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音乐中的活化石--南音 [复制链接]

1#


南音是我国现存的最古老(?)的一种音乐,存于福建闽南、台湾等地
[upload=jpg]Upload/2006269554132727.jpg[/upload][upload=jpg]Upload/2006269555496816.jpg[/upload][upload=jpg]Upload/200626956737830.jpg[/upload]
分享 转发
TOP
2#



怡然自得

[upload=jpg]Upload/2006261011785084.jpg[/upload]
最后编辑zyh
TOP
3#

据说是唐朝就有(或者更早,俺对历史一窍不通),到现在几乎没有多大改变(听说的,不要多问我,古代的音乐我没有听过)。

唱闽南鸟语的,咿咿呀呀的,音调拉得老长,我都听不懂。老一辈很喜欢 。
据说是国内最古老的音乐 。
南音比较文雅,轻轻的唱,静静的和。一般是琵琶(南琶)、洞箫、二胡、三弦四个 。
TOP
4#

年轻的琵琶手
[upload=jpg]Upload/2006261033264920.jpg[/upload]
TOP
5#

台湾的和闽南的南音是一脉相承,演奏时主要是四件乐器伴奏:琵琶(南琶)、洞箫、二胡、三弦,有些还会加入十(什)音、碰铃、拍。。。我老爸很喜欢南音,也会弹琵琶、三弦,吹洞箫。。。。印象中一般南音开头都是琵琶“噔噔噔”的先奏头。闽南的南音一般也是女声演唱,曲目都比较经典:如陈三五娘、因送哥嫂(据说是“陈三五娘”中的一首)、为伊割调等,很多歌词是闽南语+古老的文言文,因此很有地方特色,有些我看了歌词都还是不理解词义。至于演唱时调子拉得很长,不熟悉如我者根本不懂在唱什么歌词,往往简单的一句唱了好久,听得我快瞥死。说好听一点:听南音可以忘了时间的存在。
最后编辑zyh
TOP
6#

我也听说广东也有,但是不知是否同种音乐?
TOP
7#



室雅何须大

[upload=jpg]Upload/2006269593067033.jpg[/upload]
最后编辑zyh
TOP
8#

PP拍的很棒。南音不懂的说。
TOP
9#

广东的朋友有了解南音的吗?
TOP
10#

“歌唱者严守以泉腔闽南语(或称泉州方言)“照古音”咬字吐音做韵的歌声,外地听众如果不看幻灯字幕往往很费解。但这恰恰是消失了一千多年的中原古乐与久远的“河洛语”相融合的活生生的遗存。”

TNND,原来是“照古音”咬字吐音做韵的”,难怪我一直听不大懂。这些韵法采用口述言教,代代相传。
TOP
11#

左边的小姑娘手里拿的就是“拍”。小时候我家里就有一副,很硬的木头制作,不知是不是楠木。现在想想可以用来做脚钉:),记得好像是5片。互相击打发出金石铿锵之声,用作演唱时的伴奏。


[upload=jpg]Upload/20062614501067198.jpg[/upload]
TOP
12#

一般南音演唱都是女声,晚上难得看到一个男声演唱。曲目却已经忘了,只记得这个男人甚是了得,把一首曲子唱得高亢激扬、回肠荡气。中间稍做几秒停顿,在下愚昧,以为曲毕,不料伴奏再起,歌声更加激越,霎时顿生“风潇潇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之感概。男人唱罢,台下同时好几个人送出钱币,粗略估算这一曲收入近400元。

尽管如此,茶馆对一般听众却没有任何限制,有人坐着没有任何表示也没有人强求。看着台下人来人往,服务员来回送茶,茶是一般的袋泡茶,一次性杯子很方便,却也没有见到收钱,估计茶水是免费的吧。


[upload=jpg]Upload/200627062094639.jpg[/upload]
TOP
13#

泉州南音主要的演唱形式是,右边分别为横抱曲项四弦琵琶和三弦者;左边分别为吹尺八(今称洞箫)和拉二弦者(宋以前称奚琴),唱者居中执拍板而歌。这种演唱形式,十分古老,其他地方已很少见,是汉“相和歌——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的遗制。而其主要乐器,无不是汉唐的传承,可以与《中国音乐文物大系》刊载的古乐器互为印证。

