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大家来听爵士乐 [复制链接]

1#
请上船,当一个不受束缚的音乐舵手
作者:刘汉盛
对我而言,爵士乐浩瀚如海,涵泳其中永远都在学习。而如果您刚想入门,以下我们为您筑起一个港口,请您在此上船,学习当一个即兴、自由、不受束缚的音乐舵手。
当我们决定使用「大家来听爵士乐」这个专题名字时,心中不由得升起一阵惭愧:自台湾有音乐杂志以来,至少也已经过了二、三十年。而到现在,台湾还没有一本爵士乐的专业杂志;我们也还在制作「大家来听爵士乐」这种专题。反观日本,「Swing Journal」发行量达二、三十万份的事实,明明白白的告诉我们,同样是东方人,日本能,我们却不能。身为音乐媒体的我们,除了惭愧,还有许多的不解。 我们不解,为什么这么好听的音乐在台湾竟然长期被忽略?我们不解,古典音乐的入门学习过程远比爵士乐还来得困难,但是台湾的古典音乐却拥有大量的爱好者。我们不解,爵士乐其实无时不刻在人们身边,为什么大部分人却浑然不觉。
爵士精神 在Marshall Winslow Stearns所着的「爵士乐的故事」(The Story of Jazz)中,曾说「爵士乐原称Jass,后来才改为Jazz。先于1915年在芝加哥出现,这个名词的原来涵义是不宜宣之于笔墨的。」从这段文字中,我们可以了解爵士乐原来就是一种很难以文字语言说明的音乐,它不像古典音乐,我们一说古典乐派、浪漫乐派;或奏鸣曲、协奏曲人人皆懂。或许,就是因为爵士乐注重的是即兴创新的精神,它每次眼奏都不同,每天可能都有新的创意出现。它是那么的不可捉摸,它是那么的不可以言传。所以,即使您天天都有机会接触它,也不知道它就是爵士乐。正是因为这样,使得它的传播速度被减缓了。 此外,台湾近五十年来的环境也是制约爵士乐兴起的原因之一。爵士乐的精神原本就是即兴、自由、创新,不受束缚的。而这种精神在台湾尚未解严时,根本是被紧紧束缚着。相形之下,注重形式、循规蹈矩的古典乐在台湾就得到了发展的空间。与日本近五十年来对照,就会发现这段期间因为美军驻守日本的关系,日本战后的一代一直深受美国文化的影响。他们追求美国式的生活,并且将美国流行乐与爵士乐模仿得淋漓尽致。在追求美式文化的同时,日本又是个遵循传统的国家。就这样,古典音乐与爵士音乐在日本双双蓬勃发展,这是任何一个亚洲国家所没有的现象。
大家来听爵士乐 这次的「大家来听爵士乐」专辑,其基本的素材是我们得到一套刚发行的Verve 24 Bit再版CD。这套五十张的CD都是融合爵士之前(也可称为标准爵士乐时期)的经典录音。欣赏这套CD,我们可以学习到这些爵士乐老大师们的乐风。当然,爵士乐的经典录音不仅Verve而已,像Fantasy旗下的Prestige、Riverside、Pablo、Milestone、Contemporay等众厂牌同样也是经典。其它在Blue Note、Concord、Mapleshade、ECM、GRP、Chesky唱片中您也可以发现许多宝。对我而言,爵士乐浩瀚如海,涵泳其中永远都在学习。而如果您刚想入门,以下我们为您筑起一个港口,请您在此上船,学习当一个即兴、自由、不受束缚的音乐舵手。
爵士乐细说从头
大约从1917年开始,爵士乐这个名词在美国兴起,渐渐的为人所注意。这种融合非洲与欧洲、美洲的新音乐争脱了古典音乐的束缚,也打破了流行音乐的浅薄。经过多年的演变,爵士乐的风格一直与社会的变迁同步改变,直到今天,爵士乐仍然未曾定型。如果说一种艺术在达到形式的完美同时就是死亡的开始,那么爵士乐永不死亡,因为爵士乐的精神就是永远即兴、永远在变,永远不会有形式僵化的一天。
作者:刘汉琦
在爵士乐这个名词被正式称以Jazz以前,散拍乐(Ragtime)是当时最为流行的音乐型态,大约由1890年至1917年之间为其黄金时期。这种强调切分音,且风格略为呆板的音乐演奏,虽然仍是以写谱演奏为主,但即兴演奏已占了相当程度的成份,这对日后爵士乐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散拍乐的代表性人物除了有钢琴手Scott Joplin、Jelly Roll Morton与J. P. Johson外,还有短号乐手如Buddy Bolden与King Oliver等。 与此同时,蓝调(Blues)在W. C. Handy推波助澜之下也蔚然风行起来,他所创作的曲子如「Memphis Blues」与「St. Louis Blues」成为其中的经典代表作,而且在日后广为其它爵士乐音乐家所翻奏或翻唱,像女歌手Bessie Smith就曾在二十年代重新诠释很多他的作品。蓝调这种源自美国黑人的民间音乐,它其实是融合了西非洲音乐与欧洲音乐和声而混种而来,并透过其特殊的十二小节结构、蓝调音符(Blue Note)与蓝调音阶呈现出来,其在爵士乐发展史上也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当然,除了散拍乐与蓝调之外,其它如进行曲与当时的宗教音乐如赞美诗、黑人灵歌等,也或多或少都对爵士乐的孕育产生重大的影响,而纽奥尔良爵士乐(New Orleans Jazz)的兴起才将真正的爵士乐引介出来。
纽奥尔良爵士乐 在二十世纪转叶之际,一种全新的爵士乐诞生了,虽然纽奥尔良并不是大家所常认为是爵士乐的完全重心,像在德州、密西西比州、佛罗里达州及田纳西州,与都市地区如巴尔提摩、圣路易和俄克拉荷马都有这种强调即兴演奏的音乐的产生,不过纽奥尔良确实是其中最重要的地方。在当时,纽奥尔良的红灯区Storyville因需要而聘用了职业钢琴手与合适的乐团演奏,更因而促成了称为「纽奥尔良爵士乐」的成长。这种音乐以小喇叭或短号演奏主旋律,单簧管以华丽的对位旋律附和,伸缩喇叭负责填满较低部的和声,土巴号或贝斯演奏低音旋律线,鼓则敲击出节奏。而在稳固不变的节奏之下,这三样主奏乐器演奏特有的音调和乐句作对位演奏,加上频繁地使用颤音与圆滑奏,因而营造出独特的风格。 Buddy Bolden或许就是纽奥尔良爵士乐的先驱者,他从1890年代开始就组织过很多乐团,不过当时由于留声机尚未发明,我们无从知道他所领导的乐团演奏风貌如何。1917年,由白人乐手所组成的Original Dixieland Jass Band灌录爵士乐史上第一张唱片开始,人们才有机会在往后的录音中听到纽奥尔良爵士乐的演奏,且也由于Original Dixieland Jass Band这次的录音,也使得爵士乐传遍了整个美国与世界各地,而往后狄西兰爵士乐(Dixieland Jazz)则成为专指白人乐手演奏纽奥尔良爵士乐的称号。 随着Buddy Bolden与Original Dixieland Jass Band之后, New Orleans Rhythm Kings与Creole Jazz Band成为最重要的纽奥尔良爵士乐团,尤其后者更是由深具影响力的短号手King Oliver所率领。除了这两个乐团之外,其它纽奥尔良爵士乐的领导人物尚包括小喇叭手Bunk Johnson与Freddie Keppard、萨克斯风手Sidney Bechet与钢琴手Jelly Roll Morton等等,当然,在所有纽奥尔良乐手中最伟大与最具影响力的人物就是当时在King Oliver乐团中担任第二小喇叭手的Louis Armstrong。
★配图A:真正带起爵士乐风潮的纽奥尔良乐团,乐手中最伟大与最具影响力的人物就是当时在King Oliver乐团中担任第二小喇叭手的Louis Armstrong。
芝加哥爵士乐 二十年代,随着纽奥尔良的红灯区没落,加上许多爵士乐手都在密西西比河的游船上演奏,因而使爵士乐沿着河流传到沿岸与其支流各城市,而其中又以前往芝加哥的人占大多数。由于纽奥尔良爵士乐手的到来,影响与刺激了当地的乐手,因而使得爵士乐在芝加哥蓬勃发展起来,例如当King Oliver在1922年于林肯花园表演时,他便向芝加哥引介了真正的纽奥尔良爵士乐,而Louis Armstrong正是King Oliver乐团中的第二小喇叭手。后来他组织的Hot Five与Hot Seven乐团,更对芝加哥爵士乐产生重大的影响。芝加哥爵士乐风格虽然源自纽奥尔良爵士乐,却强调独奏乐手(如萨克斯风)与更具张力的节奏及更复杂的结构。这些在芝加哥演奏或受芝加哥乐派影响的乐手还包括伸缩喇叭手Jack Teagarden、吉他兼斑鸠手Eddie Condon、鼓手Gene Krupa、单簧管手Benny Goodman与短号手Bix Beiderbecke等,其中有很多乐手又迁移到纽约去,而使得纽约成为二十年代另一个爵士乐重镇。
摇摆乐时期 三十年代爵士乐又迈入另外一个新局面,那就是摇摆乐的诞生,而大乐团(Big Band)的兴盛又对摇摆乐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摇摆乐和以往最为不同的地方在于节奏的改变,它将原来纽奥尔良爵士乐中的二拍子节奏变为更为平滑流畅的四拍节奏,同时乐手们也发展出使用简短的旋律模式,称之为Riff(参阅词汇解释篇),而为了促长这种演奏方式,乐团因而被分成各种不同的乐器组,每一组都有自己的Riff,同时更提供了乐手演奏较长独奏的机会。 在大乐团发展中有两位非常重要的入物,那就是Duke Ellington与Fletcher Henderson。Duke Ellington在二十年代和他的乐团在纽约的绵花田俱乐部表演,并持续领导他的乐团直到他去世为止。他一生创作与演奏出很多脍炙人口的曲子。他们两位都是大乐团音乐的代表性人物,而遵循Ellington与Henderson风格的乐团领导人则包括了Jimmie Lunceford、Chick Webb与Cad Calloway等人。于此同时,在堪萨斯市的Count Basie也发展出不同风格的大乐团爵士乐。不论他们之间的乐风如何不同,但基本上他们的音乐都有一共同特性,那就是乐曲虽然大都经过精心的编排,但却给与乐手或多或少的空间去发挥即兴独奏,也因此在这些乐团中往往培育出很多非常优秀甚至乐风前进的乐手,如Henderson乐团中的萨克斯风手Coleman Hawkins与Basie乐团中的萨克斯风手Lester Young等。 在最后我们必须提到摇摆乐另一个重要人物Benny Goodman,他本身不但是位技巧精湛的单簧管手,他所领导的大乐团或是以三人到六人为编制小乐团,不论在艺术或商业上都获得极大的成功,也对后来的爵士乐音乐产生相当大的影响。
★插图B:摇摆乐时期的代表人物,Duke Ellington(艾灵顿公爵)与他的爵士乐团。
包勃爵士乐 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大乐团摇摆乐也跟着没落,而使得爵士乐又有了一次重大的变革,那就是包勃(Bop)爵士乐的诞生。这种包勃爵士乐起源于纽约,一群音乐家认为大乐团摇摆乐大都过于墨守成规,没有足够空间让人即兴演奏,且在和声与节奏上过于单调,加上Coleman Hawkins、Charlie Christian与Lester Young等前辈们新的声音与观念吸引他们,在聆听与革新之下,他们打破传统,开始演奏称之为包勃的爵士乐。基本上包勃音乐都是以三到六人编制的小乐团演奏,其最大特色在于使用大量崭新与不和谐的和弦,节奏复杂,连续不断的华丽装饰即兴独奏,以便寻求音乐上更大的自由发展。包勃音乐的首要推动者就是萨克斯风手Charlie Parker与小喇叭手Dizzy Gillespie。
★插图C:推动包勃音乐的萨克斯风手Charlie Parker。
凉派爵士乐与西海岸爵士乐 在包勃爵士乐兴盛的时候,一种衍生自包勃爵士乐的乐风产生了,这就是凉派爵士乐(Cool Jazz)。这种音乐起始于四十年代末与五十年代早期,它结合了包勃爵士乐的技术层面与其本身独特的音色:很少的泛音及颤音,并将之柔顺化以避免和原来风格一样有棱有角。这方面的代表人物无疑是小喇叭手Miles Davis。这种凉派爵士乐影响了很多的乐团与乐手,尤其是西海岸的乐手,因此它又称之为西海岸爵士乐(West Coast Jazz),乐手如次中音萨克斯风手Zoom Sims及Stan Getz、低音萨克斯风手Gerry Mulligan都是这种乐风的主导人物,而这种以凉派爵士乐为基楚的音乐持续兴盛到五十年代。同时,在五十年代,钢琴手Dave Brubeck与中音萨克斯风手Paul Desmond也以融合了古典与凉派爵士乐风的音乐而大受欢迎。
★插图D:凉派爵士乐与西海岸爵士乐,左起二位分别为萨克斯风手Charlie Parker与小喇叭手Miles Davis。
硬包勃爵士乐 当西岸兴起凉派爵士乐的时候,东海岸却继续延伸并扩张包勃爵士乐,且形成较包勃爵士乐更热烈与强劲的硬包勃爵士乐(Hard Bop),硬包勃爵士乐除了更强调独奏外,节奏乐手与管乐搭档也相互亲密搭配负责独奏,鼓手更突然成为主要的推动者。在这次的风潮中,鼓手Art Blakey成为主要的角色,其它像萨克斯风手Sonny Rollins、Jackie McLean、Johnny Griffin、小喇叭手Clifford Brown、Lee Morgan等,均以他们杰出的才华赋予这种音乐真正的方向与型态。
调式爵士乐 在1955年,Miles Davis与萨克斯风手John Coltrane组成了一支优秀的五重奏团,虽然两个人一冷一热的风格截然不同,却搭配得恰到好处。1959年,Miles Davis与John Coltrane、及钢琴手Bill Evans等灌录了堪称为爵士乐新里程碑的唱片「Kind Of Blue」,这是首度将调式(Modes)音阶引进爵士乐的录音,正因为调式的运用,提供了爵士乐手一个非常有用的利器,脱离和弦进行的限制,能够自由的发挥而不失主流爵士乐(Mainstream)的乐风。 受到Miles Davis的影响,John Coltrane在完成了以包勃爵士乐为主的「Giant Step」之后,也将演奏方向转向调式爵士乐,像他后来灌录的「My Favorite Things」就是标准的调式爵士乐代表作之一。
★插图E:1959年,Miles Davis与John Coltrane、及钢琴手Bill Evans等灌录了堪称为爵士乐新里程碑的唱片「Kind Of Blue」,首度将调式(Modes)音阶引进爵士乐的录音
第三清流与自由爵士乐 五十年代末与六十年代另一股清流就是融合爵士与古典的第三清流(Third Stream)爵士乐。Third Stream的推动者除了法国号专家与作曲家Gunther Schuller之外,另外最著名的首推钢琴手John Lewis与他的Modern Jazz Quartet,此种音乐非常精致优美,且有完整的音乐结构。 在差不多同个时候,贝斯手Charles Mingus则打破传统旧习,将祈祷会似的力量带进乐团中,产生一种具高度创意的音乐形式,在乐风上可说是非常大的改变,而萨克斯风手Ornette Coleman则打破以往爵士乐的结构、方向与音色等,并引介出不受既有和弦进甚至音乐拍子的随兴即兴演奏。他这种演奏风格几乎可说是震惊了整个爵士乐坛,不过却对后来所有的前卫爵士乐学派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这就是我们所称之的自由爵士乐(Free Jazz)。受Ornette Coleman影响的乐手包括了Art Ensemble Of Chicago、单簧管手Jimmy Giuffre、钢琴手Cecil Taylor等等,甚至连John Coltrane也在他1967年去世之前曾进入自由爵士乐的领域。
★插图F:钢琴手John Lewis与他的Modern Jazz Quartet,第三清流与自由爵士乐非常精致优美,且有完整的音乐结构。
融合爵士乐 六十年代末期,爵士乐经历了一次危机,年轻的听众喜爱灵魂乐与摇滚乐,老一辈的乐迷则不再迷恋于那些大多数抽象且感情不足的现代爵士乐,爵士乐手意识到如果想挽回听众的心,他们势必要在爵士乐中吸取一些流行音乐的要素,而灵魂乐与摇滚乐就成为他们这种概念最佳来源,首先Miles Davis在爵士乐中使用了摇滚乐的电子乐器,并且获得热烈的回响,其中1969年的专辑「Bitches Brew」为最成熟的作品,其结合了灵魂乐的节奏、电子乐器与毫不妥协的不和谐爵士乐而成。从此,融合(Fusion)爵士乐这个名词就渐渐为人所接受。毫无疑问地,那些曾参加过Miles Davis乐团的乐手们后来在1970年代都曾灌录过很多成功的唱片,这些乐手包括Herbie Hancock、Wayne Shorter、Zoe Zawinul(他们共同组织了Weather Report乐团)、吉他手John McLaughlin、钢琴手Chick Corea和他的Return To Forever等,他们领导自己的乐团演奏各具特色的融合爵士乐,而在七十年代主宰了整个爵士乐的风潮。
后记 自从融合爵士乐兴起之后,有人开始把融合爵士乐以后(包含融合)的爵士乐通称为当代(Contemporary)爵士乐。因为爵士乐发展至八十与九十年代,并不像以前有那么明显主流派别,而各式各样的爵士乐都在这个时代之后百花齐放。例如黑人饶舌歌兴起之后,搀入这种饶舌演奏、歌唱风格的爵士乐被称为迷幻(Acid)爵士乐,这似乎是要与迷幻摇滚(Acid Rock)相呼应。 而在「融合」以前的爵士乐呢?就像「当代」这个名词一网打尽一般,在融合爵士之前的爵士乐也被称为传统爵士乐(Traditional Jazz)或标准爵士乐(Standard Jazz)。要注意的是,当您在谈「当代爵士乐」之时,千万不要把它与「现代爵士乐」(Modern Jazz)这个名词画上等号。「现代爵士乐」是在咆勃爵士乐时代,有一批摇摆乐与纽奥尔良爵士乐死硬派所叫出来的。由于「现代」(或新的)这个字义很容易混淆,因此这个名词已少有人用。不过在1954年,作曲/钢琴家John Lewis创立了一个有名的团体,也叫「现代爵士四重奏团」Modern Jazz Quartet。 事实上,如果以爵士乐崇尚即兴自由的精神来看,任何分门分派的举动都不是乐手们所乐见的,因为被贴上卷标之后显然会让人误解他们的才华只局限在某处。可是,如果不这样分门别类,专家可能就没饭吃了。 除了美国本土之外,爵士乐已传遍世界各地,欧洲的爵士乐也有着他们自己发展的空间。在亚洲,日本则是唯一的爵士乐「大国」。在台湾,尽管它无法像流行音乐或古典音乐般那么普遍,但是我们希望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去亲近爵士乐:不管是纯音乐欣赏,或以背景音乐、音响的角度。
最后编辑leslie
分享 转发
TOP
2#

