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转自《音乐与音响》论坛老关的帖子(节选) [复制链接]

查看: 4528|回复: 8
1#
可怕的“公正”
音响系统的评价是个很困难的事。由于各个听音空间的特性不同,各个听音者的耳朵特性不同,所以“主观听音评价”是个很难得出确切结论的事。在相当的意义上,这正是音响产品百花齐放,难以“定于一尊”的原因。
而高级音响,其购买价值,主要也就是在其与其他类似产品的个性不同,风格不同,口味不同。
在某种意义上来说,高级音响的消费,正象时装和美食的消费,花的钱,并不是为了御寒和果腹,而是满足一种生活品味的享受。也可以说,玩高级音响本身是很“个人化”的事,除了声音扰民和花钱影响家庭生活外,其他是很难落给旁人批评的。
在高级音响成为商业之后,实践已经证明,用单纯标榜技术数字的方式来推销家庭用音响,势必把家里变成“的厅”和摇滚演出不可,对于这部分消费者,给他们廉价的大功率组合音响就够了。但是对于真正有一定经济能力的人士,他们往往有些年纪,不喜欢单纯的喧闹,也比较懂得欣赏音乐的内涵,这时候针对他们的广告宣传便转为提倡“品味”,“音乐感”,“身价”等模糊的东西。
广告的直露,空洞和不实被消费者厌倦之后,厂商又诉之于内容比较丰富,给人以“公正”感的“评测”。应该承认,“评测”如果出于比较有名望,比较有发烧实践和阅历,比较有操守的音响名家,那么是有相当参考价值的,尤其是他的参考器材,听音环境,软件,和他的明确的评价标准,个人口味都是固定的话。同时这种人士也很明白器材评价的“变量”和个人口味影响,并不讳言这些影响,仅出于珍惜个人声誉的目的也不会随便说不负责任的过头话。
在这种意义上说,比较负责的权威评测,可以起到购买器材时候的“灯塔”的作用。就是说,你尽可以不迷信这些名家的话,但由于他们有清楚明白的立场,你至少可以当做一个固定的参照。
然而,什么东东到中国,都很快被染上“中国特色”。商家很快发现,“评测”也是可以买的,尤其是最具有“中国特色”的“无名”或者“化名”评测,简直是厂商的宣传稿。随便一件器材,都被评得天花乱坠;而不同器材之间的确切差别-------这才是高级音响购买的主要追求------完全看不到。这样的东西,只好算是大海里的“浮标”,只能是产品报道,算不上有意义的参考。
在杂志文章越来越失去威信之后,恰逢网络兴起,许多音响消费者,把“公正,客观,超然”的希望,寄托在人人可以发言的音响论坛上,相信“群众的眼睛是亮的”,曾经有不少人都对网上言论的客观公正,抱有希望。
然而,网上的言论,毕竟也是社会生活中的活人所发出的。而且正是由于网上的匿名环境,更便于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鲁迅曾经说过这样的大意:国民风气如同血液,血液有了病,身体中那部分都不可能单独健康。
尤其是人们看腻了杂志的吹捧文章,对网络上的毫无责任感的“批评言论”往往有一种新鲜感,非常容易误认为这些言论是“没有商业背景的”,“公正”的。其实,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普通消费者怎么斗得过居心不良的专业人士?人们对网上言论,尤其是那些简短,明确的判断帖的“免疫缺失”,早被天天泡网的老鸟了然。所以,在杂志上收买“评测”的同时,在网上则培养“杀手”,用貌似公正的“群众言论”来剥夺消费者的判断力,这奇怪么?
如果说杂志上常出现的是误导消费者的“浮标”,那么论坛上除此之外,又漂浮着一些“水雷”,在有目的的杀伤施放者所不满意的人和产品,却不必承担责任。
这种言论是一种“可怕的‘公正’”。其危害之处,不仅是因为它本身就是一种不光明的,不公平的竞争,它破坏了消费者的正当知情权,杀伤了诚实努力的业者;尤其甚者,它冒着“公正”之名,败坏着网络空间的信用,从源头污染着人心。
人们可以说,网上的言论相对自由,可以靠言论自由竞争么!
这个观点,其实是似是而非。
因为许多玩音响的资深玩家,年岁比较大,并不上网。即使上网,接触到论坛上的言论习惯,浅薄,狂妄,没有尊重感,受不了那种环境,躲了的又占大多数。
鲁迅曾经比喻,“茅厕里的战斗”,又有几个洁身自好者受的了?
所以,少数论坛常客,以论坛为家,实际掌握了舆论空间,这就是许多论坛的实际状况。
