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发起联合翻译Winton Dean编著的《亨德尔歌剧(Handel's Operas)》... [复制链接]

1#
发起联合翻译Winton Dean编著的《亨德尔歌剧(Handel's Operas)》上下卷的活动
由Winton Dean编著的《亨德尔歌剧(Handel's Operas)》上下卷,是目前世界上关于亨德尔歌剧最详尽的理论宝典,谁手里有这本书并且想把它翻译出来?我们是旅居意大利的青年夫妇,想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们一起翻译Winton Dean编著的《亨德尔歌剧(Handel's Operas)》,谁可以来负责发起这个翻译行动?盼复! Davidejia, 2009年3月13日,于意大利
分享 转发
TOP
2#

上卷似乎已经绝版了啊
下卷似乎也不易请到,JPC上高价出售中
可惜一代名著,就此绝迹江湖
TOP
3#

首先能够把英语版制作成PDF文档传上网就已很好了
TOP
4#

支持各位大佬的行动.......顶一下..
是不是这本书.....
TOP
5#

Winton Dean编著的《亨德尔歌剧(Handel's Operas)》共两册

Winton Dean编著的《亨德尔歌剧(Handel's Operas)》共两册,一册是Handel's Operas1704-1726,另一册是Handel's Operas1726-1741,网上有这两本书的封面图片。
TOP
6#

为什么我们说英国人Dean所编著的《亨德尔的歌剧》是世界上研究亨德尔歌剧的“圣经”?

为什么我们说英国人Dean所编著的两册《亨德尔的歌剧1704-1726》和《亨德尔的歌剧1726-1741》是世界上研究亨德尔歌剧的“圣经”?原因如下:
亨德尔的歌剧在他的前半生创作生涯中是占据了绝对重要地位的,在这一领域内,英国音乐作家迪安(Dean, W. 1916-)是比较突出的一位研究者。
迪安(或译为迪恩)毕业于剑桥大学,原先的专业是英国文学,后来对音乐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尤其是1930年代在剑桥参加了不少亨德尔清唱剧的演出,更是对音乐着迷。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迪安开始了音乐写作生涯,他的第一本著作就是比才的传记,后来,迪安又成为了《音乐时代》和《歌剧》两本杂志的专栏作者,他为《音乐时代》撰写的歌剧评论一直受到读者的喜爱。
迪安最重要也是最出名的学术著作是《亨德尔的戏剧清唱剧和假面剧》(Handel’s Dramatic Oratorios and Masques),这本1959年发表的专著被认为是开创了该领域新的标准研究方法的代表作。顺着自己的研究思路,迪安进一步对亨德尔的歌剧展开研究,于1969年出版了《亨德尔和正歌剧》。这本书是以1965-1966年迪安在南加州大学担任布鲁赫讲座教授期间的系列讲课稿为基础写成的,迪安更多地从审美视角和历史环境的角度来探讨亨德尔的正歌剧创作,特别着意揭示亨德尔之所以失败的原因。
1987年,迪安与美国音乐学家科纳普(Knapp, J. M. 1914-1993)合作完成了《亨德尔歌剧,1704-1726》,该书一出版即引起学界的一致好评,并很快就成为了亨德尔歌剧的标准版解说。迪安和科纳普对亨德尔1704-1726年创作的17部歌剧进行了详尽的解说,不仅包括了创作经过、表演要点、剧情详解、音乐分析,更有一番查考手稿渊源、版本流变、演出状况的一流资料功夫,对于研究亨德尔歌剧流传以及18世纪歌剧演出史的人来说这是难得的材料。
1993年,科纳普在普林斯顿去世,迪安失去了一位优秀的合作者,但是,他继续努力在90高龄时出版了《亨德尔歌剧,1726-1741》。在这本著作中迪安对亨德尔晚期的22部歌剧进行了解说,在体例上则完全继承了19年前的《亨德尔歌剧,1704-1726》,两本书完成了对亨德尔歌剧的完整描述,也成为了迪安最重要的学术代表作和亨德尔歌剧研究领域的扛鼎之作。为了表彰他对亨德尔研究的学术成就,1995年他荣获了哈雷的亨德尔协会颁发的亨德尔奖,1996年,迪安的母校剑桥大学授予他荣誉博士学位,不过他获得的不是文学博士而是音乐博士。
TOP
7#

