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柴科夫斯基降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 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企鹅唱片指南》“三星”评鉴
世界权威的《企鹅唱片指南》给予该录音以“三星”评鉴:阿格里奇与迪图瓦1971年合作版的《降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经常在各类唱片推荐榜单中名列前茅。该录音声音坚实、临场感极佳,其音乐氛围比此后他们合作的任何版本都更吸引人。协奏曲一开始引子的分量感,就为全曲定下了宏大的基调。两位艺术家的个性相互补充,取得珠联璧合的艺术效果。阿格里奇的乐思包括范围最广泛的调性明暗变化,在终曲中她经常奏出一种谐谑曲似的效果,然后乐队以俄罗斯舞蹈主题而雷鸣般地进入,创造出一种真正的强烈对比效果。第一乐章的速度较有分寸,但还令人满意。慢乐章的空气感惊人,却也不失优雅,具有轻松愉快的浪漫情调。
米尔斯坦1973年版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同样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无疑属极品之列。
专辑演奏特点
降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作品23号)
阿格里奇的演奏——在“引子”部分开始的速度稳健,但具有明显的爆发力,内心聚积着无限的激情,随后插入的管弦乐部分充满浓郁的民歌风,具有动人心弦的魅力,转入快板的第一乐章,急促而奔涌,钢琴显示了特有的灵动与机智。第二乐章在长笛、双簧管、大提琴轻柔的衬托下,钢琴表现出女性的柔情似水,是几近如梦如痴的优美乐段,接下来令人眼花缭乱的变奏,钢琴交织在变化多端的技巧和复杂的速度变化中,层次清晰,而毫无牵强生硬之感。第三乐章热烈如火,强烈的和弦与流畅的音阶走句,浑然天成,没有任何斧凿的痕迹。迪图瓦指挥的皇家爱乐乐团与钢琴的默契对话,也突显了钢琴的不同凡响。
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作品35号)
米尔斯坦的演奏——第一乐章第一主题深厚隽永的琴韵先声夺人,让人即刻回到小提琴大师云集的上世纪初叶,感受到那音乐久违的个中滋味。快板部分技巧流畅,华彩部分则更为引人入胜,全面地展示着演奏者技巧的扎实功底。其间富于歌唱和连贯的乐思,绝非技巧拼凑的碎片。第二乐章是米尔斯坦最为优美的陈述片段,在木管和弦乐小心地呵护下,小提琴演绎了一段充满俄罗斯风情、宽广深邃又带有淡淡忧愁的慢乐章,沁人心脾,美不言喻。第三乐章更是一气呵成,冲向尾声,戛然而止后,留给听者更多的品味。
专辑录音特点
钢琴女杰阿格里奇和迪图瓦指挥的皇家爱乐在1972年录制的柴科夫斯基《降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堪称DG模拟时代的示范级录音,一开始的铜管吹奏就以眩目的金属质感紧紧抓住人们的听觉神经,随后阿格里奇犀利、强劲的钢琴弹奏呈现出灿烂辉煌的光彩,随后庞大管弦乐团全奏的进入,更展开了异常深阔的音场。该片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就被公认为世界录音史中的经典作品。进入21世纪,该录音经过重新的数码处理之后,弦乐的音色更加丰润柔美,而钢琴的颗粒感和乐队的泛音也得到完美的再现,空间的融合感则变得愈加生动、自然!这版《降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的录音作为测试音响器材的频响和音场还原,以及再现钢琴与乐队动态效果最具代表性。
米尔斯坦与阿巴多指挥的维也纳爱乐在1973年录制的柴科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比起本片中《降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来说效果不算一流,它的音场不是很宽,空间也显得有些狭小,弦乐部分尤其是小提琴的音质比较“温”,但这种“老照片式”的琴音用来表达柴科夫斯基音乐中那些忧郁的气质倒是再合适不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