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我的新系统 Bogen 100W胆机和Chartwell 银牌3/5A [复制链接]

1#
前言:
前几个月,器材的变化非常大,声音的改善也很大,而且整个过程相对很愉快。
168里介绍古董胆机的文章很少,我分享我的经验,供大家参考。
另外3/5A一直也是很有争论的话题,我也是介绍我的过程,希望能对大家有帮助。
我的电脑更换后,一直无法在168里上图片,很烦恼。稍后用另外一台电脑。
分享 转发
TOP
2#

先简单介绍我的系统

我的系统算是比较特别的,不过我也是对比了很多次,才定下的。
CD 英国之宝的596
前级是古董料DIY的CAT SL1
后级我手上有很多古董胆机,这里是介绍 Bogen KT88推挽100W胆机
喇叭是Chartwell 银牌LS3/5A,Rosewood木皮,1509/1510
脚架是Fundation的银标
我用隔离变压器,输入有多档,有用的是210V/220V/230V,输出是2组110V,是德国的,1500W。CD和前级是接两组110V串联,后级是每台用一个110V绕组。
系统里的电源线基本都是美国50年代的线基,DIY的,有五种,风格和特性都不同的。插头多数是中古的,用立维顿一种金属壳的,还有现代的瓦特,插尾是4782 。信号线也是美制古董线基,主要有两种,RCA的头子是WBT0101和中古的SwitchCraft。
我几乎没有调音的小道具,只是在CD机下面放了三颗紫檀木钉。
TOP
3#

英国之宝的CD

我自己也是从国产几千的CD开始,后来朋友带了很多进口的CD到我的系统里对比,终于认识到CD是重要的也是有巨大区别的。Naim和Meridian的风格比较和我的胃口。Meridian的596是5系列里主打DVD产品,最早是看见高保真的潘主编写的文章,认为是附加DVD的高级CD,当年的售价30000元。和5系列中的经典508.24对比,低频的量感少些,信息量少些。596是用DVD ROM的,光驱来源多,不怕光头出问题。596现在的价格很低,按声音和价格来讲,是很合算的。
英国之宝我自己用过很多台,整体的声音特点是信息量多,密度高,解析好,音场准确,堂音特别丰富。声音偏硬些。两端的延伸不是强项,不过也基本够用。
我一直想上8系的2代,价格太贵了,只能等有米了。。。
TOP
4#

DIY CAT SL1

原机是很出名的,我看了线路,感觉作者是天才型的。我学机械的,模拟电路的知识很少,几年前开始折腾,通过不断的实践,慢慢的可以修理各种胆机和看懂各种胆机的线路。把国产的胆机前级弄到只剩壳后,也感觉不行。这时才开始找线路。几年前开始的制作,先后大改了六次,小改不计其数。用相同料搞了两台,另外一台让老J用,他耳朵好,不断地听,不断地改。基本满意后,拿到虬江路,和进口各种20000-200000的前级对比,当然也有原厂的CAT,是第三代的。也对比了古董胆前级。还是很满意的。
牛我用早期的雀子1552,阻流也是雀子的1552,电解主要是WE40年代的钩子和40S/50S的WE KS系列,还加了50S的TCC。耦合是WE 40S的钩子两对,另外一对现在是Solor的。电阻主要是AB的。我走了很多弯路,主要是AB的来源不明,让我吃足了药,直到后来陆续买了正宗的AB后,才慢慢的把其他都换了,管座是英制60S和美制的古董。接线种类很多,主要是美制和英制的古董,一些次要部位也用了现代的高价线。RCA座是古董的,不过电源座是现代的高价货。电位器花了最多的心血,现在是德国架的AB电阻步进,误差1%。

前一段去了外地的烧友家里,把所有的器材都带去了,还有线,虽然很折腾,但是很有收获。感觉高频的质感和变化还差些,一些乐器的质感象真度还不够,这些比较好改。但是听了小S的超级妇科WE 106和124,感觉表达音乐的意境上差距太大,密度和信息量也有差距。这和用料,牛还有线路用管有关,我想不是这台机器可以解决的。

