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听音日记 1、2、3、4、5、6、7 [复制链接]

1#

听音日记   (1) 2012.10.29. 周一 中雨

《恶劣的环境挡不住动人的音乐》

昨晚的那场雨一直下到早上,完全没有停的念头。家人或上班或上学,就只有自己一人,难得、难得。速速用完早餐,冲好一大杯茶,点上一支“神仙烟”,打开音响,听啥呢?

一边想着,一边看着看着自己那个不到9平米的“音响窝”,右边堆放着两路黑胶唱片,左边还有一个大书柜,电脑、自己的杂物都堆放在这个窝里,俩音箱相距1.2米,几乎是单声道了,唉——脸上不禁挂上一丝的无奈。





既然我不能改变环境,那就改变自己的心态吧。听音乐而已,何必讲究这些音乐以外的因素呢?


自己听音乐一贯是——随遇。翻到哪张唱片和自己的“遇”(欲)而遇,就是它了。

翻着翻着,就停在了德沃夏克的《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的唱片上,






德沃夏克的《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 1962DGG 荷兰版

大提琴:富尼埃

乐 团:柏林爱乐乐团

指 挥:塞尔

从“富尼埃”的琴声和乐队的辉煌音乐中,感受到了斯拉夫民族的坚强不屈的精神。

富尼埃的琴声华丽、细腻,感情丰富,突显法国人特有的气质。

一曲 德沃夏克的《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已经结束,意犹未尽,再来一曲。






格里格的《a小调钢琴协奏曲》 1973LONDON 荷兰版

钢琴:劳德·鲁普

乐团:伦敦交响乐团

指挥:普列文

这首作品很早就听过,今天再听,感受最深的是第二乐章,两个音乐主题性格对比鲜明,第一主题像是描写北欧的冬景,皑皑的白雪给原野覆盖了一层厚厚的被绒,一片阴郁,一片寂静;第二主题,清晨,雪开始融化,一滴、两滴、三滴,轻盈透亮,化成了小溪,给大地带来了盎然的勃勃生机。旋律清新优美。


为此,把第二乐章又听了一遍,真是爽!

这样优美、动人的旋律,已经把那些的“无奈”冲刷得干干净净,只留下一个个的音符,弥漫了整个小小的“音响窝”

我的“音响”窝.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2/10/29 23:19:22 上传)

我的“音响”窝.JPG

0573.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2/10/29 23:19:22 上传)

0573.jpg

0248.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2/10/29 23:19:22 上传)

0248.jpg

最后编辑雷笑天 最后编辑于 2012-11-07 01:46:26
本主题由 版主 eric 于 2012/10/30 17:52:02 执行 设置精华/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其实,我就是一个“伪发烧友”!
TOP
2#

怎么多了三张图的?
其实,我就是一个“伪发烧友”!
TOP
3#

黑胶,把第2乐章重听,对唱片不好。

重头开始,一次听完,对唱片的损伤最小。

谢谢二位善意的提醒!
二位说的在理,可自己总是忍不住这种美享受。
其实,我就是一个“伪发烧友”!
TOP
4#

原帖由 d9 于 2012-10-30 12:18:00 发表
独立听音室,虽然小点,但很不错了。

可以弄个柜子,收拾收拾LP。

两个70公分宽高的柜子早已塞满唱片,地上这些都是都是拿个塑料方桶装的,也是经常听的,方便换唱片。
其实,我就是一个“伪发烧友”!
TOP
5#

如果展示出来,我相信你会失望的。
其实,我就是一个“伪发烧友”!
TOP
6#

回复 13# shotchen 的帖子

非常赞同“shotchen ”的观点,的确如兄所说的。
能被音乐感动就OK了。
实际上,平常我们在折腾器材的时候,经常会陷入一个误区——
自己的器材这不行那也不行,都在找缺点和不足,但是,我们是否真的发现过、注意过、挖掘过它的优点呢?这时,我们的心已经“乱”了,与音乐已经绝缘了。
我们舍得花大量的时间去购买器材和买碟,
我们是否真的舍得花点时间、能静下心来完整地聆听一部作品呢?

