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不是原创,特此说明。杜普蕾生平简介(1945-1987)杰奎琳·杜普蕾(Jacqueline du Pré)于1945年出生在英国一个充满音乐的家庭。当她4岁时,听到收音机里传来大提琴的声音,她就要求那样乐器,从此展开了杜普蕾与大提琴之间的不解之缘。
1965年,杜普蕾担任大提琴,英国指挥大师巴比罗利爵士(Sir John Barbirolli)指挥伦敦交响乐团,演出英国作曲家艾尔加(Elgar)的大提琴协奏曲。这份录音对杜普蕾非常重要,它奠定了杜普蕾在演奏舞台上的地位。钢琴家古尔德曾经说过,杜普蕾的艾尔加协奏曲,呈现了无限的悸动与热情。
很多人都喜欢听她的协奏曲录音,在管弦乐衬托下,她全身投入,充满朝气,又不失女性的细腻,也不是完全没有节制的放纵自己的情感演出。从她手指尖的传递出来的琴音,让人完完全全地被她的热情与音乐诠释所感染。
据说,宗师级的大提琴家史塔克有次乘车,听见广播里正播放大提琴曲,便问旁人是谁演奏的。旁人说是杜普蕾。史塔克说:“像这样演奏,她肯定活不长久。”真是一语成谶!也许只有顶尖的艺术家才能理解自己顶尖同行的水准,史塔克听得出,杜普蕾是用生命在演奏,为了琴艺的完美,可以不惜一切。
1967年,她在耶路撒冷和犹太钢琴家兼指挥家巴伦博伊姆(Daniel Barenboim)结婚。可惜到了1970年,她的多发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迫使她不得不中断演出活动。 1973年,她在伦敦最后一次公开登台,演奏的曲目就是与她渊缘最深的艾尔加大提琴协奏曲,从此告别音乐舞台。
在电影《Jackie and Hilary》(她比烟花寂寞)中,有一段对话:
“如果我从此不拉琴,你还会爱我吗?”她问。
“不拉琴,那就不会是你了。”她老公说。
世事总是不尽如人意,上天给予杜普蕾最完美的音乐天赋,又只给她在舞台上十年的风光岁月,如彗星般的短暂。幸好她成熟得快,这十年间她所留下的音乐记录,所达成的音乐成就,已经足够令她不朽,所有跟他合作过的音乐大师都对她赞誉有加。杜普蕾的音乐有一种令人无法抗拒的魔力,充满内涵,而且还会激发出同台演出者的潜力。
杜普蕾的姐姐和弟弟所写的书和根据此书拍的电影均遭到广泛质疑,大提琴大师罗斯特罗波维奇、小提琴大师梅纽因、小提琴家帕尔曼、中提琴家祖克曼等人在影片首映期间公开在英国《泰晤士报》上发表声明指出:“影片中的杜普蕾决不是我们所了解的那个杜普蕾”。后导演努培(Christopher Nupen)制作纪录片《Who Was Jacqueline du Pré?》,再次描绘了她的一生。
中国的傅聪谈到大提琴家杜普蕾:“杜普蕾16岁时我就认识她了!我与杜普蕾及巴伦博伊姆都是好友,杜普蕾还是在我家经我介绍而认识巴伦博伊姆的!而我非常喜爱杜普蕾的演奏,她真是最棒的!她的演奏个性太强了,无论谁都能很轻易辨认出她的琴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