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13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平民的音响梦 ——织梦GOTO号角扬声器 [复制链接]

61#



时光兄的茶叶到手,包装精美,茶底非常干净,像红茶我都舍不得洗了,直接泡来喝


味道醇厚,的确好茶!


不过,我的黑胶听一辈子还在,茶叶喝几回就没了,我觉得好亏好亏!哈哈,一句话暴露了穷人的心态!





TOP
62#



     音箱除了大以外,还要高!



       话说,之前找到方法,开拓低频延伸,而且“化”功大进,原先积累下来的解析力,居然被化得不够用了。所谓“化”,也就是将声音变厚、耐听、人声柔和等等!




        由于音展全程要打碟,只在百忙中听了唯一一对进口名牌——劲浪的旗舰,却被它各频段分得极开,全频极为舒展的声音特点深深震撼!终于确认一个道理,喇叭不但要大,还要高!所谓高大上,真是有道理的!矮矮的音场,所有的声音频段都塞在那里,听小品无妨,听交响曲简直不要不要的,连听协奏曲都不过瘾!


     于是回家之后,找各种道具、各种钉垫,看看有没有办法把音场弄高一点或者把喇叭垫高一点。接下来各种折腾,各种胡闹,最终成功地在音箱脚架的钉垫上垫上了一块小木块,如此,整个音箱的高度也足足高了“伟大”的一公分!果不其然,声音更加舒展!真是令我惊喜万分!


        可能很多人会问,那干嘛不狠心再垫高一点呢?我试过,再垫高一公分,低频就吊脚,后来再试,再高0.3公分都不行!可以说,落地或者大书架音箱对高度是极端敏感的,如果想垫高自己的音箱,必须要有足够的中低频衬托,才可以动手!又或者假如低频肥厚,层次差,将音箱垫高一点,真是有奇效!



        到此,我内心已经暗暗下决心,这是我玩的最后一对矮音箱,下一对音箱必须比我还高!
TOP
63#

吊起了,原孔如何处理?
Real 发表于 2016/11/30 14:29:11

用木板按原来号角的大小封起来,留出原来一样的出气孔!
TOP
64#

仔细品读非常受益,其中有不少的相似体验。楼主真是位全面的高人。
yun0251 发表于 2016/11/30 17:17:39
不高不高,只是176  cm,不过玩起来比较专注,读书时喜打篮球,愣是练到跟那帮子190 左右的家伙一起扣篮!
TOP
65#

伸手高过头约50CM,这样176+50=226,减去持球手掌的长度20,篮筐离地3.35.,要跳高1米才免强。
Billboard 发表于 2016/12/1 11:05:38

哈哈,兄台有兴趣我们探讨一下,国际标准篮筐离地3.05,我的手也比较长一点,站立手高大约230,但是摸高是离地绝对高度,不像跳高那样脚可以收起来,跳高非常讲究技巧,只要身高不错即使弹跳力不是很好的人,掌握技巧后仍然可以获得冠军,校运动会的 。1.70米以上的人扣篮不算太稀奇,NBA以前有一个外号“土豆”的,才165左右,竟然也可以扣篮。看他起飞时,感觉飞了好久手才到篮筐。
TOP
66#

李兄莫非有两张?我跟你买了一张,非常喜欢,迷人的嗓音非常独特。
caryni202 发表于 2016/12/1 18:08:51
很多张,基本上见到就收下再讲!
TOP
67#

非常佩服李兄的大作,仔细阅读,受益良多!
Jeffrey72 发表于 2016/12/2 11:35:55

多多交流,谢谢!
TOP
68#

一口气看完了李兄的大作,文章构思宏大,文笔流畅,渗透了楼主对音乐、音响孜孜不倦的追求以及永不妥协的精神,令人敬佩。其中很多操作经验的分享非常有实用价值。本人虽然也玩音响多年,依然感觉不得要领,人鲁愚,奈若何。本人平时听古典为多,希望能有机会向李兄学习。
caryni202 发表于 2016/12/2 8:02:50


多谢兄弟的肯定,着实过誉了。如果玩音响多年还感觉不得要领的话,就坚定不换器材、线材,专门玩避震,最容易提升个人功力。接下来我会发帖教大家如何制作一些简单的钉、和如何玩避震。有空多交流,
TOP
69#


                                                                                     奇妙的“极致平衡感”



       近日在圈群里公布的音响调整中的奇遇经历,已经被刷爆!