我在星海音乐厅听过日本福冈爵士音乐团访问广州,与广州的爵士音乐组同台献技,随团的日本爵士音乐迷非营活跃,反观广州的观众,表演未过半,观众已走了一半,不谈礼貌问题,这就反应了爵士音乐在这儿的境况了。
TOP
3#

爵士乐的重要词汇
AFTERBEAT 基本上一种是四四拍子的音乐表达,意指每一小节的第二拍与第四拍。——摘自「爵士乐手册」
BARRELHOUSE 一种小且通常简陋的酒吧,在那里有钢琴手或小型乐团演奏恣意且有时粗糙的爵土乐,此外,泛指在任何环境里所演奏的这种音乐。——摘自「爵士乐手册」
BEBOP/BOP 一种由拟声而引申出来的名称,用来形容四十年代革命性的爵土乐。由旋律转变到和声的意义在于使得演奏者能够依据既有的和弦进行创作自己的曲子,并因而创造出全新的音乐。——摘自「爵士乐手册」
BLUES 一种起始于十九、二十世纪转叶时的黑人民间音乐,基本上它是一种混体的音乐型态,其内在形式取自西非洲的「呼唤与响应」方式,然后再融合了欧洲的和声,并透过其特殊的十二小节结构、蓝调音符(Blue Note)与蓝调音阶呈现出来,其在爵士乐发展史上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摘自「爵士乐手册」
BOOGIE WOOGIE 一种调蓝钢琴的型式,乐手弹奏固定的低音音形,通常为每小节八拍,然后再以右手高音部的即兴演奏覆盖上去,而创造出一种对位的形态。——摘自「爵士乐手册」
CAKEWALK 一种美国的舞蹈形式,始于本世纪初,以僵直且高跨步的动作为其特色,源自于舞蹈比赛中送饼的习惯。——摘自「爵士乐手册」
CHOPS 原来是用来形容铜管乐手拥有杰出演奏技巧的名词,现在则适用于所有有能力的器乐演奏,甚至是以手演奏的乐器如钢琴、贝斯或鼓。——摘自「爵士乐手册」
COOL JAZZ 五十年代早期的爵士乐,出身于包勃(Bebop)音乐,但已柔顺化以避免和原来风格一样有棱有角。它主要以美国西海岸为根据地,其稍嫌冷静的强调语法或许可解释为早夭的原因。——摘自「爵士乐手册」
DIXIELAND 原来是指来自美国南部各州的爵士乐,尤其是纽奥尔良,后来则指白人乐团复兴这种古老乐风所演奏的音乐。——摘自「爵士乐手册」
FREE JAZZ 发展于五十年代末期的爵士乐形态,这种乐风否定了原来的音乐规则,企图打破以往爵士乐的结构、方向与音色等,同时并引介出不受既有和弦进甚至音乐的拍子的随兴即兴演奏,同时还运了非传统乐器去扩展演奏。——摘自「爵士乐手册」
HARD BOP 五十年代更强调独奏的包勃乐风版本,节奏乐手(贝斯与鼓)与管乐搭档相互亲密搭配负责独奏。——摘自「爵士乐手册」
JAZZ ROCK 一种在六十年代末期受摇滚音乐影响而崛起的音乐形态,其特色在于运用了电子乐器、funk节奏,并与爵士乐的即兴演奏结合在一起。1968年Miles Davis首度以这种音乐风格灌录了唱片,并而开启了JAZZ ROCK的音乐大门。这种音乐持续发展之后就成为今日的 Fusion音乐。——摘自「爵士乐手册」
JUMP MUSIC 「跳跃」(Jump)这个形容词首度在三十年代末期出现,是摇摆(Swing)的另一种说法。跳跃音乐意思起自于那个时期喧闹且小型的乐团,演奏时带有具感染性与活力充沛的节奏。——摘自「爵士乐手册」
MODES 在全音音阶出现之前,在古代音乐中就有很多音阶系统或调式音阶存在。五十年代的乐手如Mils Davis和John Coltrance将它们由停滞的民间歌曲中拿出来重新运用,并透过它们由欧洲音乐的和声规范限制中释放出他们的即兴演奏。——摘自「爵士乐手册」
RAGTIME 爵士乐发展中一种重要的音乐型态,以直立式钢琴演奏完全写谱的音乐,并强调切分音,风格略为呆板。——摘自「爵士乐手册」
THIRD STREAM 法国号专家与作曲家Gunther Schuller所选取的名词,用来形容融合现在爵士乐与古典室内乐的音乐。——摘自「爵士乐手册」
WORKING SONG 一种在艰苦作活时当作速度控制器所唱的歌曲。这些音乐后来影响了早期的蓝调歌手如Charley Patton与Blind Lemon Jefferson。——摘自「爵士乐手册」
TOP
4#

