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录音版本漫谈 [复制链接]

1#
    (转帖)看到有朋友问贝多芬奏鸣曲的版本,这些原本应属于回贴性质的,因为此文主要想普及,所以写了许多调侃戏谑,而且写着写着牵涉到许多相关信息和感慨,变得很长了,就独立发出来算原创好了。其实我于钢琴音乐所听、所知、所感都极贫乏,而且几乎全凭自己批判过的“主观臆断”,所以观点偏颇幼稚难免,但希望抛砖引玉,得到宝贵的批评、指正和交流。

今天下到布伦德尔的贝多芬奏鸣曲三张。越听越兴奋啊,今天难得打字冲动颇高,就再写点吧。贝多芬32首奏鸣曲是钢琴文献的“新约”,“旧约”是巴赫的平均律,所以基本上每个钢琴家都要面临贝多芬的考验。不过现在不同了,有两个大型国际比赛在,靠肖邦、老柴可以混口好饭吃了。
布伦德尔90年代版,里面有几首是现场,看来无论莫扎特还是贝多芬,布伦德尔的现场录音都格外好。(莫扎特协奏曲,新近就出了很多现场,我估计应该是超越PHI小双张的)

对每一个新的钢琴家,新约和旧约都存在难以逾越的山峰。也有好些人只弹弹协奏曲,而不怎么录奏鸣曲的,毕竟像“皇帝”这种曲子,力气大,技巧好,基本上不会演砸,观众们也大都喜欢去“凑听”这种热闹,相比之下,奏鸣曲或许要难多了,对听众自身素质要求也高(说到这儿我想起昨看的小克莱伯96年慕尼黑音乐会DVD里,贝多芬克辽兰序曲演罢,观众还沉浸在曲意中,过十几秒后才掌声雷动,而扬松斯在上海的肖五,最后一个音还没落下就彩声不断,然后网上高人们不断叫好,真不知在如此悲苦的曲意中是否徘徊过——我也再牢骚一下)。年轻一辈里很多人不录他的,现在最有名(请注意,连我不很重视版本,而且孤陋寡闻的人也知道的,那一定是很有名很有名的了)的可能是理查-古德,三星带花。还有Naxos的杨多

前面说的山峰,主要是老一辈的名山,最有名的是:
1、施纳贝尔。不必多说,EMI的8cd已经成了不朽。也是30年代,情况很类似卡萨尔斯巴赫大无,菲舍尔巴赫平均律。EMI还有一个不朽的8cd是吉雪金战后的莫扎特奏鸣曲,我只听了几首,朴实无华啊。
施纳贝尔早期录音版,不难发现当时他还很年轻,所以我们也不必迷信年纪越大越经典,还是要辩证的看。

2、阿劳编订过全集乐谱,并巡回演出过整套奏鸣曲,所以我一听自负的爱乐者说阿劳怎么怎么不好就来气,人家100年前名扬四海,环游世界80天的时候你不知道还在哪里呢。很多曲子他大概录了好几回吧,尤其贝多芬协奏曲,我自己都听了好几回。阿劳曲目广,飞利浦里面德彪西、莫扎特、贝多芬……都一套一套的,质量都是一流,放心买就是了,听着不好往往是自己火候不到,留着以后再听。他的贝多芬第四协奏曲,是我此曲目蓝天下的至爱。
阿劳版,14cd不仅包括奏鸣曲,还包括了变奏曲、协奏曲等,几乎把贝多芬钢琴作品囊括进去了,录音也特好,阿劳的喘气声听得一清二楚。

