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二
谭冰若
我认识周冰倩差不多已经有12年了。80年代中期,上海经常举办各种通俗歌曲的演唱比赛,我经常担任评委,她经常参加比赛。记得有一次,一位可爱的小姑娘走到我面前,然后进行一翻自我介绍。看着她那一脸天真明媚的样子,我想,这个女孩子对演唱流行歌曲并没有丝毫“不务正业”的烦恼。她就是本书的作者——周冰倩。
周冰倩的嗓音很独特,这是她唱歌的资本;周冰倩的音乐感觉非常好,这恰恰又是演唱通俗歌曲最为重要的前提。所以,当她提出跟我学习声乐时,我就欣然答应了。声乐和器乐在技巧表现上毕竟是两码事,要在短时间内接受系统的教育和训练并取得成绩,除了勤奋之外还必须具备较高的悟性。在我看来,周冰倩具备了很好的抒情花腔女高音的潜质,对她的辅导我也比较着重于这个方面。她能够把所学的技巧灵活地运用于通俗歌曲,使自己的演唱更趋完美,这也是她的聪明所在。周冰倩跟我学,也跟别的老师学,她之所以能博采众家之长、为她所用,而没有因不同的理论、不同的教学产生疑惑,关键在于她具有积极、健康的学习态度和聪慧、科学的学习方法。在1988年、1989年两年中,她在歌坛脱颖而出,成为国内屈指可数的一个学院派流行歌手,这一切都植根于她扎实的专业功底。
周冰倩在歌坛的成功,对于我们这些从事了一辈子严肃音乐的人来说是值得思索和探讨的。首先,一个学习器乐的学生跨专业涉足声乐领域,会不会影响本专业的学习和发展,这在当时是一个问题,到现在也依然值得我们去面对和引导。周冰倩在上海音乐学院接受了长达13年的正规音乐教育,严格的器乐训练对她的演唱有很大的帮助,二胡如泣如诉的特质更成为她演唱风格的一大特点。踏入歌坛后,周冰倩在二胡的舞台表现力方面显得尤为出众,专业成绩名列前茅。显然,在音乐领域内很多东西是互为贯通、相互促进的。
作为一个接受正统音乐教育的音乐艺术人才,涉足通俗音乐文化,周冰倩是较早的一个,这在当时也确有一定阻力。目前,越来越多的音乐学院师生正积极投入到流行音乐的创作和演出之中,这对繁荣流行音乐市场、促进流行音乐的健康发展、提高流行音乐欣赏群体的艺术素养是一件好事。周冰倩的代表作——歌曲《真的好想你》会奇迹般地挽救一个病危老人的生命,并在抗洪救灾中再次成为军嫂思念亲人、讴歌人间真情的心中之歌。可见优秀的流行音乐作品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确实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显然,艺术的魅力与震撼力是从来没有“严肃”与“流行”之分的。
在流行音乐与国际接轨方面,周冰倩也是走在很前面的一个勇敢者。1990年当她要中途辍学去日本发展时,我曾为她有过一丝担忧;当她不到一年回国探亲时,日语的熟练成度以及对音乐术语的掌握令我感到吃惊;当我听说1993年她在日本取得成绩后,心中不禁感慨万千:对于她来说,能够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克服语言关,并力克群雄、频频获奖、为国人争光实属不易;而日本音乐界能够把最高奖项实事求是地“让贤”于一个“外国人”也确实难能可贵。在日本,周冰倩始终没有忘记把她心爱的二胡带在身边,为弘扬中华民乐作出了积极贡献,日本媒体称她是“中日音乐文化交流的使者”确实当之无愧。
回国后,周冰倩显得更加成熟,他的事业也越来越发展。从二胡到唱歌,从音乐制作到涉足影视的尝试,这一切无疑是在对自己进行挑战。事实已证明,她是一个感受时代节奏与脉搏的“弄潮儿”。
这本自传体的文学作品以生动、朴素的笔触,叙述了周冰倩艺术成长的经历和人生中一段不凡的奋斗之路,其中许多篇章对学习音乐的孩子家长、对从事艺术教育的老师不乏有启迪的意义和价值。如何正确培养和教育下一代,如何帮助孩子把握机遇。给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使他们拥有一颗健康活泼的心,一步步脚踏实地地走近自己的目标,最后实现自己的理想。这便是读者在阅读本书后和能获得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