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转个有关蔡鴻仁的帖子 [复制链接]

查看: 2344|回复: 7
1#
要對一個人或一件產品表示敬意,最糟糕的方式就是將他或它神話。對我而言,最好的方式就是老老實實的將他或它的正項、負項列出,並且仔細說明我的敬意由何而生。以下,我將以這種方式表達我對38℃音響主事者蔡鴻仁及其產品的敬意。

    性情中人,喜在泥濘中開路

    蔡鴻仁是怎麼樣的一個人?對於台灣的進口音響代理商而言,他是個隨時會放砲的人:他看不慣有些進口音響售價昂貴;他也看不慣有些音響迷盲目崇洋。他的心直口快使他在進口音響代理業者眼中成了刺蝟,難以親近,有時還會傷人。圖12

    然而,對於喜歡音樂的人而言,有時他會是個驚喜:他曾經因為顧客很喜歡他的產品,但是卻沒有足夠的錢買,而以相當低的價格賣出了一整套,還分四個月付錢。他也曾經做出買一部D/A轉換器就送一部王盤的舉動,但事後卻忘了這項「義舉」。他因與對方產生共鳴而做出的隨性舉動,讓人窺知原來他也是一個喜歡在泥濘中開路的性情中人。

      對於國產音響同行而言,他是個堅持理想而沒有成本觀念的設計/製造者:他看到一段紫水杉木頭漂亮無比,就將它買下從英國隨機扛回,並利用它做了五十對木皮,用在他家最高級的喇叭身上。同時,為了製造這對喇叭的箱身,它花了170萬台幣做一個模子,以七層夾板去壓出弧形側板。為了製造那個負責1,500Hz以上頻率的號角,他也花了80萬台幣去開那個號角模,裡面的驅動器還選用昂貴的日本Fostex單體。這麼精緻的喇叭,一般木皮者只賣6萬,紫水杉版賣12萬,什麼時候才能收回模具費?

    追求完成度而沒有成本觀念

    喇叭算是大件事,我們來看小一點的事情:他的300B後級機箱精緻漂亮,您可知那麼漂亮的木框一次下單至少就要一千個,每個成本要一、二千元。您可知道新的Conductor 350B後級特別向堅新訂製Hi-Bite矽鋼片變壓器,同樣的矽鋼片變壓器日本Tamura一個要一萬多台幣,蔡鴻仁卻向堅新吳老闆「曉以大義、動之以情」,說是要共同為台灣音響界留下見證。如果您不滿意這種輸出變壓器,還有更好的鎳鋼片輸出變壓器用在豪華版上,您可以要求訂製。除此之外,裡面的零件也盡量用高級品,甚至自己到工廠訂製所需規格品質的電容電阻,結果換來一屋子的零件。像這樣一部有四支350B大管子、每邊輸出15瓦的後級,一開始他就設定只賣32,000元,不管後來成本超出預定多少。這樣賣法有賺嗎?蔡鴻仁笑一笑,說是要為台灣音響界留下見證,賣完就算了。圖13

    像這樣不顧成本,只在意追求品質與個人的堅持,其結果就是滿屋子的Philips CDM4讀取系統,滿屋子的自家電容電阻,滿屋子的後級木框,以及滿屋子自己生產的真空管。當別人看準時勢,從大陸進口喇叭與真空管機暢銷市場之際,他卻已經準備轉戰電腦市場,希望下個世紀在電腦界留下見證,就如他在台灣音響界所留下者一般。

狂熱的工作狂

對於家庭,他是個狂熱的工作狂,自己完全投入工作,小孩則交由太太養。對於台灣,他是個理想主義者,對這塊自己生長的土地充滿感情,但對台灣的亂象卻有著「孤臣無力可回天」的無奈。對於朋友,如果在觀點上無法說服他,他有偏執的一面。若有充分溝通、相互瞭解的機會,他卻又可以坦然誠懇的接受對方的建議。

像這樣一個人所設計、製造出來的音響產品,近年來外界對他們的評價正面多於負面。而我的看法呢?最近,我感於他的堅持,也想為他在台灣音響界留下的見證作個佐證,所以大膽要求他重新讓我仔細聽聽他的產品,他也毫不考慮的答應了。這些送到我家的產品包括王盤、D/A轉換器、喇叭、350B後級以及他家自己的線材。以下,我的意見應該算是對38℃這些產品的綜合觀點,而不是個別深入的評析。藉著這些綜合觀點,讀者們可以與自己的感受相互印證。

