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巴伯《小提琴协奏曲》贝尔格 斯特拉文斯基 小提琴协奏曲拉威尔 ... [复制链接]

查看: 2065|回复: 15
1#

指挥家之小泽征尔、祖宾·梅塔分别指挥波士顿交响乐团、纽约爱乐乐团联手小提琴大师帕尔曼共同演绎斯特拉文斯基新古典主义代表作与贝尔格生前未上演的遗作。

荣获众多国际殊荣——爱迪生大奖,卡埃西利亚大奖和格莱美奖。

荣获英国《企鹅唱片指南》“三星”评鉴。

推荐曲目:

贝尔格小提琴协奏曲第二乐章
斯特拉文斯基小提琴协奏曲第二、三乐章
拉威尔:茨冈


分享 转发
TOP
2#

回复: 巴伯《小提琴协奏曲》贝尔格 斯特拉文斯基 小提琴协奏曲拉威尔 茨冈

CD收录的两首20世纪著名小提琴协奏曲——贝尔格和斯特拉文斯基小提琴协奏曲,是收集小提琴协奏曲作品和优秀录音的经典藏品。此CD1980年以LP唱片出版,先后获得了
“爱迪生大奖”、布鲁塞尔的“卡埃西利亚大奖”,以及“格莱美奖”。同时也获得《企鹅唱片指南》“三星”评鉴。


贝尔格的小提琴协奏曲,是作曲家于1935年,应他的朋友美国小提琴家路易斯·克拉斯纳委约而作的一部协奏曲。当时正埋头写作歌剧《璐璐》的贝尔格并没有立即开始动笔,当得知马勒的遗孀再婚所生之女玛侬·格罗皮乌斯去世的消息以后,贝尔格加快了写作的速度,因为玛侬是贝尔格的挚友。作品完成之后,贝尔格在总谱前写道:“纪念一位天使”。然而就在此协奏曲完成后的四个月,贝尔格因虫咬致使血液中毒而不幸离世。




斯特拉文斯基的这部在1931年创作的小提琴协奏曲,是新古典主义时期极具代表性的一部作品。斯特拉文斯基所崇尚的新古典主义艺术观点,不是简单地回到过去、重复过去,而是对古典主义时期的美学原则做出进一步反思和重新应用。


小泽征尔与帕尔曼合作,演奏并录制的这两部小提琴作品十分出色。其中,贝尔格的小提琴协奏曲被评论界认为是帕尔曼作为演奏家生涯的一个经典之作,又是到目前为止这部作品历史上最好的一次演绎。至于帕尔曼对斯特拉文斯基小提琴协奏曲的演奏,著名出版商大卫·霍维茨则评价说:“这部作品虽有争议,而且演录俱佳之作极其少见,因而帕尔曼演奏的这个版本便成为了这首协奏曲的里程碑之作。”

447 445-2
曲目:
ALBAN BERG阿尔班·贝尔格(1885-1935

Violin Concerto ( “To the memory of an angel” )
小提琴协奏曲——纪念一位天使

[25:49]

1. Andante – Allegro
行板-快板

[11:00]

2. Allegro - Adagio - (Coda)
急板-柔板-(尾声)
[14:49]


IGOR STRVAINSKY
伊戈尔·斯特拉文斯基(1882-1971

Violin Concerto in D major
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21:39]


3. Toccata
托卡塔
[5:46]

4. Aria 1

咏叹调-1
[4:18]

5. Aria 2
咏叹调-2
[5:40]

6. Capriccio
随想曲
[5:55]



演奏:
小提琴:伊扎克·帕尔曼
演奏:波士顿交响乐团
指挥:小泽征尔

MAURICE RAVEL
莫里斯·拉威尔(1875-1937

Rapsodie de concert pour violon et orchestre: Tzigane
茨冈(为小提琴和管弦乐队而作)
[9:31]

Lento, quasi cadenza - Molto espressive, portando - Quasi cadenza -
Moderato - Poco piu moderate – Allegro - Tempo I – Allegro -
Meno vivo, grandioso – Moderato – Vivo - Meno vivo -
Sempre accelerando - Presto

近乎华彩的慢板—非常富有表情的滑音—近乎华彩—中板—
再节制些—快板—按初速度—快板—稍慢,雄伟的—
中板—充满活力的—稍慢—持续渐快—急板


演奏:
小提琴:伊扎克·帕尔曼
竖琴:梅欧·罗森
演奏:纽约爱乐乐团
指挥:祖宾·梅塔

[57:16]
TOP
3#

回复: 巴伯《小提琴协奏曲》贝尔格 斯特拉文斯基 小提琴协奏曲拉威尔 茨冈

《企鹅唱片指南》“三星”评鉴

如果CD排行榜是听众艺术趣味的晴雨表,贝尔格的《小提琴协奏曲》想必会名列诸多现代协奏曲之前茅。巴托克、沃尔顿都写了两部以上的协奏曲,唯有斯特拉文斯基的《D大调协奏曲》能够与之比肩。最新转录成为CD格式,使波士顿交响乐团的音响效果发挥到了极致:贝尔格的小提琴协奏曲还从来没有过织体如此华丽、音响如此丰富的唱片。

