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醉兰桂坊,赏“择仙花” [复制链接]

查看: 3979|回复: 11
1#

       (本文原载于上海《音乐爱好者》杂志2004年10月号)



                    醉兰桂坊,赏“择仙花”


    老朋友夫妇,开着他们的凌志车,载着轻装捷行的我,从尖沙咀弥敦道旁的美丽华酒店出发南行,驶过长长的海底隧道,到了湾仔,再西行,来到中环,经过皇后大道中,来到兰桂坊区域,再左行右走、七弯八拐、上坡下坡之后,终于来到窄窄的云咸街。到了街尾,又开始分岔成两条小街,就在分岔点的尖角形区域,一幢米黄色3层多室建筑构建于其上,气质与周边高楼颇有不同。

    在米黄色建筑右边毕打街街口,朋友将车靠左停下,说:到了!

    哦,这就是FRINGE CLUB,也就是“艺穗会”——今晚“择仙花”要演出的地方。

    
    [upload=jpg]Upload/2004103019595710143.jpg[/upload]


        常来香港的我也常来兰桂坊,不过来这个俱乐部还是第一次。时间才7点,天光还亮着,于是任由朋友夫妇进1楼剧场忙活,我则悠哉游哉地里里外外打量着这个名字很特别的所在,并且和前台的职员们随意地聊了聊——原来,“艺穗会”所在的这幢建筑,实在很有些年头了,真是不折不扣的香港历史建筑呢!它在1890年由牛奶公司兴建,以砖块砌成,1913年有过一次大规模修复,是香港极少数可以保存至今的古旧建筑物之一。当初兴建时,它的设计定位就是多功能的,可作多种用途,包括小工业生产、商业冷藏及住宅。对于祖辈都生活在香江的“老香港”们来说,它自然而然地带有一种殖民地时期的古旧色彩。70年代的时候牛奶公司迁出,1984年,“艺穗会”接管了这幢近百年“高龄”的老建筑。之后又经过几番维修改建,这幢3层老建筑不仅很好地保存了下来,还呈现出了崭新的风貌。现在,3层建筑内共有两个剧院、两个画廊、一个摄影馆、两个餐厅酒吧、一间排练室、一个陶器工作间及展览厅,还有天台花园及餐厅。以此为基地的“艺穗会”已被公认为香港一个充满活力动感的当代艺术空间,甚至还是香港有效地开发被弃置老建筑之潜能从而使之焕发勃勃生机的成功范例。每年,“艺穗会”都会利用自己那在“寸土尺金”的兰桂坊酒吧区绝对难得一见的3层宽敞场地来举办大型都市文化盛事——“乙城节”,并举办约60场展览和200场表演,开办工作坊、学习班和讲座···

    “艺穗会”的气质与兰桂坊其它酒吧无疑是迥然不同的,艺术气息甚为浓厚。  

    在这里看“择仙花”,或许是再合适不过。

    “择仙花”本名JACINTHA,是一位近年来在亚洲爵士乐坛风生水起的有名女歌手。她出生在狮城新加坡,母亲是华人,有着不凡的歌唱与钢琴技艺,父亲则是印度人,而且是优秀的低音提琴手和古典吉他手。从小就学习音乐和戏剧的“择仙花”早早就成为一位翻唱西洋民谣的歌手以及戏剧演员,后来走上爵士之路,在爵士声乐方面钻研不辍并名声雀起,曾应邀作为日本爵士小号大师日野皓正的表演嘉宾,跟他的乐团一起在日本巡演。1998年开始,她先后在新加坡独立爵士唱片厂牌GROOVE NOTE录下《向班·威伯斯特致敬》(“HERE’S IS TO BEN”)、《秋叶》(“AUTUMN LEAVES”)、《花样年华》(“LUSH LIFE”)、《“择仙花”是她的芳名》(“JACINTHA IS HER NAME”)和《来自芭莎洛瓦的女孩》(“THE GIRL FROM BOSSA NOVA”)等数张专辑唱片,随着这些唱片在亚洲乃至于欧美主流唱片市场的畅销,她的名字自然而然也像铃木重子和李敬子一样成为了亚洲青年一代优秀爵士女歌手的代名词···

    “择仙花”对香港并不陌生,而且似乎是酷爱香港——此前,她已以一个普通游客的身份来过香港40多次,在这个“购物天堂”如鱼得水。她真是很“女人”,此次来港进行她的新专辑宣传以及演出活动,她干脆还带上丈夫(华人)及幼子同行,一路甜甜蜜蜜,真是羡煞旁人。

