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邮票与音乐。(ZT) [复制链接]

查看: 4229|回复: 21
1#
土耳其发行的纪念莫扎特邮票,上边赫然印上了著名的《土耳其进行曲》的乐谱,这是十分恰当的选择。



多少年来,人们一提到这首名曲,耳边便响起了威武雄壮的进行曲音调。听众们在熟悉旋律下编织出了丰富的想象中的图画:有步伐整齐的军靴劲健踏过,有英武豪迈的士兵持枪挺进,还有猎猎翻飞的旗幡如潮涌动……。



而音乐评论家却分析出这是二个精巧严密的小回旋曲。除了明亮的《A大调进行曲》主题外还有两个穿插的主题,第一个主题运用了断音与装饰音,短暂的休止与纤巧的音型,使它富于谐谑的舞曲性格;乐曲一开头就出现了这个主题,但它不过是陪衬进行曲主题的插曲。第二个主题全部用16分音符快速演奏,流畅灵活,轻盈飘逸,像一条彩带串缀于几个主题之间。



两个性格与色彩不同的插部主题,与雄健明亮的进行曲主题反复穿插,反复出现,形成回旋不绝的音响溪流;仿佛不尽而来的士兵行进在高山、平原、河川、街巷。在莫扎特众多的钢琴作品中,《土耳其进行曲》是一首雅俗共赏的钢琴小品;它曲调流畅优美,技巧并不艰深,著名的钢琴大师愿意作为自己的演奏曲目,初学钢琴的人也高兴在键盘上抚上一曲。两个世纪以来,这首小曲,脍炙人口,备受钟爱。



不过,还有不少人不知道它的来历。以为莫扎特专门以“土耳其”为题写了这曲名作。其实,它是莫扎特《A大调钢琴奏鸣曲》(作品331号)中的第三乐章。按奏鸣曲曲式原则,三个乐章的结构中,最后一个乐章是个活跃热烈的快板乐章。莫扎特则在这部奏鸣曲中写下了这个进行曲,并标上“土耳其风”的提示。由此,人们把这个乐章称为“土耳其进行曲”,并常常单独进行演奏。



    莫扎特写作这个小曲时,年仅22岁。在巴黎这个当时的欧洲艺术之都,年轻的作曲家,以青春的活力和丰富的想象写下了明快向上的音调。而这些音调与土耳其民间音乐并无联系,不过是作曲家天才乐思的绝妙的回旋而己。


土耳其发行的莫扎特与《土耳其进行曲》(1991)

[upload=jpg]Upload/200548843043549.jpg[/upload]

冈比亚发行的《土耳其进行曲》(1991)

[upload=jpg]Upload/20054885266708.jpg[/upload]

保加利亚发行的莫扎特(1985)

[upload=jpg]Upload/200548853250415.jpg[/upload]
分享 转发
TOP
2#

[upload=jpg]Upload/2005481101937307.jpg[/upload]
TOP
3#

老榆树 在 2005-4-8 10:59:37 发表的内容
            如果用两个字来表达莫扎特的音乐,那就是"喜悦",一般的说女性对莫扎特的音乐比较敏感,在古典音乐的浩瀚大海中,女性对莫扎特是情有独钟的.莫扎特的钢琴奏鸣曲,比较好的版本有皮雷斯(DG 6CD)和海布勒(PHILIPS 10CD),都是女性.我个人更喜欢听海布勒的版本,比较柔情,触键稍软,情感注入更多一些.



莫扎特的音乐就是"喜悦’?其实不然。喜悦中暗含着伤痛。如含泪的微笑。
“含着眼泪的微笑”-------浅谈莫扎特钢琴奏鸣曲K310的音乐形象。我的毕业论文。

也许是手比较小的缘故,其实宏大的作品并不适合她。皮尔斯弹的小曲我也很喜欢。
TOP
4#

上山砍柴 在 2005-4-8 11:25:45 发表的内容
我集过一些不值钱的邮票


我的邮票在穷困僚倒的时候已成为别人的囊中之物。
TOP
5#

琴韵 在 2005-4-8 11:06:46 发表的内容



莫扎特的音乐就是"喜悦’?其实不然。喜悦中暗含着伤痛。如含泪的微笑。
“含着眼泪的微笑”-------浅谈莫扎特钢琴奏鸣曲K310的音乐形象。我的毕业论文。

也许是手比较小的缘故,其实宏大的作品并不适合她。皮尔斯弹的小曲我也很喜欢。
[upload=jpg]Upload/20054811223053008.jpg[/upload][upload=jpg]Upload/20054811224317479.jpg[/upload]
TOP
6#