在斯特拉文斯基作品的首尾两个乐章中突出了其新古典主义的特征。中间的两个“咏叹调”乐章更加深切感人,富于表现力,充分表现出这是一部20世纪的伟大协奏曲。

帕尔曼的演奏动人心魄,音准在这张唱片中的两首协奏曲当中都很出众。波士顿交响乐团的协奏是一流的,尽管音响的平衡过于倾向独奏,但录音依然不失于很棒的标准。

搭配的帕尔曼(1987年)数字录音版的《茨冈》非常好,更加重了唱片的价值与分量。

贝尔格的作品可说是帕尔曼作为演奏家的一座里程碑,也是此作品录音中的翘楚之作。被人们称为是“传统的”帕尔曼,演奏的这部被认为是“浪漫协奏曲试金石”的名曲,也让很多乐迷对他有了新的认识。贝尔格的作品是无调性的,但是帕尔曼的音色却充满了色彩,十分华丽。音乐一开始,小提琴音色十分清晰地呈现出来,在3分钟左右的时候,铜管的音响进入后,音色的还原依然保持非常真实。帕尔曼和小泽征尔在此录音中的表现,都以音乐为重,没有刻意夸张其个性。小泽征尔与波士顿交响乐团的合作始于1973年,磨合了五年之后录制的这两部协奏曲可以称为“力作”。

斯特拉文斯基的协奏曲演奏无可争议,能够感受到每一位演奏家都是倾情注入般的状态,这部充满了节奏感、技术非常复杂的作品,录音时帕尔曼一遍演奏即告完成,真可谓是一气呵成。第一乐章“托卡塔”充满了诙谐、幽默的风格,小提琴的表现清晰到每一个细节。

贝尔格协奏曲的录音师克劳斯·希耶曼、斯特拉文斯基作品的录音师汉斯-皮特·施维格曼回忆这张专辑录制的过程时,讲述了当年发生的故事:这是第一次他们把不同时间录制的作品拼在一张碟里。斯特拉文斯基的协奏曲是19782月录制的,那天傍晚飘起雪花,第二天清晨大雪漫天,已经近二米深,把路边的汽车都掩盖了起来了,有的汽车还能够露出收音机的天线。酒店里的灯、电梯都没有了,航班全部取消。全体人员在波士顿耽搁了一周的时间。贝尔格的作品是在9个月之后录制的,仅用了两个“棚时”,独奏和乐团齐心协力,几乎没有错误。帕尔曼对后期的音响平衡非常满意,特别是他坚持要在作品中最有名的滑奏段落一反常规,给予突出表现。
TOP
4#

回复: 巴伯《小提琴协奏曲》贝尔格 斯特拉文斯基 小提琴协奏曲拉威尔 茨冈

专辑录音特点



由著名小提琴家帕尔曼和小泽征尔指挥的波士顿交响乐团合作录制的这版贝尔格、斯特拉文斯基《小提琴协奏曲》唱片,是该曲目录音中的佼佼者。两部作品都得到《企鹅唱片指南》的三星评价。在录音方面,贝尔格的作品似乎更为出色,这里帕尔曼的琴声清晰、通透,具有亮泽的光彩,泛音丰富,小提琴的琴弓与琴弦摩擦的质感听起来十分真切。乐队整体的音响也令人称赞:圆号的声音明亮、辉煌,大号的演奏低沉浑厚,而具有震撼力的大鼓敲击加上小军鼓的色彩点缀,为我们呈现出了丰富的色彩变化和强劲的动态对比。录音的音场深阔,空间表现自然。由此,就贝尔格的小提琴协奏曲而言,还从来没有过织体如此华丽、音响如此丰富的唱片。

相对于贝尔格的小提琴协奏曲而言,斯特拉文斯基小提琴协奏曲的录音就显得要逊色一些,整体的声音效果不够丰厚,后排的乐器声像略显浑浊。所幸的是小提琴的录音效果尚可,生动且富有弹性的琴声和木管的对话都令人十分满意,拨弦时产生的颗粒感和泛音也十分生动,这极大地强化了作品的戏剧性效果。


