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音乐欣赏始终都存在很多不同的争论。这主要的原因,就在于欣赏音乐这种艺术,主观性很强,每个人的经历和看法都不同,直接影响着他们对音乐的判断和评价。可以这样说,对于音乐的感受和评价,没有绝对的标准。但是,基于作者的主观意愿、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一些审美观点上的基本原则,对于一部作品的欣赏,却又是有一定的规律和原则可循的。
闵惠芬版的《二泉映月》相信大家听的多了,另有一传奇的珍贵历史录音,阿炳亲自演奏的《二泉映月》。阿炳的录音里,音乐从开始到最后,都显得很平淡,没有大幅度的力度变化,也没有频繁的音符跳跃,就象是一条细水,缓缓流淌。如果听了闵惠芬的金碟版录音,甚至会觉得这是哪个不入流的学徒的演奏。之所以产生这种错觉,正是由于没有真正懂得欣赏音乐,不知道作品的内涵、背景和作者的经历。
其实,有时候唱片公司对一些母带所作的音效处理也有可能损害作品的思想。譬如DG出过两种克莱巴指挥的贝五,一个是单个贝五一碟的,另一个是贝五和贝七一起的。贝五和贝七一起的版本对母带经过数码处理,音色丰满了,音场也宽阔了,色彩也丰富了,但和没有经过数码处理的单碟版一比,就会发现数码处理后的版本没有了原来那种肃穆的感觉,作品里表达的坚定和不屈的意志没有了,代之以一股数码味和因为音色丰满而带来的妩媚。这样一来,作品的“神韵”也就被损害了。所以我推荐音色不太好的单碟版而不是数码版,因为那个版本才是真正的。
阿炳生前曾留给后人一句音乐的缄言——“我让你们听的是功夫和神韵啊!”这或许也是企盼人们对的音乐的理解和共鸣吧!用心去聆听一些优秀的历史录音吧,录音的效果不好,绝对没有那些天碟们亮丽的音色和发烧的震撼,但却拥有他们所缺乏的东西——音乐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