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转帖】《里赫特在布拉格》有点意思的乐评 [复制链接]

1#
分享 转发
TOP
2#

“一套15张CD的BOX...个人认为代表了RICHTER演奏的最高水平,而且绝大部分的录音也非常饱满...
个人非常钟爱里面RICHTER的BEETHOVEN协奏曲(第3和DG版,SONATAS NO 3,12,17(最后一个乐章真是美妙...),18,23(和RCA的录音不是同一版本,最后一个乐章更加疯狂,结尾处没有RCA如此明显的RITARDANDO...),27(第二乐章的左手伴奏好极了,象水一般欢快地流动),29(整体上来说RICHTER的BEETHOVEN非常干脆清爽,斩钉截铁,但是在慢乐章的氛围的凝重上不及SCHNABEL和KEMPFF,所以也就没那么喜欢他的28和31,但是喜欢RICHTER风格的朋友当然是他的一首BEETHOVEN奏鸣曲都不可以错过.在我心中,他的版本仅次于SCHNABEL,KEMPFF,并且在ARRAU之上.ARRAU的风格我始终不太喜欢,或许是因为PHILIPS的廉价小双张音色损失太多,或许是因为他太喜欢把BEETHOVEN演奏得如此缓慢柔软,即便确实很有味道),BRAHMS的两首奏鸣曲,CHOPIN练习曲选曲和夜曲,SCRIABIN的SONATA NO.2,SCHUMANN的ETUDES SYMPHONIQUES, SCHUBERT的D850和D960(太有特色了,虽然MOV 1还是更钟情KEMPFF的版本...).
很奇怪的是,这一套里面没有PROKOFIEV...倒是把SOFIA现场的MUSSORSKY收了进去.小弟是地理白痴,所以问一句SOFIA和PRAGUE是什么关系?希望大侠们不吝赐教...
顺便提一下,小弟把BACKHAUS 60年的贝奏收了.感觉晚期的几首比50年代的好了许多(BACKHAUS的贝多芬奏鸣曲太直白了,缺少一种幽暗和深邃的意境),中期的也比50年的圆熟流畅,不知道为什么大家这么推崇50年版,只是因为难找么(甚至有评论说60年代版的唯一好处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而且大家似乎都很有50情节...比方说KEMPFF,记得有一篇评论文章说他晚年的技巧像抽风,可是KEMPFF 60年的全集在意境上仍然胜于50年代版(虽然技巧确实不行了,尤其第3,12,21)...再比方说KLEMPERER,61年如此磅礴大气而且录音奇佳的贝三大家不喜欢,却总喜欢55年那个慢乐章何等生硬的单声道贝三,还有64年与61年的马二大家也觉得欠佳,却总喜欢那个51年的录音很糟糕(一到高潮感觉录音器材就烧掉了一般),乐队也比较凌乱,合唱并不突出的版本...至今想想,大家是不是有被蒙蔽了双眼之嫌...
昨天细细地听了一遍RICHTER的29...好激烈的演奏...听来很过瘾...慢乐章也比GILELS好多了...只是...不能完全喜欢这种风格的BEETHOVEN...而且RICHTER的错音似乎也不少...大概只是因为现场的关系吧...88年RICHTER居然还在录CHOPIN的练习曲而且还是这么生猛的气势...伟大啊伟大啊...
看RICHTER THE ENIGMA,听到最后一句"I dont like myself. That's it."...心碎...
RICHTER晚年的心境是如此消沉与颓丧,不知是否和他生理疾病有关。在自传上他说
是他的听力下降和心脏病让他不得不退出舞台。而这一切是否就像当年FURT那样那
?对于这样的艺术家,艺术生涯的停止比起死亡更加可怕。
当然,我觉得RICHTER还是和FURT不一样的。前者从早年开始就显露出的神秘主义倾向也许最终从主观上导致了他最终的结局。一个梦境漫游者在现实世界中所注
定的悲剧结局。
哥哥,是不是我记错了,他有一张CD是勃拉姆斯奏鸣曲
估计只有1,2吧?我怎么也是觉得没听过3,可就觉得那里有呢?
后来算算时间……估计一张CD放不下
布拉格——嗯,水平不低
跟Live in Kiev系列比比……估计Kiev没那么多