这张唱片的原版,采用的是当时业已登峰造极的模拟录音技术,在转录成为CD格式的过程中,也应用了当时最新的4D数字技术转换,因此基本消除了一般模拟录音转制为数字录音时所产生的噪音。这张唱片尽管录音平衡更倾向于独奏乐器,但整体乐队协奏还是十分富有动感与气势,将波士顿交响乐团的音响效果发挥到了极致。再者,从贝尔格的LP唱片获得了1980年爱迪生奖、1980年布鲁塞尔卡埃西利亚大奖和1981年格莱美奖项来说,便足以说明这张唱片的录制水准。
TOP
5#

回复: 巴伯《小提琴协奏曲》贝尔格 斯特拉文斯基 小提琴协奏曲拉威尔 茨冈

乐曲赏析

音乐的怀念——作曲家的挽歌

贝尔格的小提琴协奏曲是一部无调性作品。这首协奏曲共分为两个乐章,每个乐章又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乐章的两个部分,一个是慢速度,另一部分则采用快速度。音乐讲述了一个故事:第一乐章音乐静静地开始,竖琴、单簧管和独奏小提琴奏出一段好像是探索性的前奏,勾勒出作曲家马勒的遗孀阿尔玛·马勒和后夫沃尔特·格罗皮乌斯所生的女儿玛侬·格罗皮乌斯的一幅音乐素描。“行板”,贝尔格认为相当于“前奏曲”,很快地就将乐曲引入到了具有一种“渴望”般的感觉当中,十分甜美。据说这也是延续了贝多芬、舒伯特、布鲁克纳、马勒等作曲家手下的奥地利田园风格的传统。

第二乐章描述了玛侬遭受疾病折磨的痛苦,玛侬的去世和灵魂上天。作品题赠“纪念一位天使”,
她死于突发性脑炎,表述了作曲家对于逝者的深情。乐章以激烈的旋律开始,充满了不和谐,表现了一种灾难。独奏小提琴暴躁的情绪在华彩乐段更是得以充分地展示。第二部分开始就充满了忧伤,在结束部分,贝尔格应用了巴赫的众赞歌《足够了》:“足够了!主,如果这能取悦你,请除去我的枷锁!我的上帝呀,我要对你说晚安。我要回到我的天堂之家,我要平静地回去。我要抛却悲痛,足够了!足够了!”这段音乐的处理,贝尔格用小提琴表述自己的音乐,用单簧管四重奏的方式演奏巴赫的旋律,音响的处理就像是用一架乡村教堂的管风琴演奏一样。

这首小提琴协奏曲,贝尔格于19354月末开始写作,完成于同年的811日。1936年在巴塞罗那举行的现代音乐节国际协会开幕式上,由小提琴家路易斯·克拉斯纳首演,德国指挥家赫尔曼·施尔肯指挥帕布罗·卡萨尔斯交响乐团协奏。贝尔格将这首协奏曲题赠给路易斯·克拉斯纳。
TOP
6#

回复: 巴伯《小提琴协奏曲》贝尔格 斯特拉文斯基 小提琴协奏曲拉威尔 茨冈

演奏家和出版商的“逼宫”之作

邀请斯特拉文斯基创作一部小提琴协奏曲的想法最初是德国出版商魏尔·施特莱克和波兰出生、当时居住在巴黎的小提琴家姆埃尔·杜什金共同策划的。作曲家最初只是勉强表示同意,但是对于自己是否能够写作一部既辉煌又可演奏的小提琴协奏曲表示怀疑。出版商建议小提琴家和作曲家合作,共同完成这部作品,就像音乐史中门德尔松与菲迪南·大卫和勃拉姆斯与约瑟夫·约阿希姆的合作模式一样。这样,三个人聚齐德国威斯巴登开了个会,制定了写作计划。此后杜什金与斯特拉文斯基多次商讨作品,作曲家后来到格伦德尔的乡间住所写作最后乐章的时候,杜什金已经开始练习前三个乐章了。

协奏曲以“托卡塔”曲式开始,十分辉煌,近似于进行曲,是一段欢快的、新巴洛克风格的作品。协奏曲的抒情性表现集中在中间的两段“咏叹调”,第一段像是沙龙音乐,具有其芭蕾舞剧《众神领袖阿波罗》当中的音乐风格,第二段属于慢乐章,现在人们认为是受到了巴赫的“柔板”的影响。终曲是欢快的“随想曲”。

斯特拉文斯基的小提琴协奏曲,前两个乐章在乐谱手迹上是1931520日完成,第三乐章是610日,第四乐章没有记录。总谱于1931925日完成。同年1023日首演,作曲家亲自担任指挥,俄国小提琴家姆塞缪尔·杜什金任独奏,柏林广播交响乐团协奏。
TOP
7#