亨德尔生平以及他的歌剧及清唱剧研究

亨德尔的歌剧及清唱剧研究
编辑整理:韩斌
【亨德尔研究文献概述】
§全集乐谱
    对亨德尔手稿的整理与出版早在19世纪初就已经开始,1843年英国亨德尔协会将搜集到的亨德尔作品手稿进行了修订整理后出版,共16卷,至1858年出齐,这是比较早的一个选集。后来,德国的亨德尔协会从1858年起,耗时40余年,整理出版了94卷本的《亨德尔全集》(其中还包括两卷《耶夫塔》和《弥赛亚》的摹真版)。1955年,在亨德尔的故乡哈雷也开始编辑亨德尔作品全集,这个全集在2000年出齐,是目前最完整的版本,但仍然缺少了一些最早期的作品。
§工具书、参考书、目录
对于亨德尔研究来说,最常用的工具书应当参考就是帕克-哈雷编写的《亨德尔研究指南》 [1],这是一本对亨德尔研究资料搜集最为完整的工具书。关于亨德尔的手稿整理方面,英国音乐学家、音乐图书馆学家【斯奎尔(Squire, W. B. 1855-1927)】是该领域卓有建树的专家。斯奎尔早年在剑桥大学专修法律,后转而学习音乐,并参加了第一版《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词典》的撰稿与编辑工作。斯奎尔致力于音乐文献的编目研究,他对国王学院的音乐图书馆收藏的大量作曲家手稿进行了分类、编目工作。《国王音乐图书馆目录,第一种,亨德尔手稿》(Catalogue of the King’s Music Library, i: The Handel Manuscripts)是斯奎尔在晚年编撰的十分重要的一套专题目录,对亨德尔在英国时期的大量手稿进行了细致的分类整理编目,加上评述,使本目录对于亨德尔研究具有相当重要的参考价值。