我不玩摄影,也没有钱玩,但平时的旅游拍摄,我感觉——
好的题材不一定在你寻寻觅觅的前面,往往在你经常忽略的、已经走过的后面。

说着说着,离题了。
其实,我就是一个“伪发烧友”!
TOP
7#

原帖由 hotmouth 于 2012-10-30 18:30:00 发表
楼主的黑胶多,需要保护的,可以试试这个东西
http://www.elpj.com/

我收的垃圾比较多。
估计这个黑胶播放机的价格不是我这等所能接受的。把我的器材卖掉都买不回这个东西。
其实,我就是一个“伪发烧友”!
TOP
8#

原帖由 古典包子 于 2012-10-30 18:23:00 发表
喜欢看楼主的听音日记

多谢了!
其实,我就是一个“伪发烧友”!
TOP
9#

原帖由 古典包子 于 2012-10-30 16:29:00 发表
看过楼主的帖子受益匪浅啊!能见识一下您的器材吗,这个图看不清楚

我看不见器材,只听到音乐。
你也看不清我的器材,那就多关注音乐吧。
其实,我就是一个“伪发烧友”!
TOP
10#

原帖由 love2a3 于 2012-10-31 7:55:00 发表
"我看不见器材,只听到音乐。你也看不清我的器材,那就多关注音乐吧。"赞这一句--------楼主这种心态很值得我们学习啊!


好心态,自己造!
其实,我就是一个“伪发烧友”!
TOP
11#

《听音日记》 (22012.10.30 周二 阴雨


《他把上帝的音乐带到了人间》

本来,课程安排,今天应该是上《拓展训练课(室外)》的,无奈天公不作美,阴有小雨,无法上课,学生只能回教室上其他课程,呵呵,又多得一天的空闲。
都说上帝是万能的,所以,上帝那儿肯定有很多好听的音乐,那是谁把上帝的音乐带到了凡人世界?只能是音乐天使——莫扎特。
我的“音响窝”此时响起了莫扎特的音乐



莫扎特 交响协奏曲 1.jpg (172.42 K)
2012-10-31 22:46:39





莫扎特《#
E大调小提琴和中提琴的交响协奏曲》 1984Chandos
小提琴:布莱宁
中提琴:施多尔夫
乐 团:英国室内乐团
指 挥:吉布森

莫扎特《C大调两把小提琴的协奏曲》 1984Chandos
小提琴:布莱宁;施多尔夫
乐 团:英国室内乐团
指 挥:吉布森


莫扎特 小夜曲1.jpg (164.54 K)
2012-10-31 22:46:39







莫扎特《G大调弦乐小夜曲》、《(邮政)小夜曲》 1971/1976 DGG
乐团:维也纳爱乐乐团;柏林爱乐乐团
指挥:伯姆

20多年前买的唱片,最近认真地查阅,才发现“布莱宁”和“施多尔夫”竟是“Amadeus Quartet”的成员。
对于莫扎特的很多作品,很多时候我是把它当做背景音乐听的,有时把它用来调整情绪和心态,也许这样对莫扎特实在不敬,但是,我真的觉得我喜欢的莫扎特,他能给我带来快乐,他让我知道了什么叫真正的音乐,他也让我知道了什么叫“挥洒自如”、“不假思索”。
我认为我心中的莫扎特就是这样写音乐的,他的心里只装着音乐,没有凡人的欲望、杂念,一个很纯粹的音乐天使。
G大调弦乐小夜曲》听过一些其他的演奏,都有一个共同点——快,但是,这版的第四乐章,与众不同,都比其他的慢,初听时还真有点不习惯,听多了,味道出来了,慢而不拖泥带水,又不缺莫扎特音乐的灵性,倒反更显灵性。
其实,我就是一个“伪发烧友”!
TOP
12#

