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多的时间,王菲加盟新索后的第一张专集终于出炉。宣传案上打着的“创作天后”,专访中提到的代表感情的歌词,电台几次首发……这张碟上的宣传光环很多,以至真正拿到时有了一种莫名的迷茫。
现在还很难去判断这样的一张专集到底属于什么风格,最中庸的说法是介乎主流和另类之间,当然她的唱腔依旧是王菲特色的,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频繁的运用假声,也更加的区分发音的轻重,连续数首的真假段连接,比之《脸》时的纯净多了一份虚幻。指望她变化到全是《红豆》和《流年》显然是不现实的,她的价值也就在于让菲迷体会。
同名主打的《将爱》,电子配乐花哨的近乎迷离,纷乱到王菲的声音几乎要被淹没,不知道张亚东是否忘记了王菲的音质和陈琳是不同的,间奏的印度风格有些玄妙。粤语的《假爱之名》显然要大气一些,也许是林夕的歌词缘故,起码“終身成就”比起“风风火火”的重叠音要来的更合适开场的曲调。可惜,因为涉及鸦片,被内地禁播。
温暖似乎比冷艳更适合搭配现在的王菲。陈晓娟的《空城》写的一如既往的小心,林海编的挺轻柔,安静的感觉,王菲最拿手的唱法,似乎与己无关的演绎方式,也许正适合都市女人的心情。Kwan的词没什么值得褒贬:“我不要爱的空城 请给我你的天真,我不要情色掌纹 为他作无谓的牺牲……”似乎比林夕的平淡些,又比王菲的内敛些。
最悦耳的配乐是《乘客》,来自Sophine Zelmani/Lars Halapi的曲,郭亮做的比Sophine的原配乐简单,起始的长笛的声音很温馨,背景简单的鼓点,唯一奇怪的是演唱音阶过低,也许想表达歌词的悲伤,“天空血紅色 星星灰銀色 你的愛人呢”放多了情绪,就少了纯粹音乐的欣赏。粤语版本叫《花事了》,比国语版本好些,很奇怪的感觉,理论上这种情况只出现在土生土长的香港歌手身上。
《不留》和《阳宝》,王菲自己的词曲,词比曲来的更耐人寻味,“我把心给了你 身体给了他”——“我錯了 希望月亮帶給你安慰 ,你說你 要的不是這種光輝” 。听歌么,见仁见智,看歌词也是一样。光说音乐的话,后者的高潮唱的时候有点天空的感觉,背景乐拉的很遥远,喜欢这种感觉的人怀念一下应当还不错。至于《美错》,很流畅,流畅到突然会想起一个笑话,不过听众永远不会是那个一直对着某曲中熟悉的旋律脱帽子的钢琴家,流行歌曲,听多了,就分不清谁象谁,熟悉最大,这样看来,给《美错》编曲的孟军显然比郭子的跨刀来的出彩;林夕这首词填的没什么新意:“所謂醉生夢死 大概就是這個意思”有点消极。《旋木》用了袁惟仁的曲,就象是个流行的标记,太容易上口。不过应该还不至于象《红豆》一样被王菲称为垃圾,唱腔很象《你快乐不如我快乐》,声音顶得很靠前,听上去显的有些可爱。杨明学的词有点悲观“我忘了只能园地奔跑的那忧伤,我也忘了自己是永远被锁上,不管我能够陪你有多长,至少能让你幻想与我飞翔……”
《四月雪》很特别,曲和词本身的制作称的上精良,但王菲的音质与整首歌有那么点不搭,她的声音在贯穿始终的节拍之中显得过于轻飘,缺少力度。感觉类似于01《王菲》中的《单行道》,某种程度上说,她甚至唱的比《单》还要空灵,尤其那极具王菲特色的“啊~~~”的反复。《夜妆》的编配上比《四月雪》多了点变化,虽然都是张亚东的作品,但是后者有点类似《寓言》的风格,感觉比前者适合歌者。
三首粤语,两首是国语的粤语版本,只有《MV》比较特别。独立的粤语作曲,有人说这不象谢霆锋的风格,前后的音阶跨度很大,很难想象能有几个人适合演唱这样跨度的歌曲,王菲的演绎也满用心,前半低沉,后段飘渺,跟整张碟中的其他歌曲没有风格上的雷同感,撇开所谓的成见,的确是一首耐听的作品。
我不习惯于总体去评论一张音乐碟的好坏,尤其流行音乐(如果它称的上音乐的话),听众和时间永远是最好的见证。对于〈将爱〉,将就听吧。
(原著:白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