      要理解这个由本人创造的词汇,得静下心,且听我缓缓道来!我在很多文章不断地提到现代音响的素质、频宽、解析力、超低频等等,名词,仿佛将自己定位在义无反顾地追求HIFI声的级别。但是,其实除了折腾硬件,我花费时间最多的反而是在黑胶唱片的学习和搜寻中,准确来说我首先是一个音乐爱好者!



          不知道各位有没有这样神奇的体会,在长年累月的调整音响过程中,忘记动了系统中某一处无关要紧的环节,可是平日注意的各种HIFI的元素一下子全部融进音乐里面,再也分不清什么是高频、什么是中频,这些东西都收了起来,收进各个乐器的自然乐声的表现中。打个比方:散落的翡翠珠,也是很高贵美丽的,但是让技艺高超的师傅串起来后更显雍容华贵,这时翡翠才得以成为一件完整的艺术品,之前再好,也只是原材料而已。



       本人在玩音响二十多年中,因为爱折腾的个性,自己系统的声音几乎日日不同的地步。在这种多变的基础下,曾经三到四次误打误撞地调进这种状态。在继续调整中,不知不觉这种声音又会跑掉。反正这种奇妙的体检难以捉摸,不知从何而来,也不知何去。



  
         前天,我又再次与这种“极致的平衡感”相遇!这是我玩号角八百个日夜里,第一次调出这种状态!之前的一切都是为这一刻准备着的。




         要说明一点不容易,下面将以几篇文章着重介绍这个奇妙的“极致平衡感”
最后编辑独乐乐也 最后编辑于 2016-12-05 15:54:19
TOP
70#


                    本人唯一推崇的重播美学《极致平衡》的声音特点:



1,,大音量之下,声压会显得略微钝化而转化为音乐的规模感、纵深感、和暗踊感。如:播放马勒第四交响曲,大动态来时犹如开山劈石,而旁边的小提琴伴奏依旧气定神闲,保持优雅适度的音量大小!之前的音量扭到9点半钟已经吵叫了,现在听某些音乐要扭到十一点半,在大音压下,声音不失真,不狂躁,充分展现录音时的氛围感。



2,极低频的暗涌感,这几乎是大功率石机的专利,大功率石机在搭配、状态等非常好的情况下,听某些交响曲,低频之下更有一股极低频弥漫在空间,这股低频不知道从何而来,也不知道那里去,时有时无隐隐约约,非常喜人!我知道有些系统声音无光泽,也给人暗涌感的错觉,其实那不是什么暗涌,就是声音糊好不好。



3,第二点必须跟第三点配合来理解!声音的能量分布呈现标准的金字塔形!彻底改变所谓厚声的理解!在极致平衡的声音美学里,将彻底摈弃原来我们所理解的厚声。这点比较难理解,同样是听马勒第四交响曲,很多乐段是只有高音部的小提琴乐队,这时小提琴乐声犹如天清气朗般一尘不染,通透、细致、光泽,密度很有,但是无所谓厚不厚,中低频来时,如乌云密布、又如大军压境。各种声音的气质、场景、清浊、厚薄在不断转换,而所谓声音厚度则集中在中低频!同时第四乐章的女声,口型细、感情丰富、婉转,在极大音压下,人声同样不叫不吵!




4,各声部以最大限度地分隔开铺陈在音箱后面,此起彼伏或彼起此伏或彼此齐起或彼此齐伏,扩而化之,在前后左右多个声部之间轮换,起伏感一流,这是乐感极佳时出现的声音。




5,各种乐器的音色得以极大的还原,假如将时间定在某一瞬间,切开声音的横截面,会有多种乐器音色出现,而不是在不同时间里展现不同的乐器音色!





6,以前听交响曲喜欢劈,是因为平缓乐段的音乐细节、表情出不来,而在“极致平衡”的状态里,平缓乐段成了最能坐下来听的段落。因为各种乐器都是情深款款地演奏着。这也是一切顶级器材共同的声音特征,平缓乐段播不出感觉,没有吸引力,再贵的器材都不合格!记住这种吸引力不是靠你联想出来的,而是自然而然地勾引你!




