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英国作品介绍(1)——Barbirolli指挥英国弦乐作品集 [复制链接]

1#
这张唱片很出名,我也觉得它对得住三星带花的评价。
[upload=jpg]Upload/20049109513429485.jpg[/upload]

英国指挥大师巴比罗利(Barbirolli)年轻时候曾经主攻大提琴演奏,并且在柯文特花园歌剧院乐团、伦敦交响乐团里面担任大提琴演奏。后来他觉得这样干不够过瘾,自己自费组建了一个只有12名成员的乐团。再经过一些年的摸爬滚打,在1927年竟然为Elgar的《为弦乐团而作的序曲与快板》进行了首次录音。Elgar听后有点吃惊:“I'd never realised it was such a big work”。Elgar的这部作于1905年的作品在当初首演的时候并没受到太大的关注。可以说是巴比罗利使得Elgar的这部本来命运不佳的作品扬名的。

Elgar的这部作品,编号47,题献给美国耶鲁大学的Sanford教授,我在学校的图书馆里面找到这本版权年份为1905年的总谱:
[upload=jpg]Upload/20049101044686832.jpg[/upload]

我第一次听这部作品,是听Decca那张Britten指挥英国弦乐弦乐的CD的。第一印象就是觉得怎么曲调这么凄惨悲观呀。并且我觉得Decca那个录音,CD转制的不太成功,高音部分有点刺耳,所以听下来的总体感觉就是(呵呵夸张一点)“鬼哭狼嚎”。

后来听巴比罗利这个名录音,才真正体会到这部作品的妙处。这里不得不提EMI的录音,音效太好了,能够真正反映出弦乐器组成的乐团的真实的声音。这部作品其实高中低各声部的分量都是很恰当的,并且由于EMI的优秀录音音效,使得很多细节都很明显地反映出来了,比如说下面的红圈部分:
[upload=jpg]Upload/200491010102053497.jpg[/upload]

四重奏中的第二小提琴,和弦乐团的小提琴、中提琴拉奏的每个等高音符(也就是谱中的“黑色蝌蚪”),都要求以32分音符的速度“颤奏”(“蝌蚪”尾巴上的三条小杠)——这是一个相当细微的细节来的,假如录音的时候录音师对回响掌握不当,这个细节就会轻易的没掉的,大家都会以为这些每一个都是整体的长音。Decca那个Britten的版本这个细节就比较弱一些,至少我每次听不看谱,就没有觉察出来。而巴比罗利这个版本,任何人一听就能听出这个地方的演奏技巧的。

Elgar 这部作品讲究弦乐四重奏与伴奏的弦乐团之间的配合。我们来看看这个录音里面的伦敦小交响乐团(Sinfonia of London)。伦敦小交响乐团创始于1955年。由于英国的艺术家是以工会的形式组织起来的,所以伦敦各大交响乐团的演奏家或者一些独奏演奏者可以为了某些特定的目的组织成一个不太固定的乐团。当初的Sinfonia of London就是以这种形式存在的。当然它也有固定的团员。这个乐团现在尚健在,但由于目前古典音乐演出市场的萎缩不振,导致该乐团目前主要靠为电影声轨录音来维持生计,有点狼狈。详情可以浏览一下它们的官方网站:http://www.sinfonia-of-london.com。

听过这个录音的朋友都会觉得在巴比罗利的安排下,弦乐四重奏声部与弦乐团的融合度相当好,但是同时却又能够让听众感受出四重奏声部的独立地位。

(未完待续)
分享 转发
TOP
2#

除了“黛利斯主题幻想曲”,这张唱片中的一首小品SOSPIRI“叹息”是最好听的,那是一种痛到心底、美到极致的不可言喻的感受,像是一串泪水结成的工艺品。
这张唱片好像是留声机杂志评选的20世纪最伟大的75个录音之一。
TOP
3#

英国音乐很考指挥,演绎得不好有时真不想听。
TOP
4#

felixcat兄的碟评总能让人回味无穷,真乃高人也!
TOP
5#

马连纳指挥圣马丁的《黛利斯幻想曲》也很不错!
TOP
6#

说起《黛利斯幻想曲》,另外也有一个绝佳的选择:Boult指挥伦敦爱乐版本:
[upload=jpg]Upload/200491013521950140.jpg[/upload]

虽然这张唱片里面《黛利斯》的光芒被《第二交》异常夺目的光彩所掩盖了一些,但是不可否认它们都是顶尖的演录。和巴比罗利的比起来,Boult比较突出的是弦乐的线条感(巴比罗利突出的是质感),并且气势比起巴氏来讲更加悠远、恢宏,因此每次听完之后都让我回味无穷,忍不住再多听几遍。

制作人是Christopher Bishop,录音师是Christopher Parker,录音地点是Kingsway大厅,加上是Boult指挥子弟兵LPO,效果是不用置疑的。
TOP
7#

呵呵lqdxy兄过奖了,我也只是依赖图书馆的资料而已。美国这边的图书馆里面的藏书的含金量真是很高,每本书都能让人认真看上好一段时间。
TOP
8#

  我对巴比罗利的了解,是他的西贝柳斯的交响曲全集!很是喜爱!
  