§生平研究
    从亨德尔去世之后不久,便有人给他作传,第一本亨德尔传记的作者是英国牧师【梅因沃林(Mainwaring, J. 1724-1807)】的《亨德尔生平回忆录》(Memoirs of the Life of the Late George Frederic Handel)。梅因沃林毕业于剑桥大学圣约翰学院,是一位学识渊博的高级神职人员,他与亨德尔、盖伊等当时英国著名的作曲家都很相熟,因此,1760年由他完成了第一本亨德尔的传记。一年之后,德国著名作曲家马特宗(Mattheson, J.)将这本传记翻译成德文在汉堡出版,成为德语世界第一本亨德尔传记。
    20世纪是亨德尔研究的黄金时代,有关其生平的学术研究成果也不断涌现。早期有英国音乐评论家、音乐学家【斯特里特菲尔德(Streatfeild, R. A. 1866-1919)】的《亨德尔》 [2]和【罗曼•罗兰(Romain Rolland 1866-1944)】的《亨德尔》 [3]。1930-1940年代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亨德尔传记有英国作家、音乐评论家【弗劳尔(Flower, N. 1879-1964)】写的《亨德尔:其人与其时代》(George Frideric Handel: His Personality and His Times),从1923年初版后本书就一直再版不断,前后起码有过8次再版,可见其影响不小。1950年代,奥地利传记作家、目录学家【多伊奇(Deutsch, O. E. 1883-1967)】编写的《亨德尔:文献传记》 [4](Handel: a Documentary Biography)出版,标志着亨德尔研究在原始文献积累方面有了比较大的进展。多伊奇原本在维也纳大学和格拉兹大学学习的专业是文学史,但他一直对音乐文献感兴趣,1905年出版了舒伯特传记受到广泛关注,遂投身音乐研究,成为了音乐图书馆学家和目录学家。奥地利被德国吞并后,多伊奇迁居伦敦,并于1947年入英国籍。在此期间他开始关注亨德尔文献的搜集整理,并成为了英国1800年之前音乐出版物联合目录的编辑。1952年,多伊奇回到维也纳,于3年后完成了亨德尔的文献传记,1962年又完成了莫扎特的文献传记。《亨德尔:文献传记》是“完全建筑在原始资料之上,使研究性而非通俗的读物” [5],从多伊奇之后,类似以原始文献来作传的写作方法逐渐应用,在方法上显得更为成熟,但多伊奇的舒伯特、亨德尔、莫扎特文献传记一直被学界公认为里程碑式的著作。
1966年,著名音乐学家【朗(Lang, P. H.)】出版了《亨德尔》 [6]一书,该书虽“遭一些非议,但仍然是标准的传记” [7]。到了1980年代,亨德尔研究呈现出日趋繁荣之势,这一阶段比较重要的著作有英国指挥家、音乐学者【霍格伍德(Hogwood, C. 1941-)】的《亨德尔》 [8]、美国音乐学家【兰登(Landon, R. 1926-    )】的《亨德尔和他的世界》 [9]。霍格伍德的著作条理清晰,是一本很好的入门传记,而且他精心搜集了大量亨德尔图片,都被用在这本书中。兰登的《亨德尔和他的世界》是继多伊奇之后又一本文献传记,但篇幅比较小。1994年,英国音乐学家【布洛斯(Burrows, D.)】出版了新的《亨德尔》传 [10],布洛斯毕业于剑桥三一学院,在牛津郡教书、演奏和担任指挥工作。1977年,布洛斯入开放大学深造,1981年以《安妮女王以及乔治一世统治时期的亨德尔与英国皇家礼拜堂》(Handel and the English Chapel Royal in the Reigns of Queen Anne and King George I)的论文获得博士学位。毕业后布洛斯留校任教,并担任该校音乐系主任。除了教学和研究工作之外,布洛斯还是一位身体力行的指挥家,1971年即以指挥《弥赛亚》演出而受到瞩目,此后,他一直以指挥亨德尔清唱剧而闻名。除《亨德尔》之外,布洛斯在自己博士论文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于2005年出版了《亨德尔与英国皇家礼拜堂》 [11]一书,这本篇幅达640多页的书是第一本对亨德尔的教堂音乐进行详尽分析的学术专著,作者试图通过大量的原始资料来揭示亨德尔与汉诺威宫廷之间、音乐与政治的关系等问题。