7,以前弦乐团的声音是一把把麻草,现在是一丝丝银线,区别在于弦乐团的分隔度和声音的光泽高贵感。




8,交响曲里的铜管乐应该是最难重播的,在极致平衡的基础上,加强音场的规模感后(刚刚得到的调试心得),铜管音乐一出来就占据大半个房间,而且声音质感很好、很化得开,没有丝毫压迫感,要知道以前铜管一出来大声就会叫,根本不敢大声聆听!






         总结,本人认为极致平衡的声音出现乃是一套系统迈进最佳状态的标志,会出现鱼跃龙门般的乐感的提升,系统中的各个部件得到最佳的协调和交流,让声音元素回归到音乐的本位!

最后编辑独乐乐也 最后编辑于 2016-12-25 20:27:17
TOP
71#

回复 132楼独乐乐也的帖子

兄台将一套音响调教到小声压时有内涵,具大声压时不吵耳。大师级水平。历害。这才是玩音响的终极要求。很多糸统适量声压时声音不错
许志安 发表于 2016/12/12 7:08:32

呵呵,还不是因为做完音展后,鞭策和启发了我,特别是看到许生调声的神奇功力后,一直在不断的思考。最近以来,晚上都睡不好,脑子在不停运转。我知道很多人把音响当作小玩意随便玩玩,可惜我做不到,我玩一样东西喜欢把它玩透了。就像当年打篮球,年三十、初一,篮球场上只有我一个人也还在苦练。当一个人痴迷一样东西时,根本不会再有什么过年的概念,天天都一样。



许生的机器,本身就具有非常高的平衡度,相信会听的发烧友,听一耳朵就明白我不是在乱说,玩出高平衡度和做出高平衡度的机器,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了。
TOP
72#

                                                 关于无焊锡小世界的构建


         关于极致平衡重播美学的话题,因为涉及到本人的产品,已经移到推广帖讨论。今天跟一位试听钉垫的朋友讨论玩音响,说起焊锡的问题,一下子来了兴趣!


       在所有成品机里,不可避免地使用焊锡, 而本人认为焊锡的过量使用极大的劣化了声音的品质,当代的高端器材,需要更加大的功率和更高的素质来抵消这种劣化,。一直以来本人无时无刻不在念想假如功放能够不使用焊锡会是怎么样的声音,但是众所周知要达成这一点有多么困难,所以我也一直没有动手,也因为其他可以玩可以提升的地方实在太多,还没有轮到它。



        而当初选择单端胆机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其简单的线路可以相对容易践行自己的理念!对我来说,践行自己的理念是玩音响最重要的一步,谁不知道将后期的马可尼12AX7换成早期长屏方环的要好听呢,但是我还没有换,不是小看它的提升,而是明知道的事情还不如留点念想呢!拖时间越长竟然思念越重,到了前段时间终于还是忍不住动起手来,真想要做到无焊锡是不可能的,但是可以尽量减少。

      构想容易,做起来却千难万难! 每一个焊点的情况都不同,有些焊点得花几天的时间去思考如何处理,有些地方想好了,做起来却想不通,只能复原,重新思考!还有朋友提到的如何处理氧化的问题,这点早就想好了,涂银油令触点畅通无阻,再加以天然蜜蜡密封,这种民间坛子泡酒的方法,可以上百年不变质!

     首先最最重要的地方,乃信号的传输,本人的功放早已经是一信号线直达电位器,也就是说除了音源处的RCA端子有焊锡外,到电位器处才再有焊锡,电位器的焊锡处有长铜片,我觉得可以用信号线缠绕几圈再将铜片扭弯夹紧,设想实施非常顺利,接下来将其他几个全部按照同样的方法处理好。至此信号传输部的焊锡已经少得可怜啦,除了RCA端子外音乐信号属于直达前级电子管无焊锡状态!做好已经3-4小时过去啦,腰酸腿疼得不行。下面要做的事情大家都知道啦,赶紧开机听音乐!熟悉的音乐一响起,还没有走到皇帝位坐下来,就已经听出不同了,心里唠叨着:这个辛苦值啦、超值啦!

    试机最好用CD,图它方便!小提琴的细节一下子多了很多,最重要的是质感,竟然有黑胶播放出来的感觉,问起在旁边忙的夫人,夫人吃一惊说,我还以为在播黑胶呢!  哈,这句话让我甜到心底最深处!