《听音日记》 (32012.10.31 周三 晴

周一和周二休息了两天,今天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去上课。一个星期里,最累的不是周二的七节(全天)《拓展训练》,而是周三的五节文化课,太累了,岁月不饶人啊。
下午上完一节课后,立马回家,打开音响、电脑,坐在藤椅上,闭目养神,轻轻地喘了几口气, 才点上一支烟,平静一下心绪........
音乐是最好的舒缓剂。
拿出的唱片是——


0168.JPG (173.85 K)
2012-10-31 22:50:54






《帕尔曼演奏的小提琴名曲》 1986DGG
乐团:纽约爱乐乐团
指挥:梅塔
只听了圣桑的《哈瓦纳斯》和《引子与回旋曲》,对圣桑的作品,听的不多,来来去去也就是这两首,再加上《天鹅》和《骷髅之舞》。

要去开会了,晚上再写。

从聆听《天鹅》开始,到《哈瓦纳斯》和《引子与回旋曲》,觉得,圣桑的这些作品非常的“唯美”,乃至“圣洁”,叙述哀伤时也要裹上一层一尘不染外衣,让你不惜一切地爱恋她、怜悯她.......

0344.JPG (178.35 K)
2012-10-31 22:50:54





就圣桑的《哈瓦纳斯》,今晚把帕尔曼和海菲兹做了一番比较,小提琴进入时,海菲兹显得有点匆忙、随意,感情平淡;而帕尔曼在这段音乐的处理,明显付诸了深深的情感,由弱渐强,每一个音符都交待得清清楚楚,而且每一个音符都饱含着情感,且非常细腻,像一股暖流由外至里、沁入你的心田,太美了。我喜欢此时的帕尔曼。
更让我震惊的是,在演奏到126秒时,海菲兹音不准,听起来很不和谐,都说海大师的音准是出了名的,可以说是极其精准的,怎么会呢,赶紧拿出帕尔曼的比较,帕大师是对的,其他人也是对的,我不得不认为海大师这次就这个音,真的拉得不准。但是,这毫不影响海大师在我心目中的大师形象。



海菲兹.JPG (163.78 K)
2012-10-31 22:50:54





帕尔曼.JPG (136.23 K)
2012-10-31 22:50:54




很巧,海菲兹和帕尔曼的演奏我都要LPCD,下雨天打孩子(鞋子),闲着也是闲着,把海菲兹的LPCD在我的垃圾器材中作了一番比较,只是娱乐,发现LP明显比CD要明亮,音场更宽,更有感情。
其实,我就是一个“伪发烧友”!
TOP
13#

《听音日记》 (42012.11.01 周四 下午 晴

上午组织学生到会展中心“捧场”《第一届广西发明创造成果展览》(属政治任务),我倒是饶有兴趣地把各个展厅都看了一遍,的确,有不少作者甚至是一些孩子,他们的想法非常的独到、有创意,但也有一个共同的不足——缺乏如何使想法(模型)形成商业化产品的过程。

下午,上了一节课,仍然是回到自己的“音乐窝”——

好久不听国内的作品了,一张飞利浦的



前天 21:53 上传
下载 (196.5 KB)



《太阳出来喜洋洋》 1986PHILIPS

——中国优秀民歌改编管弦乐小品选辑

乐团:中央乐团交响乐队

指挥:韩中杰

本专辑是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部分年轻教师及研究生在吴祖强的指导下改编的民歌小品,吴祖强强调改编曲力求“新颖通俗、雅俗共赏”。为此,部分改编曲还特意使用了中国民族管弦乐器,效果甚佳。

印象较深的是《绣灯笼》,改编后,用板胡演奏旋律,板胡起处,让人想起北方农村元宵绣灯笼、想情人的情景,感情流畅含蓄,高潮处由唢呐演奏,突出了地方色彩,倍感亲切。

《湖北小调》,实际上是一首湖北地方民歌,80年在武汉读书时,周围都是来自湖北各地县的同学,从他们那里听到了很多各地的民歌小调,非常的喜欢,今天一听,很熟悉、很亲切,想到了那个年代的那个地方的那些个同学的那份淳朴的感情,历历在目,挥之不去。

