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力倾情铸就优质跨界新民乐(一)
普罗艺术最新出品的发烧DSD新民乐大碟《归来的马》和《卡门》
兰舟
不遗余力地推动中国“雅艺术”发展的 北京普罗艺术公司,近期倾心倾情推出极具NEW AGE及WORLD MUSIC 风范的新民乐发烧唱片系列,《卡门》和《归来的马》是打“头炮”的两张。
“普罗艺术”作为内地“雅艺术”的代表性唱片厂牌,其音像制品当然不仅仅是音乐制作出色这么简单啦!从其唱片的包装设计上都能“嗅”出雅致的品位:《归来的马》和《卡门》的唱片外盒摒弃他家惯用的塑料或是纸盒包装,改用压纹的彩纸;前者外包装为很“草原”的藏青色,内页是统一的草绿色;后者为热烈的火红色,内页是很妩媚的深红;封套设计得现代,时尚,简洁,高雅,而且有超强的视觉冲击力!两张唱片内页中都有两张磨砂纸,《归来的马》中前面一张印着一把马头琴,《卡门》中印着一把琵琶,而后面一张均印着的“普罗艺术”的篆体大印,好特别呦!制作者的用心可见一斑!唱片内页奉上“普罗艺术”老总王翔亲自撰写的详尽精彩文案,虽然跟王总素未谋面,但从看到《天边》文案,再到现在的这两张,笔者为王总出色的文字功底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而赞叹,一位嗜好音乐熟识策划运作文化产业的性情中人也!
去年“普罗艺术”出品的《天边》中的《吉祥三宝》入选广州白天鹅国际音响大展的SACD纪念唱片绝非侥幸,该碟请来张学友的御用录音师欧丁玉做后期混缩,提升了唱片的音质水准,音场表现更为出众,呈现良好的平衡度,令到众位烧友又多一张试音利器;这两张大碟的后期依旧由欧丁玉操刀,笔者认为音质应该可以让人放心。
笔者首先试听的是《归来的马》,该碟音乐马头琴演奏者是蒙古族马头琴演奏家贺西格;CHECK第1首《黑小伙》,一开声就是电子合成的透明晶莹的乐音,加上清亮的电钢琴声和一管幽然调皮的笛子SOLO,绘就“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迷人景象,碧空如洗,一望无垠的蒙古大草原上撒满如朵朵白云般的羊群······前奏过后,沧桑的马头琴婉转深情地诉说起来,哇!“马背上的民族”竟有如此这般的细腻柔情!乐曲中偶尔穿插几句空灵飘渺的女声长调吟唱如天籁般直上云端,音场显得那么的开阔辽远!
第2首《摇篮曲》是笔者吐血推荐的必听曲目!惊蛰时节的阵阵惊雷和着潇潇雨声愁煞人!天地之间箫声无言地呜咽啜泣,这不是肝肠寸断的诗篇又会是什么?接下来合成器打出了通透舒缓的节奏,马头琴声声入耳,句句入心入髓;笔者似乎触碰到笔者那根最脆弱的心弦,只觉鼻头一酸,泪水不听话地奔涌而出!到副歌部分如泣如诉的和声伴唱响起时,我再也控制不住情绪,竟放声号啕大哭!嗨!正应了歌里唱的“男人哭吧哭吧不是罪!间奏处来上一段陈悦戚戚然的箫声,“严重催泪”!哭得我满头大汗!嗨!空调虽然开着但我怕热,就让我痛快淋漓地大哭一场吧!任由泪水汗水流个够!哭泣--对我而言已是儿时记忆里的遥远事情了,为这翻卷衷肠的音乐而痛哭流涕还是头一遭,爽!值得!光听这一曲已值片价!到现在我仍在琢磨这首曲子究竟是不是《摇篮曲》?真要是摇篮曲那也未免太过悲伤心酸了吧!莫非蒙古族的BB在襁褓中都曾尝过母亲咸咸的泪水?
《万丽姑娘》上演了一段感动天地的殇情悲歌,强烈的叙事风格;前面是忧伤缠绵的乐段,接着进入激越铿锵的高潮部分,POP ROCK的编配,直听得人热血沸腾!旋律中浸透滴血的痛楚;标题曲《归来的马》与该曲编配有类似之处,高潮时HEAVY MEATAL的曲风,马头琴声激情火爆,狂浪不羁,尽显蒙古族人民粗犷热烈的性格。
若想测试HIFI系统的定位感的烧友可听听《小骝马》,男声长调的清唱和着马头琴孤独而伤感地演奏出过门,随后多声部的男声合唱,层次分明,低音声部居左,中高音声部居右前,定位准确;间奏处马头琴模仿马的嘶鸣,栩栩如生,几可乱真!甚为出彩。
家乡,草原--是蒙古族人民永远魂牵梦萦的地方,或许作为游牧族民常年的颠沛流离造就了他们骨子里那挥之不去的乡愁,许多蒙古族的音乐作品都以此为主题深情讴歌,碟中的《岩山》,《我从草原来》,《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天边》均属这一主题。《岩山》中在马头琴的低吟浅唱中把思乡情愫演绎得馥郁芳香;《我从草原来》一曲颇具NEW AGE的世界音乐,无论是空灵清凉的女声长调伴唱还是马头琴婉约浓情的SOLO,以及间奏处清脆的几句竹笛的点缀都把每个人的身心摩娑得清清爽爽!《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已是经典自不必待言。
而终曲《天边》听起来更显亲切,去年风头强劲的布仁巴雅尔《天边》被笔者已听得滚瓜烂熟,柔情万种,把草原儿女对蒙古大草原的恋恋情深淋漓尽致地表露无遗!用此曲作压轴很够分量啦!