自己感觉机器的特性是以准确为特点的,尤其是以解析和分析力为重点的。主要是老J的耳朵的功劳,还有老W的古董料的认识对我的帮助。

我用GEC 40年代的U82整流,大盾53年4位码焊屏ECC82,富豪56年合金柱斜D环Ecc83,最后输出是荷兰57年收腰E88CC。
TOP
5#

隔离牛和电源处理

这里也是感谢老J的耳朵和他从无数古董线基里找到的好线。
电源的处理坛里介绍很多,大家都认识到电源的重要。这一两年,老J不断的帮助我,不断地实践,才有今天的结果。
我一开始拒绝隔离牛,后来因为美国古董机的原因,才上的。一开始就想找两组110V的,可以试试CD和前级。老W试验过多个古董隔离牛,一直没有满意的。老J用新制的一个很有名的品牌,主要是以消除干扰纯净电源为特点的。我运气很好,买了这个德制的,电压合适,功率也可以,主要是音色很好,现代牛很难出来的。片子薄,固定是氩弧焊接的,很安静。
用隔离牛后,音场的还原,低频的解析和控制力,系统的分析力提升极大。当时CD和前级接隔离牛,推斯大林,一下子把箱声问题都解决。没有接隔离牛,交响的高潮到来和打鼓时,一直乱和靠前。
我的听音室是独立空间,当初也是拉了独立专线,墙上通过电源线到隔离牛,隔离牛再到引线到自制的插座。最主要的隔离器上不能安装插座,一定要通过引线出来。我和老J从古董和现代电源线上的避震上受到启发。牛振动对线材的影响巨大,很多细节都丢失了。自己DIY的引线和插座,千万不能马虎,一定要用最好的线基,这个是基础。
我试过把230V供电的LEAK TL50 KT88 推挽左右分体接入隔离牛,改善是同样的,但是力度和动态有影响。CD和前级的缺点暂时没有,都是正面的改善。另外隔离牛对系统的整个音色影响极大,选择时要象对待CD机一样重视。
最后编辑Jason_WY_Ma 最后编辑于 2013-01-13 15:40:47
TOP
6#

功放和古董胆机

我不想谈论功放是石还是胆,也不想说现代和新制的区别。朋友劝说我多听现场后,我尝试了,感觉系统还原真实,是所有系统的目标,总体的声音还原,音乐的氛围,表达的内容一定要对头,个人的喜好可以加些进去,作为调味。大家都有不同的经历,不同的条件和能力,对声音的喜好也不同。所以换器材的结果也是不同的。
我自己也是从最基础的玩起,也许是朋友的影响,还有可能是自己的特点,反正真正让我中毒的是老W的LEAK ST60。当时他的系统的HIFI性和音乐性都让我无比激动。后来我自己也上了LEAK ST60,然后再也无法收拾,陆续买了很多台古董的胆机。
如果你选择古董胆机的道路,有些事情是要先想好的。先决条件是你会动手,要有超级的动手能力。二是对那时候的元器件件的了解。还有古董机的信噪比总体是比现代机稍差些的,不过复原好,是可以接受的。再就是古董管你要贮备多些。古董胆机的调整和折腾也是要麻烦些,不要希望能够一劳永逸,定期自己检测保养,机器修理和零件更换总是不能避免的。至少你有好朋友可以帮你打理。

古董机我主要玩过英制的LEAK,还有一台Armstong的收音功放。美制机就多而杂。两家风格区别很大,LEAK以动态,力度为长,富有动感,指标很好,算是高保真,很激情,幅度大。美制机太多,各家都有特点。
英国机的还原很难,我的两套LEAK花了几年的时间买元器件。美制机容易多了。主要是美制的元器件来源多。
美制机115V,电源问题一定要解决。
我自己体会50年代中后期的胆机最值得选择,是胆机的黄金年代。更早的,比较另类,零件难,管子难,线路也不普通,可以入门后的再向40年代甚至高早的。
古董机一般是EL84类的推挽,10多瓦,我其实非常喜欢EL84的风格,4个一套极品也相对便宜。但是古董机EL84 都是自家档次低的,用料和设计上有妥协。
主力是中功率的EL34,6L6,KT66类的,是厂家的主力产品,很多旗舰也是在这一类机中。我们现在的系统也够用。值得推荐。
另外就是KT88 6500推挽,一般都比较高档,厂家也不马虎。但是总体的拥有成本太贵。

另外就是左右分体和立体声。50年代后期开始立体声的机器了,之前都是单声道。开始时,选用立体声的机器好些,比较好处理,成本低很多。我是喜欢左右分体,其实和现在的机器一样的,素质好很多。但是当时厂家是单台出售的,左右声道要复原完全一样是有难度的。结果如何要看运气和个人的能力。

我自己的系统,除了CD都是古董,但是声音素质和现代高档系统接近的。所以我选择古董是因为适合我自己情况,一种低成本的解决方案。
TOP
7#

LS3/5A

LS3/5A无论你如何看待她,爱或恨,喜欢或厌恶,反正她已经是成为一个传奇了。
她的产量是如此之大,生产时间是如此之长,出现的版本如此之多,那么多厂家加入竞争。
音响方面的评论把LS3/5A列入经典的太多了,很少有一个HIFI产品能够得到如此殊荣。
最不可思议的她的二手价格,按理来说一个发行数量如此之多的产品是很难被炒起来的,可是她的价格一直在涨。

