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耳朵聆听声音上所受到的物理定律和效应干扰 [复制链接]

查看: 3777|回复: 7
1#
耳朵聆听声音上所受到的物理定律和效应干扰

这些都是我收集到的资料,大家读了后对聆听音响讨论时,便会知道那些现象涉及到那些物理定律和效应干扰。

声音的频率范围,是聆听音调的最重要的主观感觉。像响度一样,音调也是一种听觉的主观心理恒量重标准,是听觉判断声音调门高低的属性的准绳。心理学上,音调和音乐中音阶之间的区别:音调是纯音的音调,音乐是复合声音的音调。复合声音的音调不单纯是频率解析,同时也经过聆听者听觉神经系统的认知,受到听音经验和学习的影响。

时间域的主观感觉

声音延续的时间长度超过大约300 µs(毫秒),声音的时间长度增减,便对听觉的阀值变化不起作用。听觉对于音调的感受与声音的时间长短有关,当声音持续的时间很短时,听不出音调来,只是听到“咔啦”一声。声音的持续时间加长,才能感觉到音调的感受,声音持续数十毫秒以上时,感觉的音调才能稳定。时间域的另一个主观感觉特性是回声(echo)。
  
人耳用双耳聆听听声音,比较用单耳聆听听声音具有明显的优势,灵敏度高、听阀低、对声源具有方向感、有比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在立体声条件下,音箱和用立体声耳机聆听声音,所获得的空间感是不相同的,前者听到的声音似乎位于周围环境中,而后者听到的声音位置在头的内部。为了方便区别这两种空间感,将前者称为「定向性空间感」,后者称为「定位性空间感」。
  
听觉的韦伯定律 Webber’s Law
  
韦伯定律表明了人耳聆听声音的主观感受量,是与客观刺激量的对数成正比关系。当声音较小,增大声波振幅时,人耳的主观感受音量增大量比较大;当声音强度比较大,增大相同的声波振幅时,人耳主观感受音量的增大量比较小。
  
根据人耳的上述听音特性,在设计音量控制电路时,要求采用对数型电位器作为音量控制器,这样均匀旋转电位器转柄时,音量才会是线性地增大的。
  
听觉的欧姆定律Ohm’s Law
  
著名科学家欧姆发现了电学中的欧姆定律,同时他还发现了人耳听觉上的欧姆定律,这一定律揭示:人耳的听觉只与声音中与各个组成的分音的频率和强度有关,而与各分音之间的相位无关。根据这一定律,音响系统中的记录、重放等过程的控制,可以不去考虑复杂声音中各个组成的分音的相位关系。
  
人耳是一个频率分析仪,可以将复音中的各谐音分开,人耳对频率的分辨灵敏度很高,在这一点上人耳比眼睛的分辨度高,人眼无法看出白光中的各种彩色光分量。
  
掩蔽效应 Shading Effect
  
环境中的其它声音,会使聆听者对某一个声音的听力降低,这称之为掩蔽(shading)。当一个声音的强度远比另一个声音大,当大到一定程度而这两个声音同时存在时,人们只能听到响的那个声音存在,而觉察不到另一个声音存在。掩蔽量与掩蔽声的声压有关,掩蔽声的声压级增加,掩蔽量随之增大。另外,低频声的掩蔽范围大于高频声的掩蔽范围。
  
人耳的这一听觉特性,给设计降低噪声电路噪音提供了重要启发。磁带放音中的听体会,当音乐节目在连续变化且声音较大时,我们不会听到磁带的本底噪声,但当音乐节目结束(空白段磁带)时,便能感觉到磁带的“咝……”噪声存在。
  
为了降低噪声对节目声音的影响,提出了信噪比(SN)的概念,即要求信号强度比噪声强度足够的大,这样聆听声音时便不会觉得有噪声的存在。这些降噪系统就是利用掩蔽效应的原理设计而成的。
  
