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尔特的气愤和指责,都是可以理解的。从富特来说,当时最高尚的选择,只有一个,选择不折腰而折寿。如果这样做,现在的爱乐人,基本不知道这个指挥的伟大了,也少了那些感人的音乐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是箴言。在这个选择中,究竟音乐是玉,还是名节是玉?对于任何人,这都是个两难选择。
从瓦尔特来说,气愤和指责,很容易被人理解为还包含其他因素,如,富特继续在柏林的位置上扩大自己的声望和影响,还有历史老账,就是当年富特取代瓦尔特入主柏林爱乐。
对人性的共同弱点,不能忽视,也不能过份。瓦尔特的信被扩大影响,大概离不开战后的特定背景。如,英美俄对音乐话语权的霸占与控制,还有,他们重新诠释古典音乐,试图树立自己的标准。
瓦尔特等音乐家,二战被迫逃离苦难的欧洲到美国,但是,在后来的古典音乐话语权争夺中,无形中助长了美英的气势,在古典音乐这个领域里,误导了全世界半个多世纪。
音乐家,还是做自己的音乐家,不要参合到政治中。即使像富特那样,迫于各种无奈参与,能反省自己,也就够了。中国文革中参与的人很多,很少人反省自己。在古典音乐中,唯有李德伦等很少的,活跃在文革中的人反省。更多人还是在继续唱赞美歌,误导大众。