3、肯普夫也编订过,在50年代,60年代各录一套。其实差不多的,硬说的话最多差别5%——10%,与其花这点精力比较50、60年代,还不如多听几个作曲家,多听几部作品为妙。论德奥风格,这个最正宗了(阿劳虽然是智利人,但钢琴上没有智利风格,他在柏林学的,也是德奥风格)。贝多芬可是正宗德国人,而大家喜欢的追捧的有名钢琴家是俄国人,有名小提琴家是以色列人,这点切利比达赫也很反感。以色列与美国扶持有关,斯特恩犹太老头在美国一手遮天,明明郑京和得了第一名,他非要把自己犹太圈子的祖克曼拖上去并列第一……福特温格勒战后被纽约爱乐邀请去当首席,在美国的犹太音乐家和其他战前逃到美国的音乐家们害怕战后欧洲音乐家到美国去抢他们饭碗,纷纷联合起来要挟罢演,名单一大串包括托斯卡尼尼、海费茨、鲁宾斯坦、斯特恩等等……这场风波中,只有梅纽因(本身也是犹太血统)正义地站出来说句公道话,所以和梅纽因的人格比起来,托斯卡尼尼和斯特恩这两个(一个说好点犯左倾幼稚病,说坏点和另一个一样属于利用政治增加名望的投机分子)实在太微不足道了。最后纽约爱乐无奈只好作罢,福特没去成……这种八卦太多了。我是最反感言必称霍洛维茨、海菲茨、帕尔曼和卡拉扬的家伙,这多半要么是学琴的人,要么是刚入此道的人。我看网上大腕们为了福特还是卡拉扬吵来吵去,其实那几个大腕自己比谁都听得多。
1995年纪念肯普夫一百岁冥诞出的50年代录音,廉价版
50年代是肯普夫的巅峰期,同期与肯鹏录的协奏曲全集DG,业已成为不朽之作,钢琴的音一个个像小炸弹皮噼啪啪带着灵光弹出来,60年代么,老人家毕竟老得牙都掉光快了,弹贝多芬不仅要体力也要火气脾气的支持,早中期作品里还有青春期骚动,所以没有力比多的大量分泌是不行的,科瓦塞维奇的皇帝协奏曲为啥比ABM那个脍炙人口的公共汽车版本——如古尔德的戈德堡,人人能上——更有人味恐怕就是这个道理。梅纽因谈起和肯普夫晚年合作贝多芬第十小提琴奏鸣曲DG(这两个小双张在书上和爱乐者口中也是经典呢)的时候,说不如50年代与古尔德的合作。这些都是调侃。60年代更加空灵,而缺乏烟火味倒是真的,德奥大师像塞尔金、阿劳等人到老年弹晚期基本都达到这个境界了,这就有可能为作品蒙上个人风格的色彩面纱,美则美矣,但作为入门基础版本来说未必合适。
50年代的协奏曲小炸弹录音。

60年代的奏鸣曲录音,这里是作为贝多芬全集的第五卷,中价版

对于版本比较和历史录音,我刚在qq上回了关于切利的留言,一并贴出
历史录音我也听听,不过不如高人痴迷大师(切利也有不爱听的,卡拉扬也有喜欢的),对我自己来说音乐史上重要作品许多没听过,尤其歌剧和室内乐听的太少了,我感到十几部交响乐、十几个钢琴曲儿翻来覆去各版本的一一去听,意义远不如扩大曲目,开阔视野,以期站在更高位置理解音乐。所以版本于我到在其次。因为不同版本之间的差异,远不及不同作品之间。何况不同版本之间,真的有那么多对理解起关键性作用的差异么?就算有,而且被听出来了,我觉得在对作品还没透彻理解之前,也难下明智的判断,多半还是主观臆断或人云亦云。


4、肯普夫谈了,有一个不能不提,那就是“键盘狮王”巴克豪斯。曾几何时巴克豪斯比肯普夫技巧好,力气大,名气响。不过因为年纪老的缘故,很多人不怎么知道。他的贝多芬威武雄壮充满阳刚而久负盛名,又怎能不听。和肯普夫一样,老人家几乎被唱片公司折腾死的。50年代录过一套经典了,60年代立体声开始普及了,DECCA公司觉得还需要立体声的,就让80高龄的狮子王再去录一遍,而狮子王没录完就与世长辞。去世时还留了张没录完的,巴柯豪斯属于不爱张扬,但把一切都献给音乐的劳动模范式的伟大艺术家。对比之下,想起李运迪成名后发型也变成肖邦式,而且不断有人说李气质像,长得也像肖邦,感到无比恶心。
巴克豪斯版的境界颇高,这个旧时王谢堂前燕,可能不能飞入寻常百姓家