我的朋友中玩LS3/5A的很多,老J和老T基本一直是用3/5A做为主力的。我以前用过很多英国的书架,但是一直对她有成见,主要是感觉二手价格太贵,没有必要为这个小东西花那么多的钱。如果最后的11OHM版本价格是4000-5000元一对,可能我早就买了。但是老W的80年的Rogers黑牌在我这呆了一个月,我也被这个小东西给电了。
我当时主要用斯大林的,3/5A就放在我的斯大林上面开声的,用LEAK TL50推的,放的是老帕的Cruso。总体的感觉就是一个字,对。其实对声音和音乐的理解不复杂,即便没有听过老帕唱歌,也明显感觉到35A播放的声音更接近他的真声。另外舞台和音场明显比斯大林好太多,没办法,斯大林这个方面是最薄弱的。另外就是明显被35A播放的老帕所感动,只能说是万分激动。我们听音乐,无论如何,心灵的触动是最需要的。当时老J也在,他玩3/5A的时间20多年了,他只说了一句,我是最适合用35A的。我的环境,器材和我听古典的作品,我们这些朋友中,应该是我最适合。我当时是第一次开声,没脚架,系统也没有调整,当时我整体的系统素质一直不如老J的好,不过他说LEAK TL50推35A,人声的厚实度,声音的宽松度,整体的气势和爆发力是他玩35A20多年没有经历过的。
我试验了其他一些CD,老J说的没错。
不过我一贯是只做有把握的事情,反复在家里对比,又高兴又难过。高兴的是35A在我的系统里开声,系统的素质提升了一大截,就是“准确还原”。悲伤的的方面,斯大林是我这折腾的时间最长的箱子,他的很多缺点,花费了我太多的金钱和精力,但是35A没有折腾就一下子都解决了。快3年的时间都是一场空,人生有几个黄金三年啊。。。而且35A没有担心的中低薄弱毛病,气势也不小。
35A的版本很多,好在有阿明写的书,最关键是朋友中玩35A的太多了,他们都可以提供非常有用的建议。经过一番研究,我决定选择Rogers黑牌的中后期,这是比较现实的选择。老T玩35A也是20多年,才搞到满意的早期黑牌。很快我就搞到一对完美的9000多号的黑牌Rogers,胡桃木皮版本,外观是完美,单元也是完美,非常能爆。朋友都恭喜我运气好。
我早先玩斯大林时不懂脚架的重要,几个来回,最后还是买了贵族的SP100专用,旋转90度使用。现在手头宽些,直接买了全新的Foundation银标版。现在使用下来感觉还是以前的二手金版会更好,价格其实差不多,但是当时虬江路几个二手商那儿都没有,广东的有,担心运输和质量问题,还是放弃了。

35A的特点,我看了很多人的评论,HK那个大玩家说出了她的精髓。不过我也知道很多玩35A的朋友比较低调,很少发言。而且35A的版本太多,各个级别的确是有差别。
35A当初是做为小环境的近场监听的用途,以还原真实做为最高目标,所以在她合适的范围内,具有无与伦比的HIFI性。老J喜欢用35A是因为他古典音乐时,非常重视协奏的乐器,群奏的表现。听大合唱,除了领唱的,还注意系统对合唱的解析和分析,不光是数人头还要听合唱时的“心声”。我很喜欢麦斯基演奏的那张Barque时期Vivaldi和Boccherini的协奏曲,买过两种银圈头版。第十一轨,通常都是注意麦斯基的主奏,有些朋友还会在意羽管键琴的表现,注意低音大提琴的朋友就极少了,系统是否可以清楚的分辨是极大的考验。作曲家和编曲家在写总谱时,对每个声部和乐器都是有专门的谱,如果不能很好的还原,对作品的总体理解会有些偏差。35A在这方面表现非常强大,很少有箱子可以超越。
做为监听,对乐器和人声的质感和音色的还原自然也是最终要的,35A在这方面也是很出色,超过它很难。当然对管乐的还原,总是不如好的号角。
另外35A很小巧,摆位很容易,陈主编说只要几分钟即可以找到一个发挥她8成功力的位置,完全正确。
阿明说35A小音量听就有足够的生气,这点也是的。很多系统音量小了,信息量和活力都下降很多,系统的素质下降很多。35A虽然也是这样,相比其他的箱子要好很多。陈主编说是吃出前一丁面,充满活力,让人精神奕奕,很准确。

她的缺点,是和她当初的用途有关的。动态和气势是她最薄弱的环节。她的低频,在我的房间无法评价,但是老J的房间里,横边摆放,我听到的低频量感和质量足够让我满意,我只有在F兄那听他的金驰小旗舰,才可以在量上可以超越。对于低频的重播,难度太高,不仅是几十上百万的器材一定能解决的,还有房间环境的因数,无数次的折腾。

35A的级别很多,阿明的分类我感觉还是有很多的道理,总之是越早越好。
最后期的11OHM,没有必要买特别版,一般的版本就可以,11OHM成色总体好很多,单元状态好,选择方便,价格也是最低的,在分析力和解析力,信息量密度方面,仍然是现在价位中,顶尖的。
在我听过的11OHM版本中,老L的系统我感觉最好。他的朋友极多,多数不是烧友的文化朋友听了他的系统都想上HIFI,不过带他们去商家那儿转一圈,几十万的仍然不能让他们中毒。老L的系统是用山灵CD,型号我忘了,体积很大的上开盖,用德根的斜45度平滑支架E88CC一对。国产的CD机中能够在解析和音场中超越的很少。前极是一位老法师用美制坦克里古董通讯机改制的,是UTC的牛,第一级是ECC81 SRPP,后面ECC82 并联阴极输出,用6X4  整流。机器才3000不到,ECC81是大盾55年,ECC82是荷兰D环,6X4是爱立信的D环,算是顶级的配置,大致是1500元。电位器原来是ALPS的蓝壳,我后来帮忙制作了用英国架子的AB步进,虽然元器件成本就100元,但是这个改变非常大,比任何换管和元器件都大。后极是Fisher60年代调音台里面拆下的EL84 推挽,后来有一个输出牛坏了,让我修。我搞到Fisher50年代SA300 机器上的巨型输出牛替换的,这个机器当时还要给调音台上其他部件的供电,所以如果不调整,是个罐头,我用了三个巨型的线绕电阻做阻流,加了电解滤波。改过之后,完全是另外一个天地。控制力,爆发力,气势,频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只能够说老L的运气好,能够碰到这样合适的输出牛。SA300的设计和这台机基本一样,不用改线路。声底也是Fisher的血统,体积是原来的三倍都不止,自然全面提高。还是50年代末期的,最后新牛可以选4,8,15OHM推。他的咸菜也是古董的,也用了隔离牛,电源处理也是很到位。系统的价格低到离谱,声音如此之好,只能让我说好声音是折腾出来的,不是花钱买来的。老L不上网,也不是烧友,他的身份又高,否则真是推荐多数烧友去听听他的系统。

