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系统提高求教(发烧随记) [复制链接]

61#

好!
是12根一组对应每个音的频率吗?
TOP
62#

只有当面请教了,老兄!包括管子摆布带来的扩散效应我也拿不准
TOP
63#

整面背墙的柱面扩散真是过瘾!
可对于音响的音场营造是否可取?包括我这种长边无侧墙的情况?
最后编辑guoguo 最后编辑于 2016-05-04 22:50:48
TOP
64#

那我再买些管来试!
最后编辑guoguo 最后编辑于 2016-05-04 23:08:45
TOP
65#

回复 138# wltdd 的帖子

您的分析在原理上不得要领!但这是3l兄的创意,我不好说,您可以请教下他
TOP
66#

回复 137# ybl1992 的帖子

上图点您自己发言那栏的编辑,点进去后可以添加附件。
期待您的图片分享
TOP
67#

回复 135# mpwxw11 的帖子

枫林兄的建议都是经验之谈。只可惜投入也大,要慢慢来了
TOP
68#

回复 144# guoguo0740 的帖子

按注册时间顺序来看,是我在冒充您!哈哈
TOP
69#

回复 143# wltdd 的帖子

谢谢祝愿!您说的功放喂饱喇叭问题,不知是不是指功放功率问题?如果是,我有几点不成熟的看法分享:
1.我的喇叭是每支1米1瓦,1000hz87db的效率,我的听音距离只有可怜的2.5米,我的听音习惯在这个频段最多要求80db以内(其实真实情况95%的情况就70出头)。
2.这样的话,以考虑直达声为准,这个频段粗略只要0.25瓦有效功率每支喇叭就足够。
3.考虑到等响效应,如果50hz就要上升15db左右,大概是10瓦有效功率。如果是40hz,大概要25瓦,如果是20hz,大概要飙升到2500瓦!(db是以10为底的对数)
4.我的喇叭在50hz的阻抗是5.6欧姆,功放有效功率是50瓦左右,这时及以上hz功率储备都在5倍(绝大部份情况在10倍以上),我觉得都可以,就算40hz也还行。但从以上数据,如果要求20hz时达到110到120db那直接崩溃,喇叭也受不了,人也不见得受得了,空间在这样高的声压下还原这个频率也受不了(难怪我们这里一个著名慢摇吧的功放是两台哈曼的5000瓦工程机,放迪高音乐我一进去就想吐)
5.但是,如果空间大了,比如听音距离增大一倍,单距离因素就要至少上去4到5倍的功率,再考虑大声点可能又是3到4倍功率,上去20倍的功率,我这个功放功率的问题就明显了!
6.所以,单就功率,我认为现在这个空间去上大功率功放至少边际效应很低。
TOP
70#

回复 149# rogerlv 的帖子

我买的纸管1.6米长,加运费每根6元。回来自己简单加工,又能扩又能吸,吸还有靶向性。发一张取下消磁的音箱接线柱照片。
image.jpeg (, 下载次数:0)

jpeg(2016/5/10 20:50:03 上传)

image.jpeg

最后编辑guoguo 最后编辑于 2016-05-10 20:50:03
TOP
71#

回复 151# ybl1992 的帖子

您搞得更彻底啊!
TOP
72#

回复 155# 3L-AUDIO 的帖子

谢谢3L兄分享!今天才有时间看了,可惜有的图片在手机上看不到,等到电脑里试试。
我也觉得dg与rca在处理混响上是两个极端,个人更喜欢菲利普。
TOP
73#

回复 153# ybl1992 的帖子

您能具体说说变化吗?
TOP
74#

买了本书,准备略知些所以然!
image.jpeg (, 下载次数:0)

jpeg(2016/5/15 19:29:07 上传)

image.jpeg

TOP
75#

虽然过去一个多月了,还是说说向泽沛先生的沙龙音乐会!
向先生这次带来一把德国1870年代的琴,我感觉这把琴的中低段质感太完美了,但高段光泽相比欠一些。
70多岁的老先生上来就是他拿手的巴赫恰空,13分钟精力充沛的演绎,还是录了一天音后的表现,这就是职业演奏家了!
马思聪大师的曲子我听得不多,但向先生演奏起来很是感人,师徒情义溢于言表。特别是在美国写的一首思乡曲,唉!
一个多小时的演奏很快过去,压轴戏是伊萨伊的奏鸣曲,堪称完美的演绎,这种带无调性特征的曲子很晦涩,但连我老婆都被充满气场的演奏感染了,我相信听录音她绝对听不下去的。
这就引出在家里听音响的不同了,回家立刻听了米尔斯坦的恰空,不可谓不完美,不面面俱到,但情绪在哪里?现场就是现场,音响就是音响!,各有不同。(这和我追求的像真不是一回事)
记得早年在上海念书,一个月100元生活费,居然拿出32元去上海商城听弦乐四重奏赋格的艺术,四把琴四个声部,一个眼神,一个会心的小动作,音乐家很快把大家拉入他们创造的音乐氛围中了,你才深刻体会到赋格这种对位法最高形式的妙处,完全是心灵联通的桥梁!
image.jpeg (, 下载次数:0)

jpeg(2016/5/17 21:26:44 上传)

image.jpeg

image.jpeg (, 下载次数:0)

jpeg(2016/5/17 21:26:44 上传)

image.jpeg

TOP
76#

正是杨大胡子处!只是您可能好久不去了,他们已经搬了。
TOP
77#

谈下自己对黑胶与cd比较的看法,顺便顶自己的贴。
黑胶善于搭建大格局,而cd善于经营细节。拿组建乐团做比较,黑胶好比已经有了好的指挥,努力的方向是不断去找各声部更好的乐手,cd恰恰相反。所以,从听音乐的角度,越是平价,黑胶的可听性越是有优势,因为音乐首先要有整体性(听hifi效果可能恰恰不同)
TOP
78#

推荐大家买这本书看看!构筑一个录音工程师的基础知识,加上您的金耳朵,一定能把音响玩好!
image.jpeg (, 下载次数:0)

jpeg(2016/6/9 20:19:05 上传)

image.jpeg

最后编辑guoguo 最后编辑于 2016-06-09 20:35:43
TOP
79#

在我600多片碟里说说这四片的音效。
1."克莱普顿"-最具临场感。一场完整的节奏布鲁斯音乐会,终曲old love把现场观众和我都推向了高潮。
2."贝多芬小奏"-微动态最好。钢琴与小提琴音色、强弱的对比和竞奏,淋漓尽致的表达。
3."亨德尔小组"-最象真。关键是空气振动的质感有乐器的感觉了。
4."洛城四杰"-声场及乐器定位最佳。声场左右宽度在箱外1米,真实的演奏宽度也就如此了,四把吉他都在眼前。
最后编辑guoguo 最后编辑于 2016-06-22 00:27:29
TOP
80#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