  泉州南音以“、工、六、思、一”五个汉字记谱,谱字右旁加上指法和撩拍号,称为“工谱”或琵琶指骨谱。类似“敦煌古谱”,其撩拍符号则更为相似。上海音乐学院叶栋先生,生前参照泉州南音琵琶定弦法破译了“敦煌古谱”,可见两者之间有相通之处。“敦煌古谱”只有25首,可惜又被劫去法国,难得一见,而南音“虚谱无词”的器乐曲谱就有12大套,有谱有词的“指套”有36套至48套,散曲多达2000左右首。音调分四个“管门”,108个“滚门”,又保存了唐燕乐〔双调〕〔越调〕〔背双〕的调名和唐教坊的〔拂(谐音作舞)霓裳〕〔杜韦娘〕〔玉树后庭花〕等等曲名,是一个积淀大量古代音乐信息的宝库。
TOP
14#

有幸的是,“礼失求之野”,乐失也存于野。人们终于发现,在福建泉州一带,就存活着一种古老音乐,她传承了晋唐音乐的血脉,是人类一份宝贵的音乐遗产。

  泉州南音在新中国成立前,一向称弦管。史料证明,弦管之称由来已久。英国牛津大学龙彼得教授,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英国、德国图书馆发现尘封数百年的泉州戏曲文献《明刊三种》,其中一种就以《新刊时尚弦管摘要集》为名。音乐以弦管为名,始于魏晋,唐代则有“朝成一词,夕被弦管”之说。在泉州晚唐也有“弦管铙拍,出没花柳”的记述。在五代后蜀《花间集》中,更有多处以“弦管”描写丝竹之声的。其时成都的社会生活中,又有“弦管诵歌,盈于闾巷”的记载。但“往事越千年”,“弦管”之名早已消失,只有“泉州南音”继承和保存了这个专称,可见其不同凡响,渊源有自。
TOP
15#

今晚又去看了一会。

这是一个古厝茶馆,桌椅简陋,茶水清寡,不过没有人计较这点。晚上的听众比昨晚的多了,年纪一般都在40以上,或静听或轻和,怡然自得。插在中间拍照,我一直为自己打扰人家的雅兴而感到内疚。看得出,很多老票迷都会几句,我不时听到某处传来不自觉的哼唱,回过头,只见有人半靠着椅背,闭着双眼,正摇着脑袋,嘴里跟着节拍哼唱着。一曲唱罢,常有人递钱给服务员,50-200元不等。主持人便站出来讲话:X先生送XXX小姐X元,在此表示感谢。大概这南音社也走向商品化了。


[upload=jpg]Upload/20062623501089675.jpg[/upload][upload=jpg]Upload/20062623504937495.jpg[/upload]
TOP
16#

左边伴奏的是三弦,可惜女孩手袖一直挡住,右边的是琵琶。琵琶的这个姿势估计是男人的弹法,小时候我常见父亲这样抱着琵琶,自弹自唱。见到的女孩的抱法一般是竖抱着的。


[upload=jpg]Upload/2006270214434975.jpg[/upload][upload=jpg]Upload/2006270253223841.jpg[/upload]
TOP
17#

演唱者手里拿着的就是“拍”。伴奏的分别为洞萧和二胡。



[upload=jpg]Upload/2006270341277718.jpg[/upload]
TOP
18#

搜索一下,有关资料很多:
在我国的东南沿海,在历史文化名城泉州,保存着一种十分古老的音乐,今名叫“泉州南音”,过去称“泉州弦管”。她使用的四件传统丝竹乐器和一些小打击乐器,简陋古朴,看起来很不起眼,但当她们奏起“谱”(器乐曲)和唱起“曲”来,那古远优雅的旋律,那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歌声,无不扣人心弦,令人久久难以忘怀。而歌唱者严守以泉腔闽南语(或称泉州方言)“照古音”咬字吐音做韵的歌声,外地听众如果不看幻灯字幕往往很费解。但这恰恰是消失了一千多年的中原古乐与久远的“河洛语”相融合的活生生的遗存。这种珍贵的文化遗产,让许多音乐史家受到震撼,感到惊喜。当年任中央音乐学院院长赵先生于1985年在泉州组织成立“中国南音学会”时,郑重地宣称泉州南音“是中国音乐历史的活化石”。与赵老同行、时任中国艺研院音乐研究所所长的黄翔鹏先生,也赞同赵老的观点,认为泉州南音“它既与历史乐种有着诸种联系,本身又是当代犹存的乐种。
TOP
19#

所谓尺八就是洞箫,日本现在还有尺八的叫法。

家父一般都把南音叫做“弦管”,现在老家还是保持着每天晚上18:30-21:30到外面和一些老人玩“弦管”。
TOP
20#

长见识了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