顺便一提,我认为上世纪40年代末到70年代末这三十年是古典音乐录音的黄金时期,一则唱片工业此时最鼎盛,技术不断发展后逐渐成熟,二则新老大师几代人同时在舞台上活跃,三则杀千刀的后现代主义以及古乐运动还没出来,传统还未被消解,四则跨国公司也没发达起来,哪像今天DG、DECCA、PHILIPS都是一家环球,当时竞争激烈着呢,每个公司都有镇山之宝,比如贝多芬奏鸣曲上,DECCA老的巴克豪斯,新的古尔达都有两套录音,DG有肯普夫,PHI有阿劳,EMI有施纳贝尔,群星璀璨啊。指挥界也是,卡拉扬这种喜欢独霸天下的枭雄贼子,在60年代初虽然已经呼风唤雨,但还没完全得势,毕竟大师还有几个撑着老骨头没死,比如克伦佩勒。不过像巴比罗利这类已经不是对手了,切利比达赫更是忧郁地行走在北欧的森林。

5、安妮-菲舍尔。这个人恐怕听过的人不多。我也没听过。只是因为是个女人,而且录了全集,据说比男人录的还阳刚,还所以很不容易,特别提一下。原来那个公司大概是小天使?反正最后也被EMI收购了。找EMI的cd吧。其实女人的话,还有几个有名的,既然我这篇文字旨在普及,那就再提下,她叫莫妮卡。莫妮卡-哈斯。名字真火辣,不过dvd里面身材很壮……这位老大师的贝多芬也很强,有可能更强。不过没全集。


另两个女人钢琴家是莫扎特的。一曰哈斯基尔,这里的熊狐兄已经介绍过无数了,一曰海布勒。近年来有个台风扭捏的日本女人,叫内田光子(以前有人根据英文翻译成乌克达,我想怎么没翻成乌干达、乌克兰,哈哈,这年头冒充专家的太多,每次说到都提,这次还是要揶揄一番),她的莫扎特钢琴奏鸣曲全集,收录在PHILIPS那套180张莫扎特全集里,说明受到了公司的万千宠爱。我估计像小泽征尔一样,这和日本财力雄厚有千丝万缕关系吧,至少Naxos里那个日本女人稀奇虫子就是。稀奇虫子(也翻译成西琦崇子)是Naxos董事长夫人,明白了吧?所以在此顺便鼓励帅哥吃软饭,美女吃大款。(反正本人是形容枯槁丑陋,只能今生无望留待来世了)

6、年轻点的,除了前面古尔达,还有古尔德录过全集(全么?懒得查,存疑),布伦德尔录了几次,90年代那套果然不同凡响~!比70年代进步很多,不过如同他舒伯特莫扎特有学究气风格有人不喜欢一样,这儿仍然有些拿腔拿调,不过就算是扭捏,也是一流的扭捏,值得跟着扭捏听听,
科瓦塞维奇也有了全集。此人很清新爽洁,极偶尔紧绷一下,早期能弹得诗意盎然。晚期能弹道得深沉深刻,我很喜欢。
科瓦塞维奇的版本,我零碎共收有6、7首,个人感觉很全面、很到位。
波利尼很早就以其6首晚期奏鸣曲DG 闻名,全集正在录,差几首就全了。此人是ABM的弟子,技巧惊人,堪称霍洛维茨后一代受技巧派和学琴人士之推崇楷模(当然技巧好还有很多,这点越来越不稀奇),他琴音低音能浑厚到乌龙潭深不见底,高音能亮丽到玉女峰袅袅婷婷的地步,不过我听着光注意惊叹技巧和音色,快忘了贝多芬是谁了,其实我觉得波利尼这种无菌的杀毒风格弹现代派最好啦,他一贯毫无油腻汁水,听他莫扎特不错,如果喜欢忧郁多情的肖邦,那最好别听他,因为他肖邦有名也是因为无菌杀毒的另类才有名的。
波利尼深藏不露的风格,导致其晚期5首奏鸣曲录音评价颇高

7、最后集中谈谈俄罗斯钢琴学派。涅高兹我听过几首。60年代以前,音乐演奏的整体速度比现在快很多,无论是钢琴还是交响乐都是如此。这和社会发展,人们闲暇时间增加有重大关联(这不是调侃,是认真说事儿,熟悉历史录音的高手们不妨来验证或批判我的说法)——切利比达赫年轻就很快。不过这和年纪也有很大关系。这个问题,我大学时曾经问过加拿大国立图书馆主任、古尔德专家(正好来学校讲座,题目是古尔德的指挥,具体名字忘了),古尔德晚年热衷指挥,SONY有一张他指挥的瓦格纳《齐格弗里德牧歌》,速度奇慢。大师们晚年速度放慢,如克伦佩勒、瓦尔特、朱利尼、伯恩斯坦、切利比达赫等都是明证(我历史录音听得不多,呼唤高人们补充)。反证也有,托斯卡尼尼越来越快,汪德和克莱伯似乎不变。从阿巴多这一代后起之秀(如今也很老了)开始,风格特征不明显了,也无所谓速度什么。

