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对近来系统声音变化的一点反思--形体感 [复制链接]

查看: 5616|回复: 22
1#
由于目前在物色音源,跟朋友借了台英国之宝的解码,听听风格。(之前另一朋友借过档次差不多较中性的音源,所以有所参考)
初听确实小有惊喜,音场宽深度,低频下潜,定位都有提升,听交响的时候确实比以前过瘾。但听小作品时,总感觉有点不适,故特意带着几张CD到一位老烧家中找原因。
原来最大的问题是形体感过大(其次是速度欠缺),在他的系统中,小提琴很纤细,柔韧,质感更好,泛音清晰;钢琴有活跃感强,人声变得清晰,口型收的较好。

对此产生几个疑问:
1,形体感跟音场有无直接联系?会不会把形体感收小之后,音场也缩小?
2,形体感和线条感是否同一概念?目前的认识是线条感主要针对弦乐的一种描述,对于鼓,人声,乐器都是形体感的描述。
3,形体感过大让我觉得声音变得饱满,但是不是声音过于肥腻所产生的一种错觉?
4,形体感的过大,是高频段不良状态影响,还是因为中低频的量多,速度偏慢导致?
5,形体感过大是一种不良的信号放大,会不会影响到密度感下降?

自己的系统还有很多缺点,只是目前是形体感方面缺点最为明显。当然这都是抛开器材档次所产生的疑问,高档器材,缺点自然也少一些,更多是搭配问题。我觉得发烧精神是把自己系统的潜能挖掘出来,尽可能的减少系统的缺点。玩HIF不容易,多听多思考多交流,才进步的快些。所以请大家多多指教。
分享 转发
HiFi玩的是心态。

莲CD机+德国audiolabor前级+音乐之旅AW120后级+夜莺2 
线材金宝和VD外加DIY。
TOP
2#

声音的结像比例很重要,好的系统,小提琴和大提琴的结像会很清楚,不会搞不清大小的。钢琴的箱体也很准确。特别听贝多芬小提琴奏鸣曲,里面的小提琴和钢琴的大小比例,听起来就很和谐!
TOP
3#

个人感觉,一是系统的调整要好,二是录音要优秀。
旋律是音乐的生命,是器材的灵魂。
TOP
4#

有个烧友系统,听什么都一样大小,但他也很喜欢,发烧关键要自己开心就好。别太要求,就会快乐!
TOP
5#

主要还是录音的状态吧。另外,箱子的摆位也有一定的关系。左右喇叭过宽和过窄都不是最佳状态。要用好的录音配合调整。
旋律是音乐的生命,是器材的灵魂。
TOP
6#

喜欢怎样组合,听得开心就可以了。
TOP
7#

个人意见形体感应该与音箱有关,通俗形容是指“是否开扬”吧。不应该与音源有关。
器材无止境,理性发烧是正道!
TOP
8#

原帖由 胡敏强 于 2010-11-11 19:04:00 发表
主要还是录音的状态吧。另外,箱子的摆位也有一定的关系。左右喇叭过宽和过窄都不是最佳状态。要用好的录音配合调整。

确实有关,问题最突出的是播放大砧板那张CD(专业人士刻录的),声音饱满,细节十足,中频段很浓郁的LP味道。其他碟听起来不会那么严重。但问题始终存在。
摆位问题没有考虑到,谢谢提醒!会尝试一下的。
HiFi玩的是心态。

莲CD机+德国audiolabor前级+音乐之旅AW120后级+夜莺2 
线材金宝和VD外加DIY。
TOP
9#

原帖由 老龚 于 2010-11-11 21:00:00 发表
个人意见形体感应该与音箱有关,通俗形容是指“是否开扬”吧。不应该与音源有关。

一款HIFI级的音箱,在声音的正确性方面,应该不至于偏差的很离谱,更多的只是风格问题吧?    
总之现在的系统问题多多, 等把音源选好了,再慢慢调整吧。对目前出现的问题,当作学习。多谢指教。
HiFi玩的是心态。

莲CD机+德国audiolabor前级+音乐之旅AW120后级+夜莺2 
线材金宝和VD外加DIY。
TOP
10#

主要是环境问题,左右不对称,反射过多,声音散。形体收束后密度更大。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