两件代表了东西方音乐文化的乐器:琵琶和吉他;被“普罗艺术”以“拉郎配”的方式组合到了这张《卡门》中,琵琶演奏出来的当然是东方神韵,而吉他弹就的却是西方情调,如此是否能融贯中西?能不能碰撞出别样的火花令笔者满腹狐疑,于是细细听听,一探究竟,看看东方遭遇西方的结局如何;而事实上听着该碟中的音乐并不别扭,而且觉得其创意比贺西格的《归来的马》更胜一筹!源于赵聪的琵琶曲调与秦万民的吉他旋律互为映衬,把个中西名曲演绎的流光溢彩!转念一想,其实琵琶和吉他的“老祖宗”原本就是西域路上的同一件弹拨乐器,由于历史的变迁,各自发展成不同的型制并出现音色上的差异,但它们是有渊源这是真的! 相比之下,琵琶的表现力比吉他要强得多!特别是在演绎大场面,激越铿锵的曲子(譬如《十面埋伏》,《霸王卸甲》)等曲目时,吉他恐怕是望尘莫及了。
碟中编配得最出跳的当属《哈巴涅拉舞曲》和《重归苏莲托》,而笔者最钟情的当推《江南印象》,《琵琶吟》和《浏阳河》;CHECK第1首《深情的吻》,改编自著名的拉丁情歌《BESAME MUCHO》,对于笔者而言实在太熟悉了,听过演唱及演奏的许多经典版本,都比收入碟中的这一曲来得动听,听着这首曲子的编配只剩一个字“俗”!不到1分钟已没耐性再继续听下去;赶紧CHECK第2首《哈巴涅拉舞曲》,一开声就吸引了我的注意力!先是琵琶来上一段类似于“清唱”的“很西班牙”的SOLO,好戏要上演了!而后,吉他加入立时强化了西班牙的味道,鼓声响起时,只“见”卡门已在扭动曼妙的水蛇腰狂野地舞动起来,鼓声弹跳力十足,间奏处响起熟悉的FLAMINCO响板,令笔者回想起多年前听过的发烧名盘《HIFI西班牙》,当时普罗艺术也曾与JVC合作发行过;而琵琶飞快地轮指狂放地炫技弹奏,与吉他的炫技式演奏来了一次“热烈接触”,还有掌声在“添油加醋”!把舞台上放荡形骸的吉普赛“野猫”刻画得入木三分!此曲的琵琶,吉他等乐器的结像力达致发烧级;而且乐曲的情绪是层层递进不断高涨的!听者的情绪也被挑逗得不亦乐乎!此曲让我“爱不释耳”。
《浏阳河》谁都听过啦!经过精心地编配听起倒也跌宕起伏!煞是迷人!鼓声颇有弹性和“水分”!青青的竹笛声悠扬婉转的吹出前奏,电吉他旖旎地弹出如歌的主题,接着琵琶柔美地再现主题,勾勒出浏阳河两岸的秀色;间奏时,一阵子小鼓咚咚地敲起来,很有“潇湘”的感觉!琵琶和镲激越亢奋地对奏,把曲子推向高潮;一声大锣之后,情深款款琵琶吉他又再一次演奏起主题旋律,中间穿插点缀几声悠悠的笛声,美啊!
碟中最令笔者流连忘返的曲目是《江南印象》和《琵琶吟》,极具江南婉约的气质;前者由涓涓细流的水声开始,加上合成器模拟的水晶琴声带出了前奏,随后琵琶淡定抒怀地弹奏出的是印象中江南水乡的氤氲雾霭,或是烟雨迷离,千帆过尽,还是座座纤巧的小桥,蜿蜒的青石路曲径通幽,河岸的弱柳扶风,抑或是那个撑着油纸伞的丁香姑娘······我生于斯长于斯,听着这一曲竟由衷地感慨起来!是啊!“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我深深地沉醉于该曲的高远意境!而《琵琶吟》一曲,笔者把它理解为原创版的“《春江花月夜》”,诸位去听听,估计也会和我感同身受的!
《茉莉花》和《南海姑娘》姑且当成床头小品,情调音乐来听,不错呦!要说的是终曲《丝绸之路》,原以为是喜多郎的作品也就算了!可偏偏由内地一位名叫张光磊音乐人创作的;笔者知道他,还推荐过他的歌曲的!但怎么听都感受不出“大漠孤烟直”的画面!也许是先入为主吧!毕竟喜多郎的那一首在笔者心目中的旋律已是刻骨铭心!喜多郎就是喜多郎!这个世界只有一个!光磊哥哥要超越这位大师级的音乐家是否也得假以时日?再好好练练内功吧!这是笔者认为的该碟一处遗憾的地方;不过这个世界本就没有完美的艺术,从整张唱片来衡量,已经相当用心了!夫复何求呢!
两张大碟听完,笔者在揣测普罗艺术做这个系列初衷应该是音乐性摆在首位的,因为在录音方面还有些可以做得更好的地方:譬如琵琶,吉他等乐器的音色要更准确点!更通透些,细节和空气感更多些,乐器录得更润泽更光彩一些岂不更妙?定位感,分离度若更好些不是更好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