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优美的巴洛克小品《柔板》和《卡农》 [复制链接]

查看: 5364|回复: 28
1#
巴洛克第一次出现在艺术领域是在建筑和雕塑艺术中,它追求动势与起伏,过于雕琢的修饰,或者是一种比较怪诞的艺术风格

巴罗克音乐的特点为旋律富于表现力;在各声部相对独立的复调音乐织体中融合了突出主旋律的主调音乐织体,普遍采用通奏低音;以和声乐器与低音乐器共奏的通奏低音与富于变化的上声部旋律相互制约、相互呼应,从而形成充满紧张度的两极化的音响空间。

巴洛克音乐入门的首选曲子是阿尔比诺尼的《柔板》和帕赫贝尔的《卡农》


[upload=jpg]Upload/20069301452320317.jpg[/upload]
最后编辑春日
分享 转发
TOP
2#

托马索·阿尔比诺尼(Tommaso Albinoni 1671~1750),意大利作曲家、小提琴家。生于威尼斯,是最早为独奏小提琴写协奏曲的作曲家之一。他作为多产作曲家,写有歌剧约五十部。巴赫对他赞赏备至,曾根据他的主题创作了两首键盘赋格曲。

阿尔比诺尼因一曲《柔板》而闻名于世。然而此曲据说并非他所作,而是出自20世纪一位评论兼音乐家贾佐托(Remo Giazotto)的手笔。假阿尔比诺尼之名, 实为贾佐托所作而广为流传的这首《柔板》乐曲明显地取材于阿尔比诺尼本人某首作品的片段。

由于德国德累斯顿国立图书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到极其严重的破坏,珍藏在那里的阿尔比诺尼的很多作品都遭到毁坏或者失踪了。这也就是为什么人们对于18世纪20年代中期以后阿尔比诺尼的生平知之不多的原因所在。

《G小调柔板》,也是由里摩.吉亚佐托根据在德累斯顿图书馆废墟中发现的一部三重奏奏鸣曲残本而整理编写出来的。这部大家耳熟能详的作品,曾是根据第一次世界大战同名战役为背景创作的电影《加里波利》中的插曲。


约翰·帕赫贝尔(Johann Pachelbel 1653~1706),德国管风琴家、作曲家。从海因里希·施韦默学习,1674年起从维也纳的克尔为师。1677年任爱森纳赫宫廷管风琴师,与巴赫之父相识。先后在埃尔富特(1678)、斯图加特(1690)、戈塔和纽伦堡(1692)的圣塞巴尔杜斯大教堂供职。在羽管键琴组曲与小赋格曲风格的管风琴众赞歌前奏曲的领域中,他是巴赫的重要先驱者。

但他最有名的作品还是《D大调卡农》。全名——D大调为三把小提琴和巴松管的卡农和吉格。卡农(canon),是复调音乐的一种。原意为“规律”。一个声部的曲调自始至终为另一声部所摹仿,即严格的摹仿对位。卡农出现于13、14世纪,后人常采用古典曲调作为卡农主题。帕赫贝尔的D大调卡农,现在已是大众名曲,在不到五分钟演奏长度里,所谓“顽固音型主题”一共出现28次,这样的安排听来一点都不感到腻。

其实,这首作品原本只是众多巴洛克佳作中的其中一首,后来因为有一部被提名为奥斯卡最佳影片奖的电影《凡夫俗子》采用它作为电影配乐,这首曲子才广为人知。前阶段有一部非常受欢迎的韩国电影《我的野蛮女友》同样也在场景中运用了这首作品,受到了极大的欢迎,很多人开始喜欢上了巴洛克音乐,喜欢上了古典音乐。而美国作家保罗.福塞尔的著名作品《恶俗》也把这部作品列入了恶俗音乐的行列,更让人们对于这部作品是刻骨铭心。
TOP
3#

ARCHIV的平诺克版本



[upload=jpg]Upload/200693014331043638.jpg[/upload]
TOP
4#

戈培尔的科隆乐队版本

[upload=jpg]Upload/200693014345161514.jpg[/upload]
TOP
5#

I MUSICI 的另一个版本
[upload=jpg]Upload/20069301493298579.jpg[/upload]
TOP
6#

报纸版

[upload=jpg]Upload/200693014303127570.jpg[/upload]
TOP
7#

SONY公司出版的一张巴洛克音乐精选集

[upload=jpg]Upload/200693014213695011.jpg[/upload]
TOP
8#

DG画廊版的卡拉扬版本

[upload=jpg]Upload/200693014475273394.jpg[/upload]
TOP
9#

DECCA公司的权威的慕欣格版本

[upload=jpg]Upload/200693014292631249.jpg[/upload]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