紫水杉喇叭高雅無比

首先開講的是紫水杉喇叭,其實這對喇叭還未命名,暫時我就以x型代稱。前面說過,它的弧形側板是用七層0.3公分的夾板以模具通熱蒸汽壓合20分鐘而成,其餘上下左右以及前後板子都是以楓木作成,箱內一半處有補強支撐,當然這是一對12萬台幣的版本。一對6萬台幣那個版本,除了二側板不是紫水杉木皮之外,其餘地方是用高密度夾板作成而非楓木。這二對喇叭聲音有沒有差?據蔡鴻仁說還是有差。

x型採用一支日本Fostex FD-101號角為中、高音,二支蔡鴻仁與工研院合力研發的蜂巢振膜低音單體,單體中心還加了破壞紙盆小音場的木拴。有關這個木拴,我在上次訪問蔡鴻仁時也有談到,它並不是調聲秘技,也不是裝神扮鬼的裝飾用,而是以儀器實測後發現問題的解決方式。這個木拴就直接黏合在喇叭音圈中心的鐵心上,不會影響音圈的活塞運動。

中、高頻段採用Fostex號角

x型喇叭的分頻點設在1,500Hz,也就是說以上的頻域由號角負責,以下則由那二個蜂巢振膜單體負責。這樣子的設計十分大膽,如果沒有非常好的喇叭單體,根本無法成事。您想想看,一般二音路喇叭的分頻點大約都設在2,500Hz-3,500Hz左右,這是因應坊間能購買到的單體所設計的。而38℃由於自己做單體,充分掌握單體的規格特性,所以才有辦法這樣設計。當然,如果捨不得用Fostex那個號角單體,設計上也要改變。

或許大家會對那個號角單體質疑,它能夠比一般高音單體還好嗎?我想,好與不好可能要聽過比較過才說得清楚,號角有它的長處、也會有它的短處,成敗之間就在於設計者的調整功夫之間。這是後話,至於能不能用楓木來製造號角?蔡鴻仁說可以,但是難度很高,他也曾經試做過,但是以手工很難把號角表面的曲度角度做準,如果曲度角度無法做準,那個號角就沒意義了。而且,即使做準了,每個木頭號角的特性測起來一定都不一樣,很難得到二支一模一樣的木號角。所以他不考慮用實木去做號角,而是以複合材料灌模而成。

分音器外置,非常好推

現在我們來看一下x型的規格。它的分音器外置,採高、低分離接線,也就是說有四個端子。不過別擔心,38℃有這種喇叭線可供購買,您也可以自己做。x型分音器採四階分音,記得上次我訪問Revel喇叭設計者Kevin Voecks,他說他是學得了加拿大國家研究中心有關分音器的研究之後,才知道四階分音是最正確的分音方式。而蔡鴻仁也說四階分音才能達到他所要的精確,不過難度比較高。x型的效率大約92dB(號角效率原為101dB,為了配合錐盆單體,還必須讓效率下降),平均阻抗約6歐姆,最高阻抗在38Hz處(約38歐姆),最低阻抗約4歐姆,在1,000-2,000Hz之間。頻寬最高在20KHz處衰減2dB,最低呢?蔡鴻仁說最低頻率值沒有意義,因為用電腦軟體來測,在200、300Hz以下都僅供參考而已,根本不準確。對於這樣的回答,讓人充分感受到蔡鴻仁技術人的脾氣與執著。其實,他可以像大部份喇叭廠商一般,提供一個大約的數值,反正消費者也會相信。

數位禪升級為24bit/96KHz

接下來我們來看看升級版的數位禪。原來的數位禪D/A轉換器所用的轉換晶片為Crystal CS 4328,現在則升級為24bitCS 4390,至於接收晶片當然是CS 8414了。除了換晶片之外,數位禪的內部也經過一些調整,以因應新的晶片。

這部升級版的電源分離的數位禪定價22,000元一部,如果消費者想拿以前的數位禪升級24bit/96KHz規格,每部收費七千元。據蔡鴻仁說,這幾年其實他都在微調數位禪,新的聲音要比以前的傾向柔些。圖14

