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華山論劍--大師們的舒伯特《偉大》交響曲錄音- Introduction [复制链接]

查看: 3522|回复: 23
1#
以下都是台湾乐友GUSTAV CHEN的连载文章。还在每日更新
转载下来,望同好喜欢

應觀眾點播,就我CD在身邊的《偉大》交響曲版本,做一點簡單的介紹。
Blue97兄在他的網誌中正好也有就《偉大》的二三事做的評論,所以這邊儘量會著重一些版本上的論述。

舒伯特的第九號交響曲《偉大》相較於《未完成》,不僅篇幅加倍,每個樂章也都非常長,樂句反覆不停,指揮家就算有兩把刷子,如果落入照本宣科的泥淖,很容易便會將這首交響曲搞的又臭又長,讓聽的人頭昏腦脹,索然無味。

第一樂章行板部分的鋪陳,到後半稍快板的轉折,如果指揮家沒有充分把握那種緊湊感與戲劇般的起起伏伏,就會步上這般窠臼,第二樂章亦然。第三樂章放慢速度或者可以架構出完整的面貌,但是容易變得活力盡失;相反的,速度拉得很快,如果樂團在演奏上出了問題,大概只能紊亂的帶過。第四樂章的張力與速度也是要維持的很好,某些地方要利用彈性速度,有的地方的低音需要強而有力,指揮的控制力也要很好,不然失衡的狀態下樂團的演出會變得雜亂無章。就以上來看,要將《偉大》演奏得好,又要興味盎然,的確不容易。

以下將介紹托斯卡尼尼、福特萬格勒、阿本德洛特、阿亨達、華爾特、老克萊巴、克納佩茲布許、貝姆、克勞斯、史坦伯格、克利普斯、布列赫、笵坎本等指揮家的《偉大》交響曲版本。

(未完待續)
分享 转发
TOP
2#

[upload=jpg]Upload/200592918311365278.jpg[/upload][upload=jpg]Upload/200592918312431819.jpg[/upload][upload=jpg]Upload/200592918313465482.jpg[/upload]
華爾特
根據紀錄,華爾特的《偉大》錄音有5個:(1) 1938年,倫敦交響;(2) 1940年,NBC交響;(3) 1946年,紐約愛樂;(4) 1950年,斯德哥爾摩愛樂;(5)1959年,哥倫比亞交響。市面上最常見的兩個,就是 (1) 與 (5) 的錄音,而這些錄音中,據說是以紐約愛樂的版本獲得的評價最高。無論如何,華爾特在他的指揮當中都流露出一個溫暖的特質,呈現出《偉大》在龐大厚重的樂思中浪漫的一面。1938年9月11-12日的版本呈現的是一股有衝勁,較為激昂的《偉大》,隨著時間的過去,《偉大》的張力依舊,不過又多了更多的光澤與溫暖氣息,這是華爾特與眾家大師頗為不同的地方,也是他的《偉大》版本最值得細細品味的部分。
克納佩茲布許"Kna" 留下的舒伯特交響曲錄音以《未完成》較多,《偉大》則少的多了。CD應該看得到,買得到的大概都是1957年10月27日與維也納愛樂的現場錄音,相較於一些音響不厚重的演出,克納佩茲布許的這個演出可說是有如邁著如巨龍般的沈重步伐,第四樂章速度算很慢的,而其他的樂章不會過於緩慢,整曲皆如波濤般洶湧。克納佩茲布許的貝多芬、布拉姆斯與布魯克納交響曲的音響都頗為沈重,在龐大骨架下的是一種爆發的力量,舒伯特的《偉大》也是這樣。克納佩茲布許的這份演出是一個聽起來頗為耗神,但講歸講,這仍是一個相當傑出的版本,喜歡的人聽了可能會著迷其中,如要收藏,推薦的是Altus復刻的CD。

(未完待續)
TOP
3#

这两幅面是谁画的?

[upload=jpg]Upload/200592923244175600.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200592923251193994.jpg[/upload]
TOP
4#

眼睛象Isaac Stern。
TOP
5#

[upload=jpg]Upload/20059291950818612.jpg[/upload]

这是小舒吧
TOP
6#

希魔。
TOP
7#

小贝?
TOP
8#

哈哈,就是希特勒
TOP
9#

[upload=jpg]Upload/20059291826997799.jpg[/upload][upload=jpg]Upload/200592918261932834.jpg[/upload]

孟格堡
孟格堡的《偉大》交響曲現存者皆為與音樂大會堂錄製,筆者知道的有1942年11月 (Tahra) 與1943年6月16日 (各大小廠) 這兩個版本,聽過的則是前者。孟格堡的詮釋一如他的指揮風格,厚重、廣泛運用彈性速度,大體上是可圈可點,只是一些地方聽來就有點鈍重或是冗長,例如第三樂章的速度因為節奏放慢,相對那種窒礙難行的感覺就浮凸出來了。