先来五张拔尖的Verve CD吧!
五十张CD到底要怎么写?全部不痛不痒的写过去,我想是不会吸引人的,反而会糟蹋了这些好东西。我只打算以我自己的意见挑出其中五张给您试吃。如果您口味满意再来定席。
作者:刘汉盛
翻开各种爵士乐唱片工具书,不论企鹅爵士指南也好,滚石爵士唱片评鉴也好,或「Swing Journal」、「Down Beat」、 「Billboard」杂志也行,他们所登载、评论过的唱片何只万千。只要是爵士乐爱好者,多少都会有一些所谓高评价的经典名盘。如果以经典名盘的角度来看,这次日本宝丽金所再版的这五十张24 Bit Verve CD可说实至名归。 为什么日本人会从那么多Verve的老唱片中选出这五十张呢?刚拿到这套CD时,我就存有这个疑问。难道日本人是以市面上已经出版的一些爵士乐唱片工具书的评价来选的吗?为了解开这个答案,我费了一番功夫逐张去查对它们的既有评论,发现并不是如此。五十张CD中,虽然不乏西方工具书中最高评价者,但是也有许多的CD是那些工具书中二颗星、三颗星,甚至一颗星者。 为什么日本人不专选那些五颗星的老唱片来出版呢?难道日本专家不看工具书吗?请放心,日本人做起事来认真得很,他们的工具书保证都翻烂了。我认为真正的原因是他们并不想随波逐流,而是想选出他们自己认为最好者。日本人有自己的文化背景,有自己的品味,他们对这些Verve老唱片的观点并不一定要随着西方爵乐专家的影子起舞。如果纯以日本人的观点而言,这五十张再版24 Bit Verve CD就是他们所认为第一波最好者。否则,他们也不会将之以新技术再制。 或许读者们会有一点奇怪?为什么日本宝丽金要选Verve来再版呢?赚钱当然是重要的商业考量,不过,我猜想日本宝丽金里面一定有很喜欢爵士乐的人,他们深深体认Verve所留下爵士乐唱片的重要性。为了让广大年轻的日本爵乐迷也能够亲炙老大师的风范,所以才会有这套Verve CD的出现。而台湾刚好是搭顺风车,也进口了一些。就这样,我们才又有机会听到这么有系统的一套Verve CD。
Verve的由来 说到Verve,老爵乐迷当然知道它的历史久远,不过新乐迷恐怕就不知道了。其实,Verve早在1950年代中期就正式成立了,创始者就是那位才华横溢,创立爵乐团在音乐厅内卖票演奏、并有系统拔擢新人的Norman Granz。N. Granz二十几岁时,还在米高梅电影公司担任影片剪辑,闲暇时非常喜欢爵士乐,并结交了许多艺人。1944年7月,他将爵士乐演奏带进洛杉矶爱乐大会堂(Philharmonic Auditorium)。从此以后,跟着他四处演奏的一批艺人就被称为Jazz at the Philharmonic (JATP) 。这批艺人您在这五十张Verve CD中都可以看到。对于自己将爵乐艺人带进音乐厅,提升了爵士乐的形象,N. Granz感到很骄傲。他曾说:「我要让我的艺人像海飞兹、伯恩斯坦一般,在音乐厅中受到人们的尊重。」从那时起,「JATP」变成爵士乐词汇中重要的名词。 N. Granz越做人气越旺,1948年自己就组一家叫Clef的唱片公司,将那些艺人收归旗下,一方面做现场录音,一方面也进录音室录音。后来又成立Down Home、Norgran二个副牌。五○年代,N. Granz自己任制作人,录下非常多经典之作。六○年代,他自己觉得累了,就把Verve卖给了米高梅,自己搬到瑞士去住。在六○年代中,Verve也出了一个名制作人Creed Taylor,他在1961-67年间制作的录音有非常多都是发烧级的。七○年代初,米高梅又把Verve卖给了宝丽金(当时还叫宝丽多)迄今,这也是今天这套Verve 24 Bit CD由日本宝丽金再版的原因。
「老声」魅力十足 五十张CD要听多久呢?虽然其中有些我以前就有,但还是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才听完。一面听,我就一面作简单的分析,发现: 第一、这五十张CD大多集中在钢琴手Oscar Peterson(Trio)、Bill Evans、萨克斯风手Stan Getz、Charlie Parker、大乐队Count Basie、女歌手Ella Fitzgerald、Billie Holiday、Anita O'Day等人身上。此外,算是客串的还有小喇叭手Louis Armstrong、吉他手Antonio Carlos Jobim、Wes Montgomery、Kenny Burrell、Tal Farlow、萨克斯风手Lester Young、男歌手Mel Torm央C其余还有许多名家不及备载。在此我要强调,五、六○年代的爵乐大师当然不只这几位,别家唱片公司还有很多大师。不过,如果您是初入门者,光是这些大师的录音就会让您听出耳油。 第二、这五十张CD中很少艰涩难入耳者,大部分都是很好听、很容易让人接受的音乐。虽然这套CD并没有特别指名是为初入门者而选的,不过从唱片的内容来看,它兼顾了经典性与好听。它是想让所有的人去亲近的,包括初入门者。 第三、这五十张CD大部分选自N. Granz与Creed Taylor二人所制作的。Verve那么多的唱片当然不只有他们二位制作人,像Jim Davis、Helen Keane也制作许多好唱片。但是,这次再版大部分都选他们二人的。巧的是,N. Granz主掌五○年代的制作,C. Taylor则主掌六○年代。其中,如果要论最精彩的录音,大部分出自C. Taylor的制作。而N. Granz所制作者吃亏于五○年代的单声道录音(Verve到1957年才进行立体录音),因此虽然仍有录音佳作,不过数量就少多了。 不论是N. Granz或C. Taylor的制作,它们的录音音质都比较「老声」。换句话说,一听就可以知道是那个时代的录音。请注意,我所谓的老声并不是说录音不好,而是指那个时代的人就是喜欢那种声音的感觉,像人声很饱满,钢琴比较轻盈,萨克斯风并不过份的肥大,鼓轻轻的敲打等。当然,当时的录音器材与录音场所的装潢方式也影响了「老声」的形成。因此,当您在欣赏这些Verve CD时,请您把自己的审美观调回五、六○年代。正如您在看那个年代的电影般,剧中人物的穿著打扮、言行举止,甚至影片颜色的基调都异于现代。如果我们硬要以现代的美感框框套在那个时代去批评,那就有点太煞风景了。 对于这五十张再版CD,我不想再从演奏的角度去评它们。我前面已经讲过,这些CD在演奏上其实都是经典之作,虽然我不免会有自己对于演奏的看法,但是我不想在这里讲出来影响初入门者,您就凭自己的直觉去感受它们。感受什么呢?感受那股无拘无束的即兴快意;感受那种合作无间的默契;感受那种活生生的音乐感。我想,这才是欣赏爵士乐的真正乐趣所在。要知道,同样演奏一首曲子,古典音乐家所想到的是严守作曲家的风格、旨趣,甚至完全终于原谱。演奏家在音符与原谱之间几乎是没有自由的。但是爵士乐就不同,演奏家充分在音符中得到解放与自由,而自由与解放是人性的本能需求。难怪会有那么多的古典音乐演奏家闲来喜欢演奏爵士乐,他们一定在演奏爵士乐中得到压力的纾解。
五张拔尖之作 虽然我不在演奏方面对这五十张Verve CD下功夫,不过我在「录音与接受性」(二者合一)方面还是要推荐几张我认为比较顶尖者。这样,也好作为您在选购时的先后顺序参考。
★CD图:「歌手中的歌手」Anita(POCJ-9143)
如果您只想先买一张,就来Anita吧! 太残酷了,在那么多优秀CD中只要挑一张!我想,您是想先试吃看味道如何再定席吧。如果是这样,我建议您先选这张「Anita」(POCJ-9143)。Anita就是女歌手Anita O'Day的名字,我认为她在爵乐界中的地位虽然不如Ella Fitzgerald或Billie Holiday,唱腔与用情也不如她俩精彩深刻。但是,如果要为爵乐初入门者选第一张,而且又要符合「录音与接受性」二项要求者,我要毫不犹豫的推荐这张CD。为什么?第一是录音实在太精彩了。不要说别的,光听Anita的人声,伴奏的小提琴真实程度以及爵士套鼓的自然表现,您就一定会被深深的吸引住。在小型管弦乐团的伴奏下,Anita简直就活生生站在您面前。她不像B. Holiday那么善于运用颤音来增加诉情的效果;也没有E. Fitzgerald那么深沈的爵士乐魂,不过她却非常的自然抒情,活像她也是伴奏乐团的一项乐器般。难怪她要被人称为「歌手中的歌手」。
★「Getz Au Go Go」表现出咖啡店的杰出音响效果(POCJ-9138)
如果要选二张先试试看,还有Au Go Go 要二张的话,除了「Anita」之外,我建议您再买一张「Getz Au Go Go」(POCJ-9138)。Getz就是萨克斯风手Stan Getz,他的萨克斯风简直就是出神入化加上滥情、抒情等味精。这张CD就是他所组成的四重奏团在纽约Au Go Go 咖啡店的首演录音。为什么会选这家咖啡店呢?因为这家咖啡店的音响效果是出名的好,而且在这里演出,与观众有很好的亲密感。除了New Stan Getz Quartet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女歌手也同台献艺,她就是巴西人Astrud Gilberto。如果没有她,这张CD的吸引力恐怕就要减半。为什么呢?因为她那低沉、慵懒、磁性的声音加上巴西Bossa Nova的唱风,简直就比夏天南风吹起来还要熏人欲睡。您知道吗?这张CD的一开始就在她的歌声里拉开序幕。老实说,光听完第一首,保证您就决定要买了。歌好听不说,音响迷还可以听听看,当Astrud Gilberto在唱歌时,空间中歌声的回荡能否感受得出那家咖啡店有多大?由于是现场录音,观众与乐团的现场气氛很清楚能够听(感觉)出来。而且,录音中经常会有许多小地方、小细节让您惊喜,并感叹录音的真实。 如果您视Proprius那张「当铺爵士」为绝佳录音,那么,这张「Getz Au Go Go」绝对也是如此。
★「Getz/Gilberto」录音效果真实自然又过瘾(POCJ-9128)
如果只想买三张呢?非Getz & Gilberto莫属 只想买三张?不想多买一点?好吧!我还是要介绍Stan Getz与Gilberto的组合,不过,这张CD的Gilberto与上一张的Gilberto有些不同。在此,Getz还是Getz,他还是吹萨克斯风。不过,这里的Gilberto是Joao Gilberto,他就是上一张那位Astrud Gilberto的老公。怎么他们夫妻俩一齐在纽约爵乐界打天下?是的,Joao Gilberto年轻时(还在巴西)就已经听闻Stan Getz的大名,对他相当仰慕。没想到来到纽约后,经过朋友的引见得以认识他。听过他夫妻俩的演唱之后,非常喜欢他们的那种巴西Bossa Nova风,于是邀请他们一起演出、录制唱片。 「平和安详是一种美丽的感觉」。这句话是说的,他说他很喜欢安详和平,他所想表现的音乐也同样具有特质。老实说,在这张CD中共有四位主角,那就是Stan Getz的萨克斯风,Joao与Astrud夫妻俩的歌声,以及另一位巴西吉他手Antonio Carlos Jobim的吉他。他们四位简直就是在比赛谁的声音比较低沉,谁唱演奏得比较祥和。他们四个人合力所营造出来的气氛实在美极了。当然,录音效果也是真实自然又过瘾。
★当铺爵士的祖父「The Trio」(POCJ-9114)
能不能再介绍一张给我?给您当铺爵士的祖父 听过上面那三张CD,已经开始觉得爵士乐不那么令人讨厌了吗?好,既然如此,我就再介绍一张给您。这次是更爵士的啰!我要介绍的是顶顶大名的Oscar Peterson三重奏,这张CD的名字也叫「The Trio」(POCJ-9114)。一直到现在,Oscar Peterson三重奏还在录音,连Telarc也有他们的踪迹。只不过,除了O. Peterson还在,鼓手与贝司手已经多次换手。1961年,钢琴手O. Peterson才36岁,鼓手Ed Thigpen才30岁,而贝司手Ray Brown也才35岁,他们正是什么都不怕的年纪。他们三个人在当时应该都没有想到自己会在爵乐界中占有那么重要的地位。 若不是这张「The Trio」的即兴爵士乐味较浓,我怕刚入门的读者比较不习惯,我倒是想把它排在第一张要购买的顺位上呢!因为这张CD无论是在演奏上、录音上都太棒了。您知道我要怎么称呼这张CD吗?我要叫它「当铺爵士的祖父」。这话怎么说呢?这张CD是在芝加哥的London House酒馆里录的,在录音中,您无时不刻都会听到演奏者的喃喃自唱、酒馆里的各种「杂音」。那些杂音之多已经到了您不想听都不行的程度。如果是纯爵乐迷,听完这张CD的演奏后一定大呼过瘾,这三位「年轻人」演奏得实在自由到骨子里去了;如果是音响迷,在测试完这张CD的「杂音」表现之后一定也要大呼过瘾,那些活生生的杂音以及R. Brown的贝司所创造出来的音响效果也要令人神魂颠倒。不相信吗?听听第四首看看。 或许您会奇怪,既然要介绍The Oscar Peterson Trio,为什么不介绍那张大家认为录得很好的「We Get Requests」(POCJ-9101)?那张CD的制作人也是一贯与The Oscar Peterson Trio配合的Jim Davis,录音师则是大名鼎鼎录下「Belafonte在卡内基厅」那位Bob Simpson。以我的观点而言,那张CD的确也录得不错,尤其是第六首贝司的表现。可是,那张CD在第一首以及后来有几首中,有些段落钢琴的录音太强了,已经接近失真临界点。我试过有些喇叭甚至已经会有失真的声音跑出来。此外,「We Get Requests」没有那些活生生的现场「杂音」,因此现场的感觉逊色很多。当然,它仍然是一张杰出的录音。 姜是老的辣,当铺还是祖父开的比较有味道,您不妨亲自印证我的话。
再介绍一张凑足五张吧!Day女士的天鹅之歌 好了,不能再多介绍了,如果您有心,干脆全套都买下来算了。当然,如果您真的想进入爵士乐的领域,这样做虽然花了大钱,但是并不过份。这最后一张我一定要介绍爵乐伟大女歌手Billie Holiday(1915-1959)的唱片。而且,这张唱片是她最后的录音,封面上没有标题,只有「Billie Holiday」(POCJ-9148)而已。有关她的一生,我想您最好自己去找专书来看才会感动。现在我只想介绍这张CD而已。这张CD录音完成于1959年3月,而她在同年七月就死了。因此,听起这张CD来格外令人神伤。 这张CD的好处在哪里呢?第一当然是唱工,以及录音师所录下她那直接没有渲染的音质。这种音质很纯,有时会让人误以为没有麦克风的存在。第二、这张CD的伴奏大乐队录得非常好。您要注意,如果您听到加弱音器的小喇叭声音会刺耳,或者整个大乐队的声音不够厚实温暖,那都是有问题的。还有,我认为第八首的录音是顶级中的顶级,那些弦乐、木管以及所有您能听到的声音都会让您流出耳油。如果您听了不会感动,那也肯定是错的。
师父引进门,修行在个人 好了,我不再写了。什么?五十张只写了五张,其它四十五张怎么办?单是这五张就写了五千七百多字,五十张完全写完还得了?其实,有心人在听过这五张CD之后,应该自己去寻宝。总之,Verve这些24 BitCD都是经典之作,我所能做的就是引您入门。至于修行如何,那就要看您自己的造化了。
关于Verve唱片公司 Verve唱片公司于1956年于洛杉矶组成,老板为Norman Granz,当时他也正是爵士女歌手Ella Fitzgerald的经纪人,它们所发行的第一张唱片早在前一年的十二月就已录制完成。由于Norman Granz的兴趣使然,当其它大唱片公司以录制摇摆与包勃乐手的唱片为主时,Verve却显得比较保守,虽然如此,Verve还是发行了相当多这类型音乐的重要录音。顺理成章地,Norman Granz也把自己于1946年成立的Clef and Norgran唱片公母带买了回来,于是,Verve除了发行新录音外,也同时再版Clef and Norgran的旧录音,这其中包括了Charlie Parker、Dizzy Dillespie、Lester Young等与许多JATP(Jazz AT The Philharmonic的缩写,由Norman Granz于1944年所组成的巡回演出乐团)的现场演奏录音。六十年代,由于Norman Granz将他的工作重心摆在欧洲,且长年居住的该地,无心管理美国的公司,于是Verve在1960年被MGM所收购。纳入MGM旗下的Verve仍然续发行新的录音,但大部份录音都由制作人Creed Taylor所主导(1961-1967),而他也确实搞得有声有色,凭借着他过去丰富的经验,像吉他手Wes Montgomery、萨克斯风手Stan Getz等人就在他精心策划下,而有很多优秀的专辑产生。 1967年,Creed Taylor离开Verve,唱片公司经营方针变成较多元化,1972年,Polydor唱片公司买下了Verve,最后Polydor转入宝丽金集团,Verve也正式成为宝丽金旗下的一家唱片公司。由于先前在Polydor时期,Verve几乎是停止营运,因此并没有什么新唱片发行,只有旧录音的再版。纳入宝丽金旗下之后,除了把旧录音重新整理问市外,并积极制作发行新录音,同时也邀请一些老牌爵士乐艺人重新录音,例如女歌手Shirley Horn、萨克斯风手Joe Henderson与伸缩喇叭手J. J. Johnson等等,而且都有相当不错的成绩。 Verve唱片公司经历了数十年的变革,如今已成为爵士乐录音的品质保证,不论新手或老鸟都必定能在Verve找到演奏与录音水准兼顾的唱片。
TOP
5#

