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9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我心中的马勒 [复制链接]

查看: 16856|回复: 85
1#
记得在十八岁的时候,爸爸的一位战友送给我一张马勒第九交响曲的CD唱片,由卡拉扬指挥柏林爱乐团。

不知是爸爸的那位战友用心良苦,或是随心所欲,这就是我第一次接触马勒。但当时要完完整整地聆听一篇马勒“第九”,是一件苦差事,如同嚼蜡难咽。尤其是极富哲理,对生与死的深奥思考的“马九”,因为正当少年不知愁滋味的我所欠缺一种人生的“深度”去体验。

我这时刚刚毕业,投身社会工作无拘无束,卡拉OK最流行的时期。每晚必"一K",无论在露天的,在酒店的,在酒吧的,当时的心境是单纯而直接的,对母校的恋恋不舍,对憧憬的向往;青春骚动,对异性的渴望追求...一切一切寄情于K歌,直抒胸抑,一泻千里.尝未能饱受生活磨难,一群不怕老虎的年轻人.我的音响发烧就在K歌风行的年代开始,当时什么贝多芬的交响乐,邓丽君姐姐的甜歌与蔡琴的老歌都是束之高阁,尽是哪些摔玻璃杯,鬼太鼓之类的挑战音响极限和感官剌激的声响片断,在如今角度衡量可能是没有品味,但当时的确是为这些肤浅,无怨无悔.可以为一声鼓响,而争得脸红目赤;为赢取低频更震天动地,而折腾一整日,最后乐极生悲,十五寸的珠江低音单元不胜负荷,壮烈殉职...当时的音响观点,不计较性价比,可以为一只朝思梦想的试音CD碟,不计路途千里迢迢...不去太计较音乐作品的丰富内涵和旁人见解的观点,只要是自已喜欢的,哪怕是鹤立鸡群,仍然是一股劲地向前.当时的一种同龄人状态,没有太多的人生经历,没有太多的思考...当然就更少人认识马勒了,大概只知道他是一位教徒。

当时香港的许多音响杂志为ATC音箱做广告,有一句很爽广告词,现有仍然记忆犹新:“唯一的能重现马勒交响乐的书架箱。”潜意识告诉我马勒的音乐是充满发烧的元素.充满动态.当然我手中的"马九"不能满足我对低频如饥似渴欲望追求.搜寻第二张关于马勒的CD唱片是他的第五交响曲,庞大的管乐阵容,当时生活的环境不太好,事业尝没走上轨道,没有自建的房间,没有独立的听音室,只好在一间十多平方的客厅已兼容自己的发烧窝了.当时用的是一对KEF102.2书架箱,因为这对KEF是内置了一个六寸的低音单元,用意就在有限的空间能"挤"出更多的低音,满足自己的低频欲。当时美国有一间专门录制爆棚音乐唱片公司很有名气,名叫TELARC。因为它录制了令发烧友撕心裂肺的老柴的"1812",里面廖若晨星般的几声炮响,又近乎于撼天动地的真实,撼倒多少经典音箱,还了多少发烧友不到黄河心不死的夙愿. 被马勒的“第五”吸引,有一天忽发奇想,如果TELARC公司能够录制一只马勒的“第五”,的确是极尽发烧的事宜。由Zander指挥爱乐乐团的“第五”,一个用心地演奏现场实况,TELARC公司终于使我如愿,刚二十岁出头,没有太多的私心杂念,一张百多块的唱片,等于个月的工资,但已经是如获至宝,欣喜若狂.引以自豪邀请众烧友参加“炮轰滥炸”,连番播唱,音量超载耳朵不堪负荷,自然是左邻右里到居委会投诉,哪是小事;也把KEF的同轴高声都烧毁了.虽然是最终"悲剧"结局,但我坚定不移地相信马勒不仅是制造“噪声”的疯子,而且是不折不扣音响发烧友,音响效果的确是“爽”!