數位禪表過,我想插嘴說一下最新的DVD Audio規格。DVD Audio的規格一波三折,最新的兩聲道規格又從96KHz提昇了一倍,變成24bit/192KHz,這是所謂「第一版」的規格。在第一版的規格中同時還包括「壓縮多聲道」,多聲道的規格是24bit/96KHz,最多可記錄六聲道。在多聲道規格中,除了原有的Dolby Digital與dts之外,又確定多了Meridian的MLP(Meridian Lossless Packing)壓縮系統。有意思的是,才剛有幾家小廠開始推出24bit/96KHz的軟體,現在又變為192KHz,而目前市面上還沒看到24bit/192KHz的解碼晶片,真不知負責制訂規格的「DVD論壇」在唱什麼戲。

看來,這齣戲在SONY與Philips努力推銷Super Audio CD之下還有得瞧,畢竟Super Audio CD具有與目前CD相容以及成本較低的二項優點。我想,讀者們目前可以把具有24bit/96KHz規格當作是規格更好的升級版來使用,不必太在意一定要買個以後能唱DVD Audio的轉換器。假若您真的想「高瞻遠矚」,恐怕頭髮等白了都還等不出結果來。

改無可改、高完成度的王盤

言歸正題,接下來應該談王盤。基本上王盤與最早推出時沒有什麼大變化,雷射拾取系統採用蔡鴻仁認為最好的飛利浦CDM4。比較特別的是王盤並沒有RCA與光纖數位輸出,這與一般CD轉盤大不相同。為什麼?這又是技術人的堅持,蔡鴻仁認為經過實測,能夠將數位訊號傳送得最好的就是BNC與XLR端子,其他端子都會有問題,所以它根本不給消費者使用其他端子的機會。

再來,王盤還有一個與眾不同的設計,那就是顯示幕上的「時間」是隱藏起來的,您想看時間必須按最右邊那個鍵才能叫出時間來。為什麼要這麼設計?蔡鴻仁說只要顯示時間的CPU一動作,就會產生射頻干擾,而射頻干擾會讓聲音劣化,所以他不讓時間隨時顯示在顯示幕上(這也是有些CD唱盤可以將顯示幕關掉的原因)。從此處又可看出蔡鴻仁的堅持。

採用350B功率管的Conductor後級

最後我們要來看看38℃最新的Conductor 350B真空管「後級/綜合擴大機」。為什麼要稱它為「後級/綜合擴大機」呢?因為它是一部附有音量控制的後級,您可以省下前級,也可以配上前級使用。這部真空管機外箱與38℃的300B相同,不過上面使用了38℃自己製造的四支350B大管子。什麼叫350B呢?據蔡鴻仁說明,這種管子的特性與KT-66、6L6、807類似,屏極可耐壓到800伏。它的屏極採用與老WE 300B一樣的碳化屏極,管子的特性介於300B管子與五極管之間。蔡鴻仁用四支管子才做純A類輸出15瓦,不過可不要小看這15瓦,它配起x型喇叭來,在我那麼大的空間中還是爆得起來,絲毫不必小心翼翼的控制音量,可說已經是部實用型的小功率管機。圖15
分享 转发
TOP
2#

Conductor採用真空管整流,整流管配的是CV 378。當然,如果您有5U4的話,聲音會更好。另外前端的小管子則配12AU7與12AT7。此外,在機器上您可看到一個電源變壓器、二個輸出變壓器與一個Choke。還記得38℃的300B採用AC供應燈絲嗎?350B也是採用AC供應燈絲,不過因為是旁熱式,不容易產生哼聲,所以處理起來比300B機容易多。

可以適用多種功率管

在設計Conductor時,蔡鴻仁就已經把它設計成可供許多真空管通用的平台。它除了可以拿KT66、6L6、807等管子馬上插上去用之外,也可以使用帶有屏帽的管子。由於我這部機器還是原型機,所以圖上還看不到一些裝置。正式銷售的機種上會有採用三段陰極電阻切換屏壓的裝置,讓真空管與電壓的搭配更適切。此外,還會拉出線來用屏帽。