说60岁的RICHTER境界比同年龄的KEMPFF差很远恐怕太一厢情愿了吧。他们两人根本
就不是一类的艺术家,你用KEMPFF的角度来看R,那肯定是这样的结果。RICHTER早
年的录音中确实野味十足,但这并没有什么不好阿,难道要一个年轻人弹的老气横
秋才对? 另外,如果你听了RICHTER80年代在DECCA的现场HAYDN奏鸣曲,恐怕会改变
一些想法的。
对了,你觉得BACKHAUS那个勃二和EDWIN FISCHER和FURT那个录音比怎么样?
--------
Crazy Love On Cello
很显然FISCHER那时的状态并不好,钢琴听起来有点勉强,而且整个演出激情太多,大气不足(虽然如此我还是深爱FURT的伴奏...lol)...
其实要说优秀的勃二很多啊,RICHTER跟MRAVINSKY的(风格有点像FURT的那版,但是RICHTER的钢琴更加清冷娴熟,MRAVINSKY的乐队比FURT软一些,怎么说FURT老棒下的是在二战时期的BPO啊...)...ARRAU跟HAITINK的,ANDA和KARAJAN在68年有一个音效不怎么样但是演出很优秀(可惜钢琴不够大气,音色也不够堂皇,KARAJAN的伴奏是很不错的)的现场...但是最爱始终只是BACKHAUS(不要跟我提GILELS...在演奏BRAHMS上不是一个级别的艺术家...哈哈)...第二乐章的处理...完美...最为深沉大气...最后一个乐章也显得极其伟岸而优雅...
--------
richter晚年?也就海顿能听,其他的声音令人不自在。早年,录音不好,但够刺激啊,中年那些好极。backhaus最漂亮的勃二是40和伯姆的组合,52的那个不喜欢。kempff有的richter没有,反之亦然。怎么那么瞧不起gilels?
I don;t think backhaus recorded brahms no.2 with Bohm in 1940's. They have a fantastic recording made in 1935 with the Saxon State Orchestra.
But for me, I prefer his last one with Bohm, which stands for the highest level of Brahms, the taste of deep autumn.
--------
Crazy Love On Cello
RE: Sviatoslav Richter in PRAGUE etc.
wangjoey 发表于 2006-03-18 06:01:56
深秋的味道...恩...这个词用得好...
BOHM的伴奏也应该拿高分...JOCHUM跟GILELS的那个感觉JOCHUM没有足够的激情,以至于GILELS拼命地砸钢琴(第一乐章好多钢琴家都好暴力...相比之下BACKHAUS就显得特别深沉醇厚而不失与乐队的抗衡...ARRAU的也属于温暖型的,不过那个初听还真有点怪...),JOCHUM却一味地纯朴...听起来就是感觉大气不足...没办法...
--------”
TOP
3#

勃拉姆斯第二钢琴协奏曲这部作品,乐队可能比演奏家还要重要。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4#

名唱片,不知何时会再版
TOP
5#

通常是等买到了旧版时就再版, 未买到旧版死也不肯不再版。 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
最后编辑Rossi 最后编辑于 2014-07-01 09:35:26
TOP
6#

这篇文章确实很有意思的。
文章的最后,说勃拉姆斯第二钢琴协奏曲带有深秋的味道,这种说法可能不妥,因为对这部勃拉姆斯第二钢琴协奏曲,我们历来都认为这部作品是表现意大利的暮春初夏的,而不是深秋。
勃拉姆斯确实有很多作品表现了深秋那个味道,象小提琴协奏曲和单簧管五重奏。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7#

有些人确实是这样:只要是单声道的录音就比立体声的强,只要是早年的录音就比晚年的好,而且越早越牛逼,最好言必称3、40年代那种炒豆子似的录音才能体现出自己的欣赏水平和淘片能力。。。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