8、最有名的贝多芬奏鸣曲恐怕是涅高兹的学生激烈而死。也译作吉列尔斯,我觉得激烈而死更加传神,能表露其风格。至少他的贝多芬奏鸣曲,从某一个角度来讲,在激烈这方面,我听过之中是无人出其右的(李赫特是迅猛龙,倒不是激烈了)。听贝多芬奏鸣曲,他那两张(DG,包括热情、悲怆、月光、黎明等最有名几首)不得不听啊,事实上他这个版本全集也是没录全就逝世了,后期录几首听起来神经可能过于紧张了点,不过这也符合贝多芬的好战性格,所以堪称一绝的。他的师弟斯维亚托斯拉夫-李赫特(我很自豪能记住这一串名字),我听过早中期不多的几首,听得时候感觉灵气逼人,似乎没人能弹得比他更巧妙更有天才味了,实在是不可错过的版本。
激烈尔斯版,还有好几首没录全,不过是最常见也最有名的版本之一。

9、一时里想不出还听过哪些了,手也酸了,眼也花了。不过录过全集的还有很多如阿什肯纳奇、巴伦伯伊姆等也就罢了。还有零碎的也很多,所罗门、Serkin、霍洛维茨、ABM、Edwin Fischer……记得鲁宾斯坦的热情等三首也是三星带花了。

以上完全因为兴致起来了,凭记忆印象乱写一气,没有搜索和查证。所以估计错误遗漏很多,以后再修订补充,还请各位看官指正。
今天再转贴Amazon上网友对肯普夫两个版本的比较评价(我主要是喜欢听中晚期,早期听李赫特好啦,肯普夫正襟危坐的风格总活络不起来):Roughly speaking, Kempff's 50s cycle is more energetic, fiery and forceful, wheras his 60s is more colourful, more sublime, and with more subtleties. However, as far as the recorded sound is concerned, there is the difference of more than one whole generation, so that the ordinary music lovers may not find the 50s recording delightful or acceptable at all; whereas few could really complain against the sound of the 60s.

So, if you are a pianist, or if you are a fan of Kempff, you probably will get both his 50s and 60s recordings: for like most great pianists or indeed most great musicians, every time they play, it is going to be different and they are all instructive and inspiring in their own way. I myself grapped both. But if your emphasis is on the early sonatas, it is better to get the 60s.

以前曾经为一个老朋友写了些莫扎特作品版本的推荐,受到高人朋友的不少指导,这个贴写着写着又像版本介绍了。那么今天再补充一下版本的选择,我其实是在进阶学习中,也希望高人朋友们不吝指教。

版本一多难免眼花缭乱,其实初入门的,作品本身都是生疏的,版本之间的差别根本就可以忽略不计的,说穿了就是压根分不清楚版本好坏的,但因为“第一次”聆听的重要性,因为这会导致对作品的第一原始印象。我估计很多人狂推卡拉扬也是因为他们一开始听的就是卡拉扬,先入为主,觉得曲子就理所当然应该是这样——最明显的是速度节奏,切利比达赫为什么慢?时间快慢应该只是相对的——然后听到与卡拉扬不同的版本就是异端另类,有些跟着起哄的根本没听几个其他版本(这个话题说来话长可以另开一帖了,还可以联系到读乐谱,喜欢通过读乐谱来钻研作品的爱乐者,可能这种对指挥先入为主的倾向较少,但也非绝对,学了点音乐的人,未必能读交响乐总谱,甚至未必自己学的那些谱子也就真正能读了,最多看看调性变化、音符关系、旋律结构之类,其实把作品曲式和声逐一分析的机械化解读,对演奏者诚然很有用,对音乐欣赏来说实在是有点无趣的形象工程),所以在选择第一个版本的时候,我认为最好是挑个性色彩较少,风格最严谨的版本,然后再领略不同风格的精彩。