      再播放大型交响曲,最近听得最多的马泽尔指挥的马勒第四交响曲,这一曲子我要等家人外出后,放到11点钟叫破天的音量听才过瘾!整个音场都通透了两分,弦乐团部分分离度开始展现得更加清晰,反正就是各种好,听到第三乐章末段的铜管乐以前听有点飚耳,我一直以为这是号角放大声后的缺点,如今竟然因为声音质感变佳后,铜管也化开了,有点像当初在现场听的感觉,结像很大、阵阵声音的光晕飘起发散开去,声音很大,但是听着再不难受!高兴啊!


                       未完待续
最后编辑独乐乐也 最后编辑于 2016-12-25 21:24:10
TOP
73#



        昨天晚上想到了一个词来形容无焊锡的重播美学,那就是至真至纯!诸位可以运用大脑思考一下,撇开音源来讲,要想得到至真至纯的重播,除了简化线路、减少线路中的污染杂物外,还能有什么方法?是不是从来没听说过有人这样玩?没有就对啦!这种方法看似简单又疯狂,却是将本人一直追求的简约至上的生活哲学运用到音响系统中,是与本人二十多年来经过无数次苦苦挣扎而确立的人生哲学一致的。能穿拖鞋不穿皮鞋,不察言观色、不拍马奉承!知天命,不求闻达!知福报,不求大富!就做一个硬邦邦、响当当的穷人!

        有了处理信号传输路径的经验,当然会马不停蹄地构思电源线路部分,电源线路比较麻烦的是线径比较大很难固定,深思熟虑后最终确定将电源线分开数份扭紧,然后再用跟电源线一样的线基绑住,钳子扭死,就稳如泰山啦!一轮忙碌后,电源线路可以自豪地讲由入户到整流管仅电源牛处有一点焊锡!虽然我买不起梦幻逸品,但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创造自己的梦幻逸品!


       到了这一步,其实再说声音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但还是不能免俗。令人吃惊的是,去掉电源线路焊锡的功效竟然跟信号部分的一样,再听交响曲时,细节极丰富多彩,声音极化,极醇厚,犹如古老物件或者老普洱茶那样,但是分明又是鲜活的,具有生命力!即使是号角放到极大的音量,也少侵略性!在播放某些音乐时展现出来的气质,我从来没有在音响重播中领略过!由于喇叭、音源、线材等等的局限,我不认为它是多么高端的声音,但是肯定是独特的,美妙的!

       假如再进一步,将要深度处理功放里面的焊点,确实非常困难,但是至真至纯的追求肯定会激发我继续努力!
TOP
74#

    


     昨天在朋友圈有发烧友说,将这种无所不用其极的玩法公之于众,未免曲高和寡了。的确如此,但是我内心很明白,自己追求的是以至真至纯的重播美学辅助极致平衡,最大程度的发挥极致平衡的声音特点,并为极致平衡确立最终的定义!再者,我也希望知道一套原本声音已经不错的音响,其潜能究竟可以去到什么程度!通过音响重播的声音在一定的局限下,究竟可以到达什么境界!这种追寻犹如苦行僧一般,身心俱要承受巨大的压力,各种压力不但来自音响,更加来自生活繁琐,耗费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极容易触发各种矛盾!而在现实生活中,几乎断绝了跟附近普通发烧友的交流,无需他人理解,回到自得其乐状态!


        昨天,再次处理了5-6个焊点,特别是一举突破了信号线RCA接头的焊点,完成了在音源后面到前级电子管之间全无焊锡的任务!在播放鲁特琴、吉他等独奏音乐CD时,终于明白,这些独奏微妙的音乐表情、空间回荡的气息、无比丰富的微动态全部藏在至真至纯的重播美学里,原来CD也可以那么好听!我这个黑胶的死忠,竟然半个月没有开过黑胶机。要知道我的黑胶系统远远比CD贵得多了去了。不开黑胶,不是因为我要放弃黑胶,而是因为CD足以让我深深地感动,另外我这部早期采用单皇冠解码的英国机,在高解析力下不会出现让我胸闷、头晕的感觉!话说,我一听《小刚》的歌还是会头晕,像坐又脏又臭牛车一样!
TOP
75#

“无焊锡”化的效果如此诱人!为什么还没有见一追随者随尾效仿并发表相关的报道?是不值得?还是太难了无法效仿?
dongboli 发表于 2016/12/30 14:50:21
懂摸机做机的人自然明白难度有多大,往严重说,自从人类掌握焊锡的使用后,世界上还没有一部无焊锡的功放!
TOP
76#

回复 141楼sanyue的帖子

                                                            再论焊锡的危害!