    她所乘坐的专车,也于7点半钟来到了“艺穗会”。

    “HI,MICHAEL!”——在1楼小剧场见到我,“择仙花”非常亲热地打了个招呼。之前我们已经相识,而且我还对她作了一次正式的采访,彼此已经很熟络了。随后来到的3位特邀乐手,我已于以前数次在香港观赏爵士乐演出时相识:罗尚正(TED LO),香港本地最著名的爵士钢琴家,亦享有一定国际知名度,在美国爵士乐坛浸淫近30年,参与过一些著名爵士唱片的演录,几年前才回港定居,致力于演奏、作曲、编曲和唱片制作,堪称是香港爵士乐手的最优秀代表;西尔维恩·盖侬(SYLVAIN GAGNON),加拿大蒙特利尔人,贝司手,兼擅低音提琴和电贝司,在香港做职业爵士乐手已经很多年,是香港外籍爵士乐手中的佼佼者,曾和罗尚正一起应邀参与一些国际爵士名家(比如瑞典爵士吉他名家ULF WAKENIUS)的在港演出;外籍鼓手D.C.,也是香港爵士乐手中的有名人物,功力老到,经验丰富。

    天赋独到的新加坡来客“择仙花”,加上罗尚正、西尔维恩·盖侬及D.C.这3位爵士“老鸟”,今夜齐聚兰桂坊、假座“艺穗会”——他们,将带来怎样的一场爵乐盛宴呢?

    这次演出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一次私人酒会,也就是说,不对外售票,来宾都是持有由酒会主办方——香港风行唱片有限公司所赠送之特制入场券的,其中有香港主流媒体(包括香港电台第四台,也就是香港唯一的音乐专业电台)的记者,也有普普通通的爵士乐迷,还有香港乐坛的一些著名专业人士。说来挺有意思,1楼剧场在早年本是牛奶公司售卖牛奶、雪糕及冻肉等货品的铺面,改建之后就成为了一个别致的表演空间,是黑盒式的小剧场,有层次式的一排排座位,最多能容纳100位观众,观众与演员之间的距离很近,自有一种独特的交流气氛。

    “择仙花”与3位乐手原本已于前一日下午在铜锣湾一家叫做“MUSIC LAND”的音乐中心进行了3小时排练,而现在,在“艺穗会”的那位长发青年音响师忙前忙后把音响根据他们的要求调试好之后,他们又抓紧时间开始了正式演出前的最后一次排练。罗尚正坐在左边,弹那架YAMAHA三角钢琴;“择仙花”站在左二,拿着有线麦克风演唱;西尔维恩·盖侬站在左三,用的是他自己那把形体硕大的低音提琴,或拨奏或拉奏,琴弓不用时则插在安装于琴面板下方的皮袋中;鼓手D.C.在右边,手持刷打,面带笑意——这是一支典型而优秀的JAZZ QUARTET,以夜生活闻名于世的兰桂坊虽多的是灯红酒绿、光怪陆离,但今夜无疑只属于他们。

    时间到了9点半,小剧场已经济济一堂,其中多的是面带兴奋、手里还拿着若干“择仙花”唱片等待签名的乐迷。在兰桂坊夜乐岂能没有美酒咖啡?“艺穗会”的吧台可是一流的。来宾们无论男女,或是一杯醇酽逸香的红酒,或是一杯野性十足的嘉士伯生啤,要不就是一杯色香俱全的鸡尾酒,即使是滴酒不沾的,也会来一杯卡布其诺咖啡···在3位乐手一个简短而即兴的OPENING JAM之后,“择仙花”的“兰桂坊之夜”(ONE NIGHT IN LAN KWAI FONG)正式开始。

    
    [upload=jpg]Upload/200410302012714980.jpg[/upload]


        开始曲是《飘》(“GONE WITH THE WIND”)。与美国经典影片《飘》同名的这首歌曲,原本是由已故的美国杰出女歌手朱丽叶·伦敦(JULIE LONDON,1926-2000)首唱的。朱丽叶·伦敦其人一生经历颇富传奇性,先是电影明星,后做爵士歌手,在歌唱事业风光无限时,她的电影生涯又跟着再逢第二春。她当年那张极畅销的处女专辑的名字就叫《朱丽叶是她的芳名》(“JULIE IS HER NAME”),其中就有她最著名的代表作《泪流成河》(“CRY ME A RIVER”),而“择仙花”的第4张个人专辑就是向她所私淑的前辈朱丽叶·伦敦致敬的,所以仿照朱丽叶·伦敦处女专辑的名字取名叫做《“择仙花”是她的芳名》,而且所收录的11首歌曲全都是朱丽叶·伦敦演绎过的名作。我自己也非常喜爱朱丽叶·伦敦,她的歌喉给我留下的印象是沙哑而低沉、忧郁而充满诱惑力、激情与性感兼备、亲切而且温暖,而今来听“择仙花”一开场就翻唱她的经典歌曲《飘》,以及之后又翻唱的《无所谓》(“SOMETHING COOL”),一种恍如隔世之感油然而生···“择仙花”的嗓音听来与朱丽叶·伦敦的颇有一脉相承之处,慵懒、温暖、精致且成熟老练,一股莫名的忧郁气息时时流逸于其中。现场演出是爵士人们最喜爱的表现方式,她当然不会使自己的演唱程式化,自由即兴的唱段令我觉得相当过瘾,但她似乎又有意在自己的演唱中追求一种淡然的诗意,对歌词的强调使她听起来又像一位故事讲述者,让人不由得想起她在戏剧方面的背景······
  
