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颠覆现行功放---谈世界性原理误区 [复制链接]

查看: 87702|回复: 204
1#
<FONT size=4><FONT color=#a0522d>厂商们仍没走出一个原理误区。庆幸自己率先解决了此问题。</FONT></FONT>
最后编辑znd06 最后编辑于 2010-03-18 07:01:02
本主题由 版主 eric 于 2008/12/24 23:16:11 执行 设置精华/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FONT size=4><FONT color=darkred>&nbsp;&nbsp;&nbsp; 上过中学的同志都知道,导电线圈在磁场中运动会产生电势,接入回路就有电流流出(发电机原理)。正是这个东西使当今的“高保真电声”打了折扣。对此,高价洋货亦无建树。其弊病是使声音僵硬、尾音快收,中频闷,高频硬。但你听惯了此声会不以为然。胆机的对策则是用另一些失真来弱化上述失真。当然也并不理想。人的认识是需要一些过程的,何况在我们这个传统观念深厚,崇洋意识浓重的国度。再简单明白的的问题也容易混淆。 </FONT></FONT>
最后编辑znd06 最后编辑于 2010-03-18 06:58:00
TOP
3#

          当前人们广泛使用的现代高档动圈耳机+耳放,与音箱系统同病相怜。不仅是低音,全音域都不好,还是因为大家习惯了,以为就该这样。本人的技术实施于耳放也是立竿见影,即刻会拨开迷雾见晴天。令声音通透舒展逼真。
TOP
4#

        我说这是世界性的误区没有哗众之意。完全鉴于当前现实。店里的、展会上的高档组合,均可听出弊病,近日在高保真试音室驳接了诸多数万元级的音箱功放,同样符合这一判断。
        世界顶级的Hi-End功放标榜的是什么?是超低的失真,超宽的频响。可以说该理念的极致是0失真及上兆的宽频(诸位可能还会举出若干校声秘籍,但与前两项相比属皮毛)。在这个框架下即是达到极致,也注定不会出好声。我前面说过的问题是必然的。
         问题出在哪里了呢?当然是动圈换能器。简单分析一下:首先确定一个物理概念,音圈的动作滞后于电信号。测试连续正玄波时不会看出异样,顺延了。如果用微分的方法分析就会看出毛病,比如给一个一定斜率的上升电压,初期音圈会有较快启动,随速度上升反电势加大,减速至平衡。假如这时又来了一个反向小信号则先要与运动中的音圈反电势抵消若干才能作后续动作。明白了吗?慢长信号的匀减速和快速小信号的抵消减弱,反映在放音中,就是声音不透彻。发紧、发僵、笼罩感。
TOP
5#

       混合设计的静电箱要与动圈低音作伴,不解决驱动问题同样难听,马田卢根即是证明。其实静电单元的声音毫无个性和怪异,它几乎不带任何染色,只是忠实的反映电信号,仅仅速度更快,瞬态更好,失真极小罢了。而功放的毛病却无处不在,长期折磨着大家。因其原理的错误,根本就做不到高保真。
TOP
6#

<FONT size=4></FONT><FONT size=5><FONT color=darkred>本帖主要意在指出误区,破除崇洋迷信。重要的是认识问题。当大家都以为原来的这样就很好,还有什么可解决的呢?确实是现行的功放们被这东西给扭曲了。</FONT></FONT>
最后编辑znd06 最后编辑于 2010-03-18 07:03:29
TOP
7#

       也就是说,我们一向推崇备至的,貌似熊壮有力,或其他什么个性的电声都不能逃脱反电势造成的扭曲。于是大家只能在同样不健康的声音中求其上。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市场上并没有提供更好的可选择。比较好一点的是阻尼搭配适当的,或推好低灵敏度音箱,这至多是减低了些负面影响,用纯甲类、全平衡等只会适得其反。
        低灵敏度音箱,俗称难推的。原因之一即是驱动电流与反电势之比加大,削弱了其影响。
TOP
8#

<FONT size=4>至于马田卢根还有国都的全静电屏,仍不算完美。</FONT> <FONT size=4>我在玩静电时发现升压变压器带容性负载亦有必要补偿,否则声会偏硬。这也是他们的毛病。咱们知道就得。别告诉老外。</FONT>
最后编辑znd06 最后编辑于 2010-03-18 07:05:10
TOP
9#

原帖由 阿杜 于 2008-12-24 10:41:00 发表
znd06兄您的功放推那款音箱最好声?

该技术属动态补偿,具有通用性,功放上可设调节装置,使之对应不同的音箱。当然,音箱自身素质必须要好才能有上乘表现。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