   包尔特的作品很多,英国作曲家的作品,霍尔思特的行星组曲,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
TOP
9#

felixcat 在 2004-9-11 21:17:55 发表的内容
呵呵好唱片不一定贵的呀 :)

名句!!反过来也成立:)但是现在确实钱不够用呀~~~想买的太多了(伟大录音的DD是不贵的)
TOP
10#

《快板与序奏》的最后一下拨弦,巴比罗利处理得极其漂亮,相比之下Britten的版本就显得平淡了,主要是之前那一下任由指挥做主的停顿,巴比罗利的时间掌握得正好,并且乐团的力度也正合适,见下图的红线后面的部分:
[upload=jpg]Upload/200491010511360271.jpg[/upload]

接下来的是Elgar的另一部作品《小夜曲》,我觉得这部作品,Boult与Barbirolli的两个版本都必须同时拥有才能解渴。原因我也说不太清楚,反正每次都是听完巴比罗利的这个版本之后很想听Boult的版本,并且每次听完Boult的版本也还想再听巴比罗利的。

这个录音的另外一个重点就是V.Williams的两部作品——《黛利斯主题幻想曲》和大家耳熟能详的《绿袖幻想曲》。假如从旋律的动听性来讲,《黛利斯主题幻想曲》其实更加好听;只不过它的篇幅比较长,有十多分钟,在当今“快餐”型的整体文化氛围下很多人更愿意听篇幅简短的《绿袖》而已。我个人觉得《黛利斯》的艺术成就远远要超过《绿袖》,光听它的开头的旋律就能够让人感动不已。

这套录音里面除了《黛利斯》之外,其余所有作品的录音地点都是Kingsway大厅,录音师是Davidson和Parker,这里可见虽然人的作用不可忽视,但是靓声的录音场所也同等重要。在Temple Church录制的《黛利斯》——之所以选择这个地点来录音,完全是应巴比罗利的特殊要求的,并非是因为Kingsway大厅排不上期。因为在《黛利斯》里面有一段是描绘类似“远方回音”的乐段,巴比罗利认为在混响时间稍长一些的Temple Church会有更加好的录制效果。结果也证明了他的判断是对的。这首曲子我用森海的HD 580来聆听,弦乐甜丝丝,水灵灵的,让我陶醉不已。

[upload=jpg]Upload/200491010271020932.jpg[/upload]

假如问:上面贴的这张正价版和上面一贴里面的中价版有没有差别,那我可以很肯定地说有——起码本底噪音,在HD 580耳机里面可以很容易听出来中价版经过ART技术的处理后,稍微少一些。至于说减噪这种技术是否应该采用,会否损失细节,这就见仁见智了。不管怎么说,以上两者的音效都让我十分满意。

最后不得不提一提《绿袖》,因为巴比罗利有大提琴演奏背景,所以他在这部作品里面特别突出了大提琴的分量,而稍微压制其余弦乐器的音量,可以说这是一种比较有个性的演绎,再众多演奏方式单一的版本里,巴比罗利的这种演绎无疑是一个亮点。
最后编辑felixcat
TOP
11#

对,Boult在EMI只录过一个circle的Williams的作品,松风兄提及的出版和我的是同一个录音。此Brittish Composer系列是EMI在91年推出的,十分受欢迎。现在很多图书馆的声音资料库里面相应的曲目,收藏以这系列为收录标准。比如说闻名遐迩的如美国国会图书馆、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英国大不列颠图书馆这三家超级的艺术宝库里面,此录音他们收录的除了LP的一系列出版之外,CD版本就是这个Brittish Composer系列的版本和往后的一些再版,他们未能收录CD的正价版。

Boult的这个《黛利斯》演录里面,不得不提伦敦爱乐的小提琴首席Hugh Bean的超凡表现。Bean的那只独奏小提琴,声音之美真是沁人心脾——尤其是乐曲结尾时Bean的那一下精彩的换弓,真是魅力四射。其实按整体水平来讲,按我自己的个人看法,作为一个有比较固定成员的伦敦爱乐弦乐部,听上去其小提琴首席(其实其他演奏者的相应水平也是)的独奏水平和合奏水平都要比伦敦小交响乐团的要高一些。
TOP
12#