如果我来选的话,首选将是科瓦塞维奇。结果和钢琴协奏曲一样。因为我们最早开始接触的是早期奏鸣曲,一般也对早期旋律比较优美流畅的比较容易接受,科瓦塞维奇这个因为年轻,所以挺有灵气也挺秀气,听老一辈大师总觉得沉思味道浓了点(不过都是相对的,我听阿劳的No.10就觉得也很灵气)。而且科瓦塞维奇的晚期丝毫不浅薄。他的风格介乎传统与现代之间,既不沉入浪漫主义的情感滥觞,一天到晚爱情啊,忧郁啊,生死啊烦透了;也不会如现代杀菌消毒般过滤一切情感,将作品弄成冷冰冰的如同化学里看到的元素结构模型或人体骨架,虽然精巧无比,但似乎缺乏人间烟火和血肉。再次,他的录音很舒服,没有历史录音的隔阂。

其次,第二步欣赏,不妨收这5个版本:肯普夫50年代、布伦德尔90年代、施纳贝尔、阿劳、巴克豪斯。其中阿劳可以换成古尔达或其他。但另几个最好还是能听一听。

第三步,既然事情发展到了这个地步,就不需要我再说什么了。应该说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口味和理念。

另外,我觉得最好别一个时期猛攻奏鸣曲,把所有的收起来。贝多芬不止写奏鸣曲,他写“热情”的时候,几乎同时写着很多体裁,而且19世纪早期也不仅仅是贝多芬在写作。所以我认为理想的模式,还是一轮一轮广泛聆听的吧。第一轮听个300——500首(约150种cd)的必备曲目,第二轮到800——1000首(约300到400种cd)左右,第三轮再开始更多,或由博返约,这样下来会比较全面与客观。(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自己还在第一轮与第二轮之间:交响乐什么的快要完成第二轮了,歌剧和早期音乐还早呢。争取2年冲刺到第二轮。)

这些个人体会难免偏颇,但希望能对朋友们的聆听观念有正面或反面的助益。则花费一些时间也相当值得了
最后编辑tty123 最后编辑于 2007-11-05 16:44:40
分享 转发
TOP
2#

回复: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录音版本漫谈(转帖)

好文!
我的MSN空间地址http://spaces.msn.com/members/berlinerdeutsche84/
最近成了星战迷……Go!Darth Vader!Go!用你的黑暗原力!
TOP
3#

回复: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录音版本漫谈(转帖)

补充一下古尔达的:
古尔达(Gulda)的贝多芬钢琴奏鸣曲Gulda DECCA: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
演出: 古尔达
公司: DECCA 


从30年代的施纳贝尔以来,能够把贝多芬的奏鸣曲弹得出神入化的,大约得数弗利德里希·古尔达了。如果说施纳贝尔是让贝多芬的奏鸣曲穿上想象的翅膀而永临灿烂星空之上。肯普夫则是让我们感觉到贝多芬在每个人心中,巴克豪斯则让我们赞叹于“贝多芬就是一个世界”。至于古尔达,他就径直走进了贝多芬的内心深处,那里,你随时都能遇见正在探询、思索和表述感情的贝多芬。想领略古尔达的风格,只须先听其中的第一首《月光》就是,然后你会不由自主继续听下去,古尔达的魅力就在这里。
像所有德奥钢琴家一样,古尔达弹贝多芬,显得极其从容而自信,用不着张势作姿,毫无使人憋气屏息之处,.纯是以精神见长。这种精神。应该说是极为质朴而淳厚的,因而,也极其自然地生发出它的枝叶来,一片生机盎然。听古尔达的贝多芬,似乎没有线条、没有结构。什么都没有,只有永远不懈的精神照临所有角落,在这种精神的充沛非凡的力量鼓舞之下,其余一切因素像是都消解于无形之中。弹贝多芬,古尔达是达到了“形神俱备”境界的。







TOP
4#

回复: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录音版本漫谈(转帖)