    手头上正好有女高音吴碧霞演唱的《绣灯笼》CD,就顺便再听听。吴碧霞的演唱实在是太完美了,感情、声音处理得非常的细腻,我甚至认为她是当今国内民歌歌坛的第一人也不为过。

其实,我就是一个“伪发烧友”!
TOP
14#

《听音日记》   (5)            2012.11.02  周五     晴

  今天物流公司来电说,唱片到了,速提货。下午,一溜烟,花了一个小时,把唱片扛回家了。顾不了这么多,先拆开看看,过过眼瘾。
  一共14张日版黑胶唱片,很多老烧对日版黑胶都是不屑一顾,我呢——杂食,我买黑胶c唱片,比较注重1、曲目;2、乐团;3、演奏(唱)者;4、指挥;5价格等,就目前的经济条件和现用的垃圾器材暂未过多考虑对版次。现介绍如下:
  1、《胡桃夹子》 柴可夫斯基
  列宁格勒爱乐乐团
  穆拉文斯基
  《第1交响曲》《节日序曲》  肖斯塔科维奇
  捷克爱乐乐团
  安切尔
  《第8交响曲》  舒伯特; 《第6交响曲》  贝多芬
  班贝格交响乐团
  科尔博斯
  《第2大提琴协奏曲》、《第63弦乐四重奏》、《小夜曲》    海顿
  拉姆雷音乐厅乐团;意大利四重奏团
  卡萨尔斯
  《第1交响曲》  西贝柳斯
  哈勒管弦乐团
  巴比罗利
  《第20、27钢琴协奏曲》   莫扎特
  哈斯基尔;傅聪
  温特图尔交响乐团;维也纳国家歌剧院乐团
  斯沃博达;德萨尔甄斯
  《第8交响曲》  舒伯特; 《第5交响曲》  贝多芬
  纽约爱乐乐团;克利夫兰管弦乐团
  瓦尔特;塞尔;
  《第9交响曲》  贝多芬
  纽约爱乐乐团
  伯恩斯坦
  《第9交响曲》  德沃夏克
  克利夫兰管弦乐团
  塞尔
  《第6交响曲》  贝多芬
  哥伦比亚交响乐团
  瓦尔特
  
  唱片品相很新,有些还没上过机,不过,年代久远,灰尘较多,有些也被水泡过。
  晚上,儿子要玩电脑,我只得抓紧时间修补唱片袋和唱片盒子,还有清洗唱片了。
  没空听音乐了。虽说有点累,但是,看到这些被洗得干干净净的黑胶唱片和那些袋子、盒子,心里乐呵呵的。
  玩黑胶的乐趣,不单只体现在调校系统和欣赏唱片,其实,清洗唱片、维护唱片也是一件很有乐趣的事情。
  当你看到一张张发霉、布满灰尘的唱片,经你手之后出落成一个个一尘不染、干干净净、亭亭玉立的少女时,你能不高兴?
其实,我就是一个“伪发烧友”!
TOP
15#

今天(周六)下午,又到两张两张苏联唱片,一下子来这么多唱片,还没时间听,
一是:
《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现场录音)    柴可夫斯基
大卫·奥伊斯特拉赫
莫斯科国家爱乐乐团
罗杰斯特文斯基
二是:
《儿童钢琴曲集》  柴可夫斯基
傅里叶
其实,我就是一个“伪发烧友”!
TOP
16#