    在亨德尔的生平研究方面,对他与赞助人、脚本作者之间的关系的研究也是一个方向。比如,1985年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过一本《巴赫、亨德尔、斯卡拉蒂:三百年纪念文集》 [12],其中有两篇值得关注的文章。一篇是Beeks, G.的《亨德尔与为卡纳封伯爵写的音乐》(Handel and Music for the Earl of Carnarvon,该书第1-20页),讲述的是亨德尔与赞助人卡纳封伯爵之间的关系。另一篇是出自布洛斯之手的《亨德尔与汉诺威》(Handel and Hannover,该书第35–59页),亨德尔曾经担任过汉诺威宫廷乐长,后来去了英国,汉诺威选帝侯也曾一再催促他销假回国,亨德尔却装聋作哑。不料,安妮女王去世后,汉诺威选帝侯成了英王乔治一世,亨德尔赶紧写了《皇家水上音乐》来讨好主上,这才化险为夷,重获恩宠,本文即对亨德尔在汉诺威时期的活动进行了详细的查考。与亨德尔长期合作的脚本作者詹宁斯也是一位非常值得注意的人物,如果没有他的参与,恐怕亨德尔的清唱剧也取得不了如此巨大的成就,Smith的《查尔斯•詹宁斯的成就》 [13]即是对詹宁斯对亨德尔音乐所做的贡献作揖全面的审视。
§作品研究通论
    对于亨德尔各类作品的研究收录的比较齐全的文献可以看《剑桥亨德尔指南》 [14],本书收录论文18篇,作者中包括了像迪安、史密斯、布洛斯这样的著名音乐学者,分生平、作品和表演三个大的部分来组织,代表了英美学界20世纪末在亨德尔研究领域内的最高水准。
§歌剧研究
亨德尔的歌剧在他的前半生创作生涯中是占据了绝对重要地位的,在这一领域内,英国音乐作家【迪安(Dean, W. 1916-    )】是比较突出的一位研究者。迪安毕业于剑桥大学,原先的专业是英国文学,后来对音乐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尤其是1930年代在剑桥参加了不少亨德尔清唱剧的演出,更是对音乐着迷。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迪安开始了音乐写作生涯,他的第一本著作就是比才的传记,后来,迪安又成为了《音乐时代》和《歌剧》两本杂志的专栏作者,他为《音乐时代》撰写的歌剧评论一直受到读者的喜爱。迪安最重要也是最出名的学术著作是《亨德尔的戏剧清唱剧和假面剧》(Handel’s Dramatic Oratorios and Masques),这本1959年发表的专著被认为是开创了该领域新的标准研究方法的代表作。顺着自己的研究思路,迪安进一步对亨德尔的歌剧展开研究,于1969年出版了《亨德尔和正歌剧》 [15]。这本书是以1965-1966年迪安在南加州大学担任布鲁赫讲座教授期间的系列讲课稿为基础写成的,迪安更多地从审美视角和历史环境的角度来探讨亨德尔的正歌剧创作,特别着意揭示亨德尔之所以失败的原因。1987年,迪安与美国音乐学家【科纳普(Knapp, J. M. 1914-1993)】合作完成了《亨德尔歌剧,1704-1726》 [16],该书一出版即引起学界的一致好评,并很快就成为了亨德尔歌剧的标准版解说。迪安和科纳普对亨德尔1704-1726年创作的17部歌剧进行了详尽的解说,不仅包括了创作经过、表演要点、剧情详解、音乐分析,更有一番查考手稿渊源、版本流变、演出状况的一流资料功夫,对于研究亨德尔歌剧流传以及18世纪歌剧演出史的人来说这是难得的材料。