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ductor採用真空管整流,整流管配的是CV 378。當然,如果您有5U4的話,聲音會更好。另外前端的小管子則配12AU7與12AT7。此外,在機器上您可看到一個電源變壓器、二個輸出變壓器與一個Choke。還記得38℃的300B採用AC供應燈絲嗎?350B也是採用AC供應燈絲,不過因為是旁熱式,不容易產生哼聲,所以處理起來比300B機容易多。
可以適用多種功率管
在設計Conductor時,蔡鴻仁就已經把它設計成可供許多真空管通用的平台。它除了可以拿KT66、6L6、807等管子馬上插上去用之外,也可以使用帶有屏帽的管子。由於我這部機器還是原型機,所以圖上還看不到一些裝置。正式銷售的機種上會有採用三段陰極電阻切換屏壓的裝置,讓真空管與電壓的搭配更適切。此外,還會拉出線來用屏帽。
為什麼Conductor不採用一般旋轉可變電阻來調整電壓呢?蔡鴻仁回答一來可變電阻的聲音沒有用陰極電阻調整來得好;二者一般人也不一定懂得用三用電表去量屏壓。既然這樣,為什麼別人不使用陰極電阻來切換呢?蔡鴻仁回答成本比較高。
這樣一部Conductor後級,據蔡鴻仁說可以適合十來種管子,使用者以後不必擔心會找不到功率管,也不一定要用350B管子,您可以以更換管子來調配自己的聲音。
鎳鋼片輸出變壓器聲音更好
假若您對這樣手工搭棚、一星期只能生產三部的Conductor還不滿意,蔡鴻仁說還有豪華版,不同的地方在於那二個輸出變壓器用更高級的鎳鋼片輸出變壓器。這種輸出變壓器堅新一個要賣15,000元(日本貨一個要30,000萬),所以豪華版一部要賣五萬多。您會想要哪種版?如果是我,我會要豪華版。
物超所值的平價High-End組合
以王盤、24bit/96KHz數位禪、Conductor後級以及x型喇叭,這整套系統搭配起來才十幾萬,能買到這麼素雅的造型,我認為已經是物超所值。而如果以這樣的價格來買聲音呢?我想這才是大家更關心的重點。以下我要就長期以來我對38℃產品的聲音印象,與這次在家裡聆聽的印象作個概括的敘述。
為了徹底瞭解,整套搬回家聽
在這之前,我並沒有在自己家裡聽過整套38℃產品,只是分別在家聽過王盤與300B後級,此外就是在展覽會場聽過許多次而已。在以往的印象中,38℃產品都給我高頻段精確、中頻段凝聚、低頻段量感不夠豐富的印象。甚至上次去訪問蔡鴻仁,在38℃店裡聽300B機推x型喇叭時,也是感到低頻量感不夠豐富。器材送到家裡那晚,他隨後還還親自送真空管到我家。由於漏拿整流管,他就近請住在不遠處的康年送了一支5U4整流管過來。那晚,我們三人一面聽一面聊,到了半夜一點多他們才回去。
我想要的聲音以什麼為標準?