15OHM的白肚脐是推荐高烧友选择,当时单元趋于稳定,量很大了,相对的二手选择还是很多,Rogers和Soendor都可以。15OHM可以说是进入到了真正的35A世界,除了HIFI性的提升,主要是信息量和密度好了很多。另外弦乐和人声的质感和音色应该和当年BBC的意图开始接近。主要应该是分频器和单元比11OHM的好很多。11OHM用石机和胆机都可以,15OHM用石机有些难,主要是阻抗问题,多数朋友用16OHM的胆机输出来推。

黑牌的Rogers是15OHM里的又一个新台阶,相比白肚脐,AB对比,信息量和密度又有增加,不过没有11OHM到15OHM的改变那样大。主要是弦乐和人声的质感和音色提升很大,听古典音乐,意境明显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黑牌大致有两期,早期的电容用大盾色环多,中后期用RIFA的。老T的4000号左右的在我这和9000号的AB对比过,早期的中高频性息量更多,音色更娇艳,用我的系统,我是感觉有些音色过于华丽了。不过这是口味的选择,多数人会喜欢早期,我当时用4根GEC的KT88在LEAKTL50  上推的,也有搭配的问题。黑牌现在的选择已经很难,一是当时的数量,二是外观,三是单元的状态。不知其他地方如何,虬江路的二手商,开价20000的,也总是有些不满意的地方。
TOP
8#

Chartwell的银牌 35A

我相信这是所有追求35A的用家终极选择。我当初购买黑牌时也是如此,梦想着能够左拥右抱。
我的运气太好了,朋友通知我有外观很好的银牌Chartwell到货,我考虑了一个小时,就决定购买了。箱子到手后,我发现有很多问题,但是这是真正的35A,完全和以前听的不一样。虽然没付钱,可以再退回,但是我实在是太喜欢了,我相信我的能力肯定可以搞定。
这对箱子如果普通烧友买了一定是个大罐头。有两大问题。
一是一个声道的低音单元反了,高音是正确的。
二是低音喇叭起胶,防尘罩松动和脱落。

低音接反改过来就是,起胶问题,是依靠我自己修复的。我买了一对状态很好的75年的低音备用,所以修坏不怕。如果你是经常玩早期35A的玩家一定会碰到低音起胶的问题。白肚脐也许正是为了改进这个问题。几乎所有的黑牌都有不同程度的低音单元起胶问题。你用1000HZ的交流信号测试,贴着喇叭听,没有杂音(其实是防尘罩的额外的振动),就OK了。如果放音乐,那就看你的功力了。
修复的难度没有想象中的难,不过我想大家还是不要动手,找专业的修喇叭应该可以搞定的。

说了两大问题,还有一个小问题,固定面板的螺丝少一颗,找有用英制机床设备的朋友,搞了一个完全一样的装上。

虽然有这么些问题,我为何要买呢?
我手上的这对是Charwell出品的Rosewood版本的银牌。Chartwell标的35A大致分两种,一是早期原厂出品的,二是Chartwell被Rogers的母公司收购后,直接在Rogers线上贴Chartwell商标的,其实和Rogers黑牌没有区别。原厂出品的大致又分两期,一种是早期的金属银牌Chartwell字,另外一种是塑胶制的一个喇叭状图案的。最早期的又分两期,一种背部四方贴纸,后面用圆角贴纸。贴纸外形不是主要的,在分频电容上有小区别。阿明的书里写的很详细,有很多图片,大家可以参考,我不多讲了。我的这款时2000号之内,属于早期金属银牌Chartwell制的。
另外一个原因是我的这对用Rosewood木皮版,英文中的Rosewood翻译过来可以是花梨,黑檀,紫檀,非洲黄檀。我的这对是黑檀,和Harbeth以前出过的11OHM版本的黑檀外观很类似。而且几乎是完美,新到有些像翻新的。不过按我的经验,即便是翻新的,也是完美的翻新,而且是时间很长了。如果是最近翻新的,木皮上漆后肯定有火气,我的这对如果真是翻新的,也是应该是有10年前翻新的。所以我更相信是原版的。本身Chartwell的银牌数量就3000对不到,Rosewood版可能才几十对,而且当时的用家不当他是宝,保养随便,外观好的极少。
内部的分频器我看了,丝毫没有问题,阿明的书真是帮助很大,60元贵得有理。
不过最后让我决定留下的,是她的声音表现。