布列赫
布列赫以前筆者有在網誌中介紹過這位德國指揮家,他留下的《偉大》錄音有二:1927年11月與倫敦交響,以及1950年6月4日與柏林RIAS交響。布列赫的詮釋簡潔有力,屬於偏快類型,兩個錄音相隔20多年,不過整體感覺都類似這樣。倫敦交響的演出有些地方不怎麼拘於小節所以有點凌亂,柏林RIAS的演出就不會了,要不是比較少人注意到這位老大師,不然他的這份錄音也可以在《偉大》的版本風雲錄中佔有不可忽視的地位。

阿本德洛特
阿本德洛特的指揮特質就是快-慢-快這樣的大幅彈性速度運用,還有抒情與壓倒性的推進力量。1949年9月18日與萊比錫廣播交響樂團的演出就是這樣的典型例子。在樂章中的起伏轉折,在他增強戲劇性的效果下,《偉大》一曲呈現非常緊湊而富有張力的感覺,只是第四樂章在某些地方的張力感覺薄弱了點,這是美中不足的地方。除此之外,錄音好,整體表現佳,氣氛掌控得宜,讓人可以聽完整首《偉大》而不會感到疲倦沒力,這正是值得一聽之處。
[upload=jpg]Upload/200592918285196330.jpg[/upload]
TOP
10#

不是小舒
大家看看他眼睛,感觉象谁的
TOP
11#

继续连载。。。。。
舒李希特
舒李希特指揮的《偉大》版本似乎只有兩個,而且都是跟斯圖加特廣播交響樂團留下的。稍早的演出是1956年3月20日,後來的則是1960年9月,前者有Archiphon等公司出版過,後者有日本哥倫比亞與義大利海盜小廠的發行,現在市面上都很難看到。舒大師《偉大》版本之間的差異不大,除了第三樂章使用的是不同長度刪節版本,斯圖加特樂團的表現都相當稱職,將舒李希特純粹而強烈,略顯厚重的個人特色充分展現出來,聽來很過癮。Hanssler前一陣子陸續發行的舒李希特典藏集當中不見這兩份錄音,可是筆者想他們不至於會忘記這兩個優秀的錄音吧?
老克萊巴
與舒李希特的情況類似,老克萊巴確定的《偉大》交響曲只有兩個現場實況。1953年11月23日他在科隆市指揮了科隆廣播交響樂團 (WDRSO) 演出《偉大》交響曲,這個錄音算的上是老克萊巴的經典演出之一,感覺上是比較偏於平鋪直敘型的演出,如同他的許多交響曲錄音,我們聽到的是相當堅實有力的音響。1953至1954年間,老克萊巴受邀指揮漢堡的北德廣播交響樂團 (NDRSO),54年4月23日的實況演出被留了下來,可是到了2001年才有CD的發行,最近的一個新轉錄是Tahra進行的,這張筆者想買的時候,上揚似乎已經沒貨了?? 老克萊巴這兩份演出比舒李希特幸運的地方就是CD不難找,WDRSO的版本有DECCA等公司重發,NDRSO的版本則有Tahra可以選擇。對於老克萊巴的粉絲或者純粹想聽《偉大》版本比較的樂迷,都是值得一收的
史坦伯格
威廉‧史坦伯格 (William Steinberg, 1899-1978) 出生於德國,受教於阿本德洛特,擔任過克倫培勒與托斯卡尼尼的助理指揮,在美國平步青雲,替RCA與EMI留下一些口碑頗佳的唱片,例如與密爾斯坦合作的協奏曲。史坦伯格的指揮風格直率沒有太多的修飾,在一些曲目可以表現得很好,但是這也是一個雙面刃,他遭受的批評也包括了平淡甚或乏味等形容詞。他在1969年指揮波士頓交響樂團替RCA Victor灌錄了《偉大》交響曲,1989年有發行過CD。從頭到尾鏗鏘有力、擲地有聲,第四樂章為最;平淡之處不多但也沒有破壞樂曲的興味,而且錄音效果很好 (從這個主題開始以來第一個立體聲錄音),算得上蠻值得一聽的唱片。

(未完待續)




[upload=jpg]Upload/20059301058390876.jpg[/upload][upload=jpg]Upload/200593010581614620.jpg[/upload][upload=jpg]Upload/200593010582861142.jpg[/upload]
TOP
12#

福特萬格勒
福特萬格勒的《偉大》交響曲已經有CD在市面上流通的有好幾個,大戰期間的包括兩個現場:1942年12月6-8日 (柏林愛樂) 與1943年5月12日 (維也納愛樂);戰後有許多演出,常見的像是DG的錄音室版本 (柏林愛樂1951年11-12月),還有1953年8月30日在薩爾茲堡,同年9月15日的實況等等 (Tahra出版了這些錄音)。福特萬格勒的《偉大》有他濃厚的個人特色,情緒轉折多變,高來低去把聽眾從一個浪頭又推到另一個浪頭,相當迷人。個人覺得柏林愛樂的演出要略勝維也納愛樂一些,柏林愛樂的1942年與1951年錄音可以說是福特萬格勒指揮這個曲目中的典範,如果要聽福氏標記,可以試試看這兩個錄音。