    《碎梦大道》(“BOULEVARD OF BROKEN DREAMS”)这首源自1933年音乐剧名作《红磨坊》的抒情爵士名曲曾被收录在“择仙花”的第3张专辑《花样年华》里面,是她自己最喜爱的曲子之一,此番在兰桂坊这个曾经见证了万千红男绿女之情爱梦想的“美夜世界”来唱,似乎别有深意。“择仙花”唱得很用情,但不事矫饰,声声句句仿佛都出自肺腑。罗尚正的钢琴控制有度,绝不滥情,显露出大家风范;西尔维恩的低音提琴十分投入,张弛有致;D.C.的鼓轻敲小打,点染得恰如其分。乐手们精彩的演奏与“择仙花”的曼妙歌唱应和自如,慢板轻柔。梦生与梦碎的历程在她的歌声中忽隐忽现,爵士所特有的氛围与风味也被4位爵士人慢慢“煲”了出来···再唱同样收入过《花样年华》专辑的《黑咖啡》(“BLACK COFFEE”)和收入过《秋叶》专辑的《月亮河》(“MOON RIVER”),“择仙花”的声音依然十分沉稳,体现出上佳的控制力,歌声显得更精致一些,更有一种轻吟浅唱的味道,更具有叙述感。

    《波涛》(“WAVE”)、《静静的星辰,静静的夜晚》(“CORCOVADO”)和《三月之水》(“WATERS OF MARCH”)都是脍炙人口的巴西芭莎洛瓦音乐名曲,都被“择仙花”收到她的最新专辑《来自芭莎洛瓦的女孩》里面,此番自然也要在这个气氛融洽的现场来诠释一番。之前听“择仙花”唱朱丽叶·伦敦的歌曲,觉得她的嗓音特质和后者很像,而现在听她唱芭莎洛瓦,又觉得她的音色与发声吐字方法与最著名的巴西芭莎洛瓦前辈女歌手、以首唱《来自伊帕尼玛的女孩》(“THE GIRL FROM IPANEMA”)一曲成名于天下的艾斯特拉德·吉尔伯托(ASTRUD GILBERTO)很有相似之处,在轻快跳跃的节奏中铺陈情愫,慵懒而迷人···作为一位很有天赋同时又博采众长的优秀女歌手,“择仙花”的表现力是毋庸置疑的。也许就是因为她醉人歌声的“蛊惑”,从不喝酒的我也端起了酒杯,先是美美地品了一杯入口极爽、余味悠长的鸡尾酒,然后又“大马金刀”地狂饮了一大杯嘉士伯生啤——耳听美乐,舌品醇酽,飘飘然然,我都几欲醉去······


    [upload=jpg]Upload/200410302053778046.jpg[/upload]


    每当“择仙花” 一曲唱罢,或者乐手即兴演奏到高潮之处,观众们都会毫不吝惜地献上他们热烈而持久的掌声,而当8首来历不同、风格各异的歌曲全部唱罢,现场所有的观众再一次用任谁也抗拒不了的雷鸣般掌声将“择仙花”推回了舞台。“择仙花”自然不会令大家失望,她又唱了两首安可曲,分别是《花样年华》专辑的标题曲以及她的第1张爵士专辑《向班·威伯斯特致敬》(班·威伯斯特是已故的美国黑人次中音萨克管大师)中收入过的一曲《意外之喜》(“PENNIES FROM HEAVEN”),现场气氛再次被她精彩的演唱和乐手们恰到好处的演奏“煲”热,歌曲唱到了尾声,台上台下的情感交融也随之到了高潮···

    演出结束了,乐迷们都排队请“择仙花”在唱片上签名留念。我瞅个空档,把“择仙花”和3位乐手叫到一起,拍了张合影,然后跟西尔维恩要过他的低音提琴,自己摆了个POSE,也留下了在兰桂坊的一夜纪念。

    午夜时分,我和朋友夫妇驱车来到太平山顶。看看下方维港对岸的尖东夜景,再看看夜空中的弯弯月儿,耳边又仿佛响起了刚刚听过的“择仙花”歌声:“MOON RIVER,WIDE THAN A MILE······”
分享 转发
TOP
2#

好文
TOP
3#


        关于对“择仙花”的访谈,这里有篇专文:


    《聆乐方沉潜,闻香乃“择仙”
                         ——在港专访“择仙花”》


    http://www.jazzsky.com/lb/cgi-bin/topic.cgi?forum=21&topic=5609
TOP
4#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TOP
5#

好文!很喜欢择仙花的《Here's to Ben》~~
TOP
6#

烟视媚行 在 2004-10-30 21:23:21 发表的内容
楼主的POSE呢?:))))))



        那当然就只能私下发给你了···
TOP
7#

呵呵
还有JIM REEVES版本的啊
TOP
8#

楼主的POSE呢?:))))))
TOP
9#

栽鲜花演唱的〈月亮河〉看看与这里的版本比较起来谁更好:http://bbs.hifi168.com/bbs/article.asp?titleid=47514&ntypeid=50&page=2
TOP
10#

喜欢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