这在纯娱乐性质的论坛妨碍不大,反而可能是论坛繁荣之必须;然而象音响论坛这样性质的,带有浓厚消费者咨询味道的论坛,披着“热心助人”外衣,“公正”,“非商业”外衣的论坛,带着网上网下,俱乐部式互动形式,还常有买卖进行的论坛,问题就多了。
这种情况下,由于现实生活中的私交,造成的舆论裹胁形式,甚至发展到干涉别人的消费选择,已经形成了典型的“公器滥用”。
相反,一些成熟慎重的言论,或者不被重视,淹没在“水帖”中,或者顾忌到网下的交情,不便明言,结果论坛成为浑水,成为厕所的墙壁,成为广场上的喧嚣。
唯哗众者,才能取宠。
这种情况,难道是论坛创始者的初衷么?
许多人慨叹,中国国民素质之可悲,在中国坚持做好事,不同流合污之困难。说到音响,中国为什么没有真正的好品牌,成为名器,足以传世的好产品?很简单,中国没有好的发烧文化,没有好的商业环境,最根本是没有成熟,理智,健康的消费者!
一个人,有自己的偏好,甚至有自己的商业立场,是完全自然的,理所应当的。推广自己的爱好,批评自己所反对的,也是完全正当的。然而对于一个有起码道德的人来说,这种言论应该是公开的,完整的,负责的,尤其是逻辑一贯的。
所谓公开的,就是指公开自己的商业背景,为那家说话,不妨明言,好东西不怕推广,敌手不妨公开对阵。
完整的,就是清晰地表达自己的主张,让公众可以了解自己的特定口味,也客观描述对方的特点,而不是用简单的“判语”来加到对方头上。
负责的,就是指为自己的见解,立场负责,摆事实,讲道理,把对方当作体育竞赛上的对手,为对方的成功高兴,承认自己的各种不足,尤其不把观众当作愚弄的对象。
逻辑一贯的,指用规则公认的,前后一贯的尺度来评价对方和自己。这样得出的结论才有可比性,而不是象鲁迅曾经指出的那种“批评家”,用英尺来量俄尺,又用市尺来量公尺,“发现无一正确”,惟有自己高明。在音响器材的评价上,表现为恶意罗织罪名,对自己的敌手,用昂贵的世界顶级器材的工艺来苛求其完成度,不考虑其10倍以上的差价;又用DIY自己装的零件成本来批评其售价,把自己装中最难解决的“声音把握”难题回避不谈;至于其独特的创意,和国外,国内同等价位器材比较的声音水准和长期的口碑,则有意回避。相反的,为了用来做反衬,攻击特定的敌手之武器,不惜吹捧其他的所有东西,原谅其他产品的相应缺点,如昂贵进口器材的性价比低,保修无着;国产音响中常见的毫无主张的抄袭,缺乏基本水准的声音;DIY的技术困难等等。
我以为,任何值得大家尊重的人,任何值得大家参考的意见,应该不违背这些最起码的准则,否则大家应该保持对其人,其立场,其言论的合理怀疑。
我指出被种种人,出于种种不公开的目的搅成浑水的音响舆论环境,那么具体对于普通消费者,和理智的,希望自己的器材合心意的发烧友,在这种环境下,又怎么来识别这一切呢?
我个人的见解,认为高级音响是一门人性化的手艺,因此在市场上长期生存的品牌,已经自然形成了不同的消费带。有些品牌是打有钱而又有文化的人的市场的,有些品牌是打有钱而没文化的人的市场的,有些品牌是打没钱而有文化的人的市场的,有些品牌是打没钱也没文化的人的市场的。有的品牌是为真高手服务的,有的品牌是为假行家服务的。
当然,每个品牌自己宣传时候,都不会说自己的客户“没文化”,那么一个简单的鉴别方法,就是看这个品牌有没有个主张明确,见解高超,有着持久影响的灵魂人物。
一个正直有操守,有品位的高手,是搞出好东西的不可或缺的条件,否则免谈。
如果你买普通人的音响,你就信自己好了,看着舒服,听你自己的音乐舒服,掏钱的时候舒服,就是正确的选择,就这么简单。
然而如果你的要求高点,就要跟对有灵魂人物的好品牌。
一手被称赞,算不得什么,二手还被人追捧,才是真名器。
如果你是为自己用而买音响,而不是为加入混战而买票,那么,把某些冒充“公正”的,实则居心叵测的“网上大侠”的高论忘了.
….(略)
这里,我只好讲一点我的历史了,否则,许多发烧友,总会有一个疑问,就是老关的东西,如果声音好,为什么没有发展成工厂,到现在还是手工,“土炮”?
我89年去香港旅游,和《音响技术》结识,开始接触HI END,当时我也曾经有一种疑问:为什么好东西,并不是技术实力强大的日本厂家搞出来的,相反是一些圈外人从未听说的小厂,个人作坊搞出来的?
这个问题,同样困惑我自己好久。因为这显然不是个理工科思路下能够解释的问题。
按照理工科的思路,尤其是按照大陆教育下的理工科思路,只能是以下二者之一:

或者是发烧小厂掌握了真正的技术突破,而这种技术突破,还没有被大厂拿到。
或者发烧小厂是江湖骗子。

这是个非常,非常重要的原则问题,是HI END是否存在的根本,希望所有想提高自己修养的玩家,先拿出一点时间,来思考。

我之所以经常强调自己是学画画的,是搞文的,并不是象某些人理解的那样是一种标榜,而是强调一种视点,一种立场,这种视点和立场,帮助我领悟了HI END的本质;而且我认为它也可以同样帮助其他的,没有偏见的人,很容易理解HI END。

这是因为,搞文的,比较容易从大千世界,万象万状,各自合理的角度看待问题,把问题提到艺术层面,就容易用人的各种口味,艺术风格的竞争的角度,理解HI END。
只要用这种概念来看,就很容易明白按其经典意义,HI END是典型的“小众文化”,它是由少数人的爱好发展来的,是一种“圈内文化”。 它的价值,正在多样化,正在用个人风格来服务于特定消费者,而这种特定消费者本身有自己的主见。我不否认,消费品味可以熏陶,培养,但不可能用技术数据来分析品味,那是文化范围。就象用技术数据来分析上帝一样。所以,援用技术指标来分析HI END,只会得出“似是而非”的结论。
大厂是什么?大厂是在董事会领导下,通过开发服务大众的市场,为股东谋金钱利益的机构。大厂不对“小众文化”的HI END感兴趣,是非常正常,合理的,就象绝大多数人不是,也不必是音响发烧友一样。
这其实是人之常情,就象“麦当劳”和家传小店的区别一样,你能希望麦当劳搞什么风味么?
我由此又深深感到,教育的失误,“科学主义”,对人的毒害,束缚。
因此,我从开始搞HI END开始,就坚持小厂路线,身体力行,这客观上自然形成对“大众文化”的挑战。

所以,关氏从来不需要“标新立异”,因为搞“关氏”本身就是个异数,是在中国人的圈子里,有意识地从捍卫“多元的权利”,坚持不被收买,不被同化的一条荆棘路。

现在有相当多的消费者,对关氏的批评,并不是反对关氏的个性化,或者是关氏的音响理念,而是集中在“完成度”,“商品化”上面。这种角度的批评,无论多么偏激,我认为是善意的,我理解这种批评,作为消费者,当然希望老关的产品在保持自己特色的前提下,为什么不能搞的精美些呢?况且精美并不一定意味着“媚俗”呀?为什么不可以同时精美而高格调呢?

我太理解这种心情了。可以说,我自己何尝不是个完美主义者?
我和几位众所周知的早期发烧工业人士,如今正是各种发烧道路的代表人物,我们早在91年的“广州‘土炮展’”之中,就面临这个问题了。
说实话,中国的HI END,非常讽刺的是,正是因为少数人物的观念太超前了,才闹得如今的地步。91年我们就有了“HI END是一种艺术(只适合少数人,市场有限)”的认识,但国外的小厂精品我们已经见到,了解了,心有不甘呀。
这时候就有一个根本的矛盾,全世界的HIEND圈,同样没办法:这不是技术问题,而是市场规模问题。精品要精装,可是能买,想买精品的人有多少?
矛盾在于,加工规模越大,才有可能用好工艺,也才可能把机箱的成本降下来,其他零件的成本,也是如此。
况且另一个问题,是外观设计,整体工艺设计,这个问题又和设计成本,和市场取向相关,相当复杂。

在世界HIEND历史上,这个难题,难倒无数英雄,包括伟大的悲剧人物J。B。L和MARANTZ。
这些历史,我不知道XIAOFANG知道不知道,如果不知道,我有空给你补课。

面对这个难题,有几种办法。一种是老DYNACO的办法,就是忽略外观,力保内核,相信用户懂得“朴素就是美”,走为没钱而有文化的人的市场。
另一种是走“高质高价”路线,相信有那个既有钱,又有品味的市场是存在的。代表的人物就是M。L。