继续补充:
名称:《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全集》
演奏:西莫尔.李普金
出版:Newport Classics唱片公司2004年4月~6月
据估算,截止目前,已有近150位钢琴家录制过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有超过20种全集录音的唱片问世,仅在卡内基音乐大厅就有施纳贝尔、布伦德尔、波利尼、巴伦伯伊姆进行过马拉松式的现场演奏贝多芬奏鸣曲全集,一些大唱片公司更是不厌其烦地推出各种版本的贝多芬奏鸣曲。可以想见,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唱片的选择余地相当大,即使是那些最沉醉、最痴迷的贝多芬迷,也不可能把所有的这些录音听遍。 贝多芬的奏鸣曲跨越了相当长的历史阶段,从优雅的古典主义到充满戏剧性的浪漫主义,而其晚期作品又有抽象神秘的特点。因此,那些最伟大的钢琴师们也不可能将每一首作品的演绎达到近乎完美的水准,没有一个全集版本做到“首首精彩”,但是钢琴家们仍在进行不懈努力。而最近的2004年,西莫尔.李普金(Seymour Lipkin 1927~ )无疑是最为成熟和令人信服的。 西莫尔.李普金堪称现代古典钢琴演奏界的“三高”之一。他生于美国底特律,幼时在有音乐学院中“哈佛”之称的费城科蒂斯音乐学院就读,师从德高望重的赛尔金与霍洛维茨,并在19岁的时候赢得了拉赫玛尼诺夫钢琴比赛的冠军。他与莱纳、伯恩斯坦、奥曼蒂等人有过长期密切合作并深受美国五大交响乐团所有指挥家的好评。他倍受两代音乐评论家和同行的推崇,被视作“有着罕见音乐才能的权威钢琴家”。李普金现在科蒂斯音乐学院与朱丽亚音乐学院担任钢琴教授。他曾于2004年4月来到中国,先后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举行过演奏会。 李普金以演奏贝多芬系列作品而著称。近些年,他兴趣涉及的面也更为广阔,1998~2000年,他仍旧致力于贝多芬奏鸣曲的演绎。在2000~2002年间,他关注的焦点已经转移到了舒伯特的奏鸣曲上,并且在此期间还尝试过巴赫平均律的诠释。但是最终,李普金还是以贝多芬作为自己也许是最后一次的有分量的唱片录音。 略微听过,感受非常新鲜。李普金的贝多芬奏鸣曲无疑是非常出色和有价值的,在总体上把贝多芬那种生命本质上的冲动体现得淋漓尽致。不仅在力度和感情幅度上有明显的能量,还融入了他自己多年来对贝多芬这套伟大作品的理解。在《热情》中,拨动人的心弦使得冲击心灵的力量变得有些适应;《告别》中带着几分即兴色彩的演奏挥洒自如;《第十二号奏鸣曲,Op.26》将作品中低回伤感的情绪尽情发挥《第二十五号奏鸣曲,Op.79》令人心醉神迷……他所演绎的贝多芬晚期奏鸣曲同样令人惊喜,深情而不滥情,宏大而不失细腻。李普金的演奏虽不能与那些沉固于人们意识中的经典版本分庭抗礼,但也可谓独抒己意,贝多芬那种独孤求败之气弥漫在每一个音符中。 一些著名钢琴家演奏的贝多芬奏鸣曲全集并不都令人满意,有评论说“阿劳的录音过于吃力,阿什肯纳齐的版本稍显油滑,巴伦伯伊姆显得做作,布伦德尔最近在PHILIPS的录音似乎令人感到冰冷和学究气”。不管怎么样,李普金的这套《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是值得反复聆听和咀嚼的。
TOP
5#

回复: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录音版本漫谈(转帖)

施耐贝尔曾说过:“莫扎特很难弹”;傅聪曾说过:“肖邦真的很难弹”。虽然想弹好莫扎特和肖邦真的很难,但我认为想弹好贝多芬更难。而且弹贝多芬之“难”与弹肖邦莫扎特之“难”完全不同。肖邦和莫扎特就算再难弹,钢琴家们最起码自己心理清楚应该如何去演奏(虽然他的演奏可能不被大众认可,但最起码他有自己的看法),但对于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钢琴家们可能根本就不知道,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应该如何去演奏,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被演奏成什么样子才算好的演奏。

