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3杂感
我对G3的印象,不,该说Theta的印象是从Theta的前任老板Mike Moffat开始建立的。
我见过Mike Moffat几次,但没有和他交谈过,但我知道,前几年Hi-End展时他一定会来到ESTi的房间向Dr.Tsai打一声招呼
Theta数字器材的特色我想大家都相当清楚,但我个人认为自从Mike Moffat离开Theta之后,Theta的DAC或多或少产生了些声音的改变
G3在问世时确实是一方之霸,这是无庸置疑的,当然,数字技术日新月异,以G3所采用的BB PCM63PK而言,以现在的眼光虽称不上落伍,但总觉得它是老芯片了
我想音响论坛的编辑群们或多或少沾染了所谓的MBL+Genesis症候群,因为就以前我在普洛文化两年多的时间,所听到最好的系统,几乎都是MBL+Genesis的组合,我想我的老同事们也是一样
大家都知道,刘仁阳顾问使用的DAC正是G3,我想,至少有40-50部(可能还不只这个数字)风评不错的DAC在刘仁阳顾问的系统中被G3击垮,我曾经和蔡鸿仁一起到刘顾问家中想拿ESTi的第二代数位禅挑战G3,结果也是败下阵来
可是如果把G3搬到我的家中,在我家用第二代数位禅挑战G3,结果可能不一定了,这样的例子我想诸位音响迷并不陌生
Woodi兄可能觉得江俊德吹捧G3过头了,江俊德又没有提出够明确的实例,G5、G6理论上一定会比G3好,但别忘了音响史上新不如旧的例子早就不胜枚举,
我的看法和大家又不一样,我只知道我自己的第二代数位禅在刘顾问家中依然输给G3,即使在我家中,第二代数位禅大获全胜,那对蔡鸿仁一点意义也没有。有了那次的挑战之后,后来我还一起和刘顾问针对G3做了一些小手术:换接收芯片以及贴上3M铜箔,经历这些事情之后,我突然觉得,以前以为玩Hi-End最重要的是Money,但想想自己也看过不少所谓的暴发户音响,除了要有经济基础之外,如果主事者本身不Hi-End,好声绝不是金钱能砸出来的
我想谈谈一些网友们可能没想过的事情
以音响论坛编为例,绝大部分的新进编辑都是凭着对音响的热忱以及想玩遍世界铭器的心态而进来的,我在音响杂志界待了五年半,我很清楚即使我在音响论坛做一辈子,我也买不起MBL 6010+9010+G1,别忘了,没有够大的试听空间,即使有了MBL 6010+9010+G1也是枉然,光为Genesis G1买个家,我可能就要几十年不吃不喝了....
我可以坦白的告诉各位,如果没有Money的话,我家中的音响一辈子也不可能超刘赶曹,即使天上掉下意外之财,我的个性也不是那种能够长时间竭尽所能调整一套系统之人,这样看来,Hi-End好象根本是有钱人的游戏,其实并没有错,但我想提的是精神上的Hi-End
记得第一次到刘顾问家中聆听时,我只有一个感想,这套系统已经比现场的细节、动态还多了,除了羡慕钦佩之外,我隐隐觉得玩音响不该只是一条路而已
除了MBL+Genesis之外,好的器材还很多啊!!论坛编辑们也常报导这类的Case啊!!可是我觉得音响论坛长久以来在不知不觉之中都被定位为MG超现场派,事实可能也是如此,我以前曾向刘总编建议过,音响论坛该有一套不变的Reference系统,因为每次编辑们在评论器材时,光是为了系统的搭配就大伤脑筋,有时明知某某扩大机无法完全发挥某某喇叭的全部功力,但临时上哪去借扩大机呢??因此,不是有家里现成的就是社内现成的,尤其是经验不足的新进编辑,很容易在搭配上出问题
这套Reference没必要也不能采用MBL+Genesis的系统,我以为论坛应该拥有一套转盘+DAC+前级+后级+喇叭的不变系统,整套不要超过一部国产中型房车的售价,也就是有点贵又不会太贵(想想论坛常常说一部几十万的前级还是物超所值,真会把许多想入门的朋友吓跑),一方面可以供新进编辑灵活搭配(就不会发生有网友质疑SONY转盘不够中性的问题了),二来不至于让编辑自己的声音主观影响了评论的客观,亦即每样评论器材都要用Reference搭配一番
我在普洛文化之前,曾在高传真视听服务了两年多,社里的试听室Mark Levinson NO23+26随时伺候,喇叭也随时拥有LS5/9以及801,转盘也随时备有Wadia、Theta加上王盘,这些都是具有一定公信力、也不会太贵的器材,最要紧的是,不会是争议性过大或是会让人有绝对主观喜恶的器材
康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