      

                 焊锡的渡电性比铁还差,是一种使用方便的焊接金属,但对音响肯定不是一种好材料。本人使用的德国重料古董隔离牛,2000瓦重达100多斤。据说是以前电台使用的。实际使用效果非常好,用在胆机后级,连低频的质感、量感、动态都有提升!但是它的接线端子是铁疙瘩,我已经尽量将线材放在一起接触到之后再扭紧,后来 心里不爽,特地去五金店买了工业用的相同大小的铜螺丝螺母  ,一个下午给全部换上,开声即时听出不同,声音更加润泽、纯净、细腻,毛刺更少!  由此可见,我们需要考虑的触点不仅仅是传导那么简单,上面有任何的杂质都可能会导致出现失真!



                    这些天再接再厉陆续处理了音箱线和分频器的一些焊点,通过声音的记忆来对比,这次实验给我如下心得:          

  1,减少焊锡的使用,对独奏、或者奏鸣曲等小品音乐提升极大,其声音的正确、结像的稳定和恒定的大小,细节、微妙气息都是令人迷醉的。而相比重播大型交响曲的提升要少一些,可见交响曲的重播, 对声音架构的完整要求更高!      

2,对于信号传输部分的处理,对声音的影响最大,电源部分处理后跟信号传输部分大同小异,效果要比信号部分小一点。            

3,当处理到一定数量,声音在提升的同时,中高频会比中低频走得快,也就是说,如果不在其他方面加以辅助的话,声音的解析力会逐步增强,而低频质感越来越好,但量感会越来越少。所以,如果没有足够的经验,请发烧友们不要照本宣科,作同样的处理。至于本人,对低频量感的控制有数道金牌,难不倒本人!          

4,必须严肃考虑接触的问题,即使是焊接都有虚焊的问题,何况不用焊锡呢,说老实话,有些地方的处理,心里多少有点不实在!
                                                
最后编辑独乐乐也 最后编辑于 2016-12-30 16:08:03
TOP
77#


我们应该理清一个思路,机器内部的接线跟信号线和音箱线同等重要,应该同等对待!而且应该将所有线材包括焊点当成一个整体来思考!这样我们会明白得更加多。另外本人运用的线材绝大部分是单支天然植物纤维独立屏蔽!下面转一篇关于线材的文章:



我们都知道大凡音响线材主要有导体材料和结构设计两大要素。
线材的导体涉及到三个要素:1、导体材质2、结晶状况3、截面形式。
先说导体材质,一般分为纯铜、纯银、含金、铜镀银等,喇叭线需要在瞬间承受几十安培大的电流的冲击,内阻的大小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如果你手头有常温超导材料,那么一根比头发丝还细的导体就可成事,如果没有,那么选择什么导体材料就显得非常重要,笃信纯铜的有美国的XLO NBS Cardas等厂家,坚持纯银的有英国的Audio Note 日本的Kondo等,其中以日本的Kondo为甚,他们坚信30年自然老化(Ageamealend的纯银为最佳,所以他家的顶级产品都是采用在仓库里存放了30年以上的老银!采用合金的代表有美国的新时空(Tara Labs)荷兰的银彩(Siltech)卡玛(Khama)等。超时空采用的是在美国航天总署获得的专利的“和谐合金”据说性能超越8N纯铜。银彩卡玛使用的则是金银合金。以上各家都生产出了令人交口称赞的优质产品,也就是说导体材料虽然非常重要,但并不是绝对的,关键还是要靠使用,设计的是否得当。值得注意是,早期常见的铜表层镀银的导体在当今的高级线材中几乎不见踪影了,其中缘由是因为银的电阻率极低,对音乐信号的传导速度快于铜,高频信号部分多会在导体表层流动,这样高低信号到达时间就不一致,从而产生严重的相位失真,线材导体表面如果需要镀层的话其内阻要大于线芯内阻才会有正面的效果,例如银镀金、银镀铜再镀金等等,这样会降低高频信号的传输速度,从而达到整体的平衡,这并不是一个最佳解决方案。
再说结晶状况,在结晶体方面,当然以单结晶为最好,但是单结晶型式的金属在使用过程中最不稳定的,受到局部应力(比如扭曲,弯折或者化学腐蚀时),会由于诸如“位错”之类的晶体缺陷的聚集而形成新的晶界,从而变成多晶,丧失掉单晶所特有的物理特性。现在流行的做法是进行极温冷冻处理,在极温下导体的晶体结构会发生变化,有利于音频电流的传输。
最后是截面形式也很讲究,比例恰当的扁平方芯结构被越来越多的厂家采用,原因是在截面积相同的情况下,扁平方芯的表面周长要大于圆心结构,根据“集肤效应”的理论,电流通过时就会有更广阔的流通空间,在电流相同的情况下,圆心的中心部分易出现一个电流盲区,比例恰当的扁平方芯结构去没有,也就是说,扁平方芯结果能充分地利用导体的性能。
设计上又分为:1、导体编织手法的设计2、绝缘介质使用的设计3、导