到目前为止,演奏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钢琴家,是很少的。上世纪两位钢琴家阿图尔·鲁宾斯坦和霍络维兹,虽然留下了及其少量的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录音,但他们一生中很少演奏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可以说几乎不演奏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当今的著名演奏家,也很少有演奏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阿格丽奇,齐默尔曼,波哥雷里奇等著名演奏家,都有长时间的演奏经历,也录下了大量优秀的唱片。但我从未听过他们三人有弹过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波哥雷里奇去年访问中国开大师班(应该是在中央音乐学院开的),在听了一位学生演奏贝多芬热情奏鸣曲后说:“贝多芬的每一首钢琴奏鸣曲一般都要花6个月的时间才能掌握”,可见波哥雷里奇也认为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很难掌握)。我国著名钢琴家傅聪,弹过海顿,莫扎特,舒伯特,舒曼,肖邦,但我也从未听他弹过贝多芬。日本的内田光子,也未曾弹过贝多芬。目前只有波里尼,录过5首贝多芬晚期的钢琴奏鸣曲。

席夫录过大量巴赫,莫扎特的东西,但却没有录过贝多芬,但席夫自己坦言:“我一直都在研究贝多芬,有30多年的了,贝多芬的东西太难弹了”,目前《留声机》第2期报道席夫正准备开始着手录制贝多芬全部钢琴奏鸣曲。

我国钢琴家石叔诚在一次采访中说:“有时我弹完浪漫派作曲家比如肖邦,舒曼的作品后,自己都会陶醉在其中,感觉自己弹的比较完美了,对自己的演奏比较满意了,但每次演奏完贝多芬的作品后,总会发觉有这里或那里的缺陷,到目前为止我对我自己演奏的贝多芬没有一次是满意的。”

而那些以演奏贝多芬出名的钢琴家,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几乎都不弹浪漫派或炫技类型的作品,我从来都没施耐贝尔弹肖邦或者是李斯特,巴克豪斯也很少演奏炫技作品(虽然他录过肖邦练习曲)。肯普夫也一样,虽然录过少量肖邦,但他基本上都是在演奏贝多芬,季泽金虽然演奏过大量贝多芬奏鸣曲,但他也是以莫扎特和德彪西出名,基本不演奏肖邦或李斯特。所罗门也一样,都在演奏贝多芬。

当然也有例外,阿劳和布伦德尔录过贝多芬奏鸣曲全集,而且也演奏浪漫炫技作品(但不伦德尔不演奏肖邦),但他们二人的贝多芬奏鸣曲评价似乎不高。吉利尔斯演奏过大量贝多芬奏鸣曲,但他很少留下其他录音(除了勃拉姆斯的钢琴协奏曲),而且吉利尔斯演奏其他作品也不出名。唯有里赫特,演奏了大量的贝多芬的奏鸣曲,都获得好评,而且他演奏的肖邦,李斯特,舒伯特,舒曼,拉赫马尼诺夫等都是一流的演奏。能同时演奏贝多芬和其他钢琴家的作品,唯有里赫特这样的超级巨匠能做到了。

从上面这么多位钢琴家可以看出,想要真正演奏好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必须要花费毕生的精力去研究,这就极大程度上限制了钢琴家在其他风格钢琴作品上的发展了,而且就算是花费毕生精力去研究,也未必能演奏好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所以,如果要选择演奏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是有很大风险的,钢琴家们都不太愿意去演奏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哪怕是像阿格丽奇这样的钢琴家。

所以,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是令所有钢琴家都望而生畏的钢琴作品,也是世界上最难演奏的钢琴作品,19世纪伟大钢琴家安东·鲁宾斯坦说过,贝多芬第32钢琴奏鸣曲人类不配弹。
TOP
6#

回复: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录音版本漫谈(转帖)

arrau和kempff是俺听贝奏唯一的两个标准。
尤其是kempff50年代,简直像神一样。。。。。。
多说无益
不辩自明
TOP
7#

回复: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录音版本漫谈(转帖)

噢噢,原来我最喜欢的阿劳的贝多芬评价并不高。
TOP
8#

回复: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录音版本漫谈(转帖)

好文啊.目前还没有听过.
TOP
9#

回复: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录音版本漫谈(转帖)

老秃子(RIchter)没录全实在是可惜啊
TOP
10#

回复: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录音版本漫谈(转帖)

这段时间中了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毒 现在已经收了 施纳贝尔 所罗门  肯普夫  布伦德尔  吉列尔斯  李赫特  波利尼  阿劳 听谁的也不肯半路起身 :'( 改天再去 听听培赖垭  鲁宾斯坦  科瓦塞维奇  巴克豪斯等;P
TOP
11#

