至古典音乐都根本不适合你。古典音乐自巴赫以降,它的传统本质上是朴素,抽象,富于活力的。源自民间音乐使它的来源朴实无华,理性的传统使它摒弃过度的情绪发挥,主题的衍生形式给他的大型作品生命力。不能了解到这些的朋友,恐怕最好还是去听新世纪音乐或者刘德华的口水歌,在那里他们可以更快地得到他们想要的东西。

因为贝多芬,巴托克们的音乐的确没那些东西“好”听。
分享 转发
TOP
2#

回复:论“巴托克的音乐好不好听”

我不否认此文是因您的帖子而写的。但这也决不意味着它只针对您的帖子或您个人。
贝多芬的作品目录上共有编号的大小作品744件,即使是大型作品里,占主要内容的也是弦乐四重奏和钢琴奏鸣曲,写作时间最长,篇幅最大的是费德里奥和庄严弥撒。有机会阅读一下奏鸣曲op110,111,四重奏130,131,132,135的乐谱(湖南音乐出版社有售,有钱的话买骑熊人版好了),甚至仅仅浏览一下贝九四乐章的总谱(看到那八个声部的织体时我被震撼了),你会明白仅仅用欢乐颂的主题曲调或命运的四拍子和弦去理解这位乐圣是多么不公平。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