说句客观话,10年前,中国大陆,有钱而又有品味,又懂得欣赏国内高人的,有几个?不能说没有,但绝对比有钱而没品味的,少太多太多。

所以我们当时的几个人,选择了不同的人生道路。
我的路,是甘守清贫,尝试用自己的钱(!)做几台疯狂的极品,如大铝板结构的单声道300B,211,都是用航天铝材,动用军工手段做的,那是93年的东东!现在,拿出来看看,有谁的东西比得了?
后来,这东东被南方的朋友买去拆,仿。。。闹的现在烂了街。其实“大铝板”的始作俑者,正是老关, 但是,我很快明白,卖完这几个识货的高人朋友,谁买得起?
那么怎么办?
一种办法,就是到南边,找投资,给资本打工。
但资本是不发烧的,他只发烧钱,只希望多做,快做,占领市场。。。。。。
而只要能卖,管他内在质素,更不要品味-------尤其是市场上充满了没有品味的消费者的时候。
潘绥铭在分析性产业的时候,曾经与一位“老板”有过幽默的对话:
“闹了半天,我在她们(“小姐”)眼里,就只是一支XX呀!”
“您还是高估了自己,您在她们眼里,连XX都不是,就是个会走路的钱包!”
大家不要误会,我这里没有瞧不起“小姐”的意思,大家都是人;但职业立场,就是这样的。

很可惜,我的脾气太臭,实在干不了这么不快乐的事,否则更对不起拥护我的朋友,和自己过去的牺牲,不要忘了,我93年是从中国艺术研究院的编辑职务上辞的职的,而且,当时“组织上”曾经立即准备出几十万的本钱,拉我不要走,把公司挂到院里,两边挣钱不好么?

我立即谢绝了,我见过这种不明不白的钱!几年下来,“项目失败”,钱就不见了。。。。。。

想想看,南边,北京也有这样的“高人”,拿样品当饵,找人投资,把市场前景说的天花乱坠,然后不明不白把钱搞光,打官司,散伙,再找下一家。。。。。。
这样的事,10年来,音响圈中,少么?
但老关不是这样的人。
所以K6正是这种正直朴素的人生态度的体现。
“行不更名,坐不改姓”这在虚拟的网络空间,是查无实据的,任你标榜。但老关可以说是在中国10年前,“全民下海”的混乱局面下,在真实生活中,坦然标举出真人旗号的最早者之一。这是标榜么?这是承担!
看看茫茫的音响商海,现在的“老板”中,象老关这样,仍然整天蹬着个自行车,跑中关村的,有几人?
诚然,老关的经营策略有很多“失败”,但其失败,更多的是出于文人经商,坚守道义下的无奈,其中相当的是市场混乱中,为外在因素付出的牺牲。而且,老关从来没有忘记最终用户,对于10年来,老关对关氏的每一个用户,拿真金白银来对老关这样一个“另类象征”的支持,总是刻骨难忘的。老关的用户对老关的批评,我从来是认真,坦率的对待的,这点,尽可以由任何人来提出反证.

我承认,我对关氏今日经营策略的反思是严肃的。但我也曾经在正式和非正式的环境下,征询过许多朋友的意见,包括用户,非用户,销售商,媒体,甚至负责的业界对手。
我感觉到,由于关氏在中国HI END中的独特性,也由于用户群的实际不同,大凡成熟的人士,即或是竞争对手,也并不希望把关氏搞垮--------关氏能有多大,抢多少市场?相反,熄灭这堆HI END之火,对中国的发烧市场气氛,只有害处,会降低而不是提高普遍的“人气”,成熟厂家的生意不会就好了。
但许多意见,都批评了关氏的营销策略,主要就是和国内媒体的对立,不打广告,基本上是直销。。。。。。与这个问题关联的自然是产品的“完成度”,“商品性”。
这些意见关氏都在认真消化。
我们必须面对一个比较富裕了的,消费心态和10年前不同的发烧友市场。

但我实在要和发烧友讲下实情。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外观的精致,“完成度”,“商品性”,现在在技术上的可能性比10年前大多了。
别人都能做的,为什么老关不能做?
通过杂志,走分销路线,使更多的朋友能更好的买到关氏的产品,我们现在也没有决不妥协的意思。但这一切都要花钱的,也就是说,羊毛出在羊身上,提价,才能有钱给杂志,给分销商。
还是那句话,没有政府养我们,也没有傻乎乎的投资商让我们吃,我们只能自己挣饭。
那么现在,如果关氏的潜在朋友们,愿意为关氏的“价值形象”,“完成度”,“商品性”买单,那么,OK!
如果现在的市场,真的要我们做出符合关氏潜能的外观,和符合关氏水准的身价,那么,OK!
我们每个人,都是潜在的买家,潜在的卖家。这本没有高低贵贱,但我反对虚伪!