一切完备后,已经是买来一周后的事情了。请了老J正式试听,我当时Bogen的机器没好,对比了手头的后极,感觉还是Fisher 57年的80AZ最好。前极和CD没有变化,当时电源和信号线和现在不同。我是对比9000号的Rogers 黑牌。
第一感觉是声音明显宽松。35A的宽松度不是太好,Chartwell和Rogers黑牌完全不同。
第二感,音场舞台又深又宽,远远超出Rogers的黑牌。
第三是中低频的解析力和分析力好到惊人,以前系统再折腾,从来没有这样的改善。
第四是古典的群奏和合唱的乐器分离度,分析力改善惊人。
其他方面的改善也是极多。总之让我理解了BBC对监听的定义。而且播放人声的细节和声底,和黑牌完全不同。当时听的是老帕,还有老J带来的号称最贵的邓丽君。

不过我后来把Charwell 带到老W的黑牌对比,有些方面结果是不同的。这是系统的问题。不过没关系,只要我的系统合适就行了。我当初想把我的黑牌保留的,对比后感觉没有必要。不是风格和音色的问题,纯粹是素质和档次的问题。我当时买银牌仔时,朋友说是不合算。一对银牌可以买两对黑牌,但是我后来对他们说,是超值,我的系统再投入这些钱,也不可能获得这样的效果的一半。

后来老C有一对完美的早期Rogers金牌,朋友去听了,他说和我的Chartwell的不同。我没有借回来听,主要是听了Mullard的色环电容后感觉还是有些修饰,朋友说是解析力和分析力也稍差些,没有同场AB对比,不能肯定。不过Cahrwell的风格和我的追求是吻合的,已经找到了最爱,我决定要保留。这里要感谢我的朋友,让我美梦成真。有时候运气和缘份真的是很重要。
TOP
9#

Bogen的100W KT88 推挽

总算说到了我的另外一个最爱。

我自己收了很多古董名机。前不久网上认识了一位欧洲的大玩家,他自己说他是欧洲玩WE最厉害的。我不知真假,但是看他的图片和描述,肯定是个超级玩家。我介绍了我的收藏,他说这些东西都是一个水准,算是民用HIFI的顶峰,劝我也不要再买类似的东西了,应该开始向更高的境界追求。不过他的推荐,除了WE,就是小WE的两家,还有德国和英国的剧院扩音系统,还很热心的说可以帮助我联系。但是我只能摇头,太贵了,而且这些另类的设计和50-60年代的古董机设计,用料,用管都不同,完美复原和以后的打理,我现在手上一屋的东西都用不上。只好慢慢等了。

很偶尔的机会,我看见一套Bogen的KT88 推挽,感觉线路简单,外观完美,价钱合适,很心动。别人找机器多半是EL34类的,我因为对比了荷兰和富豪的铁座 与GEC 50年代的KT88,就狂收了GEC的KT88 。反而是一直关心KT88的机器。看过很多50-60年代的HIFI杂志,那时KT88的机器是极贵的,产量很少。新制的机器三越的KT88推挽和Jadis的DA,我用过几个月,后来对比后,买了LEAK TL50。但是总想再买类似的做对比。麦机的KT88和我追求的方向不同,没有入手。60年代还有多个品牌的KT88 推挽机,不过都是石整流。Fisher 50年代的55A,朋友说声音极好,但是几次看见感觉元器件不完整,而且小管杂,就没有入手。找了很多年了,所以看见Bogen很合适自然心动。

机器是60-61年出品,考虑到产量问题,算是50年代末的血统。玩古董机这点非常重要,60年代开始了大竞争,所有的元器件厂家和整机制造厂家,都在成本上竞争。当时正面的效果是成本的确下降了,推动普及。对我们现在玩古董的烧友来说,带来的负面效应既是声音素质开始下降。到了60年代中期,尤其明显,开始受到了晶体机的威胁,日本也开始加入竞争。声音素质就严重退步。玩胆的朋友应该对此有很深的体会,其实电容,牛,机器也是如此。都是大环境影响。

机器的外观完美啊,古董机到这种程度,非常罕见。

机器用料并非完全配对。好在牛一样。关键是用料对我的胃口,和我手上的Fisher 80AZ一样的电解和耦合。我的Fisher 80AZ全部原装料,外观完美,非常难得。解析和分析力在我的收藏中是最好的,而且声底优雅之极,让人爱不释手。

这台机不好的地方是整流用了4个GZ34,两个EZ81。EZ81没问题,但是按我的经验,好系统放大管可以将就,整流管不能马虎,整流的素质几乎就是决定了系统的素质。我原来有两位数的荷兰NOS铁座GZ34,后来手头紧陆续出了些,朋友又借了些,搞到我只剩一对碟片焊屏,一对铆接屏。手上完全相同的只有4个L厂布鲁塞尔61年的DD环塑料座GZ34,好在都是真正的NOS,测量了都是完全一致的输出特性。总还算凑合。

放大部分是第一是EC90共阴放大,EC90也就是半个CC82,虽然没有管,但是找不到合适的,可以把机器改造,换成小9脚管座用ECC82,后面是ECC83,长尾倒向。美制机多数用屏阴裂相的,算是另类。KT88是固定偏压,600V,50mA。我查了KT88的手册,真是惭愧,一直玩LEAK TL50,只是关心自给偏压,其实GEC的官方推荐是有600V的固定偏压使用,足有100W的最大输出。但是看了手册,Genalex标的耐压比GEC/Dynaco/Mullard的更高,找了库存,只有6个,有4个几乎全新的,偏差很小。我还是担心寿命和可靠性,Google了一下,找到一个美国玩家,他说用GEC标的,N年了,很稳定可靠,非常耐用。所以就放心了。