1993年,科纳普在普林斯顿去世,迪安失去了一位优秀的合作者,但是,他继续努力在90高龄时出版了《亨德尔歌剧,1726-1741》 [17]。在这本著作中迪安对亨德尔晚期的22部歌剧进行了解说,在体例上则完全继承了19年前的《亨德尔歌剧,1704-1726》,两本书完成了对亨德尔歌剧的完整描述,也成为了迪安最重要的学术代表作和亨德尔歌剧研究领域的扛鼎之作。为了表彰他对亨德尔研究的学术成就,1995年他荣获了哈雷的亨德尔协会颁发的亨德尔奖,1996年,迪安的母校剑桥大学授予他荣誉博士学位,不过他获得的不是文学博士而是音乐博士。
如果觉得迪安的著作过于浩繁,可以看一个简本,加拿大音乐学家【梅内尔(Meynell, H.)】的《亨德尔的歌剧艺术》 [18],梅内尔是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的音乐学教授,主要学术研究领域就是亨德尔歌剧,尤其擅长对亨德尔歌剧的戏剧结构进行分析。本书虽然篇幅不大,但是撷取了亨德尔的歌剧代表作来加以解说分析,对于只想了解亨德尔重要歌剧作品的读者来说更为合适。
§清唱剧研究
    亨德尔以创作清唱剧而闻名,不仅作品数量多,而且影响巨大,因此,在亨德尔研究领域内对清唱剧的研究始终是大热门,而在这一领域内的大热门当属《弥赛亚》研究。要全面了解亨德尔的清唱剧创作,主要可以通过三本著作,第一本是英国音乐作家、音乐教育家【荣格(Young, P. M. 1912-2004)】的《亨德尔的清唱剧》 [19],虽然成书较早,但现在仍有阅读价值。作者荣格毕业于剑桥塞尔温学院,是一位文笔老道的学者,读他写的著作总给读者一种清新洒脱的感觉。第二本是前文提到过的迪安的宏篇巨作(720页)《亨德尔的戏剧清唱剧与假面剧》 [20]。第三本是英国女音乐作家【史密斯(Smith, R.)】的《亨德尔清唱剧与18世纪思想》 [21],这是一本跨学科的带有比较性质的著作,史密斯以其广博的学术视野来审视亨德尔的清唱剧创作,史密斯从文学、音乐、美学、政治以及社会学等各个方面来查考亨德尔的清唱剧,尤其是对文本的分析更是精妙。全书分为两个大部分,第一部分是英国清唱剧的缘起,从英国社会的道德、宗教、圣经的地位等方面来分析阐述亨德尔英国清唱剧创作的起因。第二部分谈论的重点是犹太题材的清唱剧与英国政治之间的关系,这也是史密斯关注的焦点,即亨德尔的清唱剧创作中何以有如此众多的犹太题材。本书正以其旁征博引的考据和独特的比较文化视角赢得了读者的喜爱与学界的认可,1996年,《亨德尔清唱剧与18世纪思想》荣获不列颠学院的“克拉维莎奖”(Rose Mary Crawshay Prizes)。
    毫无疑问,《弥赛亚》是亨德尔所有清唱剧作品中最脍炙人口的一部,因此也就成为了这个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比较早的研究著作有英国音乐学家【赫贝格(Herbage, J. 1904-1976)】的《弥赛亚》 [22],赫贝格一生著述并不多,但在英国名气不小,因为他在BBC三台长期主持一档“音乐杂志”(Music Magazine)的节目,深入浅出地介绍古典音乐。这本《弥赛亚》虽然篇幅很小(只有71页),但条理清楚、史实无误,为后世学者的写作奠定了基础。1957年,丹麦音乐学家【拉尔森(Larsen, J. P. 1902-1988)】出版了《亨德尔的弥赛亚:由来、创作、原始资料》 [23]代表了1950年代末《弥赛亚》研究的最高水平,是一本严肃的音乐学著作,其详尽的分析和对各类原始资料的考据都是非常值得称道的。《图书馆杂志》更是称本书为:“对于歌手、表演者、手稿研究者、编辑、美学家,总之所有的学者来说,本书都是值得收藏的!”拉尔森是著名的亨德尔研究专家,曾经荣获过哈雷和哥廷根两个亨德尔研究会的奖励。目前,研究《弥赛亚》最常用的著作是布洛斯的《弥赛亚》 [24],本书是《剑桥音乐手册》丛书的一种,全书共8章,第一章历史背景、第二章是从创作到首演、第三章记述了伦敦首演、第四章重在讲述《弥赛亚》的流传、第五章探讨了作品对后世的影响、第六至八章是音乐分析和唱词分析。布洛斯能在不大的篇幅里(136页)把《弥赛亚》研究的方方面面的来龙去脉都讲述的清清楚楚,可见其学术功力。