恩,Karajan在EMI录的那一次《绿袖》,EMI曾经出过一套三张单CD的《管弦乐小品》(I,II,III)收录过,我听后没有特别深的印象——其实这部作品我对很多指挥家(包括巴氏)的演绎都没有特别深的印象,只不过我注意到巴氏特别突出了大提琴。我个人觉得(仅仅是我的个人意见)——其实《绿袖》这部作品在一些地方和弦处理上没有《黛利斯》来得和谐,在这些地方听上去乐曲稍微有些“勉强”的感觉。

我在基点上传了Elgar的《快板与序奏》,供有兴趣的朋友试听:http://www.mydcentre.com/club/dispbbs.asp?boardID=34&ID=26472

Boult指挥的Elgar交响曲(1,2)、V.Williams的交响曲(1-9)都是相当精彩的录音文献;另外Boult还录制了不少Holst的作品,包括一些合唱作品,都是很引人入胜的。在下面一段时间里我会专门开帖子讨论的。

关于V.Williams的交响曲,有一位Williams的朋友写的专著,里面提供了大量翔实的资料和分析,对于更好地认识这9首交响曲来说是必不可少的。我上次在图书馆里曾经看过一部分,可惜那本书属于reference,借不出来,得现场看。
TOP
13#

松风 在 2004-9-10 11:04:49 发表的内容
除了“黛利斯主题幻想曲”,这张唱片中的一首小品SOSPIRI“叹息”是最好听的,那是一种痛到心底、美到极致的不可言喻的感受,像是一串泪水结成的工艺品。
这张唱片好像是留声机杂志评选的20世纪最伟大的75个录音之一。


恩,Sospiri和Elegy两曲是独立于本录音在66年录制的,在当初的63年的LP上没有这两首曲目,不过现在CD都收入了。那次录音的session不超过10分钟,结果就是这不到10分钟之内,巴比罗利又创造了一次永恒。
TOP
14#

呵呵好唱片不一定贵的呀 :)
TOP
15#

英国作曲家中民族特色最强烈的三位:爱尔加,沃恩-威廉斯,戴留斯,大概菲力克斯兄谈的不会少了这三位.
TOP
16#

菲力克斯兄介绍的这张英国曲目是多少年前听过却一直萦绕耳边的,我很想听Felix谈一谈Karajan早年在EMI指挥爱乐乐团的<托马斯-塔利斯主题幻想曲>和<绿袖子幻想曲>.
TOP
17#

felixcat 在 2004-9-10 13:59:03 发表的内容
说起《黛利斯幻想曲》,另外也有一个绝佳的选择:Boult指挥伦敦爱乐版本:
[upload=jpg]Upload/200491013521950140.jpg[/upload]

虽然这张唱片里面《黛利斯》的光芒被《第二交》异常夺目的光彩所掩盖了一些,但是不可否认它们都是顶尖的演录。和巴比罗利的比起来,Boult比较突出的是弦乐的线条感(巴比罗利突出的是质感),并且气势比起巴氏来讲更加悠远、恢宏,因此每次听完之后都让我回味无穷,忍不住再多听几遍。

制作人是Christopher Bishop,录音师是Christopher Parker,录音地点是Kingsway大厅,加上是Boult指挥子弟兵LPO,效果是不用置疑的。


我听了下面这张,不知是否同一演奏版本。
初步感觉BOULT和BABI的风格区别还是很大的。在TALIS中,BOULT比BABI“阳刚”了不少,特别是在节奏较快的段落,简直是十分青春、爽利的,隐隐地比BABI多了一分“优越”感,不过,在抒情部分,BOULT铺陈得也是相当委婉、悠扬的,以至于虽然让人感觉他的速度较快,但整曲的演奏时间反而比BABI要长,有点出人意料。
关于录音,我有同感,BOULT这个录音可能比BABI的更清晰、“线条”感较强,但BABI的更“融”、更“浓”,可能会更有人气。

[upload=jpg]Upload/2004911943984886.jpg[/upload]
TOP
18#

felixcat兄总是让人...唉~~~挣点钱容易吗!!
TOP
19#

ZXW2216 在 2004-9-11 21:25:23 发表的内容
名句!!反过来也成立:)但是现在确实钱不够用呀~~~想买的太多了(伟大录音的DD是不贵的)


呵呵,一次别买太多,我觉得从短篇幅的到大部头、从自己熟悉的到不熟悉的这样的顺序买比较好(当然也别老停留在自己熟悉的范围之内呀),一来不熟悉的大部头真的需要不少时间去“磨合”,况且最终聆听的感觉是否如介绍文字所描写那样美妙,对于没听过的朋友来讲还是个未知数;并且从经济的角度来考虑大部头的一般不止一张CD。
TOP
20#

阿德里安.博尔特爵士是指挥埃尔加作品的大师。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