我的这些工作都是买之前做的,这对玩好古董机非常重要,复原的水准直接决定了你可以发挥它的几成水准。

最后促使我购买的原因是,这台机器不是家庭的HIFI,是美国的PA,用于公共广播系统的。朋友说这类机器一般要比家用HIF的素质好。前辈们听过上海大光明的扩声系统,见多识广,姑且信之。

购买准备了很多,没想到买来后,还是有极多的曲折和最后完美的结果。极好地配合我的银牌仔。
TOP
10#

上图片
















IMG_5881.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3/1/19 22:44:34 上传)

IMG_5881.jpg

IMG_5882.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3/1/19 22:44:34 上传)

IMG_5882.jpg

TOP
11#

用家里的电脑上了些图片.
现在工作压力很大,没有三年前那样有很多时间.每周都要去外地出差.
第一个图是几个月前,用了两对都是9000多号的Rogers黑牌, 用LEAK  TL50推, 想试试两对35A是如何的.我的结论是有提高,但是总体改善不大.
2.3.4图是Bogen 100W胆机的图片。
5图是收了不久的银牌仔35A。
6图是Bogen的线路图。
7图是现在的听音室。
8图是我最近收的一些CD中,比较满意的。
最后一个图是两台Bogen的外观。
TOP
12#

买古董机,如果经验不多,要买工作状态的机器。我大致讲讲我的方法,供大家参考。
我用了一个2000W的自耦变压器,可以方便的调节输入电压。
先不要插管,上电后,观察有无异常。然后测量管座的灯丝电压和交流高压。一般交流高压空载会高些。灯丝一般误差较小。
然后插上放大管,开机后,观察是否正常点亮。
然后再插整流管,如果可以,输入电压低些,美制机,80-90V就可以出声。
音乐出来的瞬间,相信会非常兴奋。

我买第一套古董机胆子极大,买的是不能正常出声的LEAK TL50。
这时最佳的方法,是把所有的元器件全面检修,电容需要慢慢激活。我花了2个月才出声的,当时非常兴奋,那6个牛和机壳即值了。

另外要注意管座,我的Fisher 80AZ到手后,先后插坏了三对极品的ECC82,而且还连带着把三个59年Philips的EL34都搞坏了,心疼坏了。后来才下决心把原装的小管座全换成WE的拆机管座。

这套Bogen, 到手后,卖家说是工作状态,我开声时,是用国产CD,接了一个美制的AV喇叭开声的。管子是炮灰,播放的是常安的歌,没想到声音非常细致。感觉都不会比当时我手上素质最好的Fisher 80AZ差,而且非常优雅。当时老J听了,他说这个机器将会是我最好的机器,事后证明他的耳朵太好了。我后来问他,如何判断的,他说机器的微动态很好,这是现代机器最难做好的,听古典音乐他认为这个最重要。

不过我很快发现机器有问题。一个声道的高压很低,只有450V。后来才发现串联的高压电解有一个坏了。
TOP
13#

KT88的机器的供电

KT88的机器如果用整流管供电,要花些心思。
一种方法是每个声道用一个GZ34,CLC滤波后供强放使用,然后是电阻串联电解退耦,分别供前面的小官使用。LEAK TL50和Dynaco的机器,就是这样的。
Bogen比较特殊,购买之前我对机器没有扼流圈不太满意。到手研究后,才发现Bogen的优点。Bogen一个声道用两个GZ34并联直接用两个400V 30UF的电解串联滤波,供一对KT88。前面的小管用一个EZ81整流,CRC滤波供电。我实测GZ34电容滤波后的纹波电压有13V,但是KT88推挽是可以抵消的,不会有交流声。EZ81通过CRCRC之后,纹波就3mV,非常小。这个方法的缺点是电压绕组多,整流管多。麦机的MI200比Bogen更复杂,有兴趣的可以研究一下,非常特殊的电压绕组,不过一旦电牛坏了,几乎没有找到替代的可能。
其中的一台600V之后的串联供电的电解一路坏了,所以电压上不去。我看了原机是刻字的纸筒大D, 400V 30U,手上没有合适的,只有一个纸筒的450V40U大D,年代不清,估计是50S或60S的,声音应该会类试,但是外观会破坏。而且两个声道可能会不一样。后来我只好用一对80S的Mollary FP替代,把两个声道都换了。使用电容串联时,如果容量不一致,每个电解承受的电压是不同的。一般设计都用两个100K-1000K的电阻均压。我担心这些古董随时会有电解干涸容量变化,所以把原机的分压电阻1MOHM两个改为390K5W的。不过这是辅助的,每个电解的容量大小才是决定性的,所以如果串联的两个电解容量相差太大,是不行的,容量大的耐压就高,如果超过额定的,就危险,考虑到各种因素,一般要有20%的余量。