除了《弥赛亚》之外,在亨德尔的清唱剧中《扫罗》、《犹大•马加比》也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扫罗》作于《弥赛亚》之前,是亨德尔从歌剧创作转向清唱剧的第一部代表作,希克斯(Hicks, A.)写的《亨德尔、詹宁斯与<扫罗>》(Handel, Jennens and “Saul”) [25]即从脚本作者詹宁斯与亨德尔在《扫罗》中的合作入手,探讨《扫罗》这部清唱剧在亨德尔创作风格的过渡时期所处的地位和价值。《犹大•马加比》作于1746年,因其突出的爱国主义主题而在英国广为人知。史密斯的《莫雷尔的<犹大•马加比>脚本的意义》 [26]又是一篇从脚本出发来探讨亨德尔清唱剧创作的论文,之所以选择这样一个视角,盖因为《犹大•马加比》的选材确实很有特点,在亨德尔的宗教清唱剧中是比较突出的。
§器乐作品
亨德尔的的器乐作品不算太多,因此,这个领域也就成了亨德尔研究的冷门,比较重要一点的著作有英国著名音乐学家【萨迪(Sadie, S. 1930-2005)】的《亨德尔协奏曲》 [27],本书是《BBC指南》丛书的一种,是关于亨德尔器乐协奏曲一本简明扼要的文献。
亨德尔最出名的管弦乐作品当然要算是《皇家水上音乐》和《皇家烟火音乐》,霍格伍德的《亨德尔:水上音乐和皇家烟火音乐》 [28]就是这两部作品的详尽解说,本书也是《剑桥音乐手册》的一种。关于亨德尔的室内乐创作,可以看Best的《亨德尔德室内乐:原始资料、大事记与真实性》 [29]。
【中国的亨德尔研究】
    著作 翻译过来的有罗曼•罗兰的《亨德尔传》 [30]和《亨德尔画传》 [31],但两本的学术性都不太强,主要还是生平介绍。中国自己学者写的有翟学凤的《我的目的是使人们高尚起来 : 音乐家亨德尔生平与作品简介》 [32],还有一本同作者的《亨德尔:清唱剧的先驱》 [33],是人民音乐出版社《外国音乐欣赏丛书》的一种,但比较简单。
   期刊 主要还是两个方面,一个是亨德尔的歌剧创作,另一个就是《弥赛亚》的研究。关于《弥赛亚》的介绍,可以看王次炤的《亨德尔的清唱剧<弥赛亚>》 [34]和笔者所著《西方合唱音乐纵览》的相关章节。从社会历史背景和音乐美学方面对《弥赛亚》进行剖析的文章有《现实苦难的表现与王国长存的讴歌-巴赫<受难乐>与亨德尔<弥赛亚>社会历史内涵的比较》 [35]。拿亨德尔与巴赫进行比较的文章还有一篇就是《巴洛克晚期的双子星座——略论亨德尔与巴赫的异同》 [36]。对《弥赛亚》这部作品本身进行音乐分析的有一篇《论亨德尔《弥赛亚》选曲及其清唱剧风格与表现》 [37]。
    总论亨德尔的歌剧创作,尤其是对亨德尔在伦敦经营歌剧失败的原因的探索始终受到人们的关注。这一方面可以看叶松荣的《试析亨德尔歌剧盛衰之史因》 [38],而从表演的角度,尤其是亨德尔歌剧在美声唱法发展历史上的贡献来看的文章也有3篇 [39]。对亨德尔的歌剧《塞尔斯》及其名曲《绿树成荫》进行分析介绍的有《亨德尔歌剧《塞尔斯》及其中名曲“绿树成荫”论述》 [40]。
    论文  国内有关亨德尔的学位论文很少,主要有首都师范大学吴素芹的硕士论文《亨德尔在声乐艺术发展史上的贡献》(2002)。这篇论文从三个方面入手,探讨了亨德尔在声乐发展史上的贡献,即1、丰富的手法和体裁多样的音乐表现风格;2、亨德尔部分歌剧和清唱剧选曲分析;3、在掌握声乐演唱技艺方面,学习亨德尔声乐作品的重要性。
TOP
8#

