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31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我最喜欢的100张(套)唱片 [复制链接]

查看: 102753|回复: 309
1#
2006.03.30:
这个帖自发出之日起已近一年,对于大家超出我想象的关注与喜爱,我深感荣幸与惭愧.
回头看看,这已完成的几十张里面,既有写得较为流畅率真的,也有十分幼稚单薄的."曲目优先"与"抵制人云亦云",是我当时的2个主旨,迄今未有改变.
此贴没有涉及歌剧是非常遗憾的,原因是我仍然不能准确地在歌剧的版本之间展开细致的比较.
至于搞成现在这烂尾楼模样,非我所愿.鉴于此帖隔三岔五被顶起,既引发相关的讨论,耽误大家的精力;也引起不必要的猜测与非议.故采取"定点清除"计划,逐步拆除烂尾楼,还大家以清净.
再次感谢!
最后编辑mahler2004a
分享 转发
TOP
2#

mahler2004a 在 2005-5-1 23:23:07 发表的内容
[upload=jpg]Upload/20055123225243177.jpg[/upload]

35. 里查.斯特劳思<最后四首歌>     舒瓦兹科普夫/塞尔

我对这部作品的感情,很多168的网友已经知道了.我对这个版本的感情,又是其中最深厚的.
从很多评论看到关于”技术”上力不从心的说法,我可以承认;不过,对于这么一个高难度的作品,我听下来除了诺曼以外,其他的演绎者(包括雅诺薇兹)都会有力不从心的时候,都会有牵强的时候,这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在电视里看已显衰老的斯图德和余隆合作,高音已根本唱不上去,完全凭人生阅历与对艺术歌曲的理解来演绎;而当年的舒瓦兹科普夫,不但也是这样做了,而且做到了”完美”的境地.
诺曼的嗓音是恐怖的,是超人的;故而,也常常让人感觉是非人的.还有她略显粗暴的发声方法与不太标准的德语发音.
雅诺薇兹更有”天籁”感,有不食人间烟火的神圣感;但是舒瓦兹科普夫展现出来的浓浓的人性关怀,那种对尘世的关注与领悟,那种温暖感,无与伦比.还有塞尔的杰出的协奏,尤其是<入睡>中的小提琴独奏,如此辗转迂回,如此拨人心弦,每听每感动.

最早听到的“入睡”是bohm和 lisa della casa 的DECCA版,听11点钟后的taibei二台音乐广播时听到的,还有“在晚霞中”。很喜欢,遂收了decca的lengendary版,现在常听的还是schwarzkopf和szell的版本。感觉在这个版本中演绎者的physical 技术已现得次要了,已经成了通灵写意。richard strauss的作品除了海老拉的小奏,这个我最喜欢
TOP
3#

支票要兑现了哟,呵呵
感谢马勒兄分享自己所喜欢的碟
宁缺毋滥的情况喜欢老兄继续!
TOP
4#

其实楼主可以在闲暇或有写作的冲动的时候再写的
TOP
5#

mahler2004a 在 2005-4-13 16:38:52 发表的内容
[upload=jpg]Upload/200541316241358989.jpg[/upload]

1. 勃拉姆斯第2钢琴协奏曲/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热情"
   李赫特/芝加哥/莱茵斯多夫

我的封面是低价的蝴蝶版,曲目和图片里一样.这是我唯一一张由父亲买了送我的碟,当然是我在场挑的.九龙的阿姨们给了我这么一张壳子打过口的碟,算起来不知是不是我的第一张"洋垃圾"呢?
这是我冲动时期最热爱的一种冲动型的演绎.以至多年过去,还是不能接受太温文尔雅的勃2.比如巴克豪斯,他们说他象狮子,没听出来,太温顺了.李赫特的"响亮"与"快",都是以"稳"为基础,所以听他第2乐章的排山倒海,并未感觉散架;至于"热情",更恐怖了,没听过这么狂的演奏.每个音都是最强音."不正宗"?--管他呢!电视里看过巴杜拉-斯科达先生为学生讲解"热情'的演奏,再对比李赫特的弹法,似乎李赫特无一正确,哈哈!
这张唱片让我想起"外星人"这个称谓,李赫特出现在西方舞台引起的骚动,感觉跟10年前罗胖子亮相欧洲一样的情形吧.当然,这张唱片也让我想起高考前后那些奇特而复杂的时光.


那吉勒尔斯和雷那版的勃钢二,岂不更冲动?
TOP
6#

一个门外汉刚到168来,翻看了很多老贴,但遗憾漏掉了这贴。

仔细的看完了帖子,很兴奋也很感动。虽然有许多观点和喜好不一致,但却很钦佩马勒兄。

希望慢点写,再慢点写。让我等延长这种快乐。
希望每贴长点写,再长点写,让我等能获益更多。
TOP
7#

mahler2004a 在 2005-4-13 16:38:52 发表的内容
[upload=jpg]Upload/200541316241358989.jpg[/upload]

1. 勃拉姆斯第2钢琴协奏曲/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热情"
   李赫特/芝加哥/莱茵斯多夫

我的封面是低价的蝴蝶版,曲目和图片里一样.这是我唯一一张由父亲买了送我的碟,当然是我在场挑的.九龙的阿姨们给了我这么一张壳子打过口的碟,算起来不知是不是我的第一张"洋垃圾"呢?
这是我冲动时期最热爱的一种冲动型的演绎.以至多年过去,还是不能接受太温文尔雅的勃2.比如巴克豪斯,他们说他象狮子,没听出来,太温顺了.李赫特的"响亮"与"快",都是以"稳"为基础,所以听他第2乐章的排山倒海,并未感觉散架;至于"热情",更恐怖了,没听过这么狂的演奏.每个音都是最强音."不正宗"?--管他呢!电视里看过巴杜拉-斯科达先生为学生讲解"热情'的演奏,再对比李赫特的弹法,似乎李赫特无一正确,哈哈!
这张唱片让我想起"外星人"这个称谓,李赫特出现在西方舞台引起的骚动,感觉跟10年前罗胖子亮相欧洲一样的情形吧.当然,这张唱片也让我想起高考前后那些奇特而复杂的时光.


李赫特第一次访美的录音?他的“热情”可是号称世界上最快的。着实让美国人震惊不已。
TOP
8#

学习中,好帖子,收藏了
TOP
9#

最好是上传一下图或音乐....
TOP
10#

严重期待中!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