双耳效应 Bi-aural Effect
  
双耳效应的基本原理是这样:如果声音来自聆听者的正前方,这时由于声源传送到左、右二耳的距离相等,声波到达左、右耳的时间差(相位差)、音色差等都是零,聆听者的感受出声音来自聆听者的正前方,没有偏向某一侧。声音强弱不同时,却可感受出声源与聆听者之间的距离。
  
哈斯效应 Haa’s Effect
  
哈斯的试验证明:在两个声源同时产生了声音时,根据一个声源与另一个声源的延时量不同时,双耳听音的感受是不同的,可以分成以下三种情况来说明:
  
(1)两个声源中一个声源与另一个声源的延时量在5 – 30 µs以内时,就好像两个声源合二为一,听音者只能感觉到超前一个声源的存在和方向,感觉不到另一个声源的存在。
  
(2)若一个声源延时另一个声源30 – 50 µs,已能感觉到两个声源的存在,但方向仍由前导所定。
  
(3)若一个声源延时量大于另一个声源为50 µs时,则能感觉到两个声源的同时存在,方向由各个声源来确定,滞后声为清晰的回声。
  
哈斯效应是立体声系统定向的基础之一。
  
德•波埃效应 Doppler Effect
  
德•波埃效应是立体声系统定向的另一基础。德•波埃效应的实验是:放置左、右声道两只音箱,听音者在两只音箱对称线上听音,给两只音箱输入不同的信号,可以得到以下几个定论:
  
(1)如果给两只音箱输入相同的信号,即强度级差ΔL=0,时间差Δt=0,此时只感觉到一个声音,且来自两只音箱的对称线上。
  
(2)如果两只音箱的强度级差ΔL不为0,此时听音感觉声音偏向较响的一只音箱,如果强度级差ΔL大于等于15 dB,此时感觉声音完全来自较响的那一只音箱。
  
(3)如果强度级差ΔL=0,但两只音箱的时间差Δt不为0,此时感觉声音向先到达的那只音箱方向移动。如果时间差Δt大于等于3 µs时,感觉声音完全来自先到达的那只音箱方向。
  
劳氏效应
  
劳氏效应是一种立体声范围的心理声学效应。劳氏效应揭示:如果将延迟后的信号再反相叠加在直达信号上,会产生一种明显的空间感,声音好像来自四面八方,听音者仿佛置身于乐队之中。
  
匙孔效应 Key hole effect
  
单声道录放系统使用一只话筒录音,信号录在一条轨迹上,放音时使用一路放大器和一只扬声器,所以重放的声源是一个点声源,如同聆听者通过门上的匙孔,聆听室内的交响乐,这便是所谓的匙孔效应。
  
浴室效应 Bathroom effect
  
身临浴室时有一个切身感受,浴室内发出的声音,混响时间过长且过量,这种现象在电声技术的音质描述中称为浴室效应。当低、中频某段夸张,有共振、频率响应不平坦、300 Hz提升过量时,会出现浴室效应。
  
多普勒效应 Doppler effect
  
多普勒效应揭示移动声音的有关听音特性:当声源与听音者之间存在相对运动时,会感觉某一频率所确定的声音,其音调发生了改变,当声源向听音者接近时,是频率稍高的音调,当声源离去时,是频率稍降低的音调。这一频率的变化量称为多普勒频移。移近的声源在距听音者同样距离时,比不移动时产生的强度大,而移开的声源产生的强度要小些,通常声源向移动方向集中。
  
李开试验
  
李开试验证明:两个声源的相位相反时,声像可以超出两个声源以外,甚至跳到听音身后。
  
李开试验还提示,只要适当控制两声源(左、右声道扬声器)的强度、相位,就可以获得一个范围广阔(角度、深度)的声像移动场。
分享 转发
TOP
2#

現代生活的電磁干擾到處有看不見摸不著
TOP
3#

我对于harvey老大搜括的发表的文章都不会放过,都应该先收藏在好好学习!
TOP
4#

先收藏,再慢慢学习
TOP
5#

太深奥了,慢慢学习!
TOP
6#

harvey 在 2005-8-9 9:14:02 发表的内容
......  
听觉的欧姆定律Ohm’s Law
  
著名科学家欧姆发现了电学中的欧姆定律,同时他还发现了人耳听觉上的欧姆定律,这一定律揭示:人耳的听觉只与声音中与各个组成的分音的频率和强度有关,而与各分音之间的相位无关。根据这一定律,音响系统中的记录、重放等过程的控制,可以不去考虑复杂声音中各个组成的分音的相位关系。
  
