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此曲只应天上有- - [复制链接]

查看: 1864|回复: 4
1#

                                      

    对于音乐,我没有什么偏好,流行和古典都能接受,只要自己觉得好听就可以。它们每每都能带给我一种说不出的愉悦,这种感觉决非人类的语言所能表达清楚。深奥的有如哲学的命题,难以琢磨,即使你和一个不同时代的人一起聆听,如果你们都喜欢同一首乐曲,你们会成为莫逆至交,其实你俩喜欢的共同点可能相差十万八千里。正如一瓶蓝墨水,是因为它真的是蓝色的吗?还是因为我们习惯于称之为蓝色,抑或其本质就是蓝色的?对音乐、电影也是如此


这阵子听的曲子中,有两首一直听,丝毫没有腻味之感。《索尔维格之歌》,当那段高音流泻而出之际,总觉得心揪起来。任何文字都无法表达我那一刻的心情。文采如莎士比亚,在写罗密欧对朱丽叶倾诉爱情时,那语言美丽、生动甚至充满激情和肉麻,但却远不如罗密欧心跃出口、呼吸困难以及朱丽叶神魂颠倒之真实感受的百分之一。所以我也不例外,一直为这痴情少女嗟叹不已:这才是红颜命薄。这首取挪威作曲家格里格的《比尔 金特》的唱段,每每让我浮现出一个憔悴、枯槁的少女倚靠床头,盼望情人的归来的景象。而那负心人此时却在国外过着放荡的生活。那份悲伤、痴情和期待又怎么能用文字来叙述,来表达?那深情的音乐有如何让我化为文字写出来?类似的曲子还有马斯奈《沉思》, 原曲为马斯奈的歌剧《泰伊思》第二幕第一场与第二场中间所奏的间奏曲,这段间奏曲表现了泰伊思厌倦世俗,而产生通过信仰宗教来求得解脱时的心态。全曲始终流露着一种虔诚的宗教色彩,却是感人至深。



电影音乐中,也有很多喜欢的。罗马尼亚电影《奇普里安 波隆贝斯库》,这个死于肺结核的身体懦弱的年轻人,大家想不到他会写出"联合写在我们的旗帜上"这样充满民族斗志的雄壮的乐曲。电影中,布加勒斯特大学的学生们占领奥匈帝国的礼堂的那段音乐就是这首,如今它是罗马尼亚的国歌。影片中我最感动的却是另一首。奇普里安 波隆贝斯库在狱中演奏的小提琴叙事曲,让一位路过的小偷驻足聆听,让人泪下(为此,花了85米买了EMI公司的原版CD)。小提琴有其独特的魅力。莎拉莎蒂的《吉普赛之歌》也是一首妙不可言的乐曲。那段慢板音乐缓缓地流出,如泣如诉。诉说着千百年来吉普赛人的流浪生活,远离家园,满目凄凉,前途茫茫。



另一首近期听的是爱尔兰民歌《伦敦德里小调》(也有翻译成《男孩丹尼》),也让我不知所措,我是说那种愉悦让我的灵魂不知所措。旋律和歌词表述的是时光流失的感叹。淡淡的哀愁丝丝沁入心脾,不知该把灵魂搁到何处。悲剧的快感原来是这样产生的。有一位牧师说到天堂有多么美丽时,做了一个这样的比较:当你听到最悦耳动听的音乐时的感受,只是身在天堂那般快乐的百分之一。这大概是我们常说的此曲只应天上有的来源吧。一个雨夜,独自一人,在家中听,动人的旋律与窗外沥沥的雨声和谐,倾听那动人的和声,只想静生、静思。
分享 转发
TOP
2#

是原创吗??
真是好文章!
TOP
3#

楼主指的“奇普里安 波隆贝斯库在狱中演奏的小提琴叙事曲,让一位路过的小偷驻足聆听,让人泪下(为此,花了85米买了EMI公司的原版CD)”。是不是薛伟的?薛伟在EMI的也有这一曲。
TOP
4#

zjize 在 2005-11-1 21:54:21 发表的内容
是原创吗??
真是好文章!


是原创。谢谢你的喜欢。希望论坛上多一些乐感的文章。
TOP
5#

MBL1521 在 2005-11-1 23:32:30 发表的内容
楼主指的“奇普里安 波隆贝斯库在狱中演奏的小提琴叙事曲,让一位路过的小偷驻足聆听,让人泪下(为此,花了85米买了EMI公司的原版CD)”。是不是薛伟的?薛伟在EMI的也有这一曲。


是。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