我悲、我哀!——发烧友

发烧友们侃大山很厉害,头头是道,无所不是、无所不晓,但为何一说到做学问,诸如翻译一个经典的著作,发烧友们都歇菜了呢?我所遇到的发烧友,大多不通外语,连起码的英语都不灵,更别说其他外语。当今众多的文献和资料都有英语版本,世界上的各大网页多有英语界面,而不通外语,形同盲人,只好道听途说、瞎子摸象!我悲、我哀!——发烧友。有论坛发烧友竟感叹说似乎到了唐朝的文化繁荣的境地,不,正相反,众多发烧友犹如名士所圈养的几千门客,绝大多数是夸夸其谈的庸才,一旦要派其所用,众人皆作鸟兽散!今日大中华不缺高楼大厦、不乏世界名牌,但就缺文化和道德!经济繁荣,文化却相对滞后,这种畸形的状况,必然导致物欲横流、道德沦丧,非短日可以改观。我悲、我哀!
TOP
9#

人的精力毕竟有限,普通爱好者通常都不是有闲阶层,一要谋生,二要料理家务,三要社交,如此等等,不一而足,留给音乐的余地自然极少,所以一般只能浅尝辄止,不必太过苛求了,望楼上仁兄笔下留情。
TOP
10#

另外,真要翻译的话,也须考虑其市场空间,我个人以为全译并非必要,因为一般爱好者对此书并无需求,对此书有需求的,基本功恐怕都已相当扎实了,大抵可以了无窒碍地阅读英文学术专著。摘译编译或许更为可行,这样的话,于译者与读者实为两便,译者不必字斟句酌地去推敲,只须以自己的语言略述原著大意即可,降低了“翻译”了门槛,若是元元本本逐字译来,对译者的功底要求较高,未经专业训练的人,即使两种语言都已得心应手,翻出来的文句也未必能顺畅。而读者,肯定也更希望看到流畅自然的原创中文,而非佶屈聱牙的洋化中文。
最后编辑fetonte 最后编辑于 2009-03-16 10:37:28
TOP
11#

回复 10# fetonte 的帖子

阳阳兄可择其一二试译之,以飨众人!
全民装浴霸!
TOP
12#

未见原著,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我属于浅尝辄止的爱好者,不可能陷到真学术里去,Dean文章也就读过数篇而已,主要是普及性质的唱片说明书,一为Curtis之Admeto,二为Gardiner之Agrippina,三为Jacobs之Flavio,另外留声机六十年代某期有揭批性质的小文一篇,盖上月某公著一文论Bonynge之Giulio Cesare现场,对Tolomeo一角竟有contralto颇有微词,并举证云Tolomeo的首演者Gaetano Berenstadt乃是basso,但事实上Berenstadt是alto castrato,所以该作者显然犯了一个低级错误,于是Dean便作文批之。
TOP
13#

梅内尔编著的《亨德尔的歌剧艺术(Art of Handel's Operas)》更适合大众

如果觉得迪安的著作过于浩繁,可以看一个简本,加拿大音乐学家【梅内尔(Meynell, H.)】的《亨德尔的歌剧艺术(Art of Handel's Operas)》,梅内尔是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的音乐学教授,主要学术研究领域就是亨德尔歌剧,尤其擅长对亨德尔歌剧的戏剧结构进行分析。本书虽然篇幅不大,但是撷取了亨德尔的歌剧代表作来加以解说分析,对于只想了解亨德尔重要歌剧作品的读者来说更为合适。国际网站上有出售。
TOP
14#

fetonte说得有理,一来人人的私欲是不可避免地,爱乐爱乐,实为酷爱享乐,翻译这个虽然是号召,但是有人眼里就会看成是强迫,于是失去了意义.二一个,的确恒心不是人人都有,楼主的毅力和志向让人佩服,但是不能指望每人都是这个高风亮节.三一个,的确每个人在实际生活中都有自己的角色,一个作为休闲消遣的爱好,真正作为主业时,反倒就是齐格福利德里第一句唱词--zwangvolle Plage了,这也是为什么真正爱乐发烧通晓的人却不是专业出身的原因.
我身在德国,曾经也有翻译什么维也纳轻歌剧全集的志向,还是因为上述原因abort掉了.
我建议,不说完成这个翻译工作,如果说获得一些志同道合友的支持和加入,楼主可以试试bh2000那里,或者百度歌剧吧的licida和mathias先生,他们这些巴洛克骨灰级人物也许会提供一些援助,毕竟兴趣是最好的动力.
祝楼主有成,向完成这项伟业的决心致敬!
TOP
15#

完全的强迫就是痛苦(zwangvolle Plage)