回复: 巴伯《小提琴协奏曲》贝尔格 斯特拉文斯基 小提琴协奏曲拉威尔 茨冈

《茨冈》——音乐会上的常青树

作品创作于1924年。拉威尔在这首乐曲中吸收了帕格尼尼的小提琴演奏技巧和匈牙利吉普赛音乐的特点,乐曲结构与自由奔放的风格,使人联想到李斯特的《匈牙利狂想曲》。最初为“钢琴与小提琴音乐会狂想曲”,同年作曲家又将它配器成为管弦乐版,显得更为华丽辉煌。

乐曲一开始,小提琴奏出相当长的华彩段,运用了吉普赛音乐特有的音阶,自由的节奏、快速的双音进行及晶莹的泛音音响,使音乐色彩绚丽,性格豪放。随后管弦乐队的进入,以潇洒的琶音延续了华彩的效果。后面紧接出现的小提琴旋律,给人以很深的印象。第二主题的再现也用泛音奏出,很快变成热情洋溢的倾诉,经过数次变奏,越来越华丽。小提琴的声部像“无穷动”般地流动,与乐队的音响混成一片,犹如吉普赛艺人奔放的歌舞场景,直达狂热的顶端,最后全曲在三个有力的和弦中结束。
TOP
8#

回复: 巴伯《小提琴协奏曲》贝尔格 斯特拉文斯基 小提琴协奏曲拉威尔 茨冈

作曲家介绍

新维也纳乐派的代表人物——贝尔格

阿尔班·贝尔格(Alban Berg1885-1935),奥地利作曲家。贝尔格没有接受过正规的音乐训练,从1904年起拜勋伯格为师,随后与勋伯格的另一位学生韦伯恩一起,被称为“新维也纳乐派”,成为对20世纪音乐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贝尔格在20世纪初进入维也纳先锋艺术生活圈——“脱离派”,其音乐上多少受马勒的影响,他把马勒的后期浪漫主义风格与勋伯格的十二音体系很和谐地交融在一起,作品中更多一些浪漫的气息。
贝尔格最优秀的作品是《小提琴协奏曲》,弦乐四重奏《抒情组曲》、《室内协奏曲》和歌剧《沃采克》、《璐璐》。对于一般听众来讲,贝尔格是所谓“十二音体系”作曲家中最易于被接受的一位作曲家。

TOP
9#

回复: 巴伯《小提琴协奏曲》贝尔格 斯特拉文斯基 小提琴协奏曲拉威尔 茨冈

新古典主义音乐的领军人物——斯特拉文斯基

伊戈尔·斯特拉文斯基(Igor Stravinsky18821971),俄罗斯作曲家、指挥家、钢琴家、作家。最开始学习法律,但对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由于其父为俄罗斯皇家歌剧院首席男低音歌唱家,1903年斯特拉文斯基被引见作曲家里姆斯基-科萨科夫,1907年有幸成为他的学生。1908年斯特拉文斯基的第一部交响曲上演,1909年又公演了管弦乐曲《烟火》和《幻想谐谑曲》,从而引起关注,而真正使斯特拉文斯基一举成名的作品是芭蕾舞剧《火鸟》。斯特拉文斯基的主要作品有《彼得鲁什卡》(1911)、《春之祭》(1913)、《士兵的故事》(1918)、钢琴与管乐协奏曲(1924)、《众神领袖阿波罗》(1928)、《C大调交响曲》(1940)、《乌木协奏曲》(1945)、《浪子的历程》(1951)、《洪水》(19611962)、《亚伯拉罕与以撒》(19621963)和《安魂圣歌》(19651966)等。斯特拉文斯基也是亲自指挥自己的大部分作品灌成唱片传诸后世的大作曲家之一。他先后出版过自传《我的生平大事记》(1936)、论文集《音乐的诗学》(1947)等一系列著作。鉴于斯特拉文斯基对当代音乐所做出的杰出贡献,他被公认为是现代乐派名副其实的领袖人物。
TOP
10#

回复: 巴伯《小提琴协奏曲》贝尔格 斯特拉文斯基 小提琴协奏曲拉威尔 茨冈

法国印象主义音乐的色彩大师——拉威尔

莫里斯·拉威尔(Maurice Ravel18751937),法国作曲家,印象派作曲家杰出代表之一。拉威尔七岁开始学习钢琴,十四岁入巴黎音乐院。代表作品有歌剧《孩子与魔术》,舞剧《达夫尼斯与克洛埃》,管弦乐《丑角晨歌》、《西班牙狂想曲》、《鹅妈妈》、《圆舞曲》、《波莱罗》、《左手钢琴协奏曲》等。他将穆索尔斯基的钢琴作品《图画展览会》改编为管弦乐组曲,使得此曲广为流传。《茨冈》是其小提琴作品中的代表作。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