托斯卡尼尼
托大師跟NBC交響留下的《偉大》(1953年2月9日錄音) 只能用「冷靜凌厲」這樣的評語來形容。可以想像托斯卡尼尼在指揮台上毫不留情的驅策樂團向前衝鋒的樣子,不過樂團沒有因此而亂了陣腳 (亂了鐵定完蛋),這樣奔馳的快意,在托斯卡尼尼戰時的一些錄音很像:彷彿要撕裂空氣與聽眾的知覺,痛快無比。
大師在1941~1942年曾經指揮過一陣子費城管弦樂團,那段時期留下的《偉大》錄音也是充滿了魄力,沒有一絲猶豫與遲滯,可相較於NBC交響的版本,費城管弦的版本又多了幾分詩意與柔和感,在我心中費城管弦的版本更勝NBC交響,就是CD在市面上難找了一點。根據網路上的資料,托斯卡尼尼跟費城管弦錄下的舒伯特交響曲有3個錄音,CD化的這個《偉大》是1941年11月16日的演出。

(未完待續)


[upload=jpg]Upload/200592918235912205.jpg[/upload][upload=jpg]Upload/200592918241660858.jpg[/upload][upload=jpg]Upload/200592918242685893.jpg[/upload]
TOP
13#

zelenka 在 2005-9-29 20:15:01 发表的内容
小贝?


不对!这是摄影相片,小贝时代还未有摄影一说。
TOP
14#

不会吧???
这个眼睛很好猜的啊
我当时一看就知道是他,当时就倒吸一口凉气
TOP
15#

这四幅面很难让人相信是出自希特勒之手。
TOP
16#

[upload=jpg]Upload/20059301101640279.jpg[/upload][upload=jpg]Upload/20059301102740087.jpg[/upload]
克勞斯
克勞斯的錄音不多,他這個1951年3月2日與維也納交響樂團留下的實況,雖然轉錄在某些方面來說挺失敗的,仍然可以品嚐到克勞斯那種溫文優雅又富有戲劇張力的指揮風格。克勞斯賦予《偉大》緊湊熱烈的氣氛,他的指揮漸次的拉快,到了第三樂章已經接近一種馳騁無限的狀況,第四樂章又猛地拉回來,在結尾的地方高潮迭起。總體來說,克勞斯的《偉大》頗具有聆賞的價值,現在要買到Teldec的這張專輯不太容易,等待再版是很值得的。
克利普斯
以神童之姿進入樂壇的指揮家約瑟夫‧克利普斯 (Josef Krips, 1902-1974),是莫札特等奧地利系作曲家的專家,他這個在1958年5月灌錄的錄音室錄音非常吸引人,倫敦交響樂團的演出精神抖擻,綿密有力,音響非常明亮但厚實,在筆者聽過的《偉大》唱片中可以排入首選的行列。這個版本重發都是在DECCA的各系列下面,要買到不難,奇怪的是環球出的Original Master系列的克利普斯獨缺《偉大》一曲,或許是看在市面上CD流通量已經很大的關係吧。
貝姆
貝姆的《偉大》演出還頗為呼應標題那兩個字。筆者只聽過1979年1月12日與德勒斯登國立管弦樂團的實況錄音,反而沒聽過他為DG指揮柏林愛樂演出的舒伯特交響曲全集,或者一些其他的私人錄音。端正,嚴謹,充滿內在的力量,是筆者聽過後對這個版本的印象,會僵硬死板嗎?不會,貝姆與德勒斯登的樂手們的演出表面堅若磐石,卻又不時透出炙熱的火焰,真的叫人想要正襟危坐,好好的仔細聽完大師棒下的每個音符,這樣的《偉大》,其也偉哉!


(未完待續)
TOP
17#

[upload=jpg]Upload/20059301133660627.jpg[/upload][upload=jpg]Upload/20059301134885242.jpg[/upload][upload=jpg]Upload/20059301135839654.jpg[/upload]
TOP
18#

[upload=jpg]Upload/200592918342364240.jpg[/upload][upload=jpg]Upload/200592918344059480.jpg[/upload][upload=jpg]Upload/200592918345265545.jpg[/upload]
TOP
19#

zelenka 在 2005-9-29 23:26:07 发表的内容
这两幅面是谁画的?

[upload=jpg]Upload/200592923244175600.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200592923251193994.jpg[/upload]


希特勒当年没有考上美术学校真是人类的不幸!!
当时谁是校长和主考的,应该抓来毙了!!
TOP
20#

还有这两幅面又是谁画的呢?

[upload=jpg]Upload/200592923271480338.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200592923272898625.jpg[/upload]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