爸爸的战友原来是一位在大学教授音乐的老师.有一天,他告诉我一位马勒的忠实信徒的故事:他是一个普通杂志出版商,在年轻的时候,一次偶然的机会听了一场马勒的第二交响曲《复活》的音乐会后情感澎湃而不得自拔,“当我听完音乐会演出走出音乐厅时我感觉自已好象完全变成另一个人似的”,自哪个音乐会之后,他决定要指挥乐队演奏马勒“第二”。梦想是天真,但梦想成真却是艰辛似海,因为他只有相当于三年儿童钢琴弹奏水准,只懂几行五线普。但他就是凭着一种对马勒音乐热爱的执著,身体力行专程前往伦敦,求教拜师当时著名的指挥大师索尔弟;凡是关于最新马勒“第二”的唱片和演出即使工作再忙他都没有错过,因为他知道只有如此才能得到“第二”的精神内涵和真谛,得到独到见解和精辟诠释。他终于成功了,这一天他执棒指挥美国交响乐团成功演奏了马勒第二交响曲《复活》.爱好是最好的老师.这次的演奏他是竟以背谱的方式楞是拿下了这部长达209页总谱的音乐巨献.世界的音乐评论称他的指挥是最接近马勒的本意.他是谁?吉尔伯特.卡普兰!演奏马勒的专家。

马勒的音乐是澎湃的音响效果,除此之外还有怎么样的一种无穷音乐巨大的感染力能启动卡普兰超越常人的能力呢?不单是一种激情,是什么?在哪里?我第一次为马勒在苦苦地思索。。。

故事的旋律就一直深深地熔在我的心内.几年后,我花了八百多元聆听了一场马勒”第八”的现场音乐会.

… ……

三十岁之前,马勒的音乐可以是摧毁你的音响;三十岁之后…三十岁之前听马勒的第五交响曲的<<小柔板>>柔美、抒情而充满诗意。起了“爱情”;三十岁之后,再听<<小柔板>>是一种冥想与冥思,却想起了”死亡”...

当有一天你发觉自己喜欢索居离群,独自飘然入境品尝一壶陈年花雕的时候,就开始习惯于欣赏自已的孤独。

三十岁之后,我拥有了家;拥有了自己的单独音响室,十二寸的低音大单元音箱可以肆意于马勒的交响曲的每一颗音符。人会很奇怪,当如愿以偿的时候,以前的如饥似渴的渴望渐渐地失去。享受着一杯不加糖的咖啡,钟情于用一套古董的QUAD2小功率胆机配LS3/5A音箱轻吟浅唱着马勒的《大地之歌》...

此时,我是很孤独。此刻,我是很自大,马勒的音乐是属于我的,我有着独立的思想,不象以前随波逐流的附和。

"我只是喜欢在忙碌与紧迫的一天之后,在认真地扮演了种种角色之后,可以终于在灯下,终于深人静的时候,拂拭掉所有的尘埃,与另一个自己静静的相对..."

我很欣赏席墓蓉这句名言,很享受这份孤独.

众多人用普遍的标签验收马勒的第五交响曲是他的创作一个分界,也是他的一个人生转折点."第五"以前音乐的主题都是充满明朗光辉和对青春大自然的礼赞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与渴望."第五"以后的创作随处可见尖锐矛盾冲突不和谐节奏音符.如果用另一种体会去领略理解马勒,他的第四交响曲,马勒已经是很孤独的状态,并非想像中哪样心旷神怡的天国之美。虽然全曲通篇浑然充满天空一片尉蓝,一片苍碧无垠。但这个境界是使人陌生的,使人莫明其妙地不寒而粟,甚至毛骨悚然。是马勒看到一座教堂后的墓葬带来灵感而作,终乐章的女高音和合唱营造着一个较高境界的沉静肃穆气氛,天国的生活,到达天国欢悦的顶峰…只有在孤独,唯有去梦里寻求一种快乐。谁人能理解这种充满哀怨、自怜的郁郁之情?生活恩赐了一份经历,我能深切体味到马勒哪份孤独:记得小时候,爸爸参军驻守在遥远的海南岛,妈妈在偏僻的山区教书.只能把我寄养在亲戚家中.当夜深独个倦缩在床上,在朦胧梦半醒间,模糊地望见妈妈踩着自行车向我由远渐近地驶来,我高兴得在草地上蹦蹦跳跳,但每每正当一切触手可及的时候,顿然扎醒.景物仍旧,外面的青山,外面绿色的树木,还是原来的寂静...妈妈的自行车的铃响在耳边清脆荡漾着...