爵士大餐后的四道甜点  
大餐之后,端出这五道精致可口的甜点,它们的材料不同,味道也互异。每一道您都可以尝尝看。
作者:刘汉盛
可不要以为我是随便找出五张CD来充数的,这五张爵士乐CD是我从几千张的CD架子上辛辛苦苦挑出来的(只有最后一张是刚好搭上尾班车)。写它们的时间我大概只花了二个钟头,不过找它们、听它们的时间我却花了一、二个星期。它们当然不能说是最好的,不过,可以说是最好的之一。我不保证这五张CD通通可以买得到,可是,如果您不去唱片行问,我会相当的郁卒。
★爵士加上古典的结果就是「瑰丽壮阔」(Eastwest 4509-92004-2.目前不知道谁代理)
爵士乐与交响乐撞对板 Lalo Schifrin是有名的作曲家、编曲家、电影音乐配乐家。Ray Brown是有名的爵乐贝司手,Grady Tate则是有名的爵乐鼓手。这三个人的名字在乐界大概没有人不知道的。如果把这三个人加上伦敦爱乐,以及非常好的录音效果,那该是一张怎么样的CD呢?当然是一块可口的爵士蛋糕。 1992年11月,这三个人在伦敦闻名的CTS录音室会合,伦敦爱乐的团员早已在那里等候。当家录音师Dick Lewzey(1991年我去CTS时录音师也是他)早已准备好,大家都等待着一场爵士乐与古典乐「撞板」行动的开始。地球大陆板块相撞的结果会产生地震,而爵士乐与古典乐相撞的结果,就产生了这张精彩的CD「Jazz Meets the Symphony」。 先说音乐有多精彩,管弦乐团的表现不必说,瑰丽壮阔是唯一的形容词。就是他们三个人也都各有表现的机会。Ray Brown的大贝司弹起来真的弹跳得抓不住,那种拍打、扣抓、弹拨所产生的音响效果绝对是要迷死人。Lalo Schifrin的钢琴弹得既轻又柔,充满诗情画意。鼓手Grady Tate呢?您听那脚踩大鼓的扑扑低频质感,还有细细碎碎的钹声,说有人会不喜欢这种声音我才不相信,音响迷保证爱死。 再来说到录音效果。我们都知道CTS录音室清一色都用ATC喇叭鉴听,由于ATC喇叭的特色就是宽厚饱满温暖,所以在这个录音室中录出来的CD大多具有这种特质。这张CD当然也不例外。整张CD听完,您听不到有任何刺耳的地方,但是,该光辉的铜管还是很光辉,该细致的弦乐还是很细致,该沉的低音还是很沉,该透明的音色还是很透明。前面我也提到,Ray Brown的大贝司与Grady Tate的鼓录音效果真的要迷死人。如果您听了无动于衷,那就算了,我自认被您彻底打败。
★传奇的爵士大师,汉考克的恩师Chris Anderson(Mapleshade 512692L.欣毅)
又盲又跛的孤独老人 著名爵乐钢琴家Herbie Hancock刚来过台湾,他在爵乐界的地位勿庸置疑。如果他说:「他的音乐…深深的影响了我的音乐精髓…」您会不会对Herbie Hancock所提到的「他」感到有兴趣?可是,如果这位「他」的名字竟然查遍所有爵乐工具书都查不到时,您是否会感到震惊?Chris Anderson就是这位「他」的名字,这位1926年2月出生于芝加哥的艺人,由于又盲又跛,几乎只有芝加哥的老爵乐迷,以及一些亲近他的艺人才知道他,以至于几乎(我的意思是我查过很多本)所有的工具书都漏掉他的名字。 Chris Anderson的钢琴是自学的,高中时就经常以弹钢琴赚外快。学校毕业后也随着早期一些爵乐大师弹弹琴、打打工。因为替当时相当有名的吉他手Leo Blevin弹钢琴,Leo欣赏他的钢琴,得以被引介给许多人如Sonny Stitt、Charlie Parker、Howard McGhee等。几十年来,他的活动范围不出芝加哥,不过,只要有爵乐艺人来到芝加哥,都会去听他的演奏。 1960年,Herbie Hancock听到了他的演奏,要求与Chris Anderson学习。要知道当时Herbie Hancock的钢琴已经相当出名,可是他仍然愿意与一位几乎遁隐的艺人学习,可见Chris Anderson的琴艺有多迷人。1990年,为了要替这位艺人录音,Mapleshade的制作单位将他接到纽约。Chris Anderson虽然孤独,但是非常和善,随时挂着微笑。不仅大家喜欢他,连制作人的牧羊犬也立刻成了他的保护者。二天的休息过后,Chris Anderson替Mapleshade录下了这张CD「Love Locked Out」。 在这张CD中,只有一个人弹钢琴,还有他也唱歌。在我听来,他的钢琴虽然音符简单,但是却散发着一股特殊的韵味。这种韵味很难去刻意学习,好象很自然的就从他的内心发舒出来。还有,他的歌声单薄干亮,谈不上迷人,但是听了却令人感到很凄楚。听着听着,我好象在听陈达唱民歌般。只不过陈达用月琴伴奏,而Chris Anderson用钢琴伴奏。 这张CD的录音虽然非常好,但是谈不上具有迷人的特效。我着迷的是Chris Anderson的琴声与歌声所散发出来那种发自心底的情感。音乐家与聆赏者的共鸣我相信就是如此。
★美国滚石爵士评鉴五颗星最高评价「豪华人生」(滚石 JA1011.滚石的爵士乐现在已经转给魔岩)
短命天才,豪华人生 假如有一个人,无论他说话说得很快,或说话说得很慢时,他都能够保持清楚、有条理的叙述;无论他是在说正经事,或是轻松的在开玩笑时,他的话中都含有丰富严肃的人生哲理。像这种人,您会想与他交朋友吗?我想,每一个人都喜欢和他亲近交朋友。如果把说话变成演奏萨克斯风,那么,John Coltrane 就是这样一位人物。 1926年生,1967年就去世,享年才41岁的John Coltrane 人生并不算豪华,但是他却在1957-58年替Prestige唱片公司录下这张「豪华人生」Lush Life。在当时的美国,黑人还是没有人权,南方许多州黑人与白人还不能共搭汽车。虽然自己是爵乐界巨人,但是黑人还是黑人,天生的被歧视一定让John Coltrane 心里很不好过。有一阵子,John Coltrane 迷上酒精与嗑药,日子过得相当不堪,幸好这都无损于他精彩的演奏。爵乐界很多人在吹萨克斯风,每个人的即兴演奏都是飞天钻地。但是,我认为John Coltrane 吹得最深沉、最严肃。即使抒情时,也是富有人生哲理。我想这也是为什么他会让人怀念的原因之一。 这张CD的录音师是 Rudy Van Gelder,这位大哥替爵乐界留下相当多的好录音,以后,如果您看道他的名字,录音年代又在1957年之后,我想录音效果应该都不差。当然,这张CD也不例外。以1958年的录音水准而言,这张CD无疑是超水准演出。音质清晰透明,乐器质感真实,音像凝聚浮凸,而且音场宽广。对了,「豪华人生」获得美国滚石爵士评鉴五颗星,Down Beat杂志五颗星,这二者都是最高评价。而英国企鹅爵士评鉴只给三颗星评价,可能是不对胃口吧。如果是我,当然也是五颗星评价
★新生代的爵乐钢琴手 Fred Hersch最适合音响迷喝下午茶(Chesky JD116. 福茂)
音响迷的下午茶爵士乐 今天(5月15日)早上,我才与Chesky的老板David Chesky喝茶聊天。「音响论坛」与「唱片音响购买指南」的二位访问者在访问他,我则坐镇一旁,偶而打打边鼓,聊聊天气。在访问时,桌上摆着一本乐谱,那是Chesky自己写的爵士乐,因为回纽约后马上就要举行演奏会,所以他把谱带在身上,有空就找机会练练手指。 说实在的,Chesky的爵士乐录音水准都很高,那是拜David与录音师Bob Katz之赐。为什么?因为David自己就是音响迷,对于声音有清楚的认识。而Bob Katz对声音的品味也很正确。二人合作之下,自然就产生了很多好录音。我可以这么说:「Chesky的爵士乐CD就怕您对于音乐的内容有意见,假若谈及录音,几乎都可以放心。」而这张CD,就是我认为录音效果与音乐内容都很棒的一张。不过,它的名字可长得很,长到CD的包装盒侧面都只用点点点表示。它的全名是:The Fred Hersch Trio Plays Coleman、Coltrane…对不起,连我也要用点点点,因为以下一堆名字。 Fred Hersch是新生代的爵乐钢琴手,自己弹得一手好钢琴,也会作曲。在这张CD之前, Fred Hersch已经在Chesky有过三张CD(JD 55、90、113)。所谓爵乐三重奏当然就是钢琴、贝司与套鼓。而在这张CD中,如果要说三者之中何者音响效果最迷人,我一定要说是套鼓中的钹,那简直就是用纯银打造的钹,鼓刷一落下去整面钹都好象变成细细脆脆软软的纯银薄片,这些亮晶晶的薄片还会在空气中飞。任何一位音响迷,如果无视于这张CD中钹的迷人,肯定他一定耳朵有问题。 钹当然不能当下午茶喝,钢琴才能。 Fred Hersch的钢琴轻松写意之至,音符少得让人几乎要误以为他的琴音都是手指不小心落在琴键上所敲出来的。这手工夫就像我们中国的醉拳,明里看不出什么章法,实则厉害得很。就是这种捻花手似的钢琴与钹的音响效果营造出下午茶闲适的气氛。我想台北市各大饭店餐厅应该都要买它一张,时时播放,保证顾客满意。至于三重奏中的贝司,对不起,他的运气比较不好,不像Ray Brown那样能够大弹特弹大鸣大放,只是安分的作片绿叶而已。
★艾灵顿公爵「运行中的蓝调」(Columbia CK-44051. 新力)
没有大乐队?像爵士吗? 时间已经很晚了,大街上车少人稀,纽约第三十街哥伦比亚唱片公司有名的录音室却正忙着。工作人员进进出出摆麦克风、调音。乐手们三三俩俩的相互调音暖乐器。录音制作Teo Macero今天也有点紧张,本来,公爵艾灵顿的录音都是由公爵的好友Irving Townshend负责监制,今天却改由他来掌舵。「公爵刚率团从欧洲巡回演出归来,今晚的录音可不能搞砸了。」他对着自己这么说。 录音在午夜前开始,公爵艾灵顿边弹钢琴边指挥他的大乐团,一直录了几首才听下来吃宵夜。享用过牛排、葡萄柚、黑咖啡与柠檬的大餐之后,公爵恢复了体力,录音继续进行。当天,录音一直进行到凌晨五点才收工。 1959年12月2日,公爵艾灵顿风尘仆仆从欧洲回来,马上就进录音室录下这张「运行中的蓝调Blues In Orbit」。并不是只因为录音室正好白天没档,所以才要在半夜录音。而是公爵自己喜欢晚上录音的气氛,他认为爵士乐就是要在那个时辰演奏才有味道。说得也是,不要说录音或演奏,就是在白天听爵士乐,也少了夜深人静时那种迷离忧郁的气氛。在此我顺便建议,爵士乐是「夜行」音乐,爵乐迷恐怕也是夜行动物。在白天,如果周遭环境很吵,我强烈的建议您不要听爵士乐,因为那会完全抹煞爵士乐的气氛。 爵乐迷都知道,公爵艾灵顿的大乐队(其实也不大)爵士乐在爵乐历史中占有最重要的地位。许多后来成名的独奏家都曾经在他的乐队中待过。虽然与Count Basie、Benny Goodman一样都是大乐队,一样都是以铜管为主,加上木管、钢琴、爵士套鼓、贝司以及其它少量搭配乐器。但是我总爵得公爵艾灵顿的大乐队铜管比较火辣、比较够味。这就好象美国的芝加哥交响乐团以铜管部门著称一般。 通常,大乐队在自由即兴的表现上比较受限制,他必须兼顾到整个乐队的协调与乐曲的进行。不过,在这张「运行中的蓝调」中,我们依然可以听到铜管很精彩的即兴片段,感觉上就像是大海中激起的浪花般。假若您对大队乐的音乐不是很熟悉,我要建议您先从第四首听起(虽然第一首是主打曲)。听过之后您一定会对铜管的抒情表现以及录音水准的高超赞不绝口。接下来可以听第八首,除了音乐好听,那小提琴的录音简直就是最高示范级。如果您没有这种感受,那就有问题了。听完第八首再听第十首,这也是一首浪漫抒情的曲子。 虽然是1959年12月的录音,这张「运行中的蓝调」的效果放在今天仍然是发烧级的,尤其是铜管的表现。不是我爱唠叨,如果您听了铜管觉得没什么,可能就是您的音响系统表现有问题,那真是太可惜了。
大餐后的甜点 大餐之后,端出这五道精致可口的甜点,它们的材料不同,味道也互异。每一道您都可以尝尝看。这样,您就会知道爵士乐除了比较难以消化的正餐之外,原来也还有这些入口即化的小点心。