我希望花明白钱,我也希望我挣明白钱。
判断是建设性意见,还是别有用心的诋毁,只用看一条:你是希望关氏采取可行的改革,让关氏更好的,更长久的为中国发烧友服务;还是把关氏当做一面碍心的照妖镜,妨碍了你鱼目混珠来为欺骗发烧友,挣昧心钱的势力张目,所以必欲除之而后快?

我从10年前辞职,靠手艺吃饭,到现在没有江湖上的银钱纠葛,任何人都知道,老关是不可以收买的,也不拿一分没来由的钱!但是,为什么时不时,就有蒙着面孔的势力,来含沙射影,攻击关氏呢?现在国内的吃普通HIFI饭的厂家之多,产品之平庸,并不见他们讨伐,为什么专门和老关作对呢?
如果关氏果真是个“普通HIFI厂家”,他们会感兴趣?

老关既然没有得罪发烧友,那么开罪于什么人了呢?

首先,老关开罪的是传统电声技术派,老关是“反测试指标”的旗手,如果是想在HIEND圈里,卖除了测试指标,毫无特色的产品,非打倒老关不可。

其次,老关开罪了“富人发烧友”和单纯吃他们的“业界”。如果老关的实践证明只要有头脑,懂得自己的音响追求,尽可以少花钱,少换器材,一样可以玩出水准,格调,这岂不是妨碍了人家的财路。

老关也在某种意义上,“不懂事”,开罪了媒体和销售商。这主要是由于老关太呆,原因上面已经说过。

更多,更深的,就不好说了。也许老关由于太忧国忧民,不小心得罪了某些势力,比如不识相,以一个“商人”,竟敢列名于就孙志刚事件的请愿书,真是胆大妄为!找人搅你小子的生意,砸你的饭碗,教训一下!

看谁敢买老关的东东!

鲁迅曾经说过,向来不惮以恶意推测国人,但事实竟然出于自己最恶意的推测之外。。。。。。。
分享 转发
TOP
2#

啊!
TOP
3#

我在音响展看过及听过关氏产品,但因为没有购买的打算,所以也没有认真去听。但这是我很罕有能耐心地、粗略地从头到尾看完的一篇网上长文章,印象:
1.关氏用最坦诚的语言,切中目前国内音响网络的时弊,一种似乎为消费者着想但空洞无物、实际上对初入门发烧友毫无帮助和建设性的误导不也在入侵HiFi168吗?起码我早已讨厌甚至不屑参与那种无谓的争拗了,我怀念过去那种友好的、取长补短、实质性的交流。
2.尽管我还没有考虑试用关氏器材的打算,又或者用关氏自己的说法他在商业上还不是成功者,但我个人十分敬重关氏这种对自己观念的执着追求和真心实意为中国音响事业发展所作的努力,如果多一些厂商能这样为消费者和中国音响事业发展着想,中国音响就不会走进死胡同了。
最后编辑Dr.PAN
TOP
4#

厂商要的只是赚钱,否则只能倒闭,指望他们为消费者和中国音响事业发展着想只能是美好的愿望。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当发烧友的鉴赏能力和品味提高时,对生产者的要求提高,通过市场会迫使生产者提高“品味”。如何提高广大发烧友的品味才是难题所在,也是HIFI168目的。
TOP
5#

既然选择走自己的路又何必在意别人评说?不错的为人,不错的产品也注定这一切并不是每个人都能随意品味的。从早期的K6到现在的单端中都注入了自我的风格及对音响的理解,设计者如此认为,购买者也同样这么认为,还有什么事情比这种关系更容易使人觉得幸福?保持自我,别人?爱谁谁吧!
TOP
6#

联想两个坛子的纷争,都是为了什么!最后会导出什么道路?不是现在能看清的。。。
TOP
7#

为什么时不时,就有蒙着面孔的势力,来含沙射影,攻击关氏呢?
--------------------------
从何说起。。。。。。。。。。。?
TOP
8#

文章前半部分讲音响网络的很好,后面的我不太喜欢。
TOP
9#

对现在音响网络的分析一矢中的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