懂得从生活中,寻求那一星半点闪烁着的情趣,就会不沉得困苦和孤独。懂得去做梦。

年纪的增大,偶尔在黄昏的时候听听老柴的"悲怆",每一次总有一种痛彻心肺的凄楚,自困在绝望深渊不能自拔.于是不敢再多听了.医学专家分析讲:男人三十二岁以后,身体状态已是日趋下降...多骇人听闻呀!我觉得是由一种状态蜕化成另一种成熟。

越来越不喜欢索尔弟那个马勒“第八”的版本,被奉为“正宗”的版本,索尔弟太过于冷峻硬朗了,我不敢卖弄自已的成熟来鄙薄索尔弟要营造过于膨胀的音响效果,有位老师讲如果轻视索尔弟指挥贝多芬“第九”的音响效果,并不显得你有文化。他经典演绎的《指环》,维也纳爱乐乐团和尼尔森、菲舍尔-迪斯考等一班伟大的歌唱家是功不可没,谛造了这个经典,不是索尔弟!一流的乐队,二流的指挥。英国BBC电台录制的由Horenstin指挥的“马八”,离经叛逆里蕴藏着一股野性,穿透力的激情,乐队鲜活,富于表现力的合唱和独唱传递了这部宏大壮丽作品的讯息:震慑的大合唱,宛如宇宙天体的宏音昭示着精神的胜利和超脱;总有人讲马勒的音乐是愤世疾族的“噪声”,其实他的精神意念所体现与现代人要面对的现实生活不安、浮浅、恐惧非常吻合;我们有着梦想,但为了打败竟争的对手,外表的坚强而毁掉了内心的憧憬,徘徊在痛苦里,挣脱在选择中,很多的无奈…充满矛盾而歇斯底里,失去了平衡和一切立足点,就正如马勒的内心的无穷追索,寻找和探究,他的焦虑和怀疑,无比的矛盾忐忑不安…马勒最终无法摆脱死亡的纠缠悲剧中?错了!”第八”正是马勒超越自我的升华:归于大海的宽阔,放之宇宙的无穷。

从死亡中解脱。或许现代的人要学会宽容。


三十岁之前马勒的交响曲是摧毁音响的毒物;三十岁之后才开始理解马勒;哪四十岁之后还听什么音乐?哪怕四十岁及至以后的日子,我会继续听马勒。
最后编辑eric 最后编辑于 2007-07-18 23:54:47
分享 转发
TOP
2#

回复:我心中的马勒

最后编辑eric 最后编辑于 2007-07-19 00:02:09
TOP
3#

回复:我心中的马勒

马勒的第二交响曲<<复活>>我所推崇的是克勒姆佩雷尔的阐释:特别在音乐结尾的部分表达出最丰富的感情,进入天堂时那种神圣幸福之情.合唱和独的歌声宛若天使歌唱的一般(左一),而我所敬重是吉尔伯特.卡普兰的精神,对马勒音乐热爱的执著,不遗余力的推广.他的"马二"是极其地表现出精确有力的演奏,极其表现出乐曲的戏剧性冲突,在众多的马勒演奏者中格外突出(右一).
TOP
4#

回复:我心中的马勒

西诺泼里,阿巴多,西门拉特,小泽征尔,俺有LP,小时在中图买的,缺伯恩斯坦的马二  DG版,92分钟的超长演绎,精彩!!!!!!!!!!!!!!!!!!
TOP
5#

回复:我心中的马勒

支持一下LZ,我也喜欢马勒!
Foobar w/ WASAPI -> Benchmark DAC1 USB -> Senn HD 650 / AKG K701
TOP
6#

回复:我心中的马勒

这个卡普兰马二听起来不对头,根本不可能和克莱姆配勒相比。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7#

回复:我心中的马勒

死亡、恐惧、悲愤的气息交织
TOP
8#

回复:我心中的马勒

所以我为什么一直喜欢马勒的一\二\四, 不太喜欢马勒五后面的音乐的原因. 楼主说的很对.
TOP
9#

回复:我心中的马勒

我一直对第九没有什么感觉,但是看完DG为伯恩斯坦的DVD后,听了伯恩斯坦的讲解,还是漫漫进入……
TOP
10#

回复:我心中的马勒

马勒九非常复杂,音乐来说其实很动听的,我也很喜欢,但就是现在想不明白,为什么我现在要去听这么复杂的音乐.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