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帖出来,共两篇.
不偏不执、不住不流、自我非我、我还是我
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是为生活而生活的,而生活本来就没有多少可以让自已来选择,所以,醉生梦死也好,放浪形骸也罢,"一箪饭,一瓢水,回也不改其乐"也好,只要不伤天害理,弄得神厌鬼憎,又何必太过于执着?佛家有言:执着一念,便沦为邪魔外道。如何才能不执着一念呢?佛家的解决方案是无我,不住不流。而儒家的解决方案是中庸之道。
一件音响器材,只不过是人的内在精神的物化。什么样的人就有什么样的器材,什么样的器材就有什么样的音乐。至于其名称,在如今这个鱼龙混杂,鱼目混珠的音响圈内,名不副实者比比皆是。
此次来到《影音极品》试音室接受测试的是永真音响80AH中庸高保真甲类放大器。它是以在第四届国产音响大展上获大奖的80ASE为基础改良而成的,它是否名副其实,声音走的是"中庸之道"呢?
80AH中庸高保真甲类放大器的外观融雄壮及精致于一体。在前障板上,以圆形音量旋钮为中心,电源按键、输入选择键、电源显示屏、音源输入显示屏、阴凹的圆形立柱分别呈左右对称,整体布局不失大观、精致。两侧大型的散热器则呈现出雄壮之美。
本放大器采用左右声道独立设计,电路上采用恒流式单端推动,使放大器无论性能指标或音色、音质都达到最佳状态。末级为负反馈电流放大电路,并使之工作在甲类状态,最大限度减少了瞬态失真和开关失真,使声音更加甜润通透。在电源供应上,使用了一只400W的环牛供电,每声道各应用了二枚10000微法的日本红宝石(Rubycon)电容进行滤波。
试听的配套器材:扬声器是惠普新版维真一号;喇叭线是KIMBER KABLE;CD唱机是原创的A9;由于身处闹市,电压不稳且电源被各类电器污染,于是加上了喜运通的滤波器。
按照本人的听音习惯,首先试听的是人声,如果此关不了,往下的大可不必再听。第一首歌曲是来自《台湾人有声系Ⅱ》的Track1《思想起》。郭金发的嗓子沧桑,沉重,凄苦味道浓郁,即使你听不清楚歌词唱的是什么,你也会被他的嗓音打动,继而泫然泪下。这无疑与封面上的那"笑泪何必文章,悲欢自有民谣"以及小册子里的"古早歌声慢且过去,百年心情一夜总来"精神一致。郭金发演唱多用鼻音和喉音,如果用AB类放大器来听,速度会稍快,就没有甲类放大器那么浓郁的味道,表情达意也没有甲类放大器那么到位。当然,即使同是甲类放大器,由于用料和设计取向以及校音经验的差异,出来的声音也会差别很大。应该说,80AH中庸高保真甲类放大器在此一曲的表现没有英国出品来得那么叫人折服,但就3000余元的价位而言,确实又无法让人去挑剔。第二首歌曲是来自腾格尔《在银色的月光下》中的Track2《怀念战友》,为了能让腾格尔那豪放的嗓音尽情展现,我将音量旋钮旋到十一点的位置。在中庸的推动下,腾格尔的用声呈现出侠骨柔肠的一面,而中高音域则有点压缩,听起来显得豪情不足。而在同一大碟里的《叫声哥哥你带我走》,则充分表现出腾格尔的柔情,韵味十足。
接下来听的是《炎黄第一鼓》中的Track1《鼓诗》。就在听80AH中庸高保真甲类放大器之前,笔者曾用柴尔的指挥家来推惠普的新版维真一号,听的也是《鼓诗》当时给我留下的印象是打出的鼓干净利落,低频不肥不瘦,恰到好处。力度则走刚柔相济的路向,即击鼓的力道很猛,出来的鼓声很扎实(当然,如果将扬声器换成博良的出品,鼓声的扎实程度又是另一层面),但又不是那种干巴巴的,而是鼓皮味洋溢。此次出来的鼓声,音色较为厚暖,鼓皮味道浓郁,鼓皮的余震更为悠长,鼓打得也有力度,但较诸指挥家稍逊一筹。
最后听的是《响宴》中第八首筝独奏《高山流水》。80AH中庸高保真甲类放大器听来在重播弦乐曲时很有一手,就此曲而言,它对筝的音色的演绎、对乐曲节奏与速度的把握恰如其份。筝的高频清亮透明,不见人间烟火,如果不是有一丝丝的干硬,笔者会为其倾倒。筝的余韵十足,这是AB类晶体管放大器所无法比拟的。
应该说,永真音响的80AH中庸作为一款以甲类方式工作的高保真放大器,在音乐的追随能力、能量感等诸多方面是无法与AB类放大器相比的,但在音乐感的把握上,则较容易让人接受,特别是在重播弦乐和人声(慢歌)时,那种悠长浓郁的韵味能将人杀死。就此点来说,80AH中庸可说是"不偏不执、不住不流、自我非我",真正的"中庸"。但是,它也有自己的个性,音色淡甜,与其它甲类机相比,能量感也不弱。就此点而言,它可说是"我还是我"。
(摘自《影音极品》作者:朱晓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