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转帖]肯尼迪的启示 [复制链接]

1#
本周末 ,英國小提琴家甘迺迪(Nigel Kennedy)台北台中兩地演出 ,帶來他苦心鑽研的巴赫無伴奏與爵士樂。在英國 ,或說至少在英國 ,甘迺迪是家喻戶曉的文化指標(cultural icon) ,不管聽不聽音樂都會知道他。很多人認為他從古典「轉行」到流行與爵士 ,但古典樂其實一直都在他的曲目之中。而從1984年開始錄製唱片起 ,他就一邊錄句法嚴謹、技巧刁鑽的艾爾加《小提琴協奏曲》 ,一邊錄完全無排練 ,全然即興的爵士演奏。對他而言 ,不同樂風是不同語言 ,而他各種語言都力求文法精準。 甘迺迪特立獨行 ,但讓他成就今天地位的 ,則是1989與英國室內樂團合作灌錄的韋瓦第(Antonio Vivaldi)《四季》小提琴協奏曲。這是作曲家出版於1725年 ,《創意與和聲的實驗》第一至四號 ,為獨奏小提琴與弦樂團(加上大鍵琴)所作的協奏曲集。雖然一度為人遺忘 ,在二十世紀初卻獲得復興 ,今日不但成為無人不曉的巴洛克音樂作品 ,更堪稱古典音樂「最佳代言」。 既然無人不曉 ,那也表示大家早已耳熟能詳。甘迺迪的神奇 ,就在於他以令人耳目一新的演奏 ,讓聽眾乖乖掏出荷包:這是名列金氏世界紀錄的古典專輯 ,銷售量超過兩百萬 ,那時等於每三十秒就賣出一張 ,到現在都是不可思議的傳奇。 甘迺迪究竟做了什麼?他既不相信1970年代以降的「古樂運動」 ,認為這種就文獻考證而得的演奏方式 ,不該取代三百年來諸多音樂家所積累的表現心得;但他也從不對傳統照單全收 ,強調詮釋智慧和陳舊積習必須清楚辨明。甘迺迪所做的是回到樂譜 ,仔細思考韋瓦第在各樂段所欲達到的效果 ,而以不同技巧、音色、力度表現音樂的要求。《四季》每一季節都有「快、慢、快」三樂章 ,每樂章還附有短詩以描寫樂曲意境。比方說《春》第一樂章 ,短詩大意為:「令人喜悅的春天來到 ,群鳥以快樂歌唱歡迎 ,潺潺小溪流洩如甜蜜耳語。突然 ,烏雲密佈 ,雷雨交加 ,閃電劃過天際。雨過天青 ,鳥兒又再度高歌。」在甘迺迪的演奏中 ,這一切都鮮明刺激 ,音樂更顯立體。《四季》之所以迷人 ,不只因為其中有生動活潑的自然描寫 ,也在於作曲家將人文活動與四時遞嬗結合為一 ,情景互動所生的無盡趣味。甘迺迪正是掌握了如此趣味 ,其《四季》能賣到斷市 ,或許也算理所當然。 「當你重新詮釋名作時 ,必須先將時下最流行的想法從腦中抹去。」無論是否喜愛甘迺迪的演奏 ,至少這句話 ,我是絕對同意。
分享 转发
EMT 982
JBL K2 S9800
ARYE K 1XE
DANIEL HERTZ M5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