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瓦尔特写给富特文格勒的信 [复制链接]

1#
收拾书柜时随手翻阅2002年4月的《爱乐》杂志,里面提到1949年1月瓦尔特写给富特文格勒的一封信,看后感慨不已,这是两个我最爱的指挥大师,摘抄如下:
请记住,这个魔鬼政权长期利用你的艺术进行极其有效的对外宣传。而你,由于你的声望和伟大才能,对这个政权有重要贡献,像你这种级别的艺术家只要在德国抛头露面和频频活动,就向那些可怕的罪犯提供了文化和道德上的认可,或起码给了他们相当可观的帮助。。。。。。与之对照,你帮助个别犹太人之苦难的行为又有多少意义呢?
分享 转发
TOP
2#

瓦尔特的气愤和指责,都是可以理解的。从富特来说,当时最高尚的选择,只有一个,选择不折腰而折寿。如果这样做,现在的爱乐人,基本不知道这个指挥的伟大了,也少了那些感人的音乐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是箴言。在这个选择中,究竟音乐是玉,还是名节是玉?对于任何人,这都是个两难选择。

从瓦尔特来说,气愤和指责,很容易被人理解为还包含其他因素,如,富特继续在柏林的位置上扩大自己的声望和影响,还有历史老账,就是当年富特取代瓦尔特入主柏林爱乐。

对人性的共同弱点,不能忽视,也不能过份。瓦尔特的信被扩大影响,大概离不开战后的特定背景。如,英美俄对音乐话语权的霸占与控制,还有,他们重新诠释古典音乐,试图树立自己的标准。

瓦尔特等音乐家,二战被迫逃离苦难的欧洲到美国,但是,在后来的古典音乐话语权争夺中,无形中助长了美英的气势,在古典音乐这个领域里,误导了全世界半个多世纪。

音乐家,还是做自己的音乐家,不要参合到政治中。即使像富特那样,迫于各种无奈参与,能反省自己,也就够了。中国文革中参与的人很多,很少人反省自己。在古典音乐中,唯有李德伦等很少的,活跃在文革中的人反省。更多人还是在继续唱赞美歌,误导大众。
经常光顾《立体声》
http://lts.bbs.net
TOP
3#

您老人家的道德文章可以休矣。
TOP
4#

学习了
...............  无大喜 亦无大厌
TOP
5#

回复 3# THRONES 的帖子

显然不是说我。。。。。。我的本意其实不是批判谁,因为我最爱的一位指挥家也是第三帝国的XX—卡拉扬!我想说的只是很感慨,为人和艺术有时是要分开的,为福特和卡卡辩护都是很苍白的,托斯卡尼尼和瓦尔特的矜持也绝不是利益那么简单。。。。。。
TOP
6#

回复 5# yueminglou 的帖子

人和艺术的确是一镜两面。
TOP
7#

要说道德的话,现在的人要明白,艺术的道德,跟政治的道德,标准不同。人性的两面性,又加深了这种关系的复杂程度。所以,似乎说不清白。

我的观点,瓦尔特的信,从他个人来说,并没有问题;楼主转帖和感叹,也很正常。我要说的是,风火一时,或者说,很容易引起兴趣和接纳,说的是这种原因。
经常光顾《立体声》
http://lts.bbs.net
TOP
8#

回复 6# THRONES 的帖子

赞同。
TOP
9#

如果瓦尔特和富特文格勒的出境对调又会如何呢?
当然站在历史旁边和历史后面批评历史人物的人都是不腰疼的。富特帮助个别犹太人的行为很大程度上也是一种自我良心的安慰而已,的确不能和他有意无意的助纣为虐的危害相抵消——但不能因此去批评这个人本身,或者对其进行什么道德审判,因为我们根本不处在那个年代那个环境,无法对其选择做出评价。
TOP
10#

回复 9# chrisspher 的帖子

"富特帮助个别犹太人的行为很大程度上也是一种自我良心的安慰而已,的确不能和他有意无意的助纣为虐的危害相抵消"。。。。。。这个才是我真实的看法,没有必要去苛责某人,因为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的关系本就不一定一致
TOP
11#

唱片 + 野史 =  二锅头效应。
茶树菇没问题。
http://shop33364517.taobao.com/ 维特根斯坦音乐小店
TOP
12#

其实仔细想想,还是生存至上啊,富特文格勒和克纳佩茨布什他们恐怕别无选择——主动离开意味着一无所有;瓦尔特他们只能被动离开,否则。。。。。。没有否则,逃命要紧!至于一些德奥壮年指挥家的所为,其实是最微妙的,也是最难于评价的。。。。。。虽然这批人里有我或诸位心仪的大师,但历史就是这样的,它永远是最真实的!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