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我支持电子分频的理由 [复制链接]

查看: 21625|回复: 96
1#
以下是我摘录的三篇网文.也许里面的内容有所重叠.但是似乎比较有层次感.其中观点我基本认同,但并没有深入验证或者学习.并且对其中某些绝对化的用语持保留意见.不然的话也不会请大家来百家争鸣一下了. 最好有理性的反驳意见出来,这才真正使讨论完整并且有份量.


1)从原理上来看,电子分频的分频动作是发生在声音信号的输入之后,这个时候声音信号功率很小,很容易把频率精确分开,可以根据喇叭单元的特性进行分频,最大限度发挥每只喇叭单元的特性,可以很方便的得到最平直最满意的听音曲线。而对比之下,经过功率放大之后再进行分频,声音信号的功率变大几何倍之后,再通过分频电路上的电容电感时,电感形成的场之间相互影响,以及电容和电阻的损耗等,都会一定程度上影响声音信号,形成失真。所以从原理上来看,后分频永远没有先分频精确。


2)在实际的音箱中,一个喇叭往往不能解决频响的问题,很多情况下必须使用一个以上的喇叭来照顾不同频率的信号,因此需要引进了分频器。引进了分频器与多个喇叭的组合解决了频响的问题,却带来了大家往往忽略的问题,那就是分频器使系统的内阻大大增加了。恰恰就是分频器,大大影响了我们对音箱系统的听感。分频器的内阻动辙就是零点几欧的水平,使系统的阻尼系数大幅度下降。功放对喇叭的控制力因此大受影响。

  使用电子分频却很好地解决了这个矛盾,在音频信号送入功放级之前,先进行分频,然后把分频后不同频段的信号分别送到各自的功率放大器,从而驱动不同频段的扬声器单元。也就是说,电子分频技术让信号在进入功放之前就按高低频分离,这样就不需要在喇叭与功放之间使用分频器了,有效的增大系统的阻尼系数,既解决了各频率的信号流向问题也使系统的控制力得以保持。因为分频器的负载是放大器,所以负载阻抗容易固定,使得滤波特性能保持设计的要求;加上有源分频器本身有一定的放大作用,可以灵活调节,从而获得更理想的高音和低音放音比例。并且由于在喇叭与功放之间没有使用分频器了,从而避免了分频器所造成的相位失真。


3)电子分音的的优点
    一、用不同的扩大机来分别放大不同的频率,可以减轻扩大机的负担,让扩大机的互调失真得以大幅降低,使得回放音乐的层次得到改善。并且还可以分别设计有利于不同频段频率性能要求的扩大机。
    二、 电子分音的相位偏移特性优于被动分音。
    三、被动分音的介入损失大,而电子分音无。也就是说使用电子分音后,各扩大机的输出是直接接到喇叭单体上的,中间没有电容、电阻与电感的介入损失。因为被动分音是很吃功率的,程度之大不是一般玩家们能想象到的,往往一个二阶或三阶的被动分音器会吃调好几十瓦的功率也说不定。这还不算怎的,只要用大输出功率的扩大机就可以补救回来。而更可怕的是这介入的零件还会吃掉频率响应,音乐的细节,清晰度,透明度,层次感 ...... ,真是得不偿失。

    四、使用电子分音系统几乎等于各扩大机的输出功率相乘,因此可以使用较小输出功率的扩大机,有利于使用纯a类、单端输出、纯三极管的理想扩大机。
    五、扩大机的阻尼因素因直接加到喇叭上,因此不会被分音器里的电感、电容等非线性零件破坏,无形中增加了对各喇叭单体的控制能力。
    六、 电子分音可以自由切换改变分频点,有利于找出喇叭系统最有利的分频点。

    七、电子分音可以自由调整扩大机的增益,因此可以任意配合不同效率的喇叭单体,更可以任意更换不同厂牌、不同频率响应的喇叭单体,来达到整体之要求。
(这一点是最、最、最重要的了!)
    八、有的电子分音可以修正群延迟线,并可以修正时间的延迟,让高、低音到达人耳的时间更加一致,虽然有些被动式的分音器里也有高、低音时间补偿的电路设计,但是喇叭放在不同的环境及聆听者与喇叭之间不同的距离,其补偿的时间就不能做调整了。
分享 转发
TOP
2#

回复: 我支持电子分频的理由

您说的,真是为什么电子分频可以最优化的关键:

    七、电子分音可以自由调整扩大机的增益,因此可以任意配合不同效率的喇叭单体,更可以任意更换不同厂牌、不同频率响应的喇叭单体,来达到整体之要求。
(这一点是最、最、最重要的了!)

也就是说, 使用普通质量的喇叭,配合上专门设计的公房,可以'调整'出完美的频响线来. (理论上来说)
TOP
3#

回复:我支持电子分频的理由

我想这意思很明显: 就是说先确定喇叭,然后根据喇叭特性来设计公房.理论上来说, 频响曲线应该是'指那打那'的.

不过,同时必须客观指出的是: 频响曲线并非全部.
TOP
4#

回复:我支持电子分频的理由

我一直在等待不支持电分的高手出来说话. 听听反对意见, 最好是能够切中要害的. 因为自己喜欢一样东西,往往被它的优点蒙蔽了眼睛,看什么都是好的.