线屏蔽方式的设计。这是线材中最复杂的部分,真是各家有各家的高

招。
先说编织手法,当今的高档线材中已经没有人再使用多股细线螺旋编制的手法了,因为音频电流通过导体时会有“集肤效应”,就是电流总是从导体的表层通过,那种细线螺旋编制的线材当电流从表层通过时侯,电流会从一条导体跨越到另一条导体上,从而产生“跨越失真”。解决的方法一般有两种,一是每根导体都给予绝缘,二是干脆用单支粗导体。卡达斯、超时空等厂家使用的是前者手法;银彩G7系列产品、NBS等厂家使用的是后者,但都取得了成功。“跨越失真”问题是解决了,其他的问题却产生了。首先是多股绝缘导体的粗细不同,信号通过的时间也不同,信号通过的时间也不一同,就产生了“相位失真”,再者绝缘后的导体编制缠绕会产生一定数量的电感值和电容值,还有导体在音频电流通过时会产生一定的震动,这些都令线材衰声的罪魁祸首。各大线材厂家的复杂编织方式和缠绕技巧,就是力图减少电感、电容值,避免“相位失真”,单支粗导体虽然少有上述问题,但导体过粗会使高频响应恶化,过细又难以承受喇叭线所有的大电流负荷,也是困难重重。对于震动,多数厂家是采用抑制的方法,如荷兰的银彩、卡玛等的高级系列线身两端都有避震环,银彩喇叭线还额外配送两枚重达1Kg的金属避震座。
再说绝缘,也分两派,一派认为绝缘越是彻底效果越好,聚丙烯、特氟龙、聚四氟乙烯等都是非常好的绝缘材料,于是就被大量的使用,更有甚者使用了绝缘效果更好的空气绝缘,真空绝缘,真是不做到极致不罢休。而另一派认为只有天然的植物纤维、生物纤维才是最好的材料,于是钟情于油浸纸质,油浸丝质的材料,像丹麦的赞臣(JENSEN)本文介绍的杜兰(Duelund)等,总的说来前一派做出的线材更注意音效,后一派更重视乐感。谁是谁非很难评说。
最后说屏蔽方式,也是花样繁多,各花各眼。多数厂家采用双重,甚至三重屏蔽方式,美国的NBS虽然导体部分只用到普通铜质,但是在屏蔽层上去使用了昂贵的纯银材料,更有极致者如美国的线圣(Audio Quest)第一线(Synergisuc Research)采用了主动有源屏蔽的手法,就是给屏蔽层通上直流电源但不形成回路,只是悬浮在屏蔽层上,以一个恒定的电场来实施屏蔽。线圣在线材上加装了一节电池,第一线添加了一个小型变压器,真可谓是做到"风雨不透”,他们解释是:只有最彻底的屏蔽,才能排除干扰,保证信号电流在导体内的正确传输. 而丹麦的雅图(Argento)线材干脆不用屏蔽!因为在他们看来,屏蔽的作用是阻挡外部的电池干扰,但是他也有负作用, 就是把导体在电流通过时产生的电磁感应也封闭在里面了. 线材内部的电磁场同样会对信号传输产生破坏作用, 不施加屏蔽还可以提升反应速度, 减少相位飘移, 所以除非用户的听音环境中存在强烈的电磁干扰, 否则给线材施加屏蔽是?貌怀ナУ?. 这不仅令我想起了近几年名声鹊起的瑞士攻放品牌darTZeel, 在该厂NHB-108后级的说明书中,对其使用玻璃上盖? 对磁场来说玻璃是完全透明的, 这样就可避免出现由于使用金属上盖所形成的机壳固有磁性回路(inherent magneirc loop), 从而降低机箱内的电池污染.

