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号 注册
密码 登录
登录或注册新用户,开通自己的个人中心
lld2x1515
Dr kuang
felixcat 在 2003-12-5 20:04:51 发表的内容 Oistrakh这个录音,他自己的独奏小提琴声音录得很好,质感很真实;但乐队部分的声音,和Philips的几个录音比起来,我觉得稍显得不够清晰,有点“历史感”,这是一个遗憾,并且这个特点不论是在EMI旧的天使版还是在日本最新出的ART系列版里都是如此,看来的确是录音的问题。
dr kuang 在 2003-12-5 17:02:43 发表的内容 大卫重理性不重抒情,琴声坚韧而富于重量感,表达的是贝多芬哲学性的一面。录音以质感取胜,“大卫王”的王者之气在他一生的录音中,这张最具代表性,这种琴声未在其他任何小提琴家的唱片中听到过。谢林更偏重于抒情一面,琴声娇艳,比较而言更容易讨人喜欢,如果贝多芬真是为爱慕的女性而写的这部作品,这样的表达方式就比较合适。录音以堂音丰富印象最深,阿姆斯特丹优良的声学环境为这张唱片增色不少,而且录音细节极为丰富。海菲兹过于炫技,光彩夺目,似乎不太适合这部作品。格雷米奥(戴维斯版)的琴声最高贵,但缺乏力量,情感表达也太女性化了一点。录音特点和谢林版相似。还有CBS的佛兰西斯卡缔,指挥是瓦尔特,界于大卫和谢林之间,个人觉得恰到好处,可能是伴奏的指挥起了关键的作用。录音背噪稍大,但弦乐群一丝丝的质感很好,录音质量和瓦尔特的《田园》相同。施耐德汉感觉是平淡,既无哲学化的沉思,也没有热恋的激情,好象想把所有思考和想象的空间留给听者。录音是DG中少有的高水准,但要注意新的180G版黑胶唱片音色和原版出入非常大,据说是用CELLO重新制版的原因。后一代中,以帕尔曼的名气最高,在听过前面几个版本后,觉得他还是更适合于浪漫派的作品。
felixcat
nnp
lld2x1515 在 2003-12-5 22:01:34 发表的内容 dr kuang 在 2003-12-5 17:02:43 发表的内容 大卫重理性不重抒情,琴声坚韧而富于重量感,表达的是贝多芬哲学性的一面。录音以质感取胜,“大卫王”的王者之气在他一生的录音中,这张最具代表性,这种琴声未在其他任何小提琴家的唱片中听到过。谢林更偏重于抒情一面,琴声娇艳,比较而言更容易讨人喜欢,如果贝多芬真是为爱慕的女性而写的这部作品,这样的表达方式就比较合适。录音以堂音丰富印象最深,阿姆斯特丹优良的声学环境为这张唱片增色不少,而且录音细节极为丰富。海菲兹过于炫技,光彩夺目,似乎不太适合这部作品。格雷米奥(戴维斯版)的琴声最高贵,但缺乏力量,情感表达也太女性化了一点。录音特点和谢林版相似。还有CBS的佛兰西斯卡缔,指挥是瓦尔特,界于大卫和谢林之间,个人觉得恰到好处,可能是伴奏的指挥起了关键的作用。录音背噪稍大,但弦乐群一丝丝的质感很好,录音质量和瓦尔特的《田园》相同。施耐德汉感觉是平淡,既无哲学化的沉思,也没有热恋的激情,好象想把所有思考和想象的空间留给听者。录音是DG中少有的高水准,但要注意新的180G版黑胶唱片音色和原版出入非常大,据说是用CELLO重新制版的原因。后一代中,以帕尔曼的名气最高,在听过前面几个版本后,觉得他还是更适合于浪漫派的作品。那您觉得大卫的琴音和米尔斯坦的比如何?
阿龙
B仔
chop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