長期以來我一直在思考,到底蔡鴻仁想追求的聲音是什麼?如果我所聽到的就是設計者所追求的聲音,那麼我與設計者對聲音的看法竟然有相當大的落差。我曾說過我想要的聲音並不是在自己家裡聽到,就定於一尊,告訴大家這就是正確的聲音。我想要的聲音是我在世界各地音樂廳所聽到令我感動聲音的綜合體。例如,我對低頻段的要求是:它軟的時候要像震波輕輕撫過我的皮膚,這是我在教堂聽管風琴的美好經驗。它龐大的時候要像浪潮般不斷湧到身上,這是我在音樂廳中聽過的。而它結實有彈性時又要像氣團打在身上,這是我自己在彈電貝斯時的現場經驗。當然我知道這種又要沈、又要軟、又要強、又要Q的要求是相互矛盾的,很難有音響系統能夠把這幾樣矛盾一起包容。
我對中頻段的要求比較簡單:唱起來要真的像是「人」唱的,人是肉做的,所以嗓音也要有「肉聲」,也就是「非金屬聲」。只要是肉聲,就不會尖尖瘦瘦乾澀緊繃。
而我對高頻段的要求也是「自然的矛盾」:弦樂要鬆軟,要有光澤,要有清楚的質感。打擊樂器的高頻要堅實、暫態反應要快,敲擊質感要有二物撞擊的質感。管樂器的高頻段要厚、要有氣聲、還要有光澤。這些既要堅硬又要鬆軟的矛盾要求卻都是自然原音樂器所具有的。
不夠豐潤與鬆軟
從聽音響開始,我就從來沒有停止過追求這樣的聲音,我自己的家中無法完全得到這些聲音,但是我清楚知道該追求什麼聲音才是正確的,並且以我所追求的聲音去檢驗我所聽過的器材。
以這種「絕對的標準」來看38℃器材所發出的聲音,我一直認為它們在高頻與中頻段的表現都不錯,唯有低頻段的量感不夠豐富。也就是因為低頻段量感不夠豐富,直接的影響了中頻段的豐潤肉聲與高頻段的鬆軟,而且使得高頻段過於突出。
不當的聆聽空間要負很大責任
事實上,高頻段過於突出不能完全歸咎於器材本身,聆聽空間的處理要負很大的責任?我注意到無論是在音響展或38℃地下室店裡,或我自己的家裡,都有一個共通的特性,就是室內的軟性吸音材料不夠。因為軟性吸音材料不夠,使得38℃的產品聽起來高頻段都比較突出。我推測,如果把38℃的產品放在雜誌社剛完成的「多層次軟調空間」大音響室裡來聽,或在小音響室裡加四片繃布的吸音棉,高頻比較突出的問題一定不會存在。所以,如果您使用38℃的器材,而又是硬調空間的話,我建議要加一些軟性吸音材料才能把38℃的好處發揮出來。
假若在軟調空間中,能夠再讓低頻的量感增多一些,那麼38℃的產品一定可以改變目前高頻段精準有餘、鬆軟不足的問題。當然,高頻段的鬆軟不足並不是38℃產品才有的問題,而是目前絕大部份器材的通病,尤其是喇叭。
在此我要告訴您一個經驗:當您改變高、中、低任何一個頻段的量感時,整體聲音的聽感都會改變。例如,假若低頻段量感增加一些,中頻段會變得更飽滿,高頻段會變得更鬆軟甜美。這就好像烹飪時加了一小撮鹽之後,味道不是變得更鹹,而是更鮮美。所以,38℃的喇叭如果能夠再加上一些低頻段的量感,我想整體的成就一定讓人「驚為天籟」。
精準乾淨快速,技術人理性本色
好了,我想該分別為這幾件產品表達我的聽感。這些產品在聲音的表現上都具有38℃一貫的特性:全頻段都很精準、中頻段與低頻段凝聚,聲音乾淨不渾,解析力很高,暫態反應快。至於個別特點,我先說王盤。我認為雖然王盤推出的時間很早,但是誠如蔡鴻仁所說,王盤是他的經典之作,以我所聽到的聲音表現來說,到今天的確還不會落伍。數位禪提昇為24bit/96KHz版後,是不是比舊版好呢?我沒有去比較新舊版的差別,不過我相信新版在解析力方面應該會更好。數位禪配上王盤後,高頻段的甜美感覺與光澤都相當好,低頻段的解析力也比一般器材好上很多。