我同意“完全的强迫就是痛苦(zwangvolle Plage)”这句德语名言,更知晓中国人不可能真正团结起来做一件事情,海外留学生更知道这一点,中国人不能扎堆儿,一个中国人是好汉,两个、三个就是草包,还窝里斗!不能要求别人做什么,但可以要求自己!还是我自己来吧!一说到做实事儿,诸位都歇菜了,还有诸多理由,还分主观的和客观的,我谢了,我撤吧!
TOP
16#

这个问题争论到现在,我看越发变味的严重了,楼主的初衷我想是好的,可是越到后来,言辞越发激愤,有些指摘,也实在让人有些感到莫名其妙了,我虽不才,仍有片言只语,仅陈楼主尊驾之前
其一,楼主说要组织民间群力翻译Dean此作,窃以为有些过于操切,楼主应该明白翻译专业类书籍,又尤其是如Dean这样的浩荡巨著,不应该是由民间普通爱乐者来完成的任务,这理应是由专业的音乐工作者和语言文字工作者来完成的,他们都不会去做的事情,何必强求民间普通爱乐者去完成呢?
其二,民间普通爱乐者,从本质上来说,只是普通爱乐之人,并非以古乐为谋生之手段,我们大约只有团结起来,共同欣赏品评唱片的本事,却实在没有共同团结起来群译名著的能力,跟楼主这样的语言学硕儒相比,自然是有相当之差距,楼主又何必强人之所难?
其三,退一万步来说,即便我等有心去做此事,奈何工程浩大,非一时一日可竞其功,再者,原稿都不曾见过,又从何下手?我等只是久慕Dean此书之名耳,仰慕之心,人皆有之,不过由仰慕而生翻译之心,恐怕就不是人人都能有的了,何况,楼主之意,依吾浅见,乃是要毕其功于一役,又何其难哉?
最后,子曰:君子谋定而后动,深望楼主深切体会夫子言中之深意
以上乃仆个人不知深浅之陋见,伏望楼主雅纳并指正
TOP
17#

LS说的在理。当然,对于偶这样外国语一般的人而言,还是希望赏乐名著译本多多益善!
忽然想到十年前商务国际搞的那个96版《企鹅》译本,初也是一帮爱乐人(古典音乐爱好者居多,语言专业人士少)发起,初衷极佳,但译的过程好像非常不易,特别是费了好大劲后的成果实在了了,错误百出(说千出相信也不过),众人口中评价一般。这还只是一本个人年鉴类的东西,大家也不全当真,当时也就未予太多的追究,可当时若是把一本名著搞成这样,我想全体人民一定会口诛笔伐,痛批再痛打的!所以还是把译名著当事业做,严谨、踏实加专业为好。
但LZ的热情与使命感还是让人非常感动!希望早日见到这部名著的译本,相信LZ也不会辜负众多爱乐人的期望的!
TOP
18#

lz出发点很好,可是为什么一旦得不到响应就要无限上纲,上升到什么中国人是否团结的问题呢?这样很不好的,别的不说,就说你如此翻译是否合法就大成问题了。你身在国外,更应懂得未经允许擅自在公开论坛翻译他人著作的后果是什么。这样的翻译是一件非常浩大的工程,一堆人翻译一本学术著作,到时候行文的风格,译名的统一,术语的规范等等都是很大的问题……
TOP
19#

当然是版权引进,合法翻译出版迪安的《亨德尔的歌剧》

在2006年,迪安先生90高龄时出版了第二卷《亨德尔的歌剧1726-1741》,相信仍然在世的他应该为中国有人发起翻译这部著作而深感欣慰!我们引进了那么多的国外技术和名牌,连国外巨片、畅销书《哈里波特》等也翻译引进了,为何不可以引进迪安先生的巨著?只不过这类专业性巨著不是针对发烧友的,所以我找错对象了。是我糊涂了,我下网了。抱歉!
TOP
20#

楼主发了一通火,却忽视了一个最根本的问题,英文原版都没人有,再弹别的不是瞎扯吗?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