 10+1爵士乐重要人物速描
作者:刘汉琦
主编交代,限于篇幅,要我选出十位最具代表性的爵乐大师,加以「速描」。这真是一件不人道的差事,最具代表性的爵乐大师起码也有上百位,现在我却只能选十位,这真可说是「挂一漏万」。想破脑袋,最后选出我认为对后进影响较大的「十一位」(请不要骂我)。为什么要多出一位吊车尾呢?没错,我是想删掉一位,以达成任务。可是,再怎么挑也删不掉,最后只好让它「10+1」了。
Louis Armstrong
把Louis Armstrong单纯形容为最伟大的爵土乐手显然是不够的,这不单只因为他在小喇叭演奏及歌唱上的伟大成就,而在于他是位真正的音乐大使。他早年加入King Oliver的Creole Jazz Band担任第二小喇叭时,就已经展露出其令人印象深刻的才华,光茫几乎掩盖了King Oliver,后来他组织的Hot Five与Hot Seven乐团更对当时其它的乐手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往后他开始与大乐团合作,并灌录很多与大乐团合作的唱片,同时发挥了他在歌唱上的才华。1934-35年间他到欧洲巡回演出,大获成功,1947年,他领导了他的全明星乐团(All-Stars),除了在全国演出与录音外,并曾在世界各地巡回演出,宜扬爵士乐,因此如果我们说Louis Armstrong是一位音乐大使,那大概也没有人会反对的。晚年Louis Armstrong仍热衷于爵士乐的表演,但他已把演艺重心放在歌唱方面,因而产生了像「Hello Dolly」与「What A Wonderful World」等名曲,虽然在艺术成就上无法和他早期的演奏媲,但却表现出自然真挚的情感。
Duke Ellington
如果说Duke Ellington是一位音乐画家,那他的管弦乐团就是调色盘,展现在听众面前的就是一幅完美的画作。他和他的作曲兼编曲搭档Billy Strayhorn共同创作了无以计数的佳作,并透过乐团杰出的演奏而成为经典的之作。Duke Ellington除了是位才华洋溢作曲家外,也是卓越的编曲家与钢琴家,他那凭直觉创作主题(主旋律)的才能就足以使他成为一位伟大的人物,实际上他会极尽所能地运用编曲手法为这些主题作进一步的配器。1927年他和乐团进驻棉花田俱乐部演出,并在那里演出长达四年,他这个乐团也因风格独特而赢得「丛林乐团」的称号。在他的乐团里也有很多闪亮独奏家明星,往往在乐曲中担任即兴独奏,也就是说,虽然乐曲大都经过编排,但却给与乐手或多或少的空间去发挥即兴独奏,而不论以后他的乐团阵容如何变动,这种特色依然持不变。在他有生之年,他和他的乐团演奏了无数脍炙人的乐曲,如「Sophisticated Lady」「It Don't Mean A Thing If It Ain't Got That Swing」「Satin Doll」等都是永垂不朽的名曲。 说实在的,要用三言两语形容Duke Ellington并不容易,或许钢琴手Don Shirley的话可以代表他崇高地位,她说:「虽然他不是上帝,但已非常接近了!」
Bessie Smith
Bessie Smith称得上是第一位重要的爵士女歌手,她以唱蓝调起家,早期的唱片都演唱蓝调为主,而且在她事业最高峰的时候,每星期的收入就高达两仟元美金。在少女时期她曾和「蓝调之母」Ma Rainey一起到处巡回演唱过,因此受到她相当大的影响。她自己则影响了一整世代的蓝调与爵士女歌手如Celo Gibson、Cara Smith、Dinah Washington、Lavern Baker及Juanita Hall等,其它像Billie Hiliday虽然风格和她完不同,但也受了她一些影响,当然男性歌手如Jimmy Rushing、Joe Turner和Jimmy Witherspoon也受影响。可以说,她几乎对所有的爵士与蓝调女歌手都或多或少的影响。她1923年灌录第一张唱片,而且甫一推出就大为畅销,后来她将兴趣转移到爵士乐。在她所有的录音中,除了纯粹的蓝调外,像和Louis Armstrong合作的「Cold In Hand」、「St Louis Blues」及于1933年和Chew Berry、Jack Teagarden及Benny Goodman合作的四首曲子,就足以展现她在爵士乐领域里的成就。
Charlie Cristian
吉他在早期爵士乐里仅是属于陪衬的角色而已,那是因为当时的吉他都是空心吉他,所发出的音量实在太小了,于是一些吉他手就开始实验如何吉他的声音扩大。虽然Charlie Christian并非第一位使用扩音电吉他的乐手,却是将吉他提升至与其它乐器平起平坐的地位。这位来自得克萨斯的吉他手在三十三岁时被网罗至Benny Goodman的乐团,并且立刻就引起了轰动。他同时在Benny Goodman的六重奏与大乐队演奏,不过显然虽然在小乐队更能发挥的他才华,像「Six Appeal」、「Seven Come Eleven」、「Breakfast Feud」等就是他在六重奏团的代昱作。而在受雇于Goodman乐队的同时,他也开始参与了Minton's Playhouse打烊后的即兴演奏,这个俱乐部也就是蕴育发展包勃爵士乐的地方。他虽然是一位摇摆乐乐手,但其独奏却是建立在即兴的Riff模式上,因此,他更应该被称为是包勃爵士乐先驱者之一。
Charlie Parker
(1920-1955) 萨克斯风手Charlie Parker绰号「菜鸟」(Bird),是爵士乐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他和Dizzy Gillespie同为包勃爵士乐(Bop)主要的开拓与催生者,而就如同其它伟大的爵士乐手一样,他最早先在大乐团里演奏,但却认为大乐团摇摆乐过于守旧,且限制太多,为了寻求音乐上更大的自由,他于是打破传统,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乐手共同创立了革命性的包勃爵士乐。他拥有优越的演奏技巧与作曲才华,创作与演奏过很多如今都已成为标准曲(Standard)的作品,其重要录音大都为Savoy与Dial这两家小唱片公司所录制,乐曲如「Now's The Times」、「Yardbird Wuite」等,如今都已成为绝世的经典名作。 Parker在1959年因心脏病发而逝世于一位红粉知己的寓所里,享年只有35岁,可谓英年早逝,他几乎可以说是影响了往后整个时代的萨克斯手,同时其它乐器的演奏者也都受到他的影响。
Dizzy Gillespie
身着稀奇古怪的衣服,戴贝雷帽和角质镜框的眼镜,并留山羊胡子,然后从特殊造型的小喇叭口中吹出急速多变的音符,这就是绰号「晕眩」的John Birks Gillespie的标志,他和Charlie Parker一样,先从三十年代的大乐团摇摆乐中磨练,最早受Roy Eldridge深,然后再树立起自己独特的风格,他曾经与Charlie Parker组织乐团,而将包勃爵士乐推向艺术的最高峰。在他长达数十年的演奏生涯中,有很多脍炙人口的乐曲至今为人们所传颂着,如「Groovin' High」与「Salt Peanuts」等。著名的爵士乐评论家Lwonard Feather曾在1949年的一篇评论中形容他为「最杰出的爵士乐手」,不论如何,四十与五十年代是是他最具影响力的时代,一直到他去世之前的八十年代,他不断地到处巡回演出。虽然他后来因为健康关系而已主要从事唱歌和半退休状态,但仍然是一位十分出色与备受尊崇的爵士乐大师。
Miles Davis
Miles Davis是除了Louis Armstrong与Dizzy Gillespie之外最最具影响力的小喇叭手。Miles Davis最初追随Charlie Parke到处演奏,因而受到包勃音乐的洗礼。Davis早期受到Clark Terry的启发,然后与Dizzy Gillespie及Charlie Parker接触之后,受其影响很大,不过严格说起来,纯以演奏技术层面而言,他是无法和Dizzy Gillespie及Charlie Parker站在同一等级的,因此他对爵士乐的贡献与影响并不在于小喇叭的演奏技巧,而在于其风格本身与不断地创新潮流。他先从包勃音乐最盛开时期崭露头角,然后确立了标准的凉派爵士乐乐风,影响了调式爵士乐的发展,最后再开创了融合爵士乐的新时代。他的演奏抒情、精练又兼具热情性,这在他最著名的两张专辑「Kind Of Blue」与「Bitchs Brew」中可明显的感受到。衡诸他一生行谊,Miles Davis称得上是爵士乐的巨人,其影响力并不亚于Dizzy Gillespie及Charlie Parker。
John Coltrane
在提到Miles Davis五十年代的著名五重奏时,萨克斯风手John William Coltrane就是我不可遗漏的另一位爵士乐大师。John Ciltrane早期的历练大都在节奏蓝调方面,之后他认识了Miles Davis,而曾数次进出于Miles Davis的乐团。就演奏风格而言,他们两可以说是南辕北彻的,因此早期他们一冷一热的音乐语言,并不十分兼容,但就在他短暂离开Davis而与与钢琴大师Thelonious Monk接触之后,更加强了演奏功力与成熟度,因此后来他再度回到Davis之后,却能和Davis相扶相成,展现出无与伦比演奏成绩,「Kind Of Blue」这张专辑就是最佳的证明。John Coltrane在六十年代初离开Miles Davis之后,就积极发展自己的音乐事业,首先以调式仍为他演奏的基础,他还他又一度迷恋于自由爵士乐,因此他的乐风可以说是多姿多彩的,而他的演奏技巧更是无人能及,有三张专辑最能代表他多变的音乐风格,那就是「Giant Step」「My Favourite Thing」与「A Love Supreme」。  
Ornette Coleman
萨克斯风手Ornette Coleman并非第一位演奏自由爵士乐的人,但由于大的大量推广与演奏,才使得自由爵士乐成熟发展起来。不过也由于他的风格前进,因此形成人们对他两极化的评论,拥护他的大力的赞美他;反对者则斥为「非音乐」。事实上这是可以预料到的,就如同Charlie Parker一样,他的音乐生涯在开始时也受到大众的嘲笑与诟病,直到数年之后才为一般所接受。Ornette Coleman的演奏经验最早来自节奏蓝调,直到1958年才录制第一张自己的唱片,1959年,他开始在纽约的Five Spot 演奏,引起一些反对性的批评及少数歇斯底里的赞叹。同时与他贝斯手CharlieHaden、鼓手Billy Higgins及喇叭手Don Cherry组成了四重奏,并陆续录制了一些自由爵士乐的经典之作,这包括「The Shape Of Jazz To Come」、「This Is Our Music」、「 Change Of The Century」、「Free Jazz」等,将自由爵士乐推向了最高峰。
Charles Mingus
Charles Mingus可以说是爵士乐史上最具创意的贝斯手,更是一位具有影响力的作曲家及乐团领导者,所以Mingus在爵士乐坛上可说是一位相当重要的人物,此外,对于年轻乐手也有很大的启发。不过Charles Mingus早期是以他优秀的演奏技巧而建立起声誉,我们在他与Red Norvo Trio、Bud Powell与Charlie Parker等合作的录音中可听出。后来,他的乐团开始进入了实验色彩浓厚的音乐领域,并着种于创作自己的乐曲,像在1956年的作品「Pithecarthropus Erectus」就是一张极具有冲击性的专辑,他不仅在主题意识上创新,在演奏层次上也作了很大的改变。然而到了六十年代初期,他对大乐团编制的音乐产生兴趣,同时将原先较为灰暗的音乐色彩亮转为较活泼与兼具戏剧性,像由十一位乐手组合演奏的「Black Saint And The Sinner Lady 」,就是这个时期的代表作。总而言之,Charles Mingus的音乐往往受到两极化批评,不过,他对后来的贝斯乐手有非常深远的影响,而在自由乐派乐手的演奏中则可体会出他真正的精神传承。
Wes Montgomery
如果要举出爵士乐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吉他手,那无除了Charlie Cristian之外,另外一位就是Wes Montgomery了。他的爵士乐风格大都取自John Coltrane及Sonny Rollins,而弹奏吉他本身则深受Charlie Christian影响。不过是位他并不仅是单纯模仿而已,他那用大姆指拨弦与平行八度弹音符的弹奏技巧,绝对足以使他在爵士乐史上名流千史。Wes Montgomery称得上是一位大器晚成的乐手,一直到他三十四岁时才首度灌录唱片,一直到与Riverside唱片公司签约录音后,他才获得空前的成功为,「The Incredible Jazz Guitar」称得上是他最好的专辑之一,其中「D. Nature Blues」充份展现出他那淋离尽至与自然的演奏技巧,真称得上是一首优秀的蓝调代表作。可惜晚年他转往Verve唱片公司,被安排专门演奏一些管弦乐编制的抒情曲,偶而才有小乐团的录音推出,此举虽然在商业上获得成功,却把他的才华完全给埋没了,实在非常可惜。
TOP
6#

