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只有郎朗能做到,郎朗真棒! [复制链接]

查看: 9293|回复: 37
1#
郎朗此次在国内呆一个多月,除了拍大量广告以外,还在全国各地弹了多场独奏会,有些“向钱看”的演出主办为了能收回成本,甚至在体育馆里举办了独奏会,他还抽空参加了北京国际音乐节,预计弹十个协奏曲。郎朗真棒,能挣到那么多钱,只有郎朗能做到!
      更大的奇迹发生在昨晚北京国际音乐节上。郎朗抽空来北京和CCTV做了“艺术人生”音乐节十周年专题,晚上抽空参加了北京国际音乐节的演出。我们应该感谢他。昨晚,在北京国际音乐节上,预定上演一场重量级的音乐会--郎朗、乔纳森·诺特和班贝格交响乐团音乐会。本场音乐会门票早就告罄。同时音乐会又得到了三家金融公司的赞助,各方都是名利双收、皆大欢喜。
      郎朗在百忙中于晚上开演前的六点钟来到北京保利剧院舞台上,参加唯一的一次合练,受到了大家的欢迎。奇迹从此开始。当他坐下才发现,他准备的作品是莫扎特的第十九协奏曲,而乐团准备的却是第二十四协奏曲。经过核实,发现演出预告写的也是第二十四。这样郎朗立即让大家马上为他找谱子。主办方很神通,谱子马上找来了。最棒的还是郎朗,他曲目量大,而且幸运的是前不久他还刚刚弹了这个作品。郎朗真棒!他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立即开始合练,郎朗按照自己的工作习惯,他照常和乐团在几个段落合练了一下,准备晚上上场了。许多音乐家为别人救场的事情听过说很多,利兹大奖得住希拉拉也曾经在指挥突然患病的情况下,自己指挥协奏曲,并弹半场迪亚贝利,但郎朗创造的奇迹我还是第一次听说。除了郎朗还有谁能做到?
      虽然晚上的音乐会有许多遗憾,但毕竟还是完成下来了。但莫扎特并不是乐队围着独奏转的作品,而应该是有室内乐精神的合作。我们对郎朗的感激远超越了这个遗憾。对于普通观众来讲,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郎朗能出现,并能弹琴。郎朗弹闭,全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和喝彩声。(下半场《大地之歌》演奏期间,数十人人们陆续离场。场灯再启时,场里已经有了许多空座。)
      只有郎朗能做到这一切,郎朗真棒!我也期待着看有郎朗出现的广告和艺术人生。
分享 转发
TOP
2#

回复:只有郎朗能做到,郎朗真棒!

昨晚郎朗在保利开大师班,因为接受教育的孩子太小,而且不是音乐学院附小的,所以郎朗的高潮的艺术修养难以发挥。主办方经验不足,给每个孩子定下15分钟,稍微有点经验的都知道,15分钟包括演奏、示范、废话、教育,怎么可能够?结果只上了四个孩子,第五个孩子没时间上了,因为郎朗9点必须出门,参加一个重要宴会,人家等忍受饥饿到9点多,已经说明郎朗的魅力了。那个第五个孩子悔死了,练了好几天琴,就是为了能给郎朗老师弹弹,接受教育。结果成了白日梦。小孩子以后心灵肯定有阴影,我很同情她。
郎朗老师在教授莫扎特时,主要强调的点如下:
1。戏剧性;2。音乐是故事,每次主题出现要有人物性格;3。音乐要有对比和呼吸(说得多好!);4。速度不要晃,有时可以变一点速度,然后马上回来。(真好!他自己就是这么做的!)5。踏板要干净(对小孩子太难了,只能是养成好习惯)。
9点钟大师准时结束,全场爆发雷鸣般的掌声。郎朗赶赴下一个重要约会。
TOP
3#

回复:只有郎朗能做到,郎朗真棒!

在演奏上的讨论,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很正常。我很愿意看你的评论,给我开阔思路,但并不能说明他演奏得就好,就能对得起大家对他的期待和花了那么多钱买的票。北京媒体有几家登出来这个故事,说明了他一年半前演奏过那个K491,然后就表扬能在这么局促的情况下突然捡起来就能演得这么好,把他的错误说成了一朵花。但是关于职业道德问题,为什么没有人置疑?如果他们记者自身也犯这样的低级错误,主编会表扬他吗;如果你在工作中犯这样的错误,领导会赞扬你吗?更何况他是一个万众瞩目的公众人物?如果那天的观众事先知道这个故事,会是一种什么心态?
     郎朗的才华真是百年难遇的。我听过他前年在萨尔兹堡音乐节上的演奏。我真是为他自豪!他是因为演出过多而犯错误,又基本不排练的情况,他没有努力达到他能达到的水准,难道不涉及职业道德问题吗?你有没有注意过他在为萨尔兹堡准备的认真程度,有没有注意他为在北京和巴伦波伊姆合作准备的认真程度?难道在北京和班贝格的就不需要达到最好吗?班贝格挣到钱就可以走了,但观众并没有听过最好的。
      这就好比你本来做一份工作可以吃饱穿好,但你一定要去做三份工作,为了挣更多的钱。如果影响了工作质量和专注,老板会抄你鱿鱼的。如果郎朗能减少一两场豪华的独奏会,早一天来北京排练,演出质量会不会更好些?
      我们有个眼前的例子,但也许不应该这么比。小提琴家吉顿·克莱默为准备11月初的室内乐音乐会,给演出主办提出到了中国之后的三天内,每天7个小时排练。他最近腿部有病痛,他并没有因为这个原因而让质量排到第二位。这些他已经拉几十年的作品还要每天排练7个小时。他为了尊重自己和观众。他是艺术家的楷模。
      这些问题不只是对郎朗,对每个职业人都是一样的。我也在努力中。。。。和郎朗共勉!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