為什麼Conductor不採用一般旋轉可變電阻來調整電壓呢?蔡鴻仁回答一來可變電阻的聲音沒有用陰極電阻調整來得好;二者一般人也不一定懂得用三用電表去量屏壓。既然這樣,為什麼別人不使用陰極電阻來切換呢?蔡鴻仁回答成本比較高。

這樣一部Conductor後級,據蔡鴻仁說可以適合十來種管子,使用者以後不必擔心會找不到功率管,也不一定要用350B管子,您可以以更換管子來調配自己的聲音。

鎳鋼片輸出變壓器聲音更好

假若您對這樣手工搭棚、一星期只能生產三部的Conductor還不滿意,蔡鴻仁說還有豪華版,不同的地方在於那二個輸出變壓器用更高級的鎳鋼片輸出變壓器。這種輸出變壓器堅新一個要賣15,000元(日本貨一個要30,000萬),所以豪華版一部要賣五萬多。您會想要哪種版?如果是我,我會要豪華版。

物超所值的平價High-End組合

以王盤、24bit/96KHz數位禪、Conductor後級以及x型喇叭,這整套系統搭配起來才十幾萬,能買到這麼素雅的造型,我認為已經是物超所值。而如果以這樣的價格來買聲音呢?我想這才是大家更關心的重點。以下我要就長期以來我對38℃產品的聲音印象,與這次在家裡聆聽的印象作個概括的敘述。

為了徹底瞭解,整套搬回家聽

在這之前,我並沒有在自己家裡聽過整套38℃產品,只是分別在家聽過王盤與300B後級,此外就是在展覽會場聽過許多次而已。在以往的印象中,38℃產品都給我高頻段精確、中頻段凝聚、低頻段量感不夠豐富的印象。甚至上次去訪問蔡鴻仁,在38℃店裡聽300B機推x型喇叭時,也是感到低頻量感不夠豐富。器材送到家裡那晚,他隨後還還親自送真空管到我家。由於漏拿整流管,他就近請住在不遠處的康年送了一支5U4整流管過來。那晚,我們三人一面聽一面聊,到了半夜一點多他們才回去。

我想要的聲音以什麼為標準?

長期以來我一直在思考,到底蔡鴻仁想追求的聲音是什麼?如果我所聽到的就是設計者所追求的聲音,那麼我與設計者對聲音的看法竟然有相當大的落差。我曾說過我想要的聲音並不是在自己家裡聽到,就定於一尊,告訴大家這就是正確的聲音。我想要的聲音是我在世界各地音樂廳所聽到令我感動聲音的綜合體。例如,我對低頻段的要求是:它軟的時候要像震波輕輕撫過我的皮膚,這是我在教堂聽管風琴的美好經驗。它龐大的時候要像浪潮般不斷湧到身上,這是我在音樂廳中聽過的。而它結實有彈性時又要像氣團打在身上,這是我自己在彈電貝斯時的現場經驗。當然我知道這種又要沈、又要軟、又要強、又要Q的要求是相互矛盾的,很難有音響系統能夠把這幾樣矛盾一起包容。

我對中頻段的要求比較簡單:唱起來要真的像是「人」唱的,人是肉做的,所以嗓音也要有「肉聲」,也就是「非金屬聲」。只要是肉聲,就不會尖尖瘦瘦乾澀緊繃。

而我對高頻段的要求也是「自然的矛盾」:弦樂要鬆軟,要有光澤,要有清楚的質感。打擊樂器的高頻要堅實、暫態反應要快,敲擊質感要有二物撞擊的質感。管樂器的高頻段要厚、要有氣聲、還要有光澤。這些既要堅硬又要鬆軟的矛盾要求卻都是自然原音樂器所具有的。

不夠豐潤與鬆軟

從聽音響開始,我就從來沒有停止過追求這樣的聲音,我自己的家中無法完全得到這些聲音,但是我清楚知道該追求什麼聲音才是正確的,並且以我所追求的聲音去檢驗我所聽過的器材。

以這種「絕對的標準」來看38℃器材所發出的聲音,我一直認為它們在高頻與中頻段的表現都不錯,唯有低頻段的量感不夠豐富。也就是因為低頻段量感不夠豐富,直接的影響了中頻段的豐潤肉聲與高頻段的鬆軟,而且使得高頻段過於突出。