另外一路EZ81的供电,一切正常。原机用EZ81, 我手上顶级的EZ81,只有一对大盾的方环,因为EC90是57年的大盾,我嫌都用大盾,有些太“温”,所以试验了EZ80。EZ80和EZ81管脚相同,就是管形小,输出小。但是前面的小管就几个mA,参数没问题,我反复听了,不存在不良影响,就用EZ80代了。EZ80我手上多,有56年NOS的荷兰和RT54年的焊屏,素质也比手上59年的大盾方环EZ81要好些。
TOP
14#

如何保证两个声道声音一致

但是接下来,就麻烦了。我发现一台机是60年,一台是61年的。牛倒是一样,但是耦合和其他一些电解是有区别的。我反复更换电解,对比听,问题不大,但是那对耦合我可以听出不同。60年的用蜂蜡的Good-All,61年的用大D的。虽然左右声道一起,问题不大,但是单独播放,可以听出不同。Good-All的蜂蜡极其难找,我手上的蜂蜡Good-All4个一样的,要么耐压不够,要么就是型号不对,很头疼。

然后我发现其中一台,固定偏压的古董硒整流块坏了,用现代的硅管代替了,供电的电解也换了。我估计是使用时一个电解漏电,导致硒管过流烧毁了,可能两个强放管也红屏烧坏了。

小电解好办,但是那个50S的硒整流块,我手上只有其他品种的单个。

虽然接入系统开声,感觉很好声,但是两个声道不一样,总是不舒服。

没想到运气太好,朋友在国内找了一台Bogen,我一看,和我61年的用料一致,几乎就是垃圾的价格,所以就拿下了。一是可以配成一样的一对,另外万一牛坏了可以备用。这时候,已经开始感觉到Bogen的威力了,Fisher的80AZ完全不是对手。所以一台备用是非常值得的。
TOP
15#

推挽机要注意倒相的平衡

机器到手后,有三台在手,总算可以拼成两台完全一致的。想想我以前的LEAK,花了几年的时间,这次运气太好了。

元旦时,和朋友一起去外地发烧,带来一台CD,两台前极,一套后极,8根电源线,两根信号,一对喇叭。虽然很累,但是收获很大。听了小S的超级妇科的WE,虽然系统没调整好,但是声音的细节和密度,宽松度远超出了我的系统。最主要的是我带去的几张古典CD,都听出了完全不同的内涵。

上海听原装WE的机会不多,但是听从来没有这样感动过。所以我比较例外的推荐一下小S的机器。他是自己找料,让广西的辛师傅装的,牛都是辛师傅妇科的。我只能说陈主编虽然经常说些商业方面的话,但是说辛师傅是把握WE精髓的第一人,说的很准确。我以前看过一些他制作的机器,其实对他的一些用料是有想法的。但是这次经历,我感觉他的妇科牛和整体的调较还是掌握了WE特点的。而且小S自己找的料是和原机同类并更高级的型号,这正好是发挥了各自的优点。不过小S收的WE东西很多,一般的人很难这样。

回来后,非常受刺激,先把前极调整了一下,外出一圈,几个朋友的意见是对的,高频偏细,质感不够,这个相对比较好解决。但是总体的感觉,不论宽松,就是那些细节和密度,WE特有表达音乐的方式,我的系统无论如何出不来。

后来研究了一下,感觉是输入牛,推动牛的关系,这样也就心定了,反正我现在的前极是搞不出的。还是定心搞我的后极。

两台机器一致后,接下来就是两台机器全面检测。我测试了增益,误差很小,而且机器带了电位器,问题不大。频响也测试了,高频和LEAK相比,稍有衰减,在正常范围内,问题不大。
古董机用的多数都是碳质电阻,阻值会慢慢变大。而且胆机用的胆没法做到参数一致,所以和石机是不同的。现代胆机的电阻精度高,但是我嫌声底的问题,都是用古董碳阻或者古董线绕。
很多时候,胆的误差和碳阻的误差不要太计较,10%是OK的。不重要的地方20%甚至更多都不会影响机器性能。但是推挽机的倒相部分非常重要,一定要对称,否则波形不对称,失真大。
古董机用推动牛,这个不讨论,还有就是用管,常见的是屏阴分割和长尾倒相。我这台Bogen是长尾倒相。具体线路和原理可以百度一下。胆艺轩上有胆聪先生的文章,写得很好,可以参考。
我大致计算了一下,两个电阻要相差2K左右,才能平衡。我的机器内部是用一样的47K,当然时间长了,阻值都变化了。我直接用串联的方法,把一路加大,直到上下波形交流读数完全相同为止。这样比较方便。

倒相后,直接接KT88推挽,固定偏压。可以单独调整每个管的偏压,通过管子和偏压把强放也调整到波形对称即可。调整完毕后,我试验了,管子误差只要在10%之内,上下波形的交流读数都在0.2%之下。算是很好了。

复原检修古董机,一般测量直流工作点都是要的。如果可以测量交流会更好些,可以用示波器和交流毫伏表测量每一级的交流波形和电压,这样可以把状态调整到最佳。
TOP
16#