今夜何处去?   夜探两处爵士现场
对于古典音乐迷来说,每个月有不少优秀的现场演出可以欣赏,相对之下爵士乐迷就很可怜了。大牌爵士艺人来华演出已经非常难得,国内又没有像Blue Note、Village Gate这种适合爵士乐迷的场地,爵士乐迷们就只能在一些Pub里面搜寻不错的演出。 国内的Jazz Pub经营一直可以用「苟延残喘」来形容,其中师大路口的「蓝调」可以算是长青树。后来的Feel More虽然也红了一阵子,可是好景不常也结束营业。直到这几年爵士乐人口似乎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像TU、卡邦等几家店都有不少的支持者。如果你想要体会现场爵士乐的魅力,何不找个晚上到这些地方走访一下呢?
成熟洗练的爵士情怀-卡邦 走进卡邦,你可能会怀疑自己是不是到了纽约?墙上大胆用色的壁画、屋内华丽的装潢、亲切干净的服务生,当然,还有店内从不间断的爵士乐,在在都会让你忘记自己其实是身处东区。据当晚在店内负责的余经理表示,当初在成立时特别参考了许多世界知名的餐厅,所以风格与国内的餐厅截然不同。 虽然是极美式的风格,但是卡邦又与时下年轻人喜欢去的TGI Friday、Hard Rock等地方不尽相同,中年上班族打扮的人占了店内大部分的座位。余经理说在策画当时就决定要将卡邦变成一个中年人的休闲餐厅,因为年轻人开放的空间已经太多,台北中年份子到底该何处去?成功的锁定了中年族群,应该是卡邦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打出名号的原因吧。 另一个不能不提的当然是驻店演唱演奏的乐团,由萨克斯风手庄老师负责的这个乐团包括了键盘乐器、Double Bass与爵士鼓,从开店至今一年半的期间内从未缺席,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的为店内带来美妙的爵士乐演出。目前店内有三个固定驻唱的歌手,分别来自台湾、菲律宾与韩国。店内将演出的品质控制全部交给团长庄老师。演唱的曲目其实以老歌为主,不过都改成爵士乐的伴奏方式。 在一曲淋漓尽致的「Take Five」之后,耳边响起了电子合成乐器的和弦,萨克斯风居然吹起了王靖雯的「天空」,这样多元化的乐风,也许正反应了台北多彩多姿的夜生活吧。 卡邦,台北中年爵士族仅存的一片疆土。
特色
●每晚九点半到十二点半间现场爵士演出。
●以南方意大利餐点为主,也有各式各样的饮料。
●从中午十二点到晚上二点(周末到三点)不间断提供所有餐点。
●也可以代办各式宴会。
新潮前卫的爵士表演场所-In Between 师大由于外籍学生多,整条师大路给人的感觉就非常美式,到了夜里,这里四处林立的酒吧、咖啡馆、餐厅更显得灯火辉煌,其实入夜的师大路热闹程度一点也不输给东区呢。 位于行道树旁的In Between从外观看来跟一般的咖啡厅没有两样,吧台旁边几张桌子,放的也是古典音乐,是个能让人放松的地方。但是到了地下室就是另外一个世界了,这里每个礼拜五、六晚上的现场爵士乐已经成为台北爵士迷口耳相传的热门节目之一,当天晚上已经不是很大的地下室更是挤得走路都要小心! 店长王先生以前曾经待过热门乐团,后来因公出差到纽奥良,身受当地处处有爵士的风气所感动,后来开了这家店后,许多人告诉他说这里很适合演出,王先生当然就顺理成章的接受乐团来此地演出了。附近的学生或是教授是此地演出的最大来源,这些人可能根本就不要酬劳,表演完后跟店里要杯啤酒就可以了,他们是纯粹要满足自己的表演欲而来。由于这些人来来去去,这里的乐团并没有固定的模式,有时一个吉他、一个鼓、一个键盘手也就开张,这其实才是爵士乐自由即兴的个性,不是吗?也因为如此,在这里的听众并非一板一眼的欣赏,而是很轻松的聊天、笑闹,如果你喜欢像「当铺爵士」中热络轻松的爵士乐演出,In Between完全不带商业色彩、纯粹抒发情感的演出正是你不该错过的对象。
特色
●轻松自然的气氛。
●每周五、六晚上不固定形式的爵士演出。
●店内摆设有强烈的美式风格。
TOP
7#