真是各说各的理,简直让人看不懂了.

设计制作一条质地优良的线材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想要十全十美真是难上加难. 线材卖得贵也有他一定的道理. 每一家的线材都有他自家的特色, 有些注重音效,有些注重乐感, 所以适合自家系统的, 合乎自家口味的线材才是最好的. 就是人们常说的,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合的.

最后编辑独乐乐也 最后编辑于 2016-12-30 16:34:14
TOP
78#

这几天开始运用和加工绝缘螺丝来代替焊点,进一步处理功放内部的焊点!从一开始的瞎搞乱搞,到现在寻找和发明工具来支持自己理念的实现,正式进入尝试系统化的阶段!而且一下子昏天黑地的处理了10个以上焊点,再抬头直有恍如隔世之觉!而这时的声音也给我极大的震撼。接下来将会不断地一边处理一边聆听,思考和总结出至真至纯重播美学的声音特点,这应该是一个跨年度的任务了。现在先暂时讲讲这两天听音乐的感觉!


   1,好久没有听过流行音乐,一开声,好像回到了十多年前最初听胆机的感觉,那种轻盈、通透、舒畅的迷人声音。才深深体会到一点:现在音响的声音比起以前真的难听很多很多,胆机也没有多少胆味了。不是因为现在的器材退步,而是我们周围的辐射太多,新生的各种电器对电的污染太大。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才找回点以前胆机的感觉,真让我感慨万千!、


2,CD也是有底噪的,特别是早期录音的古典CD,沙沙底噪还比较大。一些优秀的录音,就是靠这份底噪营造出录音时空间和漆黑背景,只不过很多系统播放不出来而已!可见本人现在系统的解析力有多高。


3,声音的质感得到极大的还原,大音量下,绝大部分音乐没有半点压力,极少刺激性。声音还没进耳朵就消失了,好像从来没有声音一样,这种感觉的确很奇妙,文字是很难描述得出来的,也说明声音的速度极快,快到不见踪影!由此可见,声音的粗硬、劣化、尖叫等等,很大程度上就是焊锡造成的。




暂时先写这些了。
TOP
79#



有谁知道这玩意儿吗?亚克力螺丝,有什么用?呵呵自己想一下吧!





TOP
80#


有了亚克力螺丝的帮助,处理焊点犹如虎添翼,这两天一大早起来就折腾,弄得昏天黑地的,发烧可千万别像我一样,太辛苦啦!

至真至纯重播美学的声音特点:


   1,好久没有听过流行音乐,一开声,好像回到了十多年前最初听胆机的感觉,那种轻盈、通透、舒畅的迷人声音。才深深体会到一点:现在音响的声音比起以前真的难听很多很多,胆机也没有多少胆味了。不是因为现在的器材退步,而是我们周围的辐射太多,新生的各种电器对电的污染太大。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才找回点以前胆机的感觉,真让我感慨万千!、


2,CD也是有底噪的,特别是早期录音的古典CD,沙沙底噪还比较大。一些优秀的录音,就是靠这份底噪营造出录音时空间和漆黑背景,只不过很多系统播放不出来而已!可见本人现在系统的解析力有多高。


3,声音的质感得到极大的还原,大音量下,绝大部分音乐没有半点压力,极少刺激性。声音还没进耳朵就消失了,好像从来没有声音一样,这种感觉的确很奇妙,文字是很难描述得出来的,也说明声音的速度极快,快到不见踪影!由此可见,声音的粗硬、劣化、尖叫等等,很大程度上就是焊锡造成的。


第三点应该值得大书特书的。这一点其实就是声音极滑,也可以说极化,不但中高频“化”,连低频都“化”,即使低频量感极多的音乐,也绝对不会有一丝闷的感觉,这就是声音“化”的好处!打个比方,就像30年的老普洱一样。不过同时我也怀疑,由于电流、信号的畅通无阻,更加进一步地还原了CD机本身的风格和胆机的个性!这是我此料未及的。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