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16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音乐麻辣拌——获普利策奖的作曲家 [复制链接]

查看: 35150|回复: 156
1#
我听的东西就像我的这个标题一样,我知道很多朋友喜欢《大无》,所以先从“大无”开始......
匈牙利作曲家里盖蒂是20世纪最重要作曲家之一,里盖蒂的《大无》是20世纪大提琴文献中的代表作品之一。无论在作曲技法,还是在大提琴演奏技术上,都有许多创新。是05年“第五届金钟奖”大提琴比赛指定演奏曲目之一,早年作品受巴托克和科达伊影响较多。巴托克和柯达伊分别创作了“小无”和“大无”的作品。57年起,里盖蒂在斯托克豪森指导下创作先锋音乐。
这部作品充分发挥了大提琴表现的潜能,极富想象力,音乐内涵深刻,风格鲜明、独特,技巧艰深,尤其是充满色彩变化的音乐表现,令作品的演奏显得甚为艰难。作品第一乐章原是准备送给一位女大提琴手的生日礼物,但未被重视,因为她既未理解作曲家的用意,也未演奏。第一乐章标题是“对话”(Dialogo)自由如歌的柔板。这是一首美妙的匈牙利风格旋律。第二乐章标题是“Capriccio(随想曲) ,猛烈而有力的急板, 是第一首激情对话的补充。两个乐章创作的时间相隔5年。
我收的这个合集里这首大无是Matt Haimovitz演奏的,Haimovitz的演奏显得十分轻松,声音较暖、浓厚,音乐表现深情、宽广而饱满。
里盖蒂其他重要的作品如《大气层》,《交响诗——为100个节拍器而作》,《钢琴练习曲》123册,两首弦乐《四重奏》,《室内乐协奏曲》、《小提琴协奏曲》、《钢琴协奏曲》等。
节拍器这个作品很有意思,非常有创意。这个是连接
http://you.video.sina.com.cn/b/7061220-1265095673.html
他的钢琴练习曲被称为最难的练习曲,是国际上各大钢琴比赛的必弹曲目。
0493411b4a97130a8718bf39.jpg (, 下载次数:1)

jpg(2009/11/1 16:51:01 上传)

0493411b4a97130a8718bf39.jpg

最后编辑burt5177 最后编辑于 2011-01-15 19:59:10
本主题由 版主 eric 于 2009/11/1 21:01:10 执行 设置精华/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Mylene Farmer 玛莲·法莫创作型歌手,在法国乃至世界都拥有大批忠实的粉丝,在中国的知名度虽然不如席琳·狄翁但从她的演唱会现场看,她不逊色任何人,平时听英语的歌曲多一些,现在有意思的去听一些非英语的歌曲,如:阿拉伯、西班牙、葡萄牙、土耳其、拉丁美等等真的很好听。
20091030538511111111111.JPG (, 下载次数:1)

jpg(2009/11/1 17:13:05 上传)

20091030538511111111111.JPG

TOP
3#

节拍器那个.....实在无从评价
但cello solo sonata绝对算好听的
TOP
4#

原帖由 kreisler 于 2009-11-1 18:05:00 发表
节拍器那个.....实在无从评价
但cello solo sonata绝对算好听的

这个是在国内演出时的“剧照”。
20070620222247731.jpg (, 下载次数:1)

jpg(2009/11/1 21:47:34 上传)

20070620222247731.jpg

TOP
5#

谭盾钢琴组曲《八幅水彩画的回忆》
看过歌剧《秦始皇》(The First Emperor)的人都会对歌剧开场时阴阳大师吴兴国的表演以及歌剧里各种稀奇古怪的“乐器”的演奏记忆犹新。《秦始皇》是一部耗资200多万美元、纽约大都会歌剧院120多年来首次由华人原创、以中国题材的歌剧。它的曲作者就是被《纽约时报》评为1997年度“国际乐坛最重要的十位音乐家”之一;1999年格莱美作曲大奖得主;2001年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原创配乐奖”得主;被《美国音乐》杂志评为2003年度“最佳作曲家”;当今华人在国际乐坛上的领军人物之一——谭盾
谭盾出生并成长于中国革命二类老区的湖南长沙,深受革命老区民间音乐的影响。1977年他抱着一把仅有三根弦的小提琴考入北京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随赵行道教授、黎英海教授学习并取得作曲硕士学位。1986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研究生院,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奖学金,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随大卫·多夫斯基及周文中学习,并取得了音乐艺术博士学位。他是中央音乐学院“四大才子”之一,在校学习期间创作的第一弦乐四重奏《风·雅·颂》获得了1983年德里斯顿·韦伯尔(Weber prize in Dresden作曲比赛二等奖。谭盾一直致力于民间音乐与当代作曲技法相结合的创作,他的作品被新闻界、艺术界称为“新潮音乐”、“先锋派音乐”。1979年,22岁的谭盾创作了第一部交响乐作品《离骚》;1989年创作了一首以自制乐器演奏的作品《九歌》;随后谭盾还创作了《乐队剧场》(剧场表演和乐队相结合作品);《鬼戏》(为著名的“克罗诺斯弦乐四重奏团”而作);《门》(为日本NHK交响乐团创作);《交响曲1997——天地人》(为香港回归而作);歌剧《马可·波罗》、《秦始皇》、《水乐》、《纸乐》;电影配乐《南京大屠杀》、《卧虎藏龙》、《英雄》等。
1、《秋月》(Missing Moon)
这是一首二重乐段的乐曲。主题旋律的每一个音都加上了小二度的装饰音,使本来简单朴素的民间音调的旋律听上去很有现代感。作者在非常朴素的民间五声旋律的基础上增加了不协和音。使旋律具有时代感,这也是较常见的民间音调西洋化的手法。
2、《逗》(Staccato Beans)
这是一首带有动力再现的单主题单三部曲式。全曲采用变奏和重复的手法进行展开,旋律经常是高八度重复。这首乐曲主题形象鲜明,连音和跳音的运用非常好地表现了孩子们的天真和童趣,同时也表现了孩子们在玩耍中情绪的多变性。
3、《山歌》(Herdboy’s Song)
这首乐曲的创作手法和第一首有些相似。五声音调的旋律加上小二度的装饰音,使乐曲的主题具有湖南山歌的特点,曲式结构也采用了山歌的曲式。民族调式的运用丰富了乐曲的色彩,具有地域性。
4、《听妈妈讲故事》(Blun Nun)
这是一首结构方正的三部曲式。中间段左手具有复调性质的旋律(很像《牧童短笛》),虽然这首乐曲采用了欧洲的复调写作手法,但是中国的五声音调使它仍然具有浓郁的中国风格。