太好了!这么好的文章怎么没人回帖呢?
TOP
8#

来不及看完,先鼓一下掌,棒!
TOP
9#

十张古典迷的入门爵士乐录音
作者:郭思蔚
以爵士乐的即兴精神而言,照谱演奏的古典音乐似乎与它格格不入。不过,如果我们将时光回溯到作曲家即是演奏家的时代,也就是巴洛克与古典乐派前期,包括巴哈、莫扎特都把即兴演奏当家常便饭。古典音乐迷是否想要回归到不受束缚的自由时代呢?以下十张爵士乐将提供古典迷另一扇欣赏之窗。
「我一直都听古典音乐,很想也开始听爵士乐,可是却不知道怎么入门。」「到底如何欣赏爵士乐?应该从那些唱片开始听呢?」「有可能同时喜欢爵士乐和古典音乐吗?」以上像是你曾经有过的疑问吗?我在购买指南第三十八期和三十九期里介绍过两家再版爵士唱片的Mosaic和Impulse!公司之后,有一些读者经由电子邮件,向我提出这些疑问,引发了我重新思考自己当初是如何开始欣赏爵士乐的?
爵士乐到底是什么? 首先,我绝对不是爵士乐的专家。自己听爵士乐的历史,也不过自十年前来美国才开始真正开窍,还不到听古典音乐时间的一半。和听古典音乐一样,我对爵士的喜爱了解,完全是自己摸索,尝试错误中学习。我想因为环境的关系,台湾的爱乐者,几乎都是先接触古典音乐或是流行音乐,还没有听说过有人是从爵士入音乐之门的。在文字信息、音乐软件、现场或电台接触机会都极度缺乏的情形下,爵士乐一直是舞台阴暗角落处面目模糊的小配角。甚至不少人对爵士乐有偏颇,甚至错误的认识:例如认为器乐演奏的流行曲调就是爵士乐,肯尼.G的音乐就是爵士乐,乔治.温斯顿的钢琴独奏就是爵士乐,节奏与蓝调就是爵士乐,灵魂乐就是爵士乐等等。当然,现代的爵士乐也可以包容以上所有音乐的要素,但是我们很难将他们划上等号而界定出爵士乐的面貌来。那么,爵士乐到底是什么呢? 前不久去逝的伟大爵士小喇叭手「晕眩」.吉列斯比(Dizzy Gillespie)曾经说:「爵士乐是一种你解释不出来的音乐」。鼓手亚特.布雷基(Art Blakey)也半开玩笑地说:「我不知道爵士乐是什么样子的音乐;不过,我知道要是我们演奏出来,听众的脚板没有跟着打拍子,那就不对了!」为什么他们要这么故弄玄虚呢?难道爵士乐是一群不会唱歌,不懂乐理,不会视谱的黑人随兴所至现场乱奏的音乐吗?当然不是!爵士乐有很深的理论基础,复杂的历史沿革,交错分歧的乐派,和古典乐没有两样。著名的爵士乐手中不但有很多白人,还有东方人。他们大多数是受过正统的古典音乐训练出身的。其实对于一个没有接触过古典音乐的人,要用文字语言解释何谓古典音乐,一样也是困难无比。但是我们从小耳濡目染,即使在没有刻意学习的情况下,也经常地接触古典音乐。例如电视广告,电影配乐,甚至当年黄俊雄的布袋戏也充斥着古典音乐改编的曲子。因此,我们的记忆中早已把「古典音乐」这几个字联结到有声音的清楚概念了。爵士乐则不然。
经验分享 本文的目的不在解释什么叫爵士乐。我希望以我个人的经验,提出一些欣赏爵士乐的方法。大家想想看,当年为音乐吸引,不管是古典、流行、国乐、戏曲,是否都是先因为偶而听了某一段音乐,受到感动,因而产生好奇,进而想更了解刚才听到的这首乐曲是什么呢?当然有人会说喜欢音乐是因为从小被逼着学钢琴、小提琴…而开始的。但是,有可能别人「逼着」你喜欢音乐吗?还记得伊索寓言里北风与太阳的故事吗?没有发于自我的感动,我们是不可能被迫去喜爱一样事物的。如果将了解音乐的程度粗分为进门、登堂、入室的话,我自认才不过跨入了爵士乐的门槛,还在往厅堂里探头探脑的地步。不敢在此以专家自居,推荐一些「经典」、「必修」录音给各位。我的想法是根据以上所述一般人对某种音乐发生兴趣的程序,将自己如何开始听爵士乐的经验和大家分享。我找了几张市面上应该可以买得到(如果买不到,代理商应该可以进口)的CD,依照当年我听到这些音乐的经验,加上一些根据我听古典音乐的欣赏角度,来解释这些音乐为什么迷人(应该说迷我;但是当然希望听了之后也会迷你!)。
入门何必经典 请不要误解我是在推荐「爵士必听经典曲」之类的录音。这里除了少数几张可以称为经典录音以外,很多甚至不是其中演出乐手公认为最好的作品。我极力反对听任何一种音乐应该从「伟大的」、「经典的」曲子着手。因为这些曲子通常需要有某种程度的聆赏经验,和对音乐的了解,才可以体会出伟大之处何在。以我自己为例,我的「入门」交响曲是白辽士的幻想交响曲,我听普罗高菲夫第五号交响曲,远早于贝多芬第五。原因无他,是因为这些曲子对我来说有与众不同的吸引力。有了喜爱的曲目作为吸引,具备了基本的一点聆听经验后,再回头听听所谓的经典曲,方能有更深一层的体会。本着相同的信念,我相信爵士乐也可以用这种方式入门。我撰写本文时假设本刊的读者大部分或多或少都有一点古典音乐的基础了解,因为当初我自己欣赏、认识爵士乐,基本上是以欣赏古典音乐的角度来趋近的。爵士乐和古典音乐一样,有一大串的专门名词术语,古往今来的伟大作曲家和演奏家,以及数不清的稗官野史。我都将暂时把它们搁置一旁,还是回到音乐最原始,最吸引人的那种初接触的心灵悸动。这些唱片的安排,没有优先级,是按照主要演出者的姓名字母排列。你觉得那一张的音乐内容可能吸引你的兴趣,或找到那一张,就从它开始。每一张录音的介绍文字前面,除了演出者,专辑标题,唱片编号等信息以外,我尽量简单地把这张唱片的风格写出来,好让各位作为日后追加欣赏的参考。另外,介绍文字中将采用一种特殊的古典乐欣赏角度,是我的一个大胆尝试,希望将欣赏古典音乐的经验,移转到聆听陌生的爵士乐之上,以助于了解演出者的音乐内容,从而避免「音乐好听」、「演奏伟大」、「录音发烧」等泛泛的「四言绝句」式的乐评。不过,为了顾及注重音效的入门读者,这几张CD都是立体声时代的录音,几乎每一张的音效都在水准以上,甚至有令人惊喜的杰作呢!请注意这些录音曾经多次再版,而且各地区发行者编号也不尽相同。所以所列的CD号码仅供参考,寻找时应该以演出者和他们的专辑标题为准。
演出者:Ray Brown/Duke Ellington
专辑标题:This One's for Blanton
唱片编号:Pablo 2310-757
爵士风格:摇摆(swing)/即兴创作
古典欣赏角度:弦乐与钢琴二重奏
初听爵士的第一个印象,很可能就是像布雷基所说的,脚尖不知不觉跟着打拍子,或是身体情不自禁地摇摆起来。强烈的节奏,的确是爵士乐的要素之一。这张唱片虽然只有一台钢琴和一个贝斯,却有着古典乐团也难以达到的鲜明节奏感。古典二重奏的主角,通常是弦乐器演奏主旋律,钢琴担任和声提供和音和分解和弦的伴奏。爵士乐的主要弦乐器-贝斯(即低音大提琴),却担任着伴奏的地位。它多半时候是用拨弦演奏,不用琴弓。优秀的贝斯手,不但要精准地点出明确的节拍,还可以用基音的行进,指示出乐曲和声的演进和转换。布朗是当今贝斯手第一把交椅,在这张和已逝的著名乐团领导人艾灵顿公爵合作的难得二重奏唱片上,布朗还多了一份任务,就是需要经常演奏主旋律,和提供钢琴演奏主旋律时的对位音符。爵士乐大量地使用对位的手法,而且对位的旋律经常都是演奏者即兴创作出来的。第二首的Pitter Panther Patter,布朗就在开始的时候以一个和钢琴主题完全不同的旋律,和钢琴进行对位。艾灵顿公爵除了是他自己著名乐团的指挥以外,更是爵士乐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这里有许多首他的曲子,恐怕各位都曾经听过。一般人比较不清楚的,是他还具有优秀钢琴家的身分。在这些耳熟能详的曲目中,他表现出创作者的丰富幻想力,不但演奏出颇具新鲜感的即兴变奏,还一面和布朗做出给与取,迎与合,退与进的游戏。第一首Do nothin' till you hear from me开头那段俏皮的钢琴和贝斯对谈,就是个例子。这几首曲子的演奏方式,每一首都不同,布朗有时用规则的四拍,有时使用切分音,滑音和双音和弦也经常交替出现。艾灵顿公爵在Things ain't what they used to be一曲开头好象在独奏;其实是提供一个没有填满的五线谱,让布朗自在地在其间遨游。Sophisticated Lady的中段,艾灵顿公爵又毫无预警地演奏出极为浪漫的主题旋律。最后一首是个四乐章的组曲,两位乐手在此表现出更严肃,更抽象的演出。这张极具巧思的录音,两位乐手没有主从之分,是真正达到相辅相承的室内乐最高境界。这样子的组合演出极为罕见,因为要找到搭配良好的乐手非常困难,更何况没有其它乐器的辅助,一人必须同时身兼节奏、旋律、伴奏等数角,没有躲在其它乐器背后摸鱼喘息的机会。不但如此,他们还得要同时即席创作,配合另一个人的灵感做互动。当然,最重要的,是最后的成果是个生动有趣,能够迷人的演奏。这样的唱片,太难得了!
演出者:David Brubeck Quartet
专辑标题:Time Out
唱片编号:CBS 40585
爵士风格:清凉(cool)
古典欣赏角度:不规则变化的节拍
传统的爵士曲子,大部分都是四拍的结构。钢琴家布鲁贝克从这一张唱片开始,进行了一系列以节拍变化的实验性爵士乐录音。请听第一首Blue Rondo a la Turk开宗明义地以奇妙的9/8拍分割法(两-两-两-三),架构出令人耳朵直竖的节奏,然后中音萨克斯风手德斯蒙(Paul Desmond)以吹古典音乐般制约、丰润的音色,演奏带有异国情调的快速音符。这是否让你联想起土耳其古都伊斯坦堡街头艺人吹奏的木管音乐呢?第三首Take Five更是用上连古典音乐都少见的五拍节奏。开头钢琴、套鼓、贝斯以类似持续低音(basso continuo)的手法,顽固地重复演奏一个伴奏的乐句。德斯蒙稍后加入,以中音萨克斯风富磁性的低音域演奏这个爵士乐极知名的迷人旋律(我在美国至少听过两个爵士乐的广播节目以此曲作为开播主题),只要听过一次,就会深留脑海中。第四首有着海顿或莫扎特室内乐作品般简明天真的样式,但是几小节之后,却可以发现它是建筑在类似史特拉汶斯基「大兵的故事」般变幻无常的不规则节拍。它的组成是三-三-四-四,给人的听感是意想不到的惊奇和新鲜。布鲁贝克这张专辑太成功了,以至于他后来的作品,都难免要被提出来和Take Five相比。他的钢琴演奏能力,可能不及这次介绍的其它几位钢琴家的想象力。不过,正好也可以拿他来做一个对比,了解一位出色的钢琴家,和一位伟大的钢琴家到底差别在那里。
演出者:John Coltrane Quartet and Johnny Hartman
专辑标题:John Coltrane and Johnny Hartman
唱片编号:Impulse! IMPD 157
爵士风格:抒情曲(ballad)
古典欣赏角度:男中音演唱艺术歌曲
这张唱片,我在本刊第三十九期的介绍Impulse!的文章中,已经大力推荐过了。如今他们又重新推出二十位制作的一系列CD,包装以纸制的精致三折式封面,编号也改成IMPD开头。如果还没有代理商进口,实在就太令人失望了。这里面的六首歌,随便那一首都应该是电台点播的热门情歌,或是唱片行招徕路客询问的最佳选择。有多少痴情男子,会希望能有这种磁性的男中音歌喉,以委婉适切的情意表达,唱给自己心目中的人儿呢?哈特曼虽然以唱早期大乐团伴奏的流行曲起家,不过他对歌词内涵和情绪的了解与掌握,实在有演唱正统艺术歌曲的水准。这些歌曲,由他诠释起来,一点也不会肉麻或流俗。他忠实原曲调的演唱之中,仍然有适度的自由弹性。而寇全带领的四重奏,更是超越基础的伴奏,而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尤其寇全的次中音萨克斯风在哈特曼演唱时轻柔地吹奏的对位旋律,是所有编写流行音乐伴奏者所应该聆听学习的。
演出者:Miles Davis Quintet
专辑标题:Kind of Blue
唱片编号:CBS 40579
爵士风格:清凉/调式(modial)
古典欣赏角度:丰富多变的和弦演进
这一整张唱片的音乐,从头到尾都弥漫着一种慵懒,一点宿命,一丝颓废的气氛。难怪专辑标题也叫做「有点蓝调」,形容他们的风格,似乎音译的「酷」,要来得比意译的「清凉」贴切些。这张一九五九年三月录音的专辑,可是「酷」的老祖宗了。当时爵士界最新的流行,就是火辣辣的包勃热奏,乐手无不竞技般地奏出最多、最快的音符串。戴维斯和他领导的一班年轻乐手,则反其道而行,以冷静、内省、沉思,几乎像古典或浪漫派室内乐般的条理清晰,情感节制。例如第一首So what的开场白,是由钢琴和贝斯担任。简单的几个音阶,却让人有欣赏史克里亚宾钢琴独奏般的神秘感。看似无心的漫奏,模糊了调性,掩藏了节奏,直到套鼓加入,在后面轻轻地提醒沉醉在白日梦中的钢琴手此曲的重心,他们才重整琴鼓,坚定地建筑出一个稳固的伴奏形式,等待几小节后铜管乐器以远古的平行音和弦吹奏出好似在说So what?般的拟声断奏导句。此时贝斯担任极为重要的主题角色。接着主角的小喇叭登场了,引导出一个饶具趣味的自由即兴旋律,然后中音和次中音萨克斯风轮流出场主奏根据小喇叭旋律样式的变奏。音乐又回到铜管断奏的和弦乐句,在贝斯的先前主题梦呓般的反复中,渐渐沉入深不可测的蓝色国度。第二首Freddie freeloader像是第一首的延伸,不但前奏-主题-变奏1-变奏2-主题-尾奏的古典形式仍在,连掀开序幕的铜管和弦,也几乎是So what的变形。第三首的Blue in green时间最短,而且套鼓从头到尾只有用鼓刷,没有用鼓棒,但却是整张唱片的重心。戴维斯那注册商标的加装弱音器的小喇叭,由钢琴家伊凡斯(以下会介绍一张以他为主的专辑)充满想象力的触键和和弦变化衬托下,缓缓地奏出如烟似雾的迷蒙旋律。我不只一次看过这样的电影场景:都会的男女,相约在远离尘嚣,俯瞰夜景的摩天大楼公寓小聚,此时背景放的音乐,就是此曲。Flamenco sketches以少见的(下期带续6/8拍为基础,钢琴的颤音,贴切地模仿佛朗明哥吉他常用的左手打弦震音。戴维斯只做出最精简的自由调式变换旋律,让其它的乐手发挥。这张唱片弥漫着的神秘感之来源,一大部份是他们使用所谓调式进行的演奏。这里指的并不完全相同于古代教会调式的严格音阶型态,而是泛指在各种调性之间自由地穿梭来去。其中居功阙伟的,还是担任钢琴的伊凡斯。没有他精妙的演奏穿针引线,这张专辑将不会达到它在爵士乐录音中里程碑的地位。最后一首All blues,我就废话少说,请各位找个宁静的夜晚,一张舒适的沙发,一杯浓酽的咖啡(乌龙也可!),慢慢地融入戴维斯音乐的世界吧。
演出者:Duke Ellington and his orchestra
专辑标题:Indigos
唱片编号:CBS 44444
爵士风格:摇摆/大乐团(Big band)
古典欣赏角度:浪漫派的协奏曲、交响曲 大乐团的演奏,可能让很多人印象很不好,因为这种音乐起源是二、三○年代跳舞用的背景音乐,难登大雅之堂。而且演奏的人数众多,势必没有办法像小组重奏一样让每个人自由发挥,一般都是按照编好的乐谱演奏,因此听起来缺乏爵士乐最显著的灵活即兴感。艾灵顿公爵带领的大乐团可不一样。他是首位将大乐团演奏的音乐提升到艺术地位的指挥,同时也是爵士乐中最重要的作曲家。前面我们也已经欣赏过他难得展现的钢琴功力,现在介绍的,是他作曲、编曲最有名、最具代表性的一张选集。即使你不听爵士乐,也难免会听过这里面几首艾灵顿公爵最为人知的曲调,像是Solitude,Mood Indigo,Willow weep for me等。他除了作品曲调高雅迷人之外,编曲的想象力更是所有流行乐制作人所应该学习的。Solitude开头的钢琴独奏,像是那一位浪漫派作曲家失传的协奏曲过门。Mood Indigo摇曳婆娑的主旋律,足可为一个美好升平世代的音乐最佳代表。Autumn leaves巧妙地使用了小提琴独奏和男高音独唱,伤感而不滥情。Prelude to a kiss中,艾灵顿让乐团的中音萨克斯风好手Jhonny Hodges彻底表现他那绕指柔的魔奇音色,尽量让伴奏部份不要僭越。Willow weep for me中原本嘹亮的小喇叭,吹出感人的音色来。如果还嫌不够,Tenderly这首著名的旋律,单簧管和德布西风味的钢琴伴奏,交织出与众不同的印象派风味来。听完这张唱片之后,相信你必然会对大乐团演奏的音乐另眼相看!
演出者:Bill Evans Trio
专辑标题:Sunday at the Village Vanguard
唱片编号:Riverside/OJC 140
爵士风格:清凉
古典欣赏角度:印象派钢琴三重奏
伊凡斯实在可以是一位极佳的印象派钢琴演奏家。他细腻的触键控制,明暗交错的音色,水银泻地般流畅的指法,以及公认最丰富的和声变化,不知让多少古典钢琴家羡慕。更重要的,他的音乐让人感觉不像吃棉花糖、方便面,过喉即忘。他给我的印象,是演奏时也不断在思考。思考着乐句的进行,和弦的结构,音乐的函旨,期待着伴奏乐手的反应,节奏的改变。这张在纽约市的爵士表演圣地前卫村现场演出的录音,听众显然也都沉醉在他这种附有哲思的演奏当中而浑然忘我了。不但不见酒肆中杯觥交错的杂音,连交谈声也低至不可闻。甚至曲终的鼓掌声也似乎战战兢兢,深怕惊扰到舞台上乐手的乐思。一流的音乐家,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功夫。传说中帕格尼尼把琴弦钉在鞋底,也照样拉得虎虎生风,令听者目瞪口呆。伊凡斯也有这种本领,例如这里的一首曲子Alice in Wonderland原本是迪斯耐的卡通电影「爱莉斯梦游仙境」的配乐。他却把像儿歌似的简单曲调,提升到充满幻想和诗意的艺术境界。一般寻常的钢琴三重奏,总是以钢琴为主唱者,贝斯和套鼓仅负责节奏。此地的三位音乐家,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例如伊凡斯经常利用切分音后起拍之前的空档,让贝斯的基音决定和弦的进行,让鼓手打出节奏,然后很快地加入附和。如果你觉得比较斯文、安静,但充满智能的音乐适合你,那么伊凡斯将是最好的选择。他们这个组合还有一个姊妹作Waltz for Debby,是同一天演出的其它曲子,表现一样杰出。
演出者:Ella Fitzgerald
专辑标题:Clap Hands, Here Comes Charlie!
唱片编号:Verve 835646-2
爵士风格:摇摆/抒情/蓝调
古典欣赏角度:女声演唱艺术歌曲
这一张费兹洁洛演唱多种风格的精彩唱片,正是前面介绍过哈特曼CD的对比。她的音量不大,但是音色甜美悦耳,咬字异常清晰(请听Clap Hands, Here Comes Charlie!那像嚼舌口令般快速的唱词吧!)。在她的诠释之下,一些原是属于蓝调的歌曲,也少了一分凄苦,多了一点乐观。她的这种直率、真诚、乐观的演唱个性,让人很容易联想起女高音阿梅琳(Elly Ameling)或是麦克柰儿(Sylvia McNair)唱的艺术歌曲。费兹洁洛的有名绝技之一,是以人声仿真乐器的所谓scat唱法。这里面的例子多得不可胜数。请注意她经常在一段歌词结束之后的间奏部份,以各种「嘟」、「哒」、「咿」等没有意义的音节,取代乐器演奏。例如第一首的突尼西亚之夜(Night in Tunisia)几段scat,她的唱法,唱「词」都略有不同。这首原本乐器演奏的曲子,开头的敲击乐器伴奏节拍很有创意,贝斯的快速琶音拨奏丝丝扣人心弦。费兹洁洛精准的音感,在第一句高难度的上行音阶时就表现无遗。精彩的伴奏,让你听不出只有基本的钢琴、鼓、贝斯和吉他各一而已。多变的乐曲风格,甚至包括一首古典曲:德布西著名的早期钢琴小品Reverie改编的演唱曲。其它还有伤感而不伤心的情歌You're my thrill, Cry me a river, Good morning heartache等,充满赤子之情的Music goes 'round and around,鲜活蹦跳的摇摆曲Jersey bounce,以及爵士代表曲调之一'Round midnight的风情万种。你听完这张的内容,一定会对她这样不断求变,永远新鲜的演唱感到意犹未尽。许多流行艺人可能偶而找到一个成功的表达方式,或限于才华,或仅是懒惰,整个专辑都套用类似的公式。费兹洁洛的演唱,足可作为这些人效法的对象。
演出者:Stan Getz Quartet
专辑标题:Getz Au Go Go
唱片编号:Verve 821725-2
爵士风格:清凉/南美节奏:婆娑诺伐(Bossa Nova)
古典欣赏角度:女声独唱与木管独奏
这是一张一九六四年在纽约格林威治村Cafe Au Go Go餐厅中的实况录音。在这一年中,盖兹完成了许多张既畅销又影响深远的唱片。他和本张录音中另一位主角,巴西女歌手Astrud Gilberto,以及她的丈夫吉他手Joao Gilberto,把南美洲的流行舞曲节奏婆娑诺伐介绍到爵士乐中,获得极大的成功,引起其它音乐家的模仿。Gilberto别具一格的唱腔,在天真的嗓音中,带有一丝慵懒的性感。她此后声名大噪,接续录了多张类似味道的唱片,都十分卖座,许多爵士、流行的女歌手,也群起仿效她的演唱。这种节奏明快轻缓,令人闻之不禁陶然起舞的舞曲,很适合结合当时正在流行的清凉乐风。它的特色是在三拍黏滞的长音之后,接着两个短半拍。盖兹在许多首开使演奏之前,都会轻轻哼出这个明显的节奏,带领其它乐手进入正确的速度。其实不用我解释,大概许多读者只要听了第一首的几个小节之后,马上就会说:「喔,这是小时候听过的流行音乐节奏嘛!」没错,爵士乐的特点之一,就是它是个活性的音乐,会不断吸收其它的音乐元素,融合消化成为爵士乐的特色。在爵士乐短短的百年历史当中,它吸纳了黑人灵歌、工作歌、蓝调、宗教音乐、南美、非洲、印度等各国民俗音乐,甚至流行音乐的种种节奏,使得它能够跟随时代的脚步,产生出各种风貌来。古典音乐其实也有同样的演化过程,例如巴哈将当时各种的舞曲节奏提升为纯音乐的境界;海顿把小步舞曲带入交响曲之中;贝多芬、舒伯特写作过许多德国舞曲;布拉姆斯、李察.史特劳斯经常爱用维也纳最著名的圆舞曲形式,另外一家史特劳斯父子就更不用说了!二十世纪的古典音乐,更是一个大融炉,不但各国的民族音乐被利用,每个时期的流行音乐也广泛地结合到艺术音乐的领域中。甚至笼统定义的爵士乐,也被运用到许多著名作曲家的作品当中。只听古典音乐的朋友,实在没有必要对其他类型的音乐嗤之以鼻而加以排拒,认为是格调不高的音乐。其实正是这种自命清高的象牙塔心态,使得近年的一些古典音乐作曲家走入学院派的死胡同,丧失了听众。而听众本身,如果能从多种角度来欣赏音乐,应该也会更有体会,提高听音乐的乐趣。这张唱片,请尽管放松心情来听,你将会很快融入它迷人的一面。欣赏的重点当然是萨克斯风和女声的配合、对比,以及vibraphone(类似马林巴琴的敲击乐器,但是共振管中有马达转动的金属片,可以制造出迷离奇妙的揉音)的使用。
演出者:Coleman Hawkins
专辑标题:Desafinado
唱片编号:MCA/Impulse! MCAD 33118
爵士风格:摇摆/南美节奏:婆娑诺伐
古典欣赏角度:木管和吉他、敲击乐器的室内乐
这是上一张介绍中提到,婆娑诺伐风潮所引起的回响之最佳例证。郝金斯是摇摆乐时代就起家的次中音萨克斯风「大老」,其稳健低沉的劲吹,开启了后辈演奏家的一扇大门。以他这种地位,仍然不排斥时尚的乐风,充分表现出真正伟大音乐家的宽容胸怀。在这里,纯粹演奏的婆娑诺伐音乐,流行中更带有一份比较严肃的深入。从两张唱片重复选择的曲子中,可以了解当时热门的几首音乐,还可以比较不同诠释之下给听者的感触。以「单音森巴」(One note Samba)这首绝妙的曲子来说吧,开始的第一个乐句,正如其名,只有一个音,但是经由不同的音符时值,强调此曲的巴西桑巴舞曲韵律。郝金斯以深厚的吹奏功力,表现出不同音色的微妙变化,有别于Gilberto的滑音使用。此地的乐器组合,也有别于其它几张:两支尼龙弦吉他(爵士吉他多半是钢弦)、贝斯,以及三个乐手负责的各种敲击乐器,制造出传统的南美洲民间音乐风味。如果你对婆娑诺伐的节奏还不是很明白,这张唱片去芜存菁的伴奏,叫你听过以后对这种节拍永难忘怀。我在这篇文章中总共介绍了寇全、盖兹、德斯蒙、郝金斯、罗林斯等五位萨克斯风演奏家,并不是我特别偏袒这种乐器;而是印证了它在爵士乐中举足轻重的角色,以及各路英雄荟萃的情形。其实我才介绍了这样乐器的代表人物的四分之一不到呢!你可以听听他们不同的演奏风格,决定自己的偏好,作为下一步聆听的取向。
演出者:Oscar Peterson
专辑标题:My Favorite Instrument
唱片编号:MPS 821843-2
爵士风格:包勃(Bop)/抒情
古典欣赏角度:多种面貌的钢琴独奏
我印象中这是这位目前还活跃乐坛的加拿大爵士钢琴巨匠,第一次的独奏录音。他早期以三重奏的组合享誉乐界,近年则有Telarc唱片的许多现场录音。可是独奏的唱片却如凤毛麟角。独奏是古典钢琴家展露头角的必经之路;却被爵士钢琴家视为畏途。因为爵士乐不像古典乐有既定的途径可循(乐谱);都是演奏家的创作。因此爵士乐独奏,作曲的成分比重至少和演奏一样重要。所谓「没有三两三,不敢过梁山」,不是面面俱到的音乐家,都不敢轻易尝试独奏。因为失去节奏组的陪衬,所有的优缺点都毫无掩饰地暴露在聚光灯下,供人品评。即使是重量级(地位和体重皆然!)的彼得森,也一直不愿贸然从事。一九六八年,他才有足够的信心,录下可供他人参考研究的一批独奏唱片。和另一位也录过不少独奏的钢琴家伊凡斯比较起来,彼得森的演奏风格可能包含的范围更广阔。从他著名的包勃风快速热奏,早期繁拍子(ragtime)风的轻快,到不输给伊凡斯的丰富和声,都一一呈现出他对爵士钢琴各流派完整的深入了解和过人的表现能力。他的触键可刚可柔,快速的琶音可以如机关炮般又急又准;抒情乐段轻盈的触键,又像极品的小羊毫笔写出来的字一样,柔中带劲。他最早接触的,其实是正统的古典训练,各位可由他的演奏结构之严谨,技巧之札实,变化之丰富体会出来。我曾在最近出版的一集他的记录像带中,见识过他日常弹奏布拉姆斯等人曲子的实力,绝对有改行弹古典音乐的潜力。例如Bye, bye blackbird一曲开头的序奏,可以听出他由巴哈键盘音乐的圣咏风演奏得来灵感。轻柔的几曲,如Who can I turn to, I should care等,显然又有对萧邦夜曲和德布西早期钢琴曲风格的透彻了解。Little girl blue一曲,更是似乎写下琴谱来,将是古典钢琴家一首极好的抒情演奏曲。听过这张独奏唱片之后,希望原先对爵士钢琴有误解,甚至蔑视的读者,能够改变印象。值得一提的,是彼得森当年应唱片制作人朋友之邀,在他家中的录音室即兴录下来的这些录音,全都是没有准备之下,临场发挥,一蹴即成的结果,没有事后的修改或重来。更增加听者对他演奏和作曲实力的肯定、赞叹。
演出者:Sonny Rollins Trio
专辑标题:Way Out West
唱片编号:Contemporary/OJC 337
爵士风格:包勃
古典欣赏角度:节奏俏皮的木管室内乐 罗林斯的这张专辑,轻快俏皮中充满了他与众不同的构思。例如组合吧,除了他吹奏次中音萨克斯风之外,只有一般爵士乐组合中担任节奏部份的套鼓和贝斯。也就是说,他以只能吹单音的管乐器,取代了能同时提供和弦、节奏,和旋律的钢琴。换言之,在这个缕空了的架构之中,两个有音调的乐器-贝斯和萨克斯风的重要性,就相对提高了许多。这对罗林斯和担任贝斯的布朗来说,是极大的挑战。第一首的I'm an old cowhand,鼓手谢利.曼(Shelly Manne)以敲击木鱼来模仿马蹄的声音,塑造出可爱的西部音乐效果。第二首Solitude,各位可以和前面原作曲者艾灵顿公爵的版本做一比较。艾灵顿多愁善感的演奏,演奏者很少超越主旋律的范围。在罗林斯的吹奏之下,他以带包勃风格的快速音阶,装饰这个有名的曲调,还不时根据它,演奏出幻想风的变奏。欣赏爵士乐入门之后很重要的一个课题,就是首先熟习某几个大家都演奏的基本曲(standard)的旋律样式,然后欣赏不同风格,不同乐器组合的演奏,听听看各路英雄豪杰的创作和即兴演奏的能力。因为爵士乐贵在那种自由奔放,飘逸洒脱的即兴演奏,虽然根据同一首歌曲,每个人都可以创作出完全不同面貌的版本来。打个比方,安魂曲的「神怒之日」简单的旋律,可以由葛利果圣歌曲调中的平铺直叙,到拉赫曼尼诺夫「帕格尼尼主题变奏曲」中的威吓、白辽士「幻想交响曲」中的谐谑,到李斯特「死之舞」中的狂乱。效果如何,但看各家所好而已。爵士乐中的即兴演奏,就是带有这种精神,只是曲式更自由,更不受拘束,甚至同一批人的两次演奏都会有不一样的作品。罗林斯和布朗都是即兴的高手,整张唱片中不断有他们应答之际,灵感突发的神来之笔。贝斯不是一成不变的弹拨出固定拍子的基音,偶而也会担任主角。萨克斯风更是以源源不绝的音符填满缺少和弦乐器的空间。尤其罗林斯在宽广的音域间快速的游走时,听者会有几个乐器同时演奏的错觉。请注意他常在一串音符后稍做休止,这种留白,造成的不是上气不接下气的感觉,而是藕断丝连,利用消失的重音强调节奏感,更可以和其它两位乐手互相挑战、竞争、引导、附和。这的确是一张需要以研究室内乐精神来欣赏的佳作。值得一提的是,一九五七年三月的录音,效果好得会让你大吃一惊。
 