人耳是一个频率分析仪,可以将复音中的各谐音分开,人耳对频率的分辨灵敏度很高,在这一点上人耳比眼睛的分辨度高,人眼无法看出白光中的各种彩色光分量。 ......

但是,好多关于音箱制作的资料和一些成品音箱中都指出要考虑相位问题。纳闷了。

这个对比好象不太公平,所以结果有点偏差。白光指的是在整个可见光(频率)范围内能量分布均匀的光。而复音中的各谐音仅仅是整个听觉(频率)范围的一小部分。要比,应该用白噪声才合理,这时人耳也难听得出那个分量了。

有资料表明,人耳和人眼分别对声音和光的辨别级数是在同一个数量级(约三十四万个)。
最后编辑开心果
TOP
7#

开心果 在 2005-8-10 12:26:13 发表的内容
harvey 在 2005-8-9 9:14:02 发表的内容
......  
听觉的欧姆定律Ohm’s Law
  
著名科学家欧姆发现了电学中的欧姆定律,同时他还发现了人耳听觉上的欧姆定律,这一定律揭示:人耳的听觉只与声音中与各个组成的分音的频率和强度有关,而与各分音之间的相位无关。根据这一定律,音响系统中的记录、重放等过程的控制,可以不去考虑复杂声音中各个组成的分音的相位关系。
  
人耳是一个频率分析仪,可以将复音中的各谐音分开,人耳对频率的分辨灵敏度很高,在这一点上人耳比眼睛的分辨度高,人眼无法看出白光中的各种彩色光分量。 ......

但是,好多关于音箱制作的资料和一些成品音箱中都指出要考虑相位问题。纳闷了。

这个对比好象不太公平,所以结果有点偏差。白光指的是在整个可见光(频率)范围内能量分布均匀的光。而复音中的各谐音仅仅是整个听觉(频率)范围的一小部分。要比,应该用白噪声才合理,这时人耳也难听得出那个分量了。

有资料表明,人耳和人眼分别对声音和光的辨别级数是在同一个数量级(约三十四万个)。


何谓奥姆定律?

奥姆定律是电学的基本定律。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在某些物质中,流过物体的电流 I与该物体所受的电压 V成正比,其比例常数为物体之电阻 R。在公制单位下,奥姆定律可表示成 V= IR。

听语研究贡献

奥姆对于人耳听觉的频率范围和灵敏度的研究也不容忽视。他提出,人耳只能分辨作为纯音的正弦声波,并能自动地把任何一种周期性声波分解成各种谐音加以吸收。一个正弦谐波不再能被人耳所分解,只能做为一个单音被感觉;而任何其它形式的空气振动,都能被分解成正弦谐波份量,这些谐波中的每频率成份只要有足够的强度,就可以被耳朵分别地听出。这是傅立叶原来是为处理热传导方式而创造的傅立叶分析这一个数学方法和听觉的生理功能对应起来。傅立叶分析方法指出,可以把任意函数分解为频率是连续的整数的纯正弦振荡之和。奥姆的发现则指出,耳朵对空气震动完成了傅立叶分析。在奥姆声学理论的影响下,展了听觉的声学研究,如生理声学和心理声学研究,陆续出现重要的成果,其中最有名的是海姆霍兹(Helmholtz)的《音的感知》。
TOP
8#

请问,那个在中等音量(大约80db)中频与低频人耳听觉的响度约差20db,是什么定律?
在这一响度下,那些音响专家评论音箱发出的声音是如何的高中低平衡,他们是否耳朵有问题,还是信口---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