回复: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录音版本漫谈(转帖)

怎么没人提到拉蒙德和达尔贝特呢?两人都是李斯特的高徒,都是弹李斯特和贝多芬的权威啊.拉蒙德在BIDDULPH有两张还有一些小公司也出过一些./达尔贝特在ARBITER有几张,还有些其他公司零星出了点.
TOP
12#

回复: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录音版本漫谈(转帖)

好文啊,赞赏
TOP
13#

回复: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录音版本漫谈(转帖)

好文章!!!
TOP
14#

回复: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录音版本漫谈(转帖)

漏了一套,阿劳的80年代录音.................

极其重要,,,,,,,,钢琴文献,如管风琴般的音色,,,,,,,,,,
arrau.jpg (, 下载次数:91)

jpg(2007/11/4 20:50:38 上传)

arrau.jpg

TOP
15#

回复: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录音版本漫谈(转帖)

有点意思,够幽默;P ;P
淘宝老版cd铺:http://shop33904327.taobao.com/
相册:http://photo.163.com/photos/hlq7206/
TOP
16#

回复: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录音版本漫谈(转帖)

广州的烧友有耳福了!



        2007年11月16日到25日,古典乐坛的一项空前的音乐盛事将登陆中国广州——韩国钢琴家白建宇来到星海音乐厅,一连八场演奏贝多芬32首钢琴奏鸣曲全集。广州站被选作此次钢琴家白建宇世界巡回演出的首发站,(也是中国唯一的一站!)将比今年12月,白建宇在韩国举行的贝多芬奏鸣曲全集演奏会还要提前一个月。
贝多芬这32首奏鸣曲几乎贯穿了伟大作曲家的一生,带有一定的自传的意义。奏鸣曲之妙就妙在首首不同,即使是同一时期的作品也不相同,想象力之丰富令人惊骇,几乎包容了人性的一切,挥洒自如。
应钢琴家白建宇本人要求,为保证全套贝多芬奏鸣曲演出的整体艺术性,令每一位观众都能感受到最佳现场视听效果,以上演出地点均安排在星海音乐厅室内乐厅。
        门票现以发售,听众选择购买全部音乐会的套票更有优惠。
一、“暴风雨”般的“热情”
时间:2007年11月16日(周五)晚8点
曲目:No.16,No.17((暴风雨),No.22, No.23(热情)
二、青春的诗意芳香
时间:2007年11月17日(周六)下午3点
曲目:No.19, No.1, No .20, No.5, No.3
三、感悟“悲怆”之美
时间:2007年11月17日(周六)晚8点
曲目:No.10, No.2, No.15(田园), No.8(悲怆)
四、友谊地久天长
时间:2007年11月18日(周日)晚8点
曲目:No.6, No.7, No.13, No.26(告别)
五、心灵小憩 爱的礼赞
时间:2007年11月23日(周五)晚8点
曲目:No.24, No.4, No.9, No.25(杜鹃), No.21(华尔斯坦)
六、穿越时空的浪漫“月光”
时间:2007年11月24日(周六)下午3点
曲目:No.11, No.18, No.12, No.14(月光)
七、革新,永不停歇
时间:2007年11月24日(周六)晚8点
曲目:No.27, No.28,No.29(钢琴)
八、难以逾越的顶峰
时间:2007年11月25日(周日)晚8点
曲目:No.30, No.31, No.32
TOP
17#

回复: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录音版本漫谈(转帖)

深有感触:吉列尔斯.
TOP
18#

回复: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录音版本漫谈(转帖)

媳妇已经录了1-4了, 感觉很不错
TOP
19#

回复: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录音版本漫谈(转帖)

文章写得不错,文风虽然幽默调侃,但是言之有物,尽管有些我不认同,但是看起来很好。

我个人喜欢吉列尔斯、布伦德尔的演绎,阿劳的晚期十分喜欢。

我非常喜欢肯普夫,但是立体声那套的晚期我不是很习惯,mono还没有听过,改日一定找来。
TOP
20#

回复: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录音版本漫谈(转帖)

第29号《锥子键琴》大家看过布伦德尔和科瓦切维奇的DVD吗?超级精彩!!
布伦德尔手指上有胶布,戴着大框眼镜,一脸神圣
科瓦切维奇流了不少汗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