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琴上的精灵之舞——青年小提琴家李传韵的最新DVD专辑《弦鸣》
本站特约 杨圣捷
专辑名称:《弦鸣·名琴上的精灵之舞》DVD
演奏:李传韵/小提琴,罗伯特·肯尼/钢琴
出版:普罗艺术 2005年1月22日
2003年末,两位帕格尼尼奖获得者吕思清与黄蒙拉的名琴独奏音乐会在上海举行期间,美国Bein & Fushi公司主席、斯特拉迪瓦里名琴协会发起人之一杰佛里·富什先生,也专程携六把造于17、18世纪,总价值超过2500万美元的天价名琴来到上海。在他口中,提及最多的不是鸿运当头的黄蒙拉,也非宝刀不老的吕思清,而是另一位早在1991年就获得维尼亚夫斯基小提琴比赛头奖却不太被炒作的李传韵,钟爱与推崇之情溢于言表。
1987年,美国《华盛顿邮报》有一篇评论:“…克莱斯勒的灵魂应该对李传韵的小提琴演奏微笑了,这名年轻的小提琴家虽还不是帕尔曼,但他潇洒地在令人眩目的音乐中翱翔…”这是年仅7岁的李传韵在美国演出后媒体给他的评论。一个难以想象的“小提琴神童”演奏疯狂而神奇,居然毫无技巧障碍。
李传韵的技术确实让人惊叹,跳弓、连顿弓、十度、双音等技巧,都完成得如此轻而易举,就像吃生菜那么洒脱流畅,随心所欲。香港著名指挥家叶咏诗女士评说道:“别的演奏家已经非常吃力的乐段,他还要不断加花;本来是单音的旋律,他在演奏中却即兴地改成了双音……”
2004年的10月,普罗艺术在北京世纪剧院,为李传韵录制了继《预言鸟》、《爱的致意》之后的第三张专辑《弦鸣·名琴上的精灵之舞》,精彩得令人晕眩。
在《十面埋伏》中令人窒息的大刀阔斧的和弦,在《木屐舞曲》里令人膛目结舌的快速左手拨奏,显然都并非李传韵琴声里的全部内容。肖邦的《夜曲》朴素清新、又兼具内在张力;《辛德勒德的名单主题曲》没有帕尔曼的“历史版”来得委婉、深情,但似乎比帕尔曼的演绎多了一分热忱和真诚;《流浪者之歌》中极其细致微妙的色彩和力度变化、以及对西班牙音乐风格的精彩把握,既表现出西班牙的热情奔放,又不失精妙抒情的处理……
虽然这并非现场音乐会录音,但16首演奏曲目中的大半,李传韵都是一遍而成,几乎就是一张现场演奏录音。不过幸好台下没有观众,否则台上的琴声掀起的一股令人喘不过气来的浪漫热潮,以及如此兴奋、如此炽热、如此狂野肆意的演奏,如此不可竭制、所向披靡的表达,不是把台下观众挑逗得死去活来,就是掀翻屋顶让人产生精神革命的冲动。
李传韵在这张专辑使用的三把总价值超过1500万美金的稀世名琴自然也是另一亮点。两把斯特拉迪瓦里琴Bello和Ries分别制作于1687年和1693年,是斯特拉迪瓦里早期制作的经典,选料及油漆非常考究,琴体纤细狭长,发声洪亮且极具穿透力。另一把瓜奈里琴Balokovic,是德尔·杰苏的早期作品,体积略大,低音共鸣效果强大。除了魔幻般的音色外,提琴本身就已经是一件极为精致的艺术品。
这一切在人们眼前所展现出的,完全是一种成熟的音乐表现力。李传韵已不仅仅是为了机械地炫耀技巧,而是为了一种更加情感化的宣泄与释放,他是一枚精灵,在提琴上的任何舞蹈都能让人兴奋。[upload=jpg]Upload/200551210294854370.jpg[/up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