听音感受和CD

我先谈谈CD。
我是一年前,朋友带来不同版本的CD,AB对比后,才知道CD的版本区别很大,也就理解了为何那么多人要找所谓的银圈头版。
后来陆续买了100多张好的版本,我在这方面懂得不多,主要找DG/DECCA/Philips的,还有一些是EMI的。DG/Decca/Philips的,只要是以前德国压片的,不是银圈,不是头版的也很好。前几年买的一些银圈头版ML版的也不行,后来EU版的更差。EMI的我很少,早期UK版的很好,后期的EU版差。另外我买过很多DG/Philips/Decca的USA版,总体比后期的ML和EU版要好,有一些是极品,有一些不行,没有掌握规律。
我的唱片不多,版本比较要找相同的对比,比较难些。
下面谈谈我图片中的几张。
第一套是3CD的杜普雷德大提琴,是USA版,出品的年代不知。里面很多曲目我有两张早期UK版,现在出的EU版,和一张高仿的。高仿的最差,现在EU版相对刺耳,燥。早期的UK版非常好,耐听,平衡,体现了古典的精髓和灵魂,AB对比后,感觉现在出的EU版有些不能接受。那套USA版最近才拿到。大提琴,我最早是喜欢老罗的,后来是麦斯基的,现在是杜普雷的。她的CD少,看见不同的就想收。里面收录的海顿和波切利尼的大协,我反复对比UK版,完全是不同的意境,更加多的变化,细节,体会出更多的内涵。总之更加体现出杜在用“心”在表达音乐,非常感动,也非常意外。我以前收的其它USA版,多数是在HIFI性上强些,但是内涵上古典的感觉总是相对差些。德沃夏克和艾尔加的大协,原来感觉UK版的乐队素质差些,录音也有些混,但是USA版就没有这样明显,虽然不如老卡的柏林爱乐,但是不会对乐队有欠缺的感觉。

Vivaldi的四季有很多版本,我这张是布氏指挥他的亲兵18世纪管弦乐团演奏的。我没有相同的对比,但是我以前买过一些布氏和他乐团的CD,总感觉不对劲。布氏和他组建的乐队是有代表性的复古乐团,按理不会差。直到收了这张CD,才知道他们的伟大。这张CD是德国压片的,低频异常丰满,而且不混,非常平衡,古乐团中很少见的。主要是夏的演绎太棒了,我当时在小S那里听他的妇科WE就是用这张试音的。听四季太多次了,这张CD有一种特别的宁静和轻柔感,让人非常投入,古乐器特有的通透,琴腔的共鸣,完全是没有经历过的,而且层次,舞台感极好。

Vivaldi和波切利尼的大协,麦斯基版,我AB对比过现在出的EU8版,两张PMDC银圈头版和最近到手的这张也是PMDC的银圈头版。另外三张CD编号都是相同的,但是这张编号是不同的32 542 3,也许是最初的特别版,反正我最喜欢的第十和第十一表现是不同的,大提琴的更深沉,更多的忧伤,更优雅,细节也更多。

老帕的2CD精选,是PMDC的银圈头版,对比现在出的EU银圈头版。感觉现在出的EU版也是刺耳,燥,不耐听。

老卡和柏林爱乐的舒伯特第8未完成和第9伟大交响,我没有其它相同的, 这张是PDO的银圈头版。充分反映了老卡的风格,动态范围极大,辉煌壮丽,乐队的层次很好,没有中低频过于丰满偏混的情况,非常考验系统。我当时听得热血沸腾,听感和“伟大”很契合。

最后一张是列文指挥维也纳爱乐的老柴的芭蕾。比较新的指挥中(其实年纪很大了)我喜欢列文,他对古典的表现对我的胃口。维也纳和柏林对比,一直说是灵活,表现能力丰富。但是这种感觉我一直不强烈。直到收了这张PMDC的银圈头版,才被维也纳折服。第四轨小提琴和大提琴的对话,配合完美,高度和谐。曲目中风格差异极大,和老罗的柏林爱乐版(我没有好版,是后期的ML版)对比,明显感觉维也纳更加多变化,表现手法更多样。而且这张CD充分体现传统古典的精髓,优雅,耐听,平衡感极好,百听不厌。不过天鹅湖的序曲,整个故事的发展和逻辑性不如老罗的,也许是个人的理解,我的一些朋友就感觉老罗的俄罗斯味道太浓,斗争性太强了些。我最近搞到了老卡指挥的新年音乐会的德国老版,已经几年了,苦苦寻觅,希望不要让我失望,能够让我再次领略维也纳爱乐的风采。

说了很多版本的问题,需要说明的是,这些好版本的区别,不是主要的,相对系统的声音,版本实在是很小的。系统的素质和健康才是决定性的。就像胆一样,机器不行,好胆也不行。
TOP
17#

回复 26# dennis_hzz 的帖子

胡兄,大家经历不同. 我就非常羡慕你的人生经历.呵呵,有些事情是没法改变的.
我现在也很知足, 尤其是夜深人静时, 欣赏那些伟大而感人的作品. 无论是作曲家,指挥,演奏家, 录音师, 生产HIFI机器和元器件的前辈. 因为他们, 我们现在有那么多人可以享受他们的杰出的成就, 感受到"生活真美好".
TOP
18#

大家对LS 35A的看法

我转载高保真以前刊登的文章,北京一次LS35A聚会,大家的听感。




35A爱你不容易。
TOP
19#

回复 36# wxs 的帖子

领导好, 领导忙, 请领导抽空指导.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