《听音日记》   (6)            2012.11.04  周日     阴雨
  
  今天,在浏览隔壁网站时,看到一贴,题为——《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是古典音乐的一座丰碑》
  自己非常赞同楼主的观点,于是顶贴写道:“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是我最着迷的古典音乐作品没有之一,在我收集的黑胶唱片中,贝9占的分量最重,数量最多。但并不表明我理解最深。    最能打动我的却是一张DVD,马苏尔 指挥 莱比锡格万特豪斯管弦乐团的演奏,忘了哪年录制。”
  今天总算查到了,是1991年,印象最深有三
  其一、马老对音乐的处理、乐队、合唱的控制、调动都非常到位,特别是末乐章结束前的高潮段,波澜壮阔、惊涛骇浪、一泻千里。
  其二、庞大的合唱队,我粗略数了一下,估计180人,壮观啊!震撼啊!
  其三、男高音是一位叫“瓦格纳”的黑人,唱的很好,声音美,有激情。
  
  不过,在该贴中,有一位“高智商的朋友”说道:“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很一般,个人感觉低级无聊没趣,适合智商85的听。”
  我百度了一下,“智商85”属“正常偏下”。
  紧接着这位“高智商的朋友”又说道:“本人虽不懂乐理但脑子可好得很,贝多芬之所以“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和其主题动机短小是很有关系的,智商和乐感再低,只要有个85这样,也能听懂并记得那“崩崩崩-崩”“崩崩崩-崩”。贝九老子听了不下30遍了吧,开始是越听越爽,后来是越听越无聊,最终恍然大悟:就是让那帮乡巴佬乐盲也听出个眉目的玩意儿!不比《两只蝴蝶》强多少!”
  对这位“高智商的朋友”,我彻底无语了。仿佛人们在品尝着美味佳肴的时候,他冷不丁冒出一句:“你们在吃便便”,真他妈恶心、扫兴。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无论是在什么国度、哪种社会制度、何种意识形态中,都是得到赞誉和认可的,是人类共同的财富,是古典音乐的一座丰碑。
  目前,自己一直在不断地收集不同版本的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黑胶唱片,生命不息,收集不止.......
其实,我就是一个“伪发烧友”!
TOP
17#

《听音日记》   (7)            2012.11.06  周二     晴
  
  今天一口气上了7节(全天)《拓展训练课》,够累的,再加上这个班的学生太散漫了,旁若无人、冷若冰霜,经过一天的游戏,虽说学生有点变化,但总的来说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更累,腰都挺不起了,真是岁月不饶人啊!
  上论坛看帖,这是每天必须的。看到一贴有关如何欣赏交响乐的,饶有兴趣地通读了一遍,各人都阐述了自己是如何欣赏交响乐的,在有关交响乐的“思想性”方面有了不同的看法。自己也阐述了这方面的看法——
  我是60后生人,从小学到大学,接受的都是传统模式的教育,在音乐教育方面也摆脱不了这种模式,总习惯把音乐的思想性拔高到一定的程度,甚至,把音乐和国家、社会、政治联系起来,却忽略了音乐单纯的一面。其实,音乐只是表达作曲家的对某个事物、某个人、某件事的感情,用音乐来表现一种美,而并不像我们想像的那么复杂,我们传统教育模式总喜欢把音乐无限地上升到了它无法承载的高度,甚至与政治搅和在一起了。其实,很多时候,音乐就是音乐,它不是别的什么!它就是用音符来表现美。如圣桑的《天鹅》、《哈瓦纳斯》、《引子与回旋曲》等,我并不认为它们与国家、社会、政治有多大的关系,它们只是表达了作曲家的某种情感,在文字、语言都无法表达的情况下,用自己的音乐语言叙述了美、表现了美。    当然,音乐也可以与国家、社会、政治相结合并为其服务,也有不少优秀的作品。如《红旗颂》、《红色娘子军》,这些也是我喜爱的作品。
其实,我就是一个“伪发烧友”!
TOP
18#

原帖由 ADWS 于 2012-11-8 13:41:00 发表
不错,楼主继续
刚搞了套新房,准备搞个12平的独立听音室,免得影响老婆孩子看电视,雷兄的碟子放在那里?拍张图片看看

实在不好意思,小房太乱,见不得光,只好手画张示意图了,不知满意否。

其实,我就是一个“伪发烧友”!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