我现在坚信, 说到失真, 电分真的独霸天下.但是目前电分喇叭未必已经达到登峰造极的水平.

MERIDIAN只生产电分双公房喇叭. 他们的话很切中要害:被动分频喇叭就好象没有马达的汽车设计. 想想也是: 如果不知道马达的选择, 怎么设计汽车的机械结构?! 其实这并没有先后,两者的因素是互相影响,共同设定的. 这样才可以得到完善的方案. 被动喇叭和公房的设计者在不知道自己产品的搭配器材的时候,他们怎么敢描述自己产品的优点是个我从来没有想明白的迷团.

其实根据理论, 任何被动喇叭和公房,都必定有一个'绝配'存在, 使效率和频响都达到理想境界. 问题是这需要极大范围的实验. 现实情况绝不允许这样. 现在只能用文字评论来传达经验.但是这里面的问题就显而易见,不多说了. 神话都是那里流传出来的.

所以, 倒不如厂商优化两者, 而我们忘却无穷无尽的搭配, 来直接欣赏音乐容易些.
最后编辑非音响发烧友 最后编辑于 2007-05-23 00:44:27
TOP
5#

回复: 我支持电子分频的理由

原帖由 古典音乐888 于 2007-5-22 15:54:00 发表
另外玩大型系统的电子分频,花费时间十分巨大,一般都在5年以上才可以调试正常聆听,所以说电子分频一般是给那些真正的音响发烧友预备的,因为他们不是经常听音乐而是玩音响的乐趣,真正能把电子分频玩好的在国内也是......



请试上高质量EQ. 现在EQ都有自动平衡功能. 就是说附带一个话筒, 把话筒放在您听音处, EQ可以自动根据房间声学特征调节到平衡状态. 因为高质EQ都在数码或小信号范围工作,所以可以保证对声音没有什么污染. 同时需注意:EQ不能完全代替房间声学处理. 但对普通烧友已经足够.
TOP
6#

回复: 我支持电子分频的理由

原帖由 松香味 于 2007-5-22 14:15:00 发表
原帖由 李寻欢 于 2007-5-22 11:07:00 发表
有源音箱是不是属于“配合上专门设计的公房”。如ATC.....


由于成本的关系和箱子内体积(要安装多台功放)的限制,大多数有源音箱都不是“电......



我觉得恰恰相反, 成本来说, 电分喇叭应该是最节约的. 它的性价比本来就是我支持它的一个重要原因.

当然, 在1000元以下多媒体喇叭上来说, 电分公房多, 成本大. 这是事实.

之所以会节约成本,是因为电分以静制动. 被动喇叭必须选择好单元,无论从商业卖点还是实际声音上出发,好单元都是必须的. 分频器的投资主要是在调试时间上,材料倒还在其次. 而公房的材料费大多在配对上. 这是因为互相都希望'百搭', 理论上一定有一个是绝配.但是事实上可能永远找不到.电分的分频器直接作用于弱信号或者数码信号, 电子化成本越来越低,而且质量一点不差别.而喇叭单元可以用很普通的, 配合它的特性, 也用普通的公房设计. 这时候,其实就是几个'全频'喇叭结合在一起. 公房直接挂喇叭.只不过每个喇叭的频率被各自优化性限制好了.

所以,综上所述, 电分多公房喇叭就是只做一个最优化点. 而被动喇叭+公房则需要做一段线出来,然后寻找那个优化点. 线对点, 那个成本更高是显而易见的. 而且,还不包括烧友们无数次的'众里寻他千百度', 还可能一辈子也看不到'那人'的.
TOP
7#

回复: 我支持电子分频的理由

原帖由 cplmei 于 2007-5-23 1:03:00 发表
其实,不知发烧友有没发觉,民用HIFI到了HI END,都有向专业音响靠近的倾向呢!音箱要电子分频,功放面板要手提.;P ;P


说句笑话: 所有的X.1音箱都是电分的.

也由此可以看出: 并非'电分'就一定好的. 也必须合理设计. 其实设计比普通喇叭更加要求高. 因为在校音的时候需要一个最高要求的消音室. 普通喇叭大多数是没有这个要求的. 因为它们都'等待' 公房来产生奇迹.
TOP
8#

回复: 我支持电子分频的理由

原帖由 cplmei 于 2007-5-23 1:16:00 发表
非音响发烧友兄说这么多没用的,大部分人水平有限,2%的人怎样说服98%的人呢?大部分人都是人云易云,高文这类功放也吹上天,就算<易生CD>的海印店,用LINN,还是出垃圾声,可能环境所限吧!;P


这倒没想过

但是, 去听一次电分的机会总不是很难的吧. 那么多一个选择总是好的吧. 说实话, 我发贴是被这里很多孜孜不倦追求的坛友感动.希望他们可以多一个选择.

其实, 大家忘了我的ID, 我是不烧音响的. 音响说到底是那回事, 我每星期都听两到三次本地乐团的音乐会,哦,千万别以为是卖弄, 票价都是15RMB水平的,还有免费的. 我觉得音乐最主要, 版本重要但在其次. 所以, 快乐地欣赏音乐才是重点. 音乐里才会有真感动.
TOP
9#

回复:我支持电子分频的理由

这个贴再讨论下去, 直接可以讨论佛学了.

主要是禅宗和律宗的'争论'.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