5、《荒野》(Red Wilderness)
这是一首典型的单主题单三部曲式,再现部为紧缩再现。乐曲开始是自由模仿的旋律,紧接着是一连串的七和弦,并且七和弦的七音在和弦的下方,这是典型的德彪西的和声语言。中间展开的部分展开的就是这一主题材料。这一段落音乐情绪饱满、旋律奔放、气势磅礴。这首乐曲的高潮部分四个声部层次清晰。
6、《古葬》(Ancient Burial)
这是一首带再现的单主题单三部曲式。这首乐曲采用了商调式和羽调式等多种调式交替的写作手法。乐曲采用复调的写作手法,使原本简单朴素并带有葬礼进行曲风格的主题赋予了神秘色彩。这首乐曲可能是整套作品中最“洋”的一首。
7、《云》(Floating Clouds)
这是一首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乐曲采用了多种调式交替和调性游离的写作手法。描绘出云海朦胧而奇异的独特景象。
8、《欢》(Sunrain)
这是一首带再现的单主题单三部曲式。乐曲旋律欢快热烈,表现了人们载歌载舞的欢乐场面。

这个作品的乐谱我有三种版本,两个是国内出版的,一个是美国出版的,国内和国外出版的版本差别比较大,《八幅水彩画的回忆》是现在的标题。
这个组曲这两年学生演奏得比较多,这跟LL演奏了这个作品有关系。这些文字是我今年暑假在去北京的火车上看着谱子一首一首分析后写下的,有这个作品CD的朋友贴张图。

72cbd2a4d9fe7eee9152ee1d.jpg (, 下载次数:0)

jpg(2009/11/1 22:22:26 上传)

72cbd2a4d9fe7eee9152ee1d.jpg

最后编辑burt5177 最后编辑于 2009-11-01 23:04:37
TOP
6#

音乐麻辣拌,这个题儿好!

     蒋老师:您这可是168上的首创呀。听不懂,长长见识,开开眼也是善举。

   100个节拍噐的交响诗,没旋律………只有复合节奏,最后只剩一个节拍噐在奏,这一个也停了。意味了什么?可以任你联想,可以有N多种,社会、个人、命运…爱情、事业……莫不如此。胡言几句,权当一玩。
在G弦上……
TOP
7#

《莱茵河之恋》一首具有浓郁的欧陆情调的圆舞曲歌曲,快20年也没有忘记的一首歌曲,现在再听这首歌曲还能想起当年在录音棚里录这首歌曲的情景。
200911025441 111.JPG (, 下载次数:1)

jpg(2009/11/2 21:08:14 上传)

200911025441 111.JPG

最后编辑burt5177 最后编辑于 2009-11-02 21:08:14
TOP
8#

Haimovitz演奏20世纪大提琴作品被trio了,对拓展耳界非常有帮助。非常喜欢楼主这种方式,不拘泥于体裁,这才真正是“音乐唱片”所应包容的。
唯乐
TOP
9#

原帖由 kreisler 于 2009-11-1 18:05:00 发表
节拍器那个.....实在无从评价
但cello solo sonata绝对算好听的

kreisler应该是位专业人士吧,机械性节奏在利盖蒂的作品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这个作品用来表现机械性的渐变、交叉。作者在寻找一种新的节奏组织手段。如果把这些节拍器换成有音高的音符就一目了然了,有时间我贴一个乐谱的图。
TOP
10#

我贴的节拍器这个“现场剧照”体现不出来这个作品“纵向层次的交叉”。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