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原创]迷上瓦格纳音乐 [复制链接]

查看: 3657|回复: 6
1#


前一段曾经介绍了一张瓦格纳前奏曲和序曲的碟
http://www.av199.com/viewthread.php?tid=97993

如果说以前听瓦格纳音乐是感觉刺激, 因为旋律感强而好奇的话,如今我发现从他的管弦乐可以获取很多激动之外的东西,我想如果喜欢听贝多芬交响乐的话,很可能也会喜欢瓦格纳音乐。因为那种内在的力量感似乎是继承下来的。而勃拉姆斯的交响乐就感觉不到和贝多芬有多强的继承关系,反而像是不同的小曲和旋律的串接,或者像一个复杂的室内乐或者协奏曲。

瓦格纳的音乐仔细听还是和如今的电影音乐大不相同,如果说相似,只能是如今的电影音乐摘抄或改编了瓦格纳音乐的部分加上其它的音乐,做成一个大拼盘。但音乐在电影中的作用也仅仅是加强气氛,起着情节过渡,烘托得作用,让观众落泪的作用。最优秀的电影音乐之一比如《辛德勒名单》主题曲,也就是一小段悲伤的小提琴曲,对全剧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但龙还是要靠画面叙述来画。但瓦格纳音乐不是这样,他的音乐本身就在述说故事,表现动机,他的音乐似乎介于交响乐和歌剧之间,所以他称为 “乐剧”。

瓦格纳年轻的时候,世人不欣赏甚至嘲笑他的音乐,没有人愿意排练和演奏他的音乐。他也是一个诗人,还著有诗集。他也是一个某种程度的哲学家和学者。在瓦格纳的时代,莫扎特被很多人认为是写一些过时的巴洛克小调的作曲家,他的作品没有难度也缺少技巧。但瓦格纳为莫扎特平反,认为莫扎特的貌似简单的音乐中蕴含了丰富的内涵,实际是达到了意大利歌剧艺术的最高境界,即把意大利歌剧和德国的思辨哲学相结合。

后来瓦格纳自己来到小镇拜鲁伊特,开始自己设计剧院,专门上演他的乐剧。并且自己去欧洲宣传他的音乐,逐渐成名。有大批信徒不仅迷上他的音乐,而且也迷上他的哲学。号称是希腊酒神文化“狄俄尼索斯”精神的继承者。连著名哲学家尼采也是他的信徒之一。

不知道大家是否读过尼采名著《悲剧的诞生》? 可能不会有很多人读过。其实这本书完全不是讲什么凄惨的事情,而是讲戏剧史,特别是悲剧这一剧种的历史,还有两种戏剧元素的基本精神。“阿波罗精神”和“狄俄尼索斯”精神。前者代表理智,理性,后者代表人性的,狂欢。可谓是压抑在每一个貌似理智的人的意识下,潜意识的思想。“狄俄尼索斯”即酒神,酒神节也就是狂欢节。如今在欧洲还有巴西等地还有狂欢节。
尼采认为只有德国人才继承了希腊传统,拥有最正宗的“狄俄尼索斯”精神,这也反映在他们的哲学,音乐之中。一般认为贝多芬的交响乐是“狄俄尼索斯”精神的代表。从这个角度看,瓦格纳的风格类似贝多芬。

音乐为什么能给人以鼓舞? 仅仅是优美的旋律或者动态?没那么简单,好的音乐其实唤起了人内心所压抑的思维,与之共鸣。就像每一个感到郁闷的人听了勃拉姆斯第三交响曲的第三乐章,或许都感觉到心情被释放。听好的严肃音乐,就好像和一个知心朋友兼长者谈话,你所经历的,他们都经历了,你说感受过的,他们都曾感受过。你所不能说出的心事和痛苦,他们都能够理解。。。如果想知道一个宏大的场面,一则动人的故事如何光靠音乐来讲述,那么听瓦格纳音乐吧。

瓦格纳和勃拉姆斯不同,据说中年人容易喜欢勃拉姆斯,而我觉得少年人显然就容易喜欢瓦格纳了。瓦格纳并不像勃拉姆斯在表现他自己的心情旅程,瓦格纳是作为一个剧作者,塑造着不同的主人公。他自己的心情你感受不到。但你却可以从音乐,从剧情中了解。从作品类型上看,莫扎特最核心的作品也是歌剧,瓦格纳和莫扎特也有共同之处。

但瓦格纳的好处并不是因为他像贝多芬或者莫扎特,而是因为他自己。瓦格纳音乐中的旋律变化,复杂性,壮丽的场面是罕有的。在他的精品小段之中,从始到终,听不到冗长或者古板的传统风格,也没有怪异,不和谐的现代风格,也没有过分煽情或者向听众倾诉自己心中的苦闷。从这点上,瓦格纳又类似莎士比亚。他在讲述一些生死情仇的故事,好坏对错,由听众自己去评述。

超出一个普通作曲家的是,瓦格纳是一个思想家。前面说了,他已经是诗人了,他的诗作被翻译成多种文字。他不是虔诚的信徒,多数作品都没有给神一个良好的位置。甚至在最重要的作品《尼贝龙根的指环》中间,最后的章节《众神的黄昏》,最后在爱的力量下,爱情战胜了神力,瓦尔哈拉宫被烧毁,男主人公死了,女主人公殉情,黄金沉到莱茵河低。。。一个完美的悲剧式结尾。瓦格纳的大多数剧作,最终结局都是男女主人公一起死,虽然让人扼腕,但也不得不感叹这样的安排也是剧情需要。
其主旨之一也是歌颂人性的伟大,呼唤自由的本性,爱情必将战胜金钱和宗教。 这个结尾让我不免和《罗密欧与朱丽叶》相比,那个莎翁名作里,男女主人公相继殉情,最后换回两大对立家族的和解。

描写这样情节的剧作,就是属于那种“亘古不变的人性“,多少代也不会减低光辉。

瓦格纳的悲剧精神其实更接近尼采的老师叔本华。大学里我也曾读过叔本华的作品《作为意志的表象的世界》和叔本华散文。前者哲学作品极为难懂,后面散文就比较易懂。叔本华可能国内的朋友了解的不多,其实是一个喜欢东方文化特别是佛教文化的哲学家。尼采的很多重要思想都继承自叔本华,但叔本华确是“积极悲观”的。瓦格纳把毕生精力的巨作《尼贝龙根的指环》献给叔本华。叔本华的很多思想来源于东方,又结合了西方传统哲学,所以甚至国学大师王国维也从叔本华哲学获取很多。

乱写了这些,部分是因为听他的音乐的感触,部分是读《萧翁评乐》的读后感。萧伯纳也是一个瓦格纳信徒。他平时就在自己钢琴上弹瓦格纳音乐的钢琴改编版来欣赏呢。毕竟那个时候还没有HiFi,而音乐也不可能每天都上演。
分享 转发
TOP
2#

感谢各位大哥的鼓励,此文是小弟所作。部分感受来自《萧翁谈乐》,否则某些思想性和历史故事绝不会了解。
TOP
3#

顶一把
TOP
4#

迪卡版的苏提指挥的瓦格纳作品都很好,值得收藏.
TOP
5#

瓦格纳和勃拉姆斯是是异曲同工,以前也说过自己的看法,他们古典音乐的两块试金石。欣赏与否,应该不是按年龄段来划分的。
TOP
6#

原文最初发在www.av199.com, 这边DX比较多,欢迎批评。
TOP
7#

……乱写了这些……

不是乱写,写得精妙!有气势!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