欣赏音乐,「听」还是最重要的。希望我挑选的这些爵士唱片,能够藉由不同风格和组合演出的演出和迷人的音乐,吸引各位以比较深入分析的方式,来接近爵士乐。即使只听过几张,相信对于爵士乐是什么的问题,也会稍有了解。最好是能够喜欢上某位音乐家,某种演奏(唱)风格,甚至某一首曲子的旋律,进而依循着刚刚建立的良好第一印象,以像当年喜欢古典音乐一样的精神,去了解爵士乐。本刊即将「上网」,有属于自己的网址。希望读者除了传统的沟通方式外,也能多利用这个网址,提供给我读后感和建议指教,进行讨论。喔,请不要质问我的算术有问题,明明说十张爵士CD,结果列了十一张!我的用意,是假设有一张可能目前暂时买不到,因此多列了一个选择!另外,LP迷有福了,目前可以买到罗林斯、伊凡斯(以上由Analog Production出版),费兹洁洛、布鲁贝克(Classic Records出版),以及哈特曼(Impulse出版)等人专辑的再版唱片。其它可以选择的爵士LP,也将会越来越多种。
TOP
10#

收到:)
TOP
11#

www.jazzsky.com
TOP
12#

是好东西,现在我经常在听。[upload=jpg]uploadImages/200391512375384437.jpg[/upload][upload=jpg]uploadImages/200391512382786579.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Images/200391512473817703.jpg[/upload]
最后编辑zjize
TOP
13#

赤足行 在 2003-9-15 11:12:55 发表的内容
太好了!这么好的文章怎么没人回帖呢?

至少还有你!
TOP
14#

我不算啊?^_^
TOP
15#

阿泰 在 2003-9-15 11:18:26 发表的内容
我不算啊?^_^

共同度过
TOP
16#

各位看全了吗,
TOP
17#

希望从此能喜欢爵士乐。
TOP
18#

TOP
19#

我会慢慢看,一字一字理解,读懂它!
TOP
20#

寒水残花 在 2003-9-16 19:39:40 发表的内容
各位看全了吗,

没有,呵呵~~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