            如果用两个字来表达莫扎特的音乐,那就是"喜悦",一般的说女性对莫扎特的音乐比较敏感,在古典音乐的浩瀚大海中,女性对莫扎特是情有独钟的.莫扎特的钢琴奏鸣曲,比较好的版本有皮雷斯(DG 6CD)和海布勒(PHILIPS 10CD),都是女性.我个人更喜欢听海布勒的版本,比较柔情,触键稍软,情感注入更多一些.
TOP
7#

琴MM每天一种风格,长见识,不错。
第二张我喜欢,还可以清楚看到第一插部主体的乐谱,第一张放大一点就好了。
土耳其进行曲是相当通俗的一首,以前还摸过。。
TOP
8#

好久沒集郵了
TOP
9#

我发现贝多芬的命运开头在模仿土而起。
TOP
10#


1763年6月9日清晨,一辆旅行车停在奥地利萨尔茨堡一座简陋的楼房前。一位叫作莱奥波德·莫扎特的乐长正领着一个七岁的男孩登上车子。这个男孩是沃尔夫冈·莫扎特,就是后来饮誉世界的天才神童音乐家(图一)(图二)。此刻,他随父亲远行,举行旅行音乐会,开始了莫扎特(1756—1791)踏人世界的第一步。当马车在坎坷不平的路上驶过,直奔巴伐利亚边界而去时,小莫扎特透过烟尘,看到了与马车同步跃动的音符。此时,他踏上了欧洲之旅。小莫扎特除了睁大好奇的眼睛望着异国的风光,头脑中奔涌的全是明快清新的音符。



在布鲁塞尔,他不知旅途劳顿,用钢琴记录下了他的旅行感想与印象,—首《C大调钢琴奏鸣曲》在他的笔下涌流而出,1956年正当莫扎特二百周年诞辰纪念之际,比利时及其属地发行的邮票印上了莫扎特在布鲁塞尔写作的这部钢琴奏鸣曲的乐谱。



在莫扎特诸多的钢琴作品中,这首奏鸣曲连同他最初的小步舞曲,虽不是著名的篇章,但却显示出了天才作曲家的杰出才华。在人们并不太熟悉的旋律中,那种纯洁明丽的色调与欢愉清新的气氛,透露出天真的童趣和对世界的美好幻想。邮票上印出了奏鸣曲快板乐章的曲调。



带着这首奏鸣曲莫扎特来到了巴黎。他和父亲先拜访了奥尔良公爵的秘书格林。



    小莫扎特弹起了未完成的《C大调钢琴奏鸣曲》。格林激动地问:“这是谁写的?”



    “我写的,是我在布鲁塞尔开始写的”。7岁的孩子边弹边回答。



格林激动地叫道:‘‘这是一个奇迹!”



在巴黎,莫扎特继续写作这首奏鸣曲。一天清晨,母亲被一股烧纸的焦味弄醒。小莫扎特穿着睡衣站在壁炉旁,一大堆撕碎的谱纸在燃烧,灼热的白色纸膜上还依稀可见一些音符。他不满意已写的篇章,早点后他开始重新改写这个奏鸣曲的最后一个乐章,并重新改写了第二首钢琴奏鸣曲。



他的父亲当时就发现,奏鸣曲中的展开部完全是奇怪的东西,没有他教过的规程与格式,也没有当时众多作品中那种遵循逻辑的思路。小作曲家的笔下有更多的即兴,更多的感性,完全是一种幻想的展开。父亲高兴地看到,儿子已经超越他了。



    圣诞节这天,莫扎特一家受到国王和王后的接见,并把这两首钢琴奏鸣曲呈献给国王的女儿维克托瓦;出版后的奏鸣曲扉页上写着:“作曲:萨尔茨堡的莫扎特,时年七岁”。



    从这首奏鸣曲开始,莫扎特揭开了他音乐创作的新的—页;这一曲是他汗牛充栋名作中的一个开篇之作。


摩纳哥发行的《莫扎特的一生》(1981)
[upload=jpg]Upload/2005481219351061.jpg[/upload]

比利时发行的《莫扎特的小奏鸣曲》(1956)

[upload=jpg]Upload/20054812193248457.jpg[/upload]
最后编辑琴韵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