Conductor 350B後級的推力則超出我的想像,它不僅能把自家喇叭推得讓人放心,而且推起MG 3.3R也有模有樣。我想在一般小空間中,如果配上效率86dB以上的喇叭,15瓦無論聽什麼音樂都爆得起來,人聲、鋼琴這二種小功率擴大機最怕的東西都毫無問題。為什麼?因為喇叭效率高,所以您不必小心控制音量,擔心聲音會破。用「杜蘭多公主」從頭唱到尾也不會破聲,聽「馬勒第六」從頭到尾也不會軟腳,聽米開蘭傑里鋼琴從頭到尾也不會失真。
低頻量感要更多些
最後要說到這對尚未命名的x型喇叭。老實說,我非常喜歡紫水杉版的外觀、作工與造型。這麼漂亮的喇叭拿到CES展覽,一定會吸引全世界的音響業者。而在聲音的表現上,由於使用號角,中頻段十分寬厚飽滿,高頻段的能量與輻射能力都很強,相形之下低頻段量感則顯得比較少。快速無比的反應、透明、清晰沒有雜質的聲音、龐大的中頻與高頻等都是它的特色。如果加上足夠的低頻,就能夠產生龐大的音場。
一段搭配上的奇遇
在聽它的過程中,曾發聲一段「奇遇」(意思是不可能這樣搭配法):本來,這對喇叭無論是配我的Vimak或是38℃自己的數位系統,高頻段都會顯得太多太尖。我甚至必須用小塊泡棉堵在號角口,以降低號角的能量。沒想到當我用mbl 1621/1611來聽它時,聲音變得完全不吵,這真是太奇妙了。此時,我才第一次清楚感受到它的真正實力:樂器的音質相當美,音色相當正確,各種樂器與人聲的質感表現得很真實。從這裡,可以聽出這對喇叭的失真程度很低。老實說,這種真正的實力展現我在每次音響大展中都從未在38℃的產品上發現過,也沒有在38℃店裡聽到過。以前的經驗是,只要開大聲就會尖銳刺耳,而開小聲雖不會刺耳,但氣勢沒有、寬廣的音場沒有、飽滿的中頻與足夠的低頻也沒有。
不過,還是那句老話,低頻段的量感還要增強(如果在四、五坪的空間大概就夠),中頻段與高頻段也還要更鬆軟些。如果能夠做到這二點,我相信這對喇叭與擴大機的搭配可以被稱為經典之作,而且是物廉價美、物超所值的經典之作。
在此,我想建議38℃在喇叭底下加一塊木板底座。因為這型喇叭為橢圓形,底部面積不大,除了擺起來不夠穩之外,可能還會影響低頻段量感的多寡。如果能夠加一塊面積更大又漂亮的底座,這對喇叭就很完美了。
如果要為整套38℃的器材算總帳的話,我認為數位訊源有很高的水準,350B配上自家喇叭的推力毫無問題,不必擔心要控制音量的問題,不過如果高頻部份能夠再鬆軟些、低頻部份量感能夠再多一點就非常完美。至於喇叭部份,我要說的還是高頻的鬆軟與低頻的量感,除此之外,這對喇叭的其他表現都非常不俗。我認為,以38℃喇叭的控制力,若是低頻的量感也都能夠保持凝聚快速反應的特性,就算用在小空間中也不會有低頻渾濁的問題,而增加低頻量感之後的喇叭,當然更能用在較大的空間中。
如果能夠有以上的改變,再加上使用者環境趨於軟調與適當吸音,我認為蔡鴻仁多年的苦心可以劃下完美的句點,「為台灣人製造出價格不貴而品質真正好的音響器材」的宏願在此也將有希望實現。我期待著他能夠完全實現自己的夢想,而不是留下殘缺的美。
台灣音響製品的里程碑
最後,該怎麼為38℃的產品定位呢?老實說,如果我說這些產品都是台灣音響界所沒有的,這並不正確;如果我說它們的成就超過所有台灣音響製品,這也太托大。但是,若是我說38℃的產品為台灣製音響立下一個里程碑,應該沒有人會反對。以蔡鴻仁的出發點而言,他想要為台灣人爭口氣,這口氣爭到了之後,他會不會像洩了氣的氣球呢?恐怕會。所以,在此我要告訴蔡鴻仁:您尚未完成為台灣人爭口氣的自我期許,因為您自己說要把產品推到國際市場上很難。而且,我對您產品的低頻段與鬆軟程度也還不滿意。至少,您要讓我聽滿意,我才會承認您的目標已經「階段性」達成。當然,以我的私心,我認為您還要繼續為台灣音響界努力,因為您是唯一從無到有、而且是全方位的設計專才。雖然目前您可能還在寧濘中開路,但總有一天,當初走過的泥濘路會變成康莊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