不當的聆聽空間要負很大責任

事實上,高頻段過於突出不能完全歸咎於器材本身,聆聽空間的處理要負很大的責任?我注意到無論是在音響展或38℃地下室店裡,或我自己的家裡,都有一個共通的特性,就是室內的軟性吸音材料不夠。因為軟性吸音材料不夠,使得38℃的產品聽起來高頻段都比較突出。我推測,如果把38℃的產品放在雜誌社剛完成的「多層次軟調空間」大音響室裡來聽,或在小音響室裡加四片繃布的吸音棉,高頻比較突出的問題一定不會存在。所以,如果您使用38℃的器材,而又是硬調空間的話,我建議要加一些軟性吸音材料才能把38℃的好處發揮出來。

假若在軟調空間中,能夠再讓低頻的量感增多一些,那麼38℃的產品一定可以改變目前高頻段精準有餘、鬆軟不足的問題。當然,高頻段的鬆軟不足並不是38℃產品才有的問題,而是目前絕大部份器材的通病,尤其是喇叭。

在此我要告訴您一個經驗:當您改變高、中、低任何一個頻段的量感時,整體聲音的聽感都會改變。例如,假若低頻段量感增加一些,中頻段會變得更飽滿,高頻段會變得更鬆軟甜美。這就好像烹飪時加了一小撮鹽之後,味道不是變得更鹹,而是更鮮美。所以,38℃的喇叭如果能夠再加上一些低頻段的量感,我想整體的成就一定讓人「驚為天籟」。

精準乾淨快速,技術人理性本色

好了,我想該分別為這幾件產品表達我的聽感。這些產品在聲音的表現上都具有38℃一貫的特性:全頻段都很精準、中頻段與低頻段凝聚,聲音乾淨不渾,解析力很高,暫態反應快。至於個別特點,我先說王盤。我認為雖然王盤推出的時間很早,但是誠如蔡鴻仁所說,王盤是他的經典之作,以我所聽到的聲音表現來說,到今天的確還不會落伍。數位禪提昇為24bit/96KHz版後,是不是比舊版好呢?我沒有去比較新舊版的差別,不過我相信新版在解析力方面應該會更好。數位禪配上王盤後,高頻段的甜美感覺與光澤都相當好,低頻段的解析力也比一般器材好上很多。

Conductor 350B後級的推力則超出我的想像,它不僅能把自家喇叭推得讓人放心,而且推起MG 3.3R也有模有樣。我想在一般小空間中,如果配上效率86dB以上的喇叭,15瓦無論聽什麼音樂都爆得起來,人聲、鋼琴這二種小功率擴大機最怕的東西都毫無問題。為什麼?因為喇叭效率高,所以您不必小心控制音量,擔心聲音會破。用「杜蘭多公主」從頭唱到尾也不會破聲,聽「馬勒第六」從頭到尾也不會軟腳,聽米開蘭傑里鋼琴從頭到尾也不會失真。

低頻量感要更多些

最後要說到這對尚未命名的x型喇叭。老實說,我非常喜歡紫水杉版的外觀、作工與造型。這麼漂亮的喇叭拿到CES展覽,一定會吸引全世界的音響業者。而在聲音的表現上,由於使用號角,中頻段十分寬厚飽滿,高頻段的能量與輻射能力都很強,相形之下低頻段量感則顯得比較少。快速無比的反應、透明、清晰沒有雜質的聲音、龐大的中頻與高頻等都是它的特色。如果加上足夠的低頻,就能夠產生龐大的音場。

一段搭配上的奇遇

在聽它的過程中,曾發聲一段「奇遇」(意思是不可能這樣搭配法):本來,這對喇叭無論是配我的Vimak或是38℃自己的數位系統,高頻段都會顯得太多太尖。我甚至必須用小塊泡棉堵在號角口,以降低號角的能量。沒想到當我用mbl 1621/1611來聽它時,聲音變得完全不吵,這真是太奇妙了。此時,我才第一次清楚感受到它的真正實力:樂器的音質相當美,音色相當正確,各種樂器與人聲的質感表現得很真實。從這裡,可以聽出這對喇叭的失真程度很低。老實說,這種真正的實力展現我在每次音響大展中都從未在38℃的產品上發現過,也沒有在38℃店裡聽到過。以前的經驗是,只要開大聲就會尖銳刺耳,而開小聲雖不會刺耳,但氣勢沒有、寬廣的音場沒有、飽滿的中頻與足夠的低頻也沒有。

不過,還是那句老話,低頻段的量感還要增強(如果在四、五坪的空間大概就夠),中頻段與高頻段也還要更鬆軟些。如果能夠做到這二點,我相信這對喇叭與擴大機的搭配可以被稱為經典之作,而且是物廉價美、物超所值的經典之作。

在此,我想建議38℃在喇叭底下加一塊木板底座。因為這型喇叭為橢圓形,底部面積不大,除了擺起來不夠穩之外,可能還會影響低頻段量感的多寡。如果能夠加一塊面積更大又漂亮的底座,這對喇叭就很完美了。

如果要為整套38℃的器材算總帳的話,我認為數位訊源有很高的水準,350B配上自家喇叭的推力毫無問題,不必擔心要控制音量的問題,不過如果高頻部份能夠再鬆軟些、低頻部份量感能夠再多一點就非常完美。至於喇叭部份,我要說的還是高頻的鬆軟與低頻的量感,除此之外,這對喇叭的其他表現都非常不俗。我認為,以38℃喇叭的控制力,若是低頻的量感也都能夠保持凝聚快速反應的特性,就算用在小空間中也不會有低頻渾濁的問題,而增加低頻量感之後的喇叭,當然更能用在較大的空間中。

如果能夠有以上的改變,再加上使用者環境趨於軟調與適當吸音,我認為蔡鴻仁多年的苦心可以劃下完美的句點,「為台灣人製造出價格不貴而品質真正好的音響器材」的宏願在此也將有希望實現。我期待著他能夠完全實現自己的夢想,而不是留下殘缺的美。

台灣音響製品的里程碑

最後,該怎麼為38℃的產品定位呢?老實說,如果我說這些產品都是台灣音響界所沒有的,這並不正確;如果我說它們的成就超過所有台灣音響製品,這也太托大。但是,若是我說38℃的產品為台灣製音響立下一個里程碑,應該沒有人會反對。以蔡鴻仁的出發點而言,他想要為台灣人爭口氣,這口氣爭到了之後,他會不會像洩了氣的氣球呢?恐怕會。所以,在此我要告訴蔡鴻仁:您尚未完成為台灣人爭口氣的自我期許,因為您自己說要把產品推到國際市場上很難。而且,我對您產品的低頻段與鬆軟程度也還不滿意。至少,您要讓我聽滿意,我才會承認您的目標已經「階段性」達成。當然,以我的私心,我認為您還要繼續為台灣音響界努力,因為您是唯一從無到有、而且是全方位的設計專才。雖然目前您可能還在寧濘中開路,但總有一天,當初走過的泥濘路會變成康莊大道。
TOP
3#

不想看
TOP
4#

我是看到介绍台北音响展的资料上,有介绍他们做的音箱,于是找到有关他的帖子。我不是他的粉丝,也不是他产品的用户。
TOP
5#

换台

一大堆广告词
TOP
6#

改为简体会好看点,不然看着眼睛难受。
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TOP
7#

一长篇纯文字,这叫长篇小说,很少人看了。
一段一段来,配上图片,一天只上三段,这叫肥皂剧,很多人等着看。
TOP
8#

蔡博士是一位绝对值得尊敬的人物,他的音箱声音比得上天价的产品,价格却十分平易近人。

新开发的 ESTi-Music Minitor,小小的书架箱配上5寸低音喇叭,频宽55Hz 至40KHz+/-1dB,用8W输出的单端300B可以爆到惊天动地,播喇叭花的试音名盘Durm & Track (又名多手仔)低频的动态将JBL-4425的12寸低音也比下去。

ESTi-Music Minitor 配搭全神蔡博士签名版 M3-300B 单端胆机首次在港亮相,这套万元出头的配搭一开声,全套 REVOX 配 AR-LST 都要收声,在场的几位老烧都说超值。



全神蔡博士签名版 M3 配 ESTi-Music Minitor


ESTi-Music Minitor
最后